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長安城的易寶會
第369章 長安城的易寶會
李吉也慢悠悠朝著甘露殿返回,來到殿內,卻見李貞和李治的一盤棋已經下到尾局了。
局勢膠著,兩人都全神貫注的盯著棋盤,沒有注意到他進來。
李吉站在一旁觀望,他棋力不高,也瞧不出是誰占上風。
不一會,李貞忽然嘆了口氣,道:「臣輸了,陛下棋藝又有精進。」
李治笑道:「八兄不會手下留情了吧?」
李貞摸了摸鼻子,苦笑道:「臣倒是想手下留情,只可惜已沒那個餘力了。」
李治大喜,他近來棋藝突飛猛進,對下棋的興趣也越來越大,接連戰勝李勣和李貞等強敵,令他頗有成就感。
李貞看了李吉一眼,道:「陛下,臣琢磨著吉兒在萊州司馬當的雖不稱職,卻也頗有長進,您看不如讓他擔任雍州司馬,再歷練一番,如何?」
原來的雍州司馬是許昂,因他犯了謀逆大罪,旁人都覺得這個職位不祥,不願擔任此位,故而空缺一年。
李治原本就對李吉頗為看重,見李貞開口,便同意了。
叔侄倆當即告退離開,出了甘露殿後,李吉說道:「八叔,侄兒想去一趟公主院,看望堂妹。」
李貞道:「可以,不過晚膳之前,要帶著你弟弟妹妹,過府來用晚膳,大家一起守歲。」
言罷,大步離去。
李吉目送他走遠後,邁步向西,朝著公主院而行。
不多時,來到公主院,卻見殿內一派熱鬧,高安公主和義陽公主帶著一眾內侍和宮人,正在打春牛。
唐朝春節活動特別豐富,有驅儺舞獅、食盤賞梅。
食盤指的是「五辛盤」,由五種辛辣蔬菜組成,食用此盤,便有驅寒避邪,祈求健康的功效。
此時公主院內,進行的是另一種春節活動,名為打春牛。
用彩鞭抽打紙制的春牛,寓意催促農耕,祈求豐收。
這原本是立春的活動,但高安公主喜歡熱鬧,所以提前就將這活動玩起來了。
公主院內的內侍們為了討公主關心,四肢著地,裝扮春牛。
高安公主便拿著彩鞭,輕輕抽打著他們屁股,抽一下,他們走幾步,打完之後,人人有賞,主僕盡歡。
高安公主見李吉進來,先是一呆,隨即大喜,將彩鞭一丟,朝李吉撲了過去,像樹袋熊一樣掛在他脖子上。
「阿兄,你可算回來了!」聲音哽咽。
李吉笑道:「都多大的人了,還掛我身上,快下去,別讓人笑話。」
高安公主如今也十多歲了,知道男女之防,面色微紅,跳了下來。
義陽公主走過來,朝李吉斂衽一禮,輕輕道:「吉阿兄。」
李吉還了一禮。
高安公主又拉著李吉,來到桌邊,只見桌子上堆滿了各種奇形怪狀的花草。
「阿兄,你來當公正,快來說說,哪一根草最好。」
這也是春節活動之一,名為「鬥百草」,每個人都去採集各種花草,再找一個公正來評判,誰的花草最美麗。
這是年輕少女最喜歡玩的一種活動。
李吉將幾根比較特別的草拿在手中把玩,每拿一根,都會斜眼打量高安公主表情。
當他拿起一根紫色草時,見她雙眼放光,笑道:「就是這根草了!」
高安公主大喜,朝義陽公主道:「阿姊,瞧見沒,小吉阿兄也說人家的草更好看!」
義陽公主月眉微蹙,道:「別只顧著玩,你是不是忘了什麼事了?」
高安公主眨了眨眼,猛地反應過來,朝李吉伸出手來,說到:「阿兄,你給我帶的禮物呢?」
李吉微微一笑,從懷裡取出兩隻掛墜,卻是兩隻嬰兒拳頭大小的小船,純金所制,精緻可愛,還能看到船上的小人。
