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武皇后的開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99章 武皇后的開導

  來到店鋪門口,武敏之朝一名手下看了一眼,那手下會意,上前敲了敲門。

  「雪娘子,你在家嗎?」

  過了好半晌,屋門終於打開了一條縫,門口露出一張美麗的臉孔,正是雪娘。

  她臉色有些蒼白,說道:「幾位軍侯有什麼事嗎?」

  一名武侯笑道:「也沒什麼,就是見你鋪子關門了,所以問問。」

  雪娘低聲道:「奴家今日身體不適,故而關門歇息一日。」

  那武侯笑道:「那你好好休息,最近轉天,確實容易感染風寒。」

  雪娘目光望著武敏之,似乎想要說什麼,嘴巴卻緊緊閉著。

  武敏之道:「你怎麼了?」

  雪娘沉默片刻,低聲道:「沒什麼,就是昨日史家的小雅娘子、小旻郎君,曾來我鋪子,讓我做一對同心環,讓我送到史府。今日奴病了,恐去不了,還請郎君幫我通知他們一下。」

  語畢,也不等武敏之回話,就將門給關上了。

  一名武侯奇道:「頭兒,她說的是哪家史府,您知道嗎?」

  武敏之皺眉道:「我倒是知道西街有個史府,郎君叫史三郎,可他只有兒子,並無女兒啊。」

  那武侯道:「史三郎家的小郎君,也不叫小旻。」

  另一人道:「去找坊正問一下吧,他准知道。」

  武敏之點了點頭,心中卻隱隱覺得有點奇怪。

  走到一處十字口,武敏之猛地一驚,失聲道:「小雅,小旻!」

  其他幾人見武敏之忽然驚呼,都感到奇怪。

  「頭兒,您知道是哪個史府了嗎?」一名武侯問。

  武敏之回頭看了一眼雪娘的鋪子,低沉著聲音,道:「她說的史,其實是詩經的詩,詩經小雅之中,有一首詩詞,名為小旻。」

  「所以她剛才說的其實是詩經,小雅,小旻!」

  眾人都吃了一驚,見他年紀輕輕,就如此博學多識,都用敬佩的目光看向他,心想難怪他能直接從隊長做起。

  一名武侯問:「頭兒,那小旻寫了什麼?」

  武敏之沉聲道:「小旻很長,我也不能完全記下來,不過裡面最後一句,我卻記得一清二楚。」

  眾人都問:「是什麼?」

  武敏之道:「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幾名武侯對視一眼,目光都亮了起來。

  雪娘這顯然是在暗示她當前的處境,向他們求救。

  再聯想到她剛才的表情,行為。

  不會錯了。

  屋中一定是進了賊人,並且已經將她控制,故而她只能用這種複雜的方式,向武敏之求救!

