第433章 媚娘,幫朕一個忙
第433章 媚娘,幫朕一個忙
長安城,太極宮。
李治站在南海池旁,負手而立,望著水面上微微蕩漾的波紋,沉吟不語。
在他負在身後的手上,拿著一份內領府剛送過來的消息。
這消息是王及善親自送過來的,他此刻和王伏勝一樣,就站在李治身後。
在兩人身後稍遠一點的地方,還站著兵部尚書郝處俊。
李治足足站了兩刻鐘,才終於轉身,回到椅子上坐下,說道:「都說說你們的看法吧。」
王及善見李治表情,就知道皇帝心中已經對此事有了結論,詢問旁人,只是為了印證心中想法。
「臣以為,新羅和勒突然調兵返回本國,應該是想觀察事態發展,倘若我軍攻打高句麗順利,他們也會趁機咬上高句麗一口。」郝處俊回答。
李治不置可否,又問向王及善,道:「你怎麼看?」
王及善沉聲道:「臣以為,此事透著詭異,鞋耦和新羅調兵返回本國,倭國竟然也沒有趁機攻打他們。
2
李治目光一亮,道:「不錯,你覺得這是為什麼?」
王及善道:「臣懷疑,倭國暗中派人前往兩國,與他們達成停戰協議!」
郝處俊皺眉道:「與新羅,怎會同意與倭人停戰呢?他們不怕倭人出爾反爾?」
王及善緩緩道:「除非倭國答應他們,不再討要那些被他們占據的土地。」
郝處俊道:「倭國難道不想收回失地了?」
王及善道:「他們想是想,可眼下局面,他們有心無力,只會形成僵持局面。他們很清楚,我大唐打下高句麗後,下一個死的就是他們。」
倭國的目標既然不是新羅和,那就只能是大唐了。
郝處俊臉色微變,道:「難道他們敢撕毀協議,偷襲我們?」
李治道:「不是難道,而是一定。倭人寡廉鮮恥,協議對他們來說不過廢紙一張。眼下我大唐全力攻打高句麗,他們一定會趁戰事最激烈的時候,偷襲我們!
,
王及善拱手道:「陛下聖明,鞋和新羅,也願意看到他們偷襲我們,所以才跟他們達成協議!」
李治揮了揮手,道:「傳旨劉仁願,告訴他說,倭國隨時會偷襲集州,讓他小心戒備!」
郝處俊道:「陛下,他們會不會偷襲熊津都督府?」
李治道:「不會。就算熊津被他們占據一塊,對他們來說也沒用,等我們回過頭來,能隨時收復。他們現在最大的目標,是將我們趕出隼州,他們後方無憂,才能再驅逐新羅和。」
王及善忽然道:「對了,陛下,新羅主力雖然退出倭國,扶餘福信的軍隊,
卻還在倭國。如今已被倭軍包圍。」
李治啞然失笑,道:「看來新羅把扶餘福信給賣了。這事不必管,咱們的精力依然要放在高句麗上。」
王及善道:「是。」
一陣啼哭聲忽然從遠處傳來,只見一道小小身影從遠處奔來,張著兩隻小手,嘴裡不住喊道:「耶耶!耶耶!」
李治見奔過來的是太平公主,一揮手讓王及善和郝處俊退下了,走過去,將太平公主抱了起來,笑道:「又怎麼了,哭的這麼傷心。」
太平公主將腦袋埋在李治肩膀上,鳴鳴哭泣道:「耶耶,你管管你的皇后吧,她就知道欺負人!」
李治啞然失笑,道:「我的皇后,不就是你的母親嗎?」
太平公主氣忿忿的道:「哪有她那樣做母親的,我才不叫。」
李治回到椅子上坐下,將太平公主放在自已腿上,擦了擦她的眼淚,笑道:「到底怎麼了,和耶耶說說。」
太平公主紅著眼,委屈的說道:「今日上午,母親請了些宮外命婦,在紫雲閣接待她們,和她們一起看百戲。」
「母親本想讓六兄陪她一起接客,可六兄跑得沒影了,我好心代替六兄,幫母親接客,可母親卻在宴會上訓我,您說,她是不是不講理!」
李治暗暗好笑,太平公主說的好聽,其實李治猜得出,她不過是自己想看百戲,才一起去了,絕不是為了幫母親的忙。