兩隻船幾乎一樣,只有船上小人站位不同,這是他出海時,在一座海島之上,花重金購得。
高安公主接過一隻小船,拿在手心把玩,愛不釋手。
義陽公主向李吉道了聲謝,將掛飾收好,來到高安公主身邊,在她腦門上敲了一下。
「阿姊,你幹嘛打我?」高安公主一臉困惑。
義陽公主表情嚴肅,道:「我幫你醒醒腦子,省得你只記得自個的事。你忘了小祥了嗎?」
高安公主「啊」了一聲,這才想了起來,朝李吉道:「阿兄,你以前在宮中,是不是有個叫小祥的內侍朋友?」
李吉怔了怔,想要說他不是我朋友,話到嘴邊,忽然想起對方畢竟也算幫過他,便道:「他怎麼了?」
高安公主道:「他快死了,還說想在死前見你一面。」
李吉吃了一驚,道:「他只比我大兩歲,怎會突然……」
高安公主皺眉道:「我派人打聽過,好像是因為他犯了宵禁,被金吾衛抓到,打了二十棍,後來內侍監又打了五十棍,養了幾個月,傷勢不見好,這才派人來找我。」
「我聽是你朋友,就去瞧了瞧他,還請了御醫幫他看病,可他吃了御醫的藥後,剛有好轉,又因嘔血,導致病情惡化,只說臨死前,想見你一面。」
「幸虧你回來了,若是再晚回一個月,他只怕就等不到你了。」
李吉深吸一口氣,問道:「他人在哪?」
高安公主道:「奚官局。」
內侍監一共有六局,奚官局是掌奚隸、工役、宮官之品的機構。
簡單來說,他們沒資格伺候皇帝嬪妃,服務的是宮中內侍和宮人,在六局之中,地位最低。
倘若宮人病了,由他們負責抓藥照顧,宮人死了,由他們處理後事。
因為宮人們很多都沒有親人,高品宮人死後,守靈和祭祀,也由奚官局的人負責。
小祥是內仆局典事,級別和三等文吏差不多。
他才剛過二十,便擔任這個職位,在後宮算是混的不錯的。
而且內侍出宮辦事時,通常代表皇家,威風八面,像他這種內典事,出宮辦事時,遇到七品官員,人家也對他客客氣氣。
當初李吉進宮時,便和小祥是同一批。
小祥年紀比他大,能說會道,懂得拍馬屁,所以地位一直高於小吉。
兩人同在內侍監時,其實並無太深交情。
李吉沉默寡言,不與任何人交流,小祥也只顧著討好上司,不會與他多說話。
不過與其他欺負李吉的內侍相比,小祥算對他不錯的了。
李吉為了抄錄曲譜,曾試著找其他內侍,討要一些不用的廢紙。
別人都不給他,只有小祥給了他。
便是因為這小小一個善舉,讓李吉記在心中,這才決定來看他。
小祥正躺在奚官局的一間小屋子裡,臉色蒼白,麵皮蠟黃,額頭髮黑,兩眼有如煙燻,黯淡無光,一看便知命不久矣。
今日是歲末最後一日,宮廷各處都充滿了喜慶氛圍,唯有小祥的屋子與世隔絕,仿佛另一處天地。
高安公主剛一進屋,便打了個寒顫,抱著手臂,嘟囔道:「怎麼冷颼颼的?」
李吉道:「那你在外面等著。」
高安公主卻不肯,非要跟著他進去。
兩人進入屋內,聞到一陣苦澀的藥味,藥味之中,又夾雜著一股臭雞蛋味。
高安公主捏住鼻子,發現越靠近小祥,臭味就越重,也不知他多久沒有清洗身子了,便遠遠站著。
李吉卻毫不介意,慢慢走到床邊,瞧見小祥此時模樣後,不由回想起當年在宮中的經歷,心中充滿酸楚。
小祥怔怔望著他,過了好半晌,才感嘆一聲,道:「吳王殿下,我知道當年對你不好,如今悔之莫及,只求你……咳咳……」劇烈咳嗽起來。