  幾人全部拔出了刀,看向武敏之,道:「頭兒,該怎麼救人?」

  武敏之想了想,打了個手勢,道:「分頭行動,王三和李五守在鋪子門口,薛二跟我一起,從後院翻進去,我們一動手,你們就踢開大門,衝進去!」

  三人全部答應了。

  武敏之領著薛二,從小巷子繞到後院,踩著薛二肩膀爬上牆,薛二抓著他腿,也爬了上來。

  兩人趴在牆上,朝院子裡看了過去。

  這間院子很小,院內看不到一個人,牆邊種著一棵樹。

  武敏之兩人攀著院牆,橫移了一段距離,然後翻過院牆,順著那棵樹,落在院中,沒有發出半點聲音。

  後院一間屋子裡,隱隱傳來談話的聲音。

  兩人悄悄來到屋角,隱約能聽到有人在說話,但說的並非唐語,聽不清楚。

  兩人朝著窗戶靠近,剛拐過一道彎時,卻見窗檐之下,蹲著另外兩人,似乎正在偷聽屋中人談話。

  薛二吃驚之下,發出一道低呼聲,屋中頓時傳來喝聲:「是誰?」

  窗檐下的兩人毫不遲疑,破窗而入,屋中很快傳來激烈打鬥的聲音。

  ……

  程務挺站在金光門城牆上,正注視著下方城門的情況。

  手下一名校尉忽然飛奔而來,說道:「將軍,好消息,弟兄們逮到一條魚,還有可能是條大魚!」

  程務挺目光一亮,道:「是哪一個?」

  那校尉道:「就是上午辰時四刻,入城的那個高高瘦瘦的大食商人!」

  程務挺眯著眼一笑,道:「我就知道他有問題,他做什麼了?」

  校尉道:「那大食人入城之後,闖入平康坊一名胡姬家中,意圖不軌!」

  「人已經控制住了嗎?」

  校尉道:「倒是控制住了,只是被武侯鋪的人給搶走了!」

  程務挺愣道:「你說什麼?」

  校尉道:「那大食人正向那胡女逼問什麼信息時,幾名武侯忽然闖了進來,驚動了他們,我們只好下手抓捕。」

  程務挺皺眉道:「武侯怎麼突然插手進來?」

  校尉道:「那些武侯巡街時,發現那胡人女子店鋪關了門,可能是發現了什麼破綻,就入宅查看,與我們撞見了。」

  程務挺點點頭,道:「即是如此,他們也是職責所在,不過你怎麼把人也讓給他們了?」

  校尉道:「那幫武侯凶得很,非說那賊人是他們抓到的,強行把人給要走了。」

  程務挺沒有做聲,只一瞬不瞬的盯著他。

  堂堂內領衛校尉,正六品上階的武將,竟然搶不過幾個小小的武侯,這已經不是瀆職那麼簡單了。

  簡直是將內領衛的臉,拿去擦人家武侯的腳底板!