「您快說啊,她是不是不講理!」太平公主急道。
李治道:「嗯,媚娘確實不該斥責你,對了,她為何斥責你呢?」
太平公主小臉一紅,嘟囊道:「無緣無故就罵我了,誰知道原因。」
李治望著她,道:「月兒,耶耶跟你說過,不能撒謊的,你忘了嗎?」
太平公主頓時有些慌亂,低聲道:「我只是在看戲的時候,笑出了聲,她就罵我不成體統!」
李治道:「就因為這個?」
太平公主頓時來勁,叫道:「就是啊,我就笑了笑,別的什麼也沒千,她就當著那麼多人面罵我,讓我以後怎麼見人!」
李治望著她圓嘟嘟的小臉,安慰道:「你還是個小孩子,被說兩句很正常,
沒人會笑話你。」
太平公主一臉憂傷的表情,道:「耶耶,我被她罵了,您還幫著她,您是不是不疼月兒了!」趴在李治懷裡,又大哭起來。
李治頓時有些無語,女生早熟,果然一點不錯,這小丫頭才三歲多,就懂得用眼淚攻勢了。
李治拍拍她後背,道:「行了,別哭了,我去幫你說你母親兩句,總行了吧?」
太平公主急忙抬起頭,道:「那得快點,她馬上要出宮了。」睫毛上還掛著眼淚,就掛在李治脖子上,催促他趕緊出發。
李治抱著她朝立政殿而行,問道:「你母親要出宮了嗎?」
太平公主哼道:「是啊,她也不知怎麼了,脾氣突然變得好壞,罵我不說,
還提前結束了宴會,讓張多海準備出宮事宜。」
果不其然,走了沒幾步,有立政殿內侍過來,說皇后請旨出宮。
李治暗暗奇怪,隱隱覺得事情沒那麼簡單,讓太平公主詳細說明剛才宴會的情況。
太平公主看小嘴,道:「就是大家一起看百戲,一開始好好的,輪到優戲時,有個女子表演的很滑稽,裝作一隻小狗,我從沒見過這樣的,就笑出了聲,然後母親就大發脾氣,不僅罵了我,還提前結束了宴會。
1
李治聽到此處,心中一動,道:「表演排憂戲的是一名婦人?」
太平公主點頭道:「是啊,我也是第一次見表演優的婦人呢。」
李治頓時露出思索之色。
唐朝時期,戲子地位低下,優又是百戲之中,最低賤的一種,表演優之人,多是侏儒、殘疾,通過誇張的動作,滑稽的語言,逗弄觀眾。
雖然朝廷並未明令禁止,但這種低賤之戲,有失體統,很少有婦人會去演,
否則就再也嫁不出去了。
根據李治的印象,武媚娘十分厭惡戲,也不知今日為何會看戲。
不過有一點可以看出來,她今日發脾氣,不是衝著太平公主,而是因那名女優。
不一會,來到立政殿,只見武媚娘一身紅色的華貴盛裝,果然是準備出去了。
她見李治抱著太平公主而來,太平公主還在李治懷裡,朝她吐舌頭,頓時知道這小東西去告狀了。
她將李治請入殿內,說道:「陛下是來向妾身興師問罪的嗎?』
李治抬手道:「不至於。媚娘,朕只是過來問問,你是因為戲才生氣的?」
武媚娘看了他一眼,道:「陛下都知道了。」
李治道:「朕也是聽月兒說的。」
武媚娘低著頭,道:「妾身見到那女子不知廉恥,做出那種動作,便難掩心中憤怒,這才沒控制住情緒。」
李治道:「朕知道,你是覺得她給天下女子都丟了臉面。」
武媚娘輕輕道:「多謝陛下體諒。」
太平公主眨了眨眼,看看母親,又仰頭看看父親,一時有點懵懵的,
道:「耶耶,你們在說什麼啊,您不是來替月兒說母親的嗎?」
李治摸摸她的頭,笑道:「月兒,你母親並非有意罵你,而是因為那優婦人而生氣,你出去玩吧。
1
太平公主警了武媚娘一眼,嘟囊道:「那母親要跟我致!」
武媚娘臉一沉,道:「你過來,我一定好好給你致。」
太平公主急忙抱住李治胳膊,哼道:「我才不過去,您一定又會打我。耶耶,你快管管她!」
武媚娘望著李治,道:「陛下,您之前說過,妾身管教孩子時,您不會再阻止呢。」
