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武敏之的加冠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403章 武敏之的加冠禮

  李治聽了尉遲恭的話後,明白他的擔憂,沉吟了片刻,才緩緩開口。

  「尉遲卿,朕明白你的擔憂,但無論任何政策,都會有漏洞,你擔心募兵軍餉的問題,可想過府兵軍餉的問題?」

  尉遲恭愣道:「老臣愚鈍,不太明白。」

  李治緩緩道:「將來土地兼併,導致百姓無田可種,只能當佃戶,如此一來,就算成為府兵,也沒有任何優勢,將來還有人願意當府兵嗎?」

  這也正是府兵制崩潰的原因。

  尉遲恭卻道:「可陛下不是修改了田制,杜絕了土地兼併嗎?」

  李治搖頭道:「朕說過了,任何制度都無法持久,眼下,使用租田制,也許能暫時杜絕土地兼併,但時間久了,依然阻擋不了。」

  幾人見皇帝這番話,比他們都考慮得都更長遠,便沒有反駁,低下頭,紛紛露出思索之色。

  李治接著道:「以後大唐疆土遼闊,戰場距離本土越來越遠,府兵不利調度,同樣會出現問題。」

  這一點尉遲恭幾人都能聽明白,各自點頭。

  李勣問道:「陛下,您這次準備擴充多少羽林衛?」

  李治道:「還是五萬。府兵轉向募兵,不可太急,需慢慢轉換,倘若出現問題,也能隨時終止,再將募兵轉回府兵。」

  李勣聽到此處,再無異議,拱手道:「老臣無異議。」

  其他三人也都附議。

  放在一兩年前,商議兵制改革的話,必定遇到極大阻礙。

  時至今日,卻如此輕描淡寫的通過了,由此可見,在幾人心中,對皇帝在軍事上的決策,也越來越認同了。

  會議結束後,李治單獨留下薛仁貴,向他交代了一些擴軍的細則。

  不一會,李治交代完畢,薛仁貴也告退下去了。

  王及善這才上前,拱手道:「陛下,昨晚大食細作在胡王街行動,意圖綁走祿東贊和長孫國舅,被臣一網打盡,活捉三人,射殺五人。」

  李治訝道:「怎麼還有國舅?」

  王及善道:「回陛下,這些大食人不僅想擄掠祿東贊,也想將國舅擄走,從他身上得到我大唐情報……」

  將他請長孫無忌當做誘餌,引誘大食人動手,再將大食人一網打盡的計劃說了。

  李治點點頭,道:「這些事交給你去辦,朕很放心。只有一點,以後一定要保護好國舅安全。」

  王及善應了一聲,趁機進言道:「陛下,臣有一個想法。」

  「講。」

  「能不能讓長孫國舅加入內領衛。」

  李治愣了一下,詫異道:「你怎會有這種想法?」

  王及善道:「內領衛行事一向機密,官職也是保密的,國舅加入內領衛,別人也不會知道。」

  李治看了他一眼,不得不說,王及善把他的心思摸得很透。

  他一直想借用長孫無忌的能力,又怕給他授予官職,會引起很多人不滿,故而每次只能間接讓他幫忙。

  若是長孫無忌進入內領衛,誰也不知道,卻能隨時借用他的能力,解決各種問題,稱得上兩全其美。

  唯一的問題是,他肯屈尊嗎?

  「這件事,你跟國舅提過沒有?」

  王及善道:「臣已經和國舅談過此事,他說只要陛下同意,他願意為國家效力。」

  李治點點頭,道:「那這樣吧,在內領衛設顧問一職,官同三品,不管實事,內領衛遇到任何問題,都可向他諮詢請教。」

  這相當於李治新設的一個官職,別人縱然知道了,也不知道顧問到底幹啥的。

  王及善暗暗欣喜,拱手道:「臣多謝陛下。」告退離去。

  李治回到甘露殿時,忽見一名小宮人正在殿外張望,瞧著頗有些眼熟,便讓王伏勝將她領過來問話。

  那小宮人低頭垂目,輕輕道:「奴婢拜見陛下,奴婢是奉兩位公主之命,請陛下去一趟公主院。」

  李治道:「她們找朕何事?」

  小宮人露出為難之色,低聲道:「陛下去了就知道了。」

  李治心中奇怪,高安公主和義陽公主要見自己,直接過來就是,搞這麼神秘做什麼?