  校尉苦笑一聲,道:「若是普通的武侯,卑職自然不會讓他們把人帶走,可那些武侯中,有一個不好惹的人。」

  程務挺心中一凜,道:「誰?」

  校尉壓低聲音,道:「武皇后的外甥,武敏之!」

  程務挺以手握拳,錘了錘額頭,道:「怎麼這麼倒霉!」

  校尉道:「將軍,看來得您親自去一趟了。」

  程務挺搖頭道:「那武敏之即將受襲周國公的爵位,我去了只怕也沒用,只能將此事向大將軍匯報了。」

  他當即下了城牆,一路進了宮,將武敏之的事跟王及善說了。

  王及善聽了後,問道:「可知那幫大食人的目的嗎?」

  程務挺道:「似乎是想向那胡女詢問什麼東西,此人畢竟是大食人,卑職擔心他是衝著胡王街而來,所以來向您匯報。」

  王及善道:「就算不是衝著胡王街,此人也非常重要。我剛剛又得到一個消息,大食人在天竺撤了一部分兵力。」

  程務挺吃驚道:「怎會突然撤軍,莫非大食內部發生變故?」

  王及善點點頭,道:「我也是這樣想的,事關重大,我親自去找皇后一趟吧。」

  ……

  「敏之,聽說你把一個大食人給抓了?」

  立政殿內,武媚娘站在桌案後面,一邊練習著書法,一邊問道。

  武敏之垂手站在階下,低聲道:「姨母,您怎麼這麼快就知道了?」

  武媚娘頭也不抬,淡淡道:「長安城的外國細作,一向由內領府負責,你把人家的人搶了,王及善只好親自來找吾要人了。」

  武敏之吃了一驚,低頭不語。

  武媚娘瞟了他一眼,倒也並未責怪,道:「姨母知道你的心思,想立一個功勞,升為千牛衛備身,就無人說閒話了。」

  「其實有時候,人不能太在意周圍人的看法,世人之見,往往停留在表面,你若過於在意,就會束手束腳,什麼事也做不了。」

  「把人還給內領衛吧,你的能力吾清楚,陛下也清楚,不需要刻意證明,上對得起國家,下對得起自己就行了。」

  武敏之還是第一次見武媚娘如此耐心的開導自己,心中暖融融的,吸了口氣,道:「甥兒記下了。姨母,甥兒有事想向您匯報。」

  武媚娘道:「講。」

  武敏之道:「今日之事的具體經過,姨母可知道嗎?」

  武媚娘道:「王及善只簡單提了幾句,吾知道的並不清楚。」

  武敏之便將整件事的詳細經過跟武媚娘說了,道:「姨母,您知道那大食人是誰嗎?」

  「誰?」

  武敏之道:「大食第一富商,王布!」

  武媚娘手中筆一頓,若有所思的道:「吾好像聽過這名字。」

  武敏之忙道:「就是墨佳軒的東家,因為易寶會的事,被定了罪,墨佳軒也被查封。」

  武媚娘「嗯」了一聲,道:「他應該知道在我大唐犯了事,竟然還敢來長安?」

  武敏之笑道:「他是為了錢而來。」

  武媚娘抬起頭,道:「什麼錢?」

  武敏之道:「甥兒聽雪娘說,王布與大食朝廷關係極深,每當大食吞併一個地方,王布就會帶領一些大食商人,以最快速度,將他們的商鋪開到那處地方,搶占當地商市。」

  「本地商人若是跟他們對抗,很快都會被大食朝廷抓走。」

  「雪娘的父親,原是吐火羅國最大的商人。後來吐火羅被大食吞併後,王布巧取豪奪,將雪娘父親的財產商鋪,全部奪走。」

  「然而,雪娘父親也早有防備,吐火羅國打敗仗之前,就將一半財產藏了起來,只有雪娘知道那些財寶藏在何處。」

  「雪娘也被他父親送出吐火羅國,希望將來吐火羅復國之後,雪娘再回到家園,起出財寶,重振家族。」

  「後來雪娘逃到長安,一直等待。然而等了這麼多年,吐火羅國已完全被大食吞併,她看不到復國希望,本想進入墨佳軒,刺殺王布報仇,只可惜王布一直沒來長安。」

  「直到這次,王布忽然找上她,向她逼問她父親那些財寶埋藏的地點,這才被甥兒遇到。」

  武媚娘默默聽完,思索了一會,才說道:「那王布既是大食最富有的商人,怎會為了這麼點錢,就以身犯險,來到長安?」

  武敏之道:「根據雪娘供詞,她與王布交談時,發現此人十分迫切的想得到那筆錢財。」

  武媚娘道:「難道是他在大食得罪人,所以處境變得艱難?」

  武敏之道:「姨母,根據雪娘的說法,她父親給她留的錢不少,她說只要我大唐幫她復國,她願意獻出一半。」

  武媚娘掃了他一眼,翻了翻眼皮,道:「你想讓我大唐朝廷,因區區一點錢財,就受一介胡女驅使不成?」

  武敏之忙道:「甥兒只是將她的話轉告給您。」

  武媚娘揮手道:「行了,退下吧,趕緊把人交給內領衛。」

  武敏之應諾一聲,告退離開了。

  武敏之回到武侯鋪後,發現內領衛中郎將程務挺已經在鋪子外面等候著。

  因為這件事,武敏之的身份也因此暴露,武侯鋪大大小小的武侯,都站在鋪外,一臉崇敬的望著他。

  尤其是他手下幾名小武侯,都沒有想到,他們跟的頭兒竟然是這樣一位大人物。

  武敏之將人交給了內領衛,便被一群武侯給拉了進去,眾人想著法兒的開始討好他。

  另一邊,程務挺帶著王布和雪娘直接前往禁苑,向王及善復命。

  王及善當即命人分開審問,對雪娘是例行訊問,對王布和其手下,則是嚴刑拷問。

  令他意外的是,王布的嘴巴一點都不嚴實,才剛上了一道刑,便倒豆子一般,將什麼都給說了。

  王及善聽了他的供詞後,大為驚喜,趕忙來到甘露殿面聖。

  李治原本在後宮陪徐槿逛花園,聽到王及善求見,這才回到甘露殿,問他何事覲見?