李吉握住他手,等他咳完之後,說道:「不,當年是我自己不與旁人說話,你對我已經很好了,我很感激。」
小祥死寂的目光中,閃過一道光芒,道:「我就要死了,臨死之前,有一個請求,您能答應我嗎?」
李吉道:「只要我做得到,一定幫你。」
小祥眼眶滲出兩行淚水,嘶啞著聲音,道:「殿下,求您救救我弟弟!」
李吉愣道:「你弟弟?」
小祥泣聲道:「這些年來,我在宮裡攢了不少錢,又找人借了不少錢,在長安城南買了一座小院,派人把父母和弟弟接了過來。」
「我托弘文館王學士的關係,找了位坐私堂的夫子,准我弟弟每月去私堂免費聽學,盼著他將來考上科舉,也算我這個做兄長的光彩。」
「誰知他不學好,讀了沒幾天書,就跑外面廝混,跑到一個叫墨蘭軒的酒樓,給胡人當雜役。」
李吉微微一愣,道:「墨蘭軒?」
「您也聽說過嗎?」小祥問。
李吉道:「倒是去過幾次。」
小祥哽咽道:「其實我知道,弟弟去墨蘭軒賺錢,也是聽說了我在宮裡的情況,不希望我那麼辛苦。可他才十六歲,還有希望出人頭地,我這輩子的指望就剩他了。」
最⊥新⊥小⊥說⊥在⊥⊥⊥首⊥發!
高安公主聽到此處,不由對小祥充滿同情,慢慢走到床邊。
「你弟弟出什麼事了嗎?」她問。
小祥顫聲道:「他、他失蹤了。」
高安公主吃驚道:「失蹤?多久了?」
小祥道:「已有大半年了。」
李吉心中一沉,暗道:「墨蘭軒是大食人開的店,難道與大食人有關?」問道:「可曾報官?」
小祥道:「父母當時就報了官,不過官府調查之後,發現他是離開墨蘭軒後失蹤,查了一個多月,說他可能是被胡商拐走了。」
李吉奇道:「什麼胡商?」
小祥道:「根據萬年縣調查,我弟弟失蹤那日,墨蘭軒舉辦了一場易寶會,有一名西域胡商參與了此會。」
「寶會結束後,也不知為何,那胡商走的非常急,連披風都落下了。我弟弟受掌柜之命,去追那胡商,將披風還給他,結果一去不回。」
李吉道:「萬年縣可去找過那名胡商?」
小祥搖頭道:「萬年縣調查時,他已經出城了,他們還派人往西追了一百多里,並未發現那胡商的蹤跡。」
李吉皺眉不語,如果小祥弟弟真被拐到了外國,他只怕也很難再找到了。
小祥望著他,咬牙道:「殿下,如果真是胡商拐走了他,奴不會求您,這件事並沒有那麼簡單!」
李吉道:「怎講?」
小祥原本就虛弱,一次說了太多話,開始喘氣,說:「我……我聽說了官府調查結果後,不願相信,便找義父換了個可以出宮的差事。每次出宮後,我便暗中調查此事,結果……真被我發現些……詭異之處……」
高安公主見他快接不上氣了,吩咐婢女,給他倒了杯茶。
小祥在侍女伺候下,喝了口茶,緩了一緩,才恢復過來。
李吉問道:「你發現什麼了?」
小祥道:「我去調查了那名胡商,得知他叫安慶,原本是一個走西域、長安商道的粟特商人,這次入京,是想入籍大唐,定居長安。」
高安公主奇道:「他既要定居,怎會離開呢?」
小祥道:「公主殿下說的對極了,我當時就覺得不對勁,後來繼續深入調查,發現他在墨蘭軒,兌換了一件奇怪的寶物。」
李吉問:「什麼寶物?」
小祥道:「奇怪就奇怪在,誰也不知是什麼寶物!」
高安公主道:「既不知道,怎能算寶物?」
小祥道:「當時易寶會時,有人拿出一個木盒子,極為沉重。主人並不說裡面有什麼東西,只說願意碰運氣的人,可以找他交換,裡面很可能都是黃金,也很可能都是石頭。」