  他也不去為難這小宮人,當即邁步前往公主院。

  來到公主院後,他才終於知道原因了。

  庭院之內,幾張桌案拼接在一起,其上放了一個巨大的水晶盤,上面用鏤空的菱藕雕刻成奇花異鳥,極盡妍態。

  高安公主和義陽公主站在水晶盤左右,臉上都帶著得意之色,似在等候李治的誇獎。

  李治曾看到過類似的水晶盤,比這個更精緻一些,是徐槿獻給他的。

  他走近之後,仔細觀摩,感嘆道:「這是賢妃教給你們的手藝吧?」

  高安公主笑道:「對啊,徐姨娘先教給阿姊,阿姊再教給我,對了……」

  伸手指著其中一隻三色鳥,道:「這一隻鳥是吉阿兄雕刻的。」

  李治望著精緻的水晶盤,心情頗覺順暢,微笑道:「算你們有心了。」

  高安公主眨了眨眼,道:「耶耶,您是不是很喜歡啊?」

  李治摸了摸兩人的小臉,道:「你們親手做的東西,朕當然喜歡。」

  高安公主又道:「那您怎麼獎賞我們呢?」

  李治就知道她獻殷勤後,肯定要討賞,在身上摸了摸,摸出一塊九龍玉佩,遞給她。

  「小小年紀,就知道討賞,拿去。」

  高安公主卻將玉佩掛回李治腰間,拉著他手臂,道:「耶耶,孩兒不是為了討賞,只是想求您一件事。」

  「何事?」

  高安公主道:「明日是武表兄的加冠禮,吉阿兄準備去參加,孩兒還沒見過加冠禮呢,也想去瞧瞧熱鬧。」

  李治一時沒反應過來武表兄是誰,略一思索,才想起賀蘭敏之已經改為了武敏之。

  他側頭看向義陽公主,道:「你也要去嗎?」

  義陽公主遲疑了一下,輕輕點了點頭。

  高安公主聽了此話,不由瞄了義陽公主一眼。

  李治道:「那好吧,你們早去早回,注意安全。」

  高安公主大喜,道:「耶耶最好了!」

  不一會,李治命人將百鳥水晶盤端走了,他也離開了公主院。

  兩位小公主送到了月亮門,直到李治的身影看不到了,高安公主猛地一扭頭,道:「阿姊,你先前不是說不去的嗎?怎麼又要去了。」

  義陽公主一邊朝正殿返回,一邊隨口道:「我跟你們一起出宮,不過我不去武府,到時候各玩各的,你要幫我保密。」

  高安公主快步跟上,一臉驚奇,道:「那你要去哪裡玩?」

  義陽公主沒有做聲。

  高安公主驚呼道:「你不會想偷偷去見阿娘吧?」

  義陽公主正跨門檻,聽了差點被門檻扳倒,急道:「休要胡說,父親既然恩准我們一個月見一次阿娘,我怎會違背命令,私自見她?」

  高安公主不依不饒的道:「那你要去幹嘛,你不說的話,我可不能保證幫你保密哦。」

  義陽公主拿她沒辦法,只好說道:「我出宮去見一個朋友。」

  高安公主驚得差點跳起來,道:「朋友?你在宮外哪兒來的朋友?」

  義陽公主走到榻上坐下,拿起一顆梅煎吃著,道:「那你就別管了,你若是乖乖的呢,改日我就帶你認識她。」

  高安公主道:「不對啊,你每次出宮都和我在一起,上哪交的朋友,不行,你必須告訴我!」

  義陽公主這次卻很堅決,道:「你別胡鬧,我們都不是小孩子了,也該有自己的秘密了。」

  高安公主委屈道:「可我就沒有秘密,什麼都跟你說了。」

  義陽公主道:「那是因為你比我小,再過一兩年,你也會有自己的秘密。」

  高安公主聽了後,更覺委屈,嚷嚷道:「好了不起嗎?人家明日出宮後,也交一個朋友,哼!」快步走開了。

  到了第二天,李吉在長樂門外接她們,卻發現兩人各坐一輛馬車出來了。

  李吉暗自奇怪,上了高安公主的馬車,正要向她問話,卻發現高安公主將腦袋扭到一邊,似乎在鬧脾氣。

  李吉不明就裡,還以為自己得罪了她,趕忙哄了幾句,高安公主卻沒反應。

  直到馬車出了安上門後,高安公主拉開車簾,朝外看去,卻見義陽公主的馬車已經穿過橫街,朝著另一個方向去了。

  李吉見高安公主眼睛紅紅的,似乎都快哭出來了,便問:「小妹,你們到底怎麼了?」

  高安公主抽著鼻子,終於開口了。

  「阿姊瞞著我,交了個朋友,還不告訴我是誰。」

  李吉奇道:「她不是一直在宮中嗎?怎會在宮外交朋友?莫不是蕭氏中人?」

  高安公主搖頭道:「不是,每次我們和阿娘見面,都是在新城姑姑府上,阿娘從不帶其他人。」

  李吉道:「那就奇怪了。」

  高安公主道:「哼,待會我也要交一個朋友,也不告訴阿姊!」

  李吉出謀劃策道:「據我所知,武府女眷中年紀跟你差不多的人,只有賀蘭敏柔了,你可以跟她交朋友。」

  高安公主搖頭道:「那不行,阿姊也認識敏柔表姊,我要交一個阿姊不認識的朋友。」

  李吉想了想,道:「今日應該會有很多女眷去武府,那你慢慢物色,若是看好了,就送人家一件禮物。」