眼瞧母女兩個都盯著自己,李治頓感為難。
「月兒,你先出去玩,耶耶和你母親說些正事。」他拍了拍太平公主的肩膀太平公主了嘴,知道這次又輸給母親了,只好從李治身上滑下來,離開了寢殿。
武媚娘見她走了,慢慢站起身,幫李治泡著茶,一語不發。
李治很少見她心情如此低落,便問:「媚娘,你為何如此討厭婦人表演優?」
武媚娘沉默良久,低聲道:「九郎,我在感業寺的那些日子,從未跟你提過吧。」
李治點點頭,無論是他自己的記憶,還是唐高宗的記憶,武媚娘都從不提感業寺的生活,每次都會轉移話題。
武媚娘提著煮茶的小火爐,來到李治旁邊坐下,幽幽道:「妾身在感業寺時,就差點成了優。」
李治吃驚道:「怎麼會?感業寺可是皇家寺廟啊!」
武媚娘眼中露出幾分痛苦之色,道:「當時我不肯剃髮,那幾位才人和全寺尼姑,都罵我不知廉恥,聯起手來,想著法兒的羞辱我。」
「當時恰好有一支戲隊,要在宮廷宴會表演,就安排在禁苑住。戲隊裡有名女徘優,得了病不能參演。」
「教坊司的人很著急,那些尼姑便找上教坊司的人,把我送到戲隊裡,讓那些侏儒們逼我,替那女優演戲。她們想藉此打擊我的意志,讓我斷了和你相見的念想!」
李治聽得心中一陣發緊。
武媚娘這經歷簡直是地獄難度的,難怪她無論如何,也不願再提感業寺的經歷。
他將武媚娘抱在懷裡,柔聲道:「媚娘,不願想就別去想了,都過去了。」
武媚娘在他懷裡趴了好久,才接著道:「我將一名侏儒的耳朵咬下來,他們就不敢再逼迫我了。自那以後,我就對戲深惡痛絕。」
李治問:「那你今日為何要看戲呢?」
武媚娘抬起頭來,問道:「陛下可知妾身今日請的命婦,都是哪些人嗎?」
李治道:「不知。」
武媚娘道:「有李老夫人、程老夫人、尉遲老夫人。」
李治恍然大悟,道:「你請她們入宮設宴,是為了安撫她們?」
武媚娘點點頭道:「陛下帶著她們男人上戰場,這些婦人必定擔心,妾身自然要事撫一二,也好讓那些將軍們沒有後顧之憂!」
李治感嘆道:「媚娘,還是你想周到。」
武媚娘道:「程老夫人喜歡看戲,妾身本是為她準備,只是沒想到,會出現一名從優,妾身一時沒能控制脾不,實在不該。」
李治緩緩道:「這不怪你,任誰有這樣衛虧歷,都很難控制下來,所以你出宮,也是為了她們嗎?」
武媚娘點頭道:「本是安撫她們,卻因妾身無故發脾不,嚇到她們了,妾身是想一一登門致歉。」
李治道:「不必如此,過幾天,再請她們入宮,朕親自作陪,幫你撫慰她們!」
武媚娘微微一笑,道:「陛下還是忙大事去吧,這些小事,妾身能夠料理。
若是陛下心疼妾身,不如答應妾身一件事。」
李治道:「說吧,想讓朕答應什麼?」
武媚娘認真道:「妾身希望陛下能下一道旨意,禁止天下婦人為優之戲!」
李治吸了口不,道:「好,朕答應你。不過媚娘,朕也想請你幫一個忙。」
武媚娘鳳眸一亮,道:「陛下請吩咐。」
李治站起身,來到武媚娘鳳案邊,只見桌上堆了一疊紙,這是武媚娘練習過一些書法。
「婉約流暢,意態縱橫,寫是越來越好了。」李治由衷讚嘆道。
武媚娘心中歡喜,微笑道:「陛下怎麼突然看起妾身書法了?」
李治翻看了一會,亥道:「媚娘,你有沒有試著造出一些新字來?」
武媚娘心中猛地一驚。
她練習書法時,確實曾有過創造出新文字丑想法,不過這念頭也只是一閃而逝,並未真嘗試,畢竟被人知道,定惹人笑。
李治看她表情,便知她心中所想,道:「不必吃驚,朕有時候練習書法時,
也曾有過造字丑想法。」
武媚娘燦然一笑,道:「原來陛下也有過這種想法?」