高安公主哼道:「肯定是騙人的,裡面都是石頭。」
小祥道:「其他參會人也都像公主一樣懷疑,沒有人跟他兌換,可安慶不知為何,偏偏用一隻珍貴的『勾連渦紋玉卮』,跟他做了交換。」
李吉暗暗思索,心想小祥弟弟的失蹤,很可能與那木盒子裡的寶物有關。
小祥咬牙道:「易寶會結束之後,安慶一天都沒有多待,立刻就離開了長安。」
高安公主驚呼道:「莫非裡面真有稀世珍寶,他得到後什麼都不顧了,才離開長安?」
李吉沉聲道:「這說不通,就算是珍寶,既然易寶會結束,那麼此物就歸安慶,他何必急匆匆逃走?」
高安公主皺了皺眉,嘟囔道:「那也對啊,他為何走的那麼急呢?」
李吉朝小祥問:「後來呢,你又有什麼發現?」
小祥低下頭,道:「某一天,我在宵禁之後返回皇宮,半路上被金吾衛盤查,身上公函卻不見了,被金吾衛抓住打了一頓。」
李吉道:「你一向仔細,公函怎會不見?」
小祥握緊拳頭,咬牙道:「我後來回想,應該是被人偷走了,有人用這種方法害我,讓我無法再調查安慶!」
李吉聽到此處,終於明白小祥為何求自己。
這件事背後,確實撲朔迷離,僅憑小祥的力量,恐怕無法對付幕後黑手。
他拍了拍小祥肩膀,輕聲道:「你好好養病,我一定幫你把弟弟找回來。」
心中又補充了一句:「如果他還活著。」
高安公主此時也對小祥充滿同情,朝身後兩名婢女道:「這幾日,你們都留在這裡,好好伺候他,不可怠慢。」
兩女臉色陡變,齊聲道:「公主,我們是您的人,怎能伺候一個內侍?」
高安公主板著臉,訓斥道:「別囉嗦,若是幫他養好了病,本公主有賞。若是辦不好差事,以後就別跟著我啦!」
兩女無奈,只好留下。
李吉又安慰小祥幾句,和高安公主一起離開了屋子,朝高安公主道:「阿妹,小祥情況不太好,僅憑那兩個婢女,恐怕照顧不好他。」
高安公主問:「那怎麼辦?」
李吉道:「你去一趟尚藥局,找孫神醫的徒弟過來幫小祥瞧瞧,我才能放心。」
高安公主盯著他:「那你幹嘛?」
李吉正色道:「我自然是出宮調查此事。」
高安公主跺腳道:「我就知道,你把無聊的差事交給我做,有趣的事留給自己。」
李吉皺眉道:「這並非有趣之事,很可能關乎到幾條人命。」
高安公主偏過腦袋,道:「我不管,你要我幹活,就必須讓我跟著你一起調查!」
李吉道:「可你沒法出宮,我怎麼帶你調查呢?」
高安公主微微一笑,道:「這很容易啊,明天是正日,大朝會之後,我去找父親,只說要去找常山姑姑,和她一起去大慈恩寺逛廟會,父親肯定會同意我出宮。」
李吉無可奈何,道:「那好吧,明日下午,申牌左右,我去常山公主府接你,小祥就拜託你了。」
高安公主喜滋滋道:「放心好了,我回公主院後,命人把人參給他送來一些,保准他死不了。」
兩人邊走邊說,很快返回公主院。
義陽公主向兩人詢問了小祥的事,高安公主竹簡倒豆子一般,一口氣都說了。
義陽公主聽後,也沒有太大反應,對她來說,小祥只是一個普通內侍,自然不會太關心。
李吉又在公主院內待了一陣,見天色不早,這才告辭出宮。
回府之後,帶著弟弟妹妹,一起前往越王府用晚膳,當夜留宿在越王府。
月升月落,雲起雲伏,大唐終於踏入永徽十五年。
一大清早,李吉便和李貞一起,前往皇宮參加大朝會。