  高安公主一拍腰間小囊,「啊」了一聲,道:「光顧著生氣了,今天換衣服時,忘記帶東西了。」

  李吉笑道:「無妨。」從自己腰囊中取出幾件小物件,給她挑選。

  高安公主挑了兩件,一件是送給賀蘭敏之加冠的禮物,一件是用來交朋友的禮物。

  兩人很快來到武府,府門外十分熱鬧,幾名武氏子弟正在門外招呼來客。

  高安公主如今也十一歲了,下車之前,戴上面巾,這才跟著李吉來到府門外。

  武懿宗親自帶著兩人進入武府,只以為高安公主是李吉的親妹妹,並未多問。

  不一會,他帶著兩人來到垂花門,吩咐一名女婢,帶著高安公主去後院女客所在的後廳。

  李吉不太放心,問道:「敏柔表妹呢?」

  武懿宗便讓一名女婢把賀蘭敏柔喊了過來。

  高安公主雖戴著面紗,還是被賀蘭敏柔一眼認出來了,笑著向她行禮。

  「敏柔見過公主殿下。」

  高安公主忙拉住她手,道:「表姊不必多禮。」

  武懿宗這才知道她的身份,趕忙見禮。

  不一會,賀蘭敏柔便帶著高安公主去了後院,李吉這才問起武敏之在哪。

  武懿宗道:「他正在陪皇后殿下說話呢。」

  李吉吃了一驚,道:「皇后殿下已經來了嗎?」

  武懿宗道:「是的,半個時辰前來的。」

  一直到加冠禮開始,李吉都沒能見到武敏之一面,便被請入武府宗廟,加冠禮便在這裡舉行。

  有資格進入武府宗廟的人不多,最差的都是三品以上高官。

  祭祀堂內擺了兩排蒲團,李吉年紀雖小,畢竟是一品親王,坐在靠前的位置。

  除他之外,凡是在長安的李氏宗族也大都參加了,另外就是武氏子弟,還有長安城內的各世家大族。

  基本上這座武氏宗廟,此時便匯聚了長安城身份最高貴的一撮人。

  這時,一名十四五歲的少年來到他旁邊,朝他打招呼道:「堂兄。」

  李吉朝他點了點頭,問:「八叔已經來了嗎?」

  那少年名叫李洽,是李貞次子,正在崇文館讀書。

  今日加冠禮,李貞也受到邀請,原本準備帶著李吉和李洽一起參加,結果因為高安公主也要來,李吉只好跟他們分開過來。

  李洽低低一笑,道:「父親被皇后殿下請過去了,好像要請父親當大賓。」

  加冠禮通常由受冠者父親主持,不過武敏之父親已死,他又改為武姓,武順便請武媚娘親自主持加冠禮。

  加冠禮之上,需要請一位極為尊貴的客人,擔任大賓,由大賓行加冠禮,並且給受冠者賜字。

  武媚娘請李貞來擔任大賓,顯然是希望加強武氏一族與李氏一族的關係。

  兩兄弟正說著話,忽見外面走進來一人,正是越王李貞。

  李貞來到李吉上首坐下,李吉忙問:「八叔,你不是當大賓嗎?怎麼這麼早就過來了?」

  李貞笑道:「我向皇后殿下舉薦了另一位大賓,比我更加合適,待會我擔任正賓。」

  李吉頓覺得好奇,琢磨著大賓身份,竟比李貞還尊貴。

  幸好沒讓他等多久,外面傳來司儀唱諾聲,武媚娘穿著一身禮服走了進來,身後跟著兩人,也穿著禮服。

  其中一人正是受冠者武敏之。

  他進殿之後,便四處找李吉,瞧見李吉後,朝他眨了眨眼。

  另一人正是今日大賓,李吉瞧見那人後,先是一愣,隨即恍然。

  那大賓是一位老者,名叫王元感,是當世大儒,只看官職爵位的話,他比不上殿內大多數人,然而在學界之中,此人卻是泰山北斗。

  由他擔任大賓,對武敏之的名聲很有好處。

  觀禮嘉賓很快分成兩排坐好,每人面前都有一張几案,案上放著禮器酒具。

  正賓是李貞。贊者是武懿宗,經過上次李賢的生辰宴,他得到了武皇后的青睞。

  武媚娘作為主持者,面向眾人,緩緩述說了一番武敏之的經歷。

  武媚娘不愛多廢話,只說了幾句話,便宣布加冠禮開始。

  在武氏列祖列宗神位前鋪了張蓆子,武敏之跪坐其上,雙手扶膝,腰杆挺直。

  王元感邁步上前,先後為武敏之加冠三次。

  每次加冠都要起身,換上相應的服飾。

  第一次加冠是緇布冠,象徵有參政權力。

  第二次加冠是皮弁,象徵要保衛社稷疆土的決心。

  第三次加冠是爵弁,象徵可以參加祭祀大典。

  三次加冠之後,王元感給武敏之取了字,文玉。

  從今以後,武敏之又多了一個名字,武文玉。

  一場加冠禮,足足持續了一個多時辰。

  加冠禮結束後,武敏之還要受爵。

  李吉原本還想要參加受爵儀式,賀蘭敏柔卻忽然來找他,說高安公主覺得無聊,鬧著要回宮,已經在二門等他了。

  李吉沒辦法,只好和李貞打聲招呼,來到二門,和高安公主一起坐馬車,朝皇返回。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