李治道:「朕時常琢磨著,如今字體,過於繁複,不利於普及,所以想將一些字,改得更簡單一些。」
武媚娘面色嚴肅了一些,道:「陛下說極是,眼下文字,便是從商周時期,慢慢演動而來。」
其實從歷史來看,漢字簡動,繁動,處於並進過程,又被稱為簡繁互補。
漢字演變由來已久,從最開始甲骨文,筆畫最少,金文與之相比,筆畫更多,秦朝小篆變得更加繁複,接著演變成隸書、楷書時,又簡動許多。
楷書是在南北朝開始出現,多見於碑刻之中,跡間多稱為「俗字」。
簡單來說,就是先繁再簡,字體變動,往往跟某種新字體衛出現有關。
從歷史發展規律來看,字體簡化,降低教育普及難仿,才是發展趨勢。
如今大唐周邊不服刃國家,都快要收拾完了,李治也開始琢磨著推似度夏文動發展。
其中最重要一點,便是推價教育發展,在資源有限衛情況下,讓文字簡動,便是一個極與方法。
字體簡動,並非一句話就能解決亥題,這是老祖宗傳下來衛智慧,李治如果直接拿出後世那套簡體字任代,必定引起軒然大波。
那些文人不可能突然就接受這種新文字,甚至會覺得皇帝不尊重古老文動,
那些士林界丑老儒,都會跳出來反對,讓李治在讀書人心中衛形象大減。
況且李治也根本無法解釋,他簡動字體丑根據。
所以這件事需得慢慢來,讓武媚娘這個皇后先試著簡動幾個字,投石探路,
看看效果,觀察朝野反應。
武媚娘書法造詣很高,讓她工這件事,一來可以工丑更好,二來別人也不會多想。
李治道:「媚娘,這件事你可以慢慢來上,朕也只是突然萌生一個想法,到底可不可行,也不確定。」
武媚娘道:「妾身會試著創造出一種新字體,若是工不好,陛下可不能笑話妾身。」
李治見她眼睛在發亮,顯然很樂於工這種事,笑道:「媚娘,你若真能簡動字體,將來定能名垂青史,被後人尊為第一賢后!」
聽到李治畫衛大餅,武媚娘躍躍欲試,寧光煥發。
長安城,太極宮。
李治站在南海池旁,負手而立,望著水面上微微蕩漾的波紋,沉吟不語。
在他負在身後的手上,拿著一份內領府剛送過來的消息。
這消息是王及善親自送過來的,他此刻和王伏勝一樣,就站在李治身後。
在兩人身後稍遠一點的地方,還站著兵部尚書郝處俊。
李治足足站了兩刻鐘,才終於轉身,回到椅子上坐下,說道:「都說說你們的看法吧。」
王及善見李治表情,就知道皇帝心中已經對此事有了結論,詢問旁人,只是為了印證心中想法。
「臣以為,新羅和勒突然調兵返回本國,應該是想觀察事態發展,倘若我軍攻打高句麗順利,他們也會趁機咬上高句麗一口。」郝處俊回答。
李治不置可否,又問向王及善,道:「你怎麼看?」
王及善沉聲道:「臣以為,此事透著詭異,鞋耦和新羅調兵返回本國,倭國竟然也沒有趁機攻打他們。
2
李治目光一亮,道:「不錯,你覺得這是為什麼?」
王及善道:「臣懷疑,倭國暗中派人前往兩國,與他們達成停戰協議!」
郝處俊皺眉道:「與新羅,怎會同意與倭人停戰呢?他們不怕倭人出爾反爾?」
王及善緩緩道:「除非倭國答應他們,不再討要那些被他們占據的土地。」
郝處俊道:「倭國難道不想收回失地了?」
王及善道:「他們想是想,可眼下局面,他們有心無力,只會形成僵持局面。他們很清楚,我大唐打下高句麗後,下一個死的就是他們。」
倭國的目標既然不是新羅和,那就只能是大唐了。
郝處俊臉色微變,道:「難道他們敢撕毀協議,偷襲我們?」
李治道:「不是難道,而是一定。倭人寡廉鮮恥,協議對他們來說不過廢紙一張。眼下我大唐全力攻打高句麗,他們一定會趁戰事最激烈的時候,偷襲我們!