  王及善拱手道:「陛下,臣剛剛抓到一名大食人,從他口中得知,大食國王阿里已被人刺殺,大食正處於內亂之中!」

  李治正喝著茶,一口茶差點噴出,忙問:「阿里真的死了嗎?」

  王及善道:「是的,臣根據各種跡象分析,阿里確實已經死了。」

  李治放下茶杯,問:「哪些跡象?」

  王及善道:「第一點,也是最直接的證據,臣抓到的那名大食人,他親口告訴臣,阿里被大食內部的某個激進勢力所刺殺!」

  李治道:「此人可信嗎?」

  王及善道:「臣抓的大食人名叫王布,是大食第一富商,此人還有一層身份,他的母親是大食國王的乳母。」

  「他原本是阿里親信,負責在暗中幫阿里籌集財富,故而臣以為他的話值得信任。」

  李治想了想,道:「大食第一富商?就是墨佳軒的那個大食人掌柜?」

  「正是。」

  「若是阿里被刺殺,他又為何會突然來長安?」李治不解道。

  王及善拱手道:「回陛下,正因阿里被殺,王布失去了靠山,他的財產被波斯總督穆阿維葉沒收。」

  「原本穆阿維葉準備將他處死,他為了活命,告訴穆阿維葉一件秘密,穆阿維葉才放了他,讓他來長安。」

  李治問道:「他告訴穆阿維葉什麼秘密?」

  王及善便將雪娘父親的事說了,道:「穆阿維葉抓了王布全家,讓他來到長安,找雪娘問出那筆財富下落,只要能得到那筆財富,就放過他。」

  李治皺了皺眉,露出思索的表情。

  他來到大唐後,將大唐內部的一些重要歷史事件,都記錄了下來,以防遺忘。

  只可惜,卻並未記錄大食國的事。

  這麼多年過去,他腦海中關於大食的那點歷史知識,早已忘的差不多了。

  不過有一點他還記得,穆阿維葉就是下一任哈里發。

  他一手建立倭馬亞王朝,也就是歷史文獻中記載的黑衣大食。

  阿拉伯帝國也正是這個時期,開始更猛烈的擴張。

  眼下穆阿維葉從天竺收縮兵力,大肆斂財,很顯然,就是為了爭奪哈里發之位。

  王及善又道:「陛下,臣最近還得到一個消息,有人想潛入長安,救走祿東贊。」

  李治道:「是誰?」

  王及善道:「根據臣的分析,很可能是大食人。」

  若是不知道大食國內部情況,李治可能還會奇怪,大食人為何要救祿東贊。

  此時聽王及善一說,他立刻便相通了其中關竅。

  「大食人想收縮兵力,又擔心吐蕃趁機反攻,所以想救走祿東贊,當做人質,讓吐蕃投鼠忌器。」他緩緩說出結論。

  王及善拱手道:「陛下聖明。」

  李治想了想,吩咐道:「你立刻去做兩件事。第一,派人將大食的情況,告訴吐蕃人。第二,給裴行儉傳消息,讓他聯繫西域各國,做好準備,幫吐火羅復國。」

  王及善心中一動,道:「陛下,若是要幫吐火羅復國,雪娘和卑路斯都能派上用場。」

  李治揮了揮手,道:「這些事你自己看著安排,不必事事都跟朕匯報。」

  王及善拱手道:「是!」告退離開。

  李治起身離開甘露殿,沿著宮道朝蓬萊殿緩步而行,腦中思緒起伏。

  原來的大食國,因內部分裂,一直分為東西兩軍,無法發揮出全部的實力。

  然而等穆阿維葉建立倭馬亞王朝後,大食人便會整合所有的力量,進入最巔峰時期。

  也就是說,大唐即將面對一個真正的對手。

  在這之前,他需得儘快解決遼東諸國的問題,讓遼東成為穩定的大後方。

  如此,才能安心的將大唐所有的力量,調集到西面,與大食人在西域爭鋒!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