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朕不要真相
第359章 朕不要真相
泉蓋蘇文滿臉鮮血,挺立大殿之中,冷冷望著寶藏王。
前一任高句麗王,便是被他親手所殺,還