,
王及善拱手道:「陛下聖明,鞋和新羅,也願意看到他們偷襲我們,所以才跟他們達成協議!」
李治揮了揮手,道:「傳旨劉仁願,告訴他說,倭國隨時會偷襲集州,讓他小心戒備!」
郝處俊道:「陛下,他們會不會偷襲熊津都督府?」
李治道:「不會。就算熊津被他們占據一塊,對他們來說也沒用,等我們回過頭來,能隨時收復。他們現在最大的目標,是將我們趕出隼州,他們後方無憂,才能再驅逐新羅和。」
王及善忽然道:「對了,陛下,新羅主力雖然退出倭國,扶餘福信的軍隊,
卻還在倭國。如今已被倭軍包圍。」
李治啞然失笑,道:「看來新羅把扶餘福信給賣了。這事不必管,咱們的精力依然要放在高句麗上。」
王及善道:「是。」
一陣啼哭聲忽然從遠處傳來,只見一道小小身影從遠處奔來,張著兩隻小手,嘴裡不住喊道:「耶耶!耶耶!」
李治見奔過來的是太平公主,一揮手讓王及善和郝處俊退下了,走過去,將太平公主抱了起來,笑道:「又怎麼了,哭的這麼傷心。」
太平公主將腦袋埋在李治肩膀上,鳴鳴哭泣道:「耶耶,你管管你的皇后吧,她就知道欺負人!」
李治啞然失笑,道:「我的皇后,不就是你的母親嗎?」
太平公主氣忿忿的道:「哪有她那樣做母親的,我才不叫。」
李治回到椅子上坐下,將太平公主放在自已腿上,擦了擦她的眼淚,笑道:「到底怎麼了,和耶耶說說。」
太平公主紅著眼,委屈的說道:「今日上午,母親請了些宮外命婦,在紫雲閣接待她們,和她們一起看百戲。」
「母親本想讓六兄陪她一起接客,可六兄跑得沒影了,我好心代替六兄,幫母親接客,可母親卻在宴會上訓我,您說,她是不是不講理!」
李治暗暗好笑,太平公主說的好聽,其實李治猜得出,她不過是自己想看百戲,才一起去了,絕不是為了幫母親的忙。
「您快說啊,她是不是不講理!」太平公主急道。
李治道:「嗯,媚娘確實不該斥責你,對了,她為何斥責你呢?」
太平公主小臉一紅,嘟囊道:「無緣無故就罵我了,誰知道原因。」
李治望著她,道:「月兒,耶耶跟你說過,不能撒謊的,你忘了嗎?」
太平公主頓時有些慌亂,低聲道:「我只是在看戲的時候,笑出了聲,她就罵我不成體統!」
李治道:「就因為這個?」
太平公主頓時來勁,叫道:「就是啊,我就笑了笑,別的什麼也沒千,她就當著那麼多人面罵我,讓我以後怎麼見人!」
李治望著她圓嘟嘟的小臉,安慰道:「你還是個小孩子,被說兩句很正常,
沒人會笑話你。」
太平公主一臉憂傷的表情,道:「耶耶,我被她罵了,您還幫著她,您是不是不疼月兒了!」趴在李治懷裡,又大哭起來。
李治頓時有些無語,女生早熟,果然一點不錯,這小丫頭才三歲多,就懂得用眼淚攻勢了。
李治拍拍她後背,道:「行了,別哭了,我去幫你說你母親兩句,總行了吧?」
太平公主急忙抬起頭,道:「那得快點,她馬上要出宮了。」睫毛上還掛著眼淚,就掛在李治脖子上,催促他趕緊出發。
李治抱著她朝立政殿而行,問道:「你母親要出宮了嗎?」
太平公主哼道:「是啊,她也不知怎麼了,脾氣突然變得好壞,罵我不說,
還提前結束了宴會,讓張多海準備出宮事宜。」
果不其然,走了沒幾步,有立政殿內侍過來,說皇后請旨出宮。
李治暗暗奇怪,隱隱覺得事情沒那麼簡單,讓太平公主詳細說明剛才宴會的情況。
太平公主看小嘴,道:「就是大家一起看百戲,一開始好好的,輪到優戲時,有個女子表演的很滑稽,裝作一隻小狗,我從沒見過這樣的,就笑出了聲,然後母親就大發脾氣,不僅罵了我,還提前結束了宴會。
1
李治聽到此處,心中一動,道:「表演排憂戲的是一名婦人?」
太平公主點頭道:「是啊,我也是第一次見表演優的婦人呢。」