(本章完)
李吉也慢悠悠朝著甘露殿返回,來到殿內,卻見李貞和李治的一盤棋已經下到尾局了。
局勢膠著,兩人都全神貫注的盯著棋盤,沒有注意到他進來。
李吉站在一旁觀望,他棋力不高,也瞧不出是誰占上風。
不一會,李貞忽然嘆了口氣,道:「臣輸了,陛下棋藝又有精進。」
李治笑道:「八兄不會手下留情了吧?」
李貞摸了摸鼻子,苦笑道:「臣倒是想手下留情,只可惜已沒那個餘力了。」
李治大喜,他近來棋藝突飛猛進,對下棋的興趣也越來越大,接連戰勝李勣和李貞等強敵,令他頗有成就感。
李貞看了李吉一眼,道:「陛下,臣琢磨著吉兒在萊州司馬當的雖不稱職,卻也頗有長進,您看不如讓他擔任雍州司馬,再歷練一番,如何?」
原來的雍州司馬是許昂,因他犯了謀逆大罪,旁人都覺得這個職位不祥,不願擔任此位,故而空缺一年。
李治原本就對李吉頗為看重,見李貞開口,便同意了。
叔侄倆當即告退離開,出了甘露殿後,李吉說道:「八叔,侄兒想去一趟公主院,看望堂妹。」
李貞道:「可以,不過晚膳之前,要帶著你弟弟妹妹,過府來用晚膳,大家一起守歲。」
言罷,大步離去。
李吉目送他走遠後,邁步向西,朝著公主院而行。
不多時,來到公主院,卻見殿內一派熱鬧,高安公主和義陽公主帶著一眾內侍和宮人,正在打春牛。
唐朝春節活動特別豐富,有驅儺舞獅、食盤賞梅。
食盤指的是「五辛盤」,由五種辛辣蔬菜組成,食用此盤,便有驅寒避邪,祈求健康的功效。
此時公主院內,進行的是另一種春節活動,名為打春牛。
用彩鞭抽打紙制的春牛,寓意催促農耕,祈求豐收。
這原本是立春的活動,但高安公主喜歡熱鬧,所以提前就將這活動玩起來了。
公主院內的內侍們為了討公主關心,四肢著地,裝扮春牛。
高安公主便拿著彩鞭,輕輕抽打著他們屁股,抽一下,他們走幾步,打完之後,人人有賞,主僕盡歡。
高安公主見李吉進來,先是一呆,隨即大喜,將彩鞭一丟,朝李吉撲了過去,像樹袋熊一樣掛在他脖子上。
「阿兄,你可算回來了!」聲音哽咽。
李吉笑道:「都多大的人了,還掛我身上,快下去,別讓人笑話。」
高安公主如今也十多歲了,知道男女之防,面色微紅,跳了下來。
義陽公主走過來,朝李吉斂衽一禮,輕輕道:「吉阿兄。」
李吉還了一禮。
高安公主又拉著李吉,來到桌邊,只見桌子上堆滿了各種奇形怪狀的花草。
「阿兄,你來當公正,快來說說,哪一根草最好。」
這也是春節活動之一,名為「鬥百草」,每個人都去採集各種花草,再找一個公正來評判,誰的花草最美麗。
這是年輕少女最喜歡玩的一種活動。
李吉將幾根比較特別的草拿在手中把玩,每拿一根,都會斜眼打量高安公主表情。
當他拿起一根紫色草時,見她雙眼放光,笑道:「就是這根草了!」
高安公主大喜,朝義陽公主道:「阿姊,瞧見沒,小吉阿兄也說人家的草更好看!」
義陽公主月眉微蹙,道:「別只顧著玩,你是不是忘了什麼事了?」
高安公主眨了眨眼,猛地反應過來,朝李吉伸出手來,說到:「阿兄,你給我帶的禮物呢?」
李吉微微一笑,從懷裡取出兩隻掛墜,卻是兩隻嬰兒拳頭大小的小船,純金所制,精緻可愛,還能看到船上的小人。
兩隻船幾乎一樣,只有船上小人站位不同,這是他出海時,在一座海島之上,花重金購得。