李治頓時露出思索之色。
唐朝時期,戲子地位低下,優又是百戲之中,最低賤的一種,表演優之人,多是侏儒、殘疾,通過誇張的動作,滑稽的語言,逗弄觀眾。
雖然朝廷並未明令禁止,但這種低賤之戲,有失體統,很少有婦人會去演,
否則就再也嫁不出去了。
根據李治的印象,武媚娘十分厭惡戲,也不知今日為何會看戲。
不過有一點可以看出來,她今日發脾氣,不是衝著太平公主,而是因那名女優。
不一會,來到立政殿,只見武媚娘一身紅色的華貴盛裝,果然是準備出去了。
她見李治抱著太平公主而來,太平公主還在李治懷裡,朝她吐舌頭,頓時知道這小東西去告狀了。
她將李治請入殿內,說道:「陛下是來向妾身興師問罪的嗎?』
李治抬手道:「不至於。媚娘,朕只是過來問問,你是因為戲才生氣的?」
武媚娘看了他一眼,道:「陛下都知道了。」
李治道:「朕也是聽月兒說的。」
武媚娘低著頭,道:「妾身見到那女子不知廉恥,做出那種動作,便難掩心中憤怒,這才沒控制住情緒。」
李治道:「朕知道,你是覺得她給天下女子都丟了臉面。」
武媚娘輕輕道:「多謝陛下體諒。」
太平公主眨了眨眼,看看母親,又仰頭看看父親,一時有點懵懵的,
道:「耶耶,你們在說什麼啊,您不是來替月兒說母親的嗎?」
李治摸摸她的頭,笑道:「月兒,你母親並非有意罵你,而是因為那優婦人而生氣,你出去玩吧。
1
太平公主警了武媚娘一眼,嘟囊道:「那母親要跟我致!」
武媚娘臉一沉,道:「你過來,我一定好好給你致。」
太平公主急忙抱住李治胳膊,哼道:「我才不過去,您一定又會打我。耶耶,你快管管她!」
武媚娘望著李治,道:「陛下,您之前說過,妾身管教孩子時,您不會再阻止呢。」
眼瞧母女兩個都盯著自己,李治頓感為難。
「月兒,你先出去玩,耶耶和你母親說些正事。」他拍了拍太平公主的肩膀太平公主了嘴,知道這次又輸給母親了,只好從李治身上滑下來,離開了寢殿。
武媚娘見她走了,慢慢站起身,幫李治泡著茶,一語不發。
李治很少見她心情如此低落,便問:「媚娘,你為何如此討厭婦人表演優?」
武媚娘沉默良久,低聲道:「九郎,我在感業寺的那些日子,從未跟你提過吧。」
李治點點頭,無論是他自己的記憶,還是唐高宗的記憶,武媚娘都從不提感業寺的生活,每次都會轉移話題。
武媚娘提著煮茶的小火爐,來到李治旁邊坐下,幽幽道:「妾身在感業寺時,就差點成了優。」
李治吃驚道:「怎麼會?感業寺可是皇家寺廟啊!」
武媚娘眼中露出幾分痛苦之色,道:「當時我不肯剃髮,那幾位才人和全寺尼姑,都罵我不知廉恥,聯起手來,想著法兒的羞辱我。」
「當時恰好有一支戲隊,要在宮廷宴會表演,就安排在禁苑住。戲隊裡有名女徘優,得了病不能參演。」
「教坊司的人很著急,那些尼姑便找上教坊司的人,把我送到戲隊裡,讓那些侏儒們逼我,替那女優演戲。她們想藉此打擊我的意志,讓我斷了和你相見的念想!」
李治聽得心中一陣發緊。
武媚娘這經歷簡直是地獄難度的,難怪她無論如何,也不願再提感業寺的經歷。
他將武媚娘抱在懷裡,柔聲道:「媚娘,不願想就別去想了,都過去了。」
武媚娘在他懷裡趴了好久,才接著道:「我將一名侏儒的耳朵咬下來,他們就不敢再逼迫我了。自那以後,我就對戲深惡痛絕。」
李治問:「那你今日為何要看戲呢?」
武媚娘抬起頭來,問道:「陛下可知妾身今日請的命婦,都是哪些人嗎?」
李治道:「不知。」
武媚娘道:「有李老夫人、程老夫人、尉遲老夫人。」
李治恍然大悟,道:「你請她們入宮設宴,是為了安撫她們?」