高安公主接過一隻小船,拿在手心把玩,愛不釋手。
義陽公主向李吉道了聲謝,將掛飾收好,來到高安公主身邊,在她腦門上敲了一下。
「阿姊,你幹嘛打我?」高安公主一臉困惑。
義陽公主表情嚴肅,道:「我幫你醒醒腦子,省得你只記得自個的事。你忘了小祥了嗎?」
高安公主「啊」了一聲,這才想了起來,朝李吉道:「阿兄,你以前在宮中,是不是有個叫小祥的內侍朋友?」
李吉怔了怔,想要說他不是我朋友,話到嘴邊,忽然想起對方畢竟也算幫過他,便道:「他怎麼了?」
高安公主道:「他快死了,還說想在死前見你一面。」
李吉吃了一驚,道:「他只比我大兩歲,怎會突然……」
高安公主皺眉道:「我派人打聽過,好像是因為他犯了宵禁,被金吾衛抓到,打了二十棍,後來內侍監又打了五十棍,養了幾個月,傷勢不見好,這才派人來找我。」
「我聽是你朋友,就去瞧了瞧他,還請了御醫幫他看病,可他吃了御醫的藥後,剛有好轉,又因嘔血,導致病情惡化,只說臨死前,想見你一面。」
「幸虧你回來了,若是再晚回一個月,他只怕就等不到你了。」
李吉深吸一口氣,問道:「他人在哪?」
高安公主道:「奚官局。」
內侍監一共有六局,奚官局是掌奚隸、工役、宮官之品的機構。
簡單來說,他們沒資格伺候皇帝嬪妃,服務的是宮中內侍和宮人,在六局之中,地位最低。
倘若宮人病了,由他們負責抓藥照顧,宮人死了,由他們處理後事。
因為宮人們很多都沒有親人,高品宮人死後,守靈和祭祀,也由奚官局的人負責。
小祥是內仆局典事,級別和三等文吏差不多。
他才剛過二十,便擔任這個職位,在後宮算是混的不錯的。
而且內侍出宮辦事時,通常代表皇家,威風八面,像他這種內典事,出宮辦事時,遇到七品官員,人家也對他客客氣氣。
當初李吉進宮時,便和小祥是同一批。
小祥年紀比他大,能說會道,懂得拍馬屁,所以地位一直高於小吉。
兩人同在內侍監時,其實並無太深交情。
李吉沉默寡言,不與任何人交流,小祥也只顧著討好上司,不會與他多說話。
不過與其他欺負李吉的內侍相比,小祥算對他不錯的了。
李吉為了抄錄曲譜,曾試著找其他內侍,討要一些不用的廢紙。
別人都不給他,只有小祥給了他。
便是因為這小小一個善舉,讓李吉記在心中,這才決定來看他。
小祥正躺在奚官局的一間小屋子裡,臉色蒼白,麵皮蠟黃,額頭髮黑,兩眼有如煙燻,黯淡無光,一看便知命不久矣。
今日是歲末最後一日,宮廷各處都充滿了喜慶氛圍,唯有小祥的屋子與世隔絕,仿佛另一處天地。
高安公主剛一進屋,便打了個寒顫,抱著手臂,嘟囔道:「怎麼冷颼颼的?」
李吉道:「那你在外面等著。」
高安公主卻不肯,非要跟著他進去。
兩人進入屋內,聞到一陣苦澀的藥味,藥味之中,又夾雜著一股臭雞蛋味。
高安公主捏住鼻子,發現越靠近小祥,臭味就越重,也不知他多久沒有清洗身子了,便遠遠站著。
李吉卻毫不介意,慢慢走到床邊,瞧見小祥此時模樣後,不由回想起當年在宮中的經歷,心中充滿酸楚。
小祥怔怔望著他,過了好半晌,才感嘆一聲,道:「吳王殿下,我知道當年對你不好,如今悔之莫及,只求你……咳咳……」劇烈咳嗽起來。
李吉握住他手,等他咳完之後,說道:「不,當年是我自己不與旁人說話,你對我已經很好了,我很感激。」