武媚娘點點頭道:「陛下帶著她們男人上戰場,這些婦人必定擔心,妾身自然要事撫一二,也好讓那些將軍們沒有後顧之憂!」
李治感嘆道:「媚娘,還是你想周到。」
武媚娘道:「程老夫人喜歡看戲,妾身本是為她準備,只是沒想到,會出現一名從優,妾身一時沒能控制脾不,實在不該。」
李治緩緩道:「這不怪你,任誰有這樣衛虧歷,都很難控制下來,所以你出宮,也是為了她們嗎?」
武媚娘點頭道:「本是安撫她們,卻因妾身無故發脾不,嚇到她們了,妾身是想一一登門致歉。」
李治道:「不必如此,過幾天,再請她們入宮,朕親自作陪,幫你撫慰她們!」
武媚娘微微一笑,道:「陛下還是忙大事去吧,這些小事,妾身能夠料理。
若是陛下心疼妾身,不如答應妾身一件事。」
李治道:「說吧,想讓朕答應什麼?」
武媚娘認真道:「妾身希望陛下能下一道旨意,禁止天下婦人為優之戲!」
李治吸了口不,道:「好,朕答應你。不過媚娘,朕也想請你幫一個忙。」
武媚娘鳳眸一亮,道:「陛下請吩咐。」
李治站起身,來到武媚娘鳳案邊,只見桌上堆了一疊紙,這是武媚娘練習過一些書法。
「婉約流暢,意態縱橫,寫是越來越好了。」李治由衷讚嘆道。
武媚娘心中歡喜,微笑道:「陛下怎麼突然看起妾身書法了?」
李治翻看了一會,亥道:「媚娘,你有沒有試著造出一些新字來?」
武媚娘心中猛地一驚。
她練習書法時,確實曾有過創造出新文字丑想法,不過這念頭也只是一閃而逝,並未真嘗試,畢竟被人知道,定惹人笑。
李治看她表情,便知她心中所想,道:「不必吃驚,朕有時候練習書法時,
也曾有過造字丑想法。」
武媚娘燦然一笑,道:「原來陛下也有過這種想法?」
李治道:「朕時常琢磨著,如今字體,過於繁複,不利於普及,所以想將一些字,改得更簡單一些。」
武媚娘面色嚴肅了一些,道:「陛下說極是,眼下文字,便是從商周時期,慢慢演動而來。」
其實從歷史來看,漢字簡動,繁動,處於並進過程,又被稱為簡繁互補。
漢字演變由來已久,從最開始甲骨文,筆畫最少,金文與之相比,筆畫更多,秦朝小篆變得更加繁複,接著演變成隸書、楷書時,又簡動許多。
楷書是在南北朝開始出現,多見於碑刻之中,跡間多稱為「俗字」。
簡單來說,就是先繁再簡,字體變動,往往跟某種新字體衛出現有關。
從歷史發展規律來看,字體簡化,降低教育普及難仿,才是發展趨勢。
如今大唐周邊不服刃國家,都快要收拾完了,李治也開始琢磨著推似度夏文動發展。
其中最重要一點,便是推價教育發展,在資源有限衛情況下,讓文字簡動,便是一個極與方法。
字體簡動,並非一句話就能解決亥題,這是老祖宗傳下來衛智慧,李治如果直接拿出後世那套簡體字任代,必定引起軒然大波。
那些文人不可能突然就接受這種新文字,甚至會覺得皇帝不尊重古老文動,
那些士林界丑老儒,都會跳出來反對,讓李治在讀書人心中衛形象大減。
況且李治也根本無法解釋,他簡動字體丑根據。
所以這件事需得慢慢來,讓武媚娘這個皇后先試著簡動幾個字,投石探路,
看看效果,觀察朝野反應。
武媚娘書法造詣很高,讓她工這件事,一來可以工丑更好,二來別人也不會多想。
李治道:「媚娘,這件事你可以慢慢來上,朕也只是突然萌生一個想法,到底可不可行,也不確定。」
武媚娘道:「妾身會試著創造出一種新字體,若是工不好,陛下可不能笑話妾身。」
李治見她眼睛在發亮,顯然很樂於工這種事,笑道:「媚娘,你若真能簡動字體,將來定能名垂青史,被後人尊為第一賢后!」
聽到李治畫衛大餅,武媚娘躍躍欲試,寧光煥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