小祥死寂的目光中,閃過一道光芒,道:「我就要死了,臨死之前,有一個請求,您能答應我嗎?」
李吉道:「只要我做得到,一定幫你。」
小祥眼眶滲出兩行淚水,嘶啞著聲音,道:「殿下,求您救救我弟弟!」
李吉愣道:「你弟弟?」
小祥泣聲道:「這些年來,我在宮裡攢了不少錢,又找人借了不少錢,在長安城南買了一座小院,派人把父母和弟弟接了過來。」
「我托弘文館王學士的關係,找了位坐私堂的夫子,准我弟弟每月去私堂免費聽學,盼著他將來考上科舉,也算我這個做兄長的光彩。」
「誰知他不學好,讀了沒幾天書,就跑外面廝混,跑到一個叫墨蘭軒的酒樓,給胡人當雜役。」
李吉微微一愣,道:「墨蘭軒?」
「您也聽說過嗎?」小祥問。
李吉道:「倒是去過幾次。」
小祥哽咽道:「其實我知道,弟弟去墨蘭軒賺錢,也是聽說了我在宮裡的情況,不希望我那麼辛苦。可他才十六歲,還有希望出人頭地,我這輩子的指望就剩他了。」
最⊥新⊥小⊥說⊥在⊥⊥⊥首⊥發!
高安公主聽到此處,不由對小祥充滿同情,慢慢走到床邊。
「你弟弟出什麼事了嗎?」她問。
小祥顫聲道:「他、他失蹤了。」
高安公主吃驚道:「失蹤?多久了?」
小祥道:「已有大半年了。」
李吉心中一沉,暗道:「墨蘭軒是大食人開的店,難道與大食人有關?」問道:「可曾報官?」
小祥道:「父母當時就報了官,不過官府調查之後,發現他是離開墨蘭軒後失蹤,查了一個多月,說他可能是被胡商拐走了。」
李吉奇道:「什麼胡商?」
小祥道:「根據萬年縣調查,我弟弟失蹤那日,墨蘭軒舉辦了一場易寶會,有一名西域胡商參與了此會。」
「寶會結束後,也不知為何,那胡商走的非常急,連披風都落下了。我弟弟受掌柜之命,去追那胡商,將披風還給他,結果一去不回。」
李吉道:「萬年縣可去找過那名胡商?」
小祥搖頭道:「萬年縣調查時,他已經出城了,他們還派人往西追了一百多里,並未發現那胡商的蹤跡。」
李吉皺眉不語,如果小祥弟弟真被拐到了外國,他只怕也很難再找到了。
小祥望著他,咬牙道:「殿下,如果真是胡商拐走了他,奴不會求您,這件事並沒有那麼簡單!」
李吉道:「怎講?」
小祥原本就虛弱,一次說了太多話,開始喘氣,說:「我……我聽說了官府調查結果後,不願相信,便找義父換了個可以出宮的差事。每次出宮後,我便暗中調查此事,結果……真被我發現些……詭異之處……」
高安公主見他快接不上氣了,吩咐婢女,給他倒了杯茶。
小祥在侍女伺候下,喝了口茶,緩了一緩,才恢復過來。
李吉問道:「你發現什麼了?」
小祥道:「我去調查了那名胡商,得知他叫安慶,原本是一個走西域、長安商道的粟特商人,這次入京,是想入籍大唐,定居長安。」
高安公主奇道:「他既要定居,怎會離開呢?」
小祥道:「公主殿下說的對極了,我當時就覺得不對勁,後來繼續深入調查,發現他在墨蘭軒,兌換了一件奇怪的寶物。」
李吉問:「什麼寶物?」
小祥道:「奇怪就奇怪在,誰也不知是什麼寶物!」
高安公主道:「既不知道,怎能算寶物?」
小祥道:「當時易寶會時,有人拿出一個木盒子,極為沉重。主人並不說裡面有什麼東西,只說願意碰運氣的人,可以找他交換,裡面很可能都是黃金,也很可能都是石頭。」
高安公主哼道:「肯定是騙人的,裡面都是石頭。」
小祥道:「其他參會人也都像公主一樣懷疑,沒有人跟他兌換,可安慶不知為何,偏偏用一隻珍貴的『勾連渦紋玉卮』,跟他做了交換。」
李吉暗暗思索,心想小祥弟弟的失蹤,很可能與那木盒子裡的寶物有關。
小祥咬牙道:「易寶會結束之後,安慶一天都沒有多待,立刻就離開了長安。」
高安公主驚呼道:「莫非裡面真有稀世珍寶,他得到後什麼都不顧了,才離開長安?」
李吉沉聲道:「這說不通,就算是珍寶,既然易寶會結束,那麼此物就歸安慶,他何必急匆匆逃走?」
高安公主皺了皺眉,嘟囔道:「那也對啊,他為何走的那麼急呢?」
李吉朝小祥問:「後來呢,你又有什麼發現?」
小祥低下頭,道:「某一天,我在宵禁之後返回皇宮,半路上被金吾衛盤查,身上公函卻不見了,被金吾衛抓住打了一頓。」
李吉道:「你一向仔細,公函怎會不見?」
小祥握緊拳頭,咬牙道:「我後來回想,應該是被人偷走了,有人用這種方法害我,讓我無法再調查安慶!」
李吉聽到此處,終於明白小祥為何求自己。
這件事背後,確實撲朔迷離,僅憑小祥的力量,恐怕無法對付幕後黑手。
他拍了拍小祥肩膀,輕聲道:「你好好養病,我一定幫你把弟弟找回來。」
心中又補充了一句:「如果他還活著。」
高安公主此時也對小祥充滿同情,朝身後兩名婢女道:「這幾日,你們都留在這裡,好好伺候他,不可怠慢。」
兩女臉色陡變,齊聲道:「公主,我們是您的人,怎能伺候一個內侍?」
高安公主板著臉,訓斥道:「別囉嗦,若是幫他養好了病,本公主有賞。若是辦不好差事,以後就別跟著我啦!」
兩女無奈,只好留下。
李吉又安慰小祥幾句,和高安公主一起離開了屋子,朝高安公主道:「阿妹,小祥情況不太好,僅憑那兩個婢女,恐怕照顧不好他。」
高安公主問:「那怎麼辦?」
李吉道:「你去一趟尚藥局,找孫神醫的徒弟過來幫小祥瞧瞧,我才能放心。」
高安公主盯著他:「那你幹嘛?」
李吉正色道:「我自然是出宮調查此事。」
高安公主跺腳道:「我就知道,你把無聊的差事交給我做,有趣的事留給自己。」
李吉皺眉道:「這並非有趣之事,很可能關乎到幾條人命。」
高安公主偏過腦袋,道:「我不管,你要我幹活,就必須讓我跟著你一起調查!」
李吉道:「可你沒法出宮,我怎麼帶你調查呢?」
高安公主微微一笑,道:「這很容易啊,明天是正日,大朝會之後,我去找父親,只說要去找常山姑姑,和她一起去大慈恩寺逛廟會,父親肯定會同意我出宮。」
李吉無可奈何,道:「那好吧,明日下午,申牌左右,我去常山公主府接你,小祥就拜託你了。」
高安公主喜滋滋道:「放心好了,我回公主院後,命人把人參給他送來一些,保准他死不了。」
兩人邊走邊說,很快返回公主院。
義陽公主向兩人詢問了小祥的事,高安公主竹簡倒豆子一般,一口氣都說了。
義陽公主聽後,也沒有太大反應,對她來說,小祥只是一個普通內侍,自然不會太關心。
李吉又在公主院內待了一陣,見天色不早,這才告辭出宮。
回府之後,帶著弟弟妹妹,一起前往越王府用晚膳,當夜留宿在越王府。
月升月落,雲起雲伏,大唐終於踏入永徽十五年。
一大清早,李吉便和李貞一起,前往皇宮參加大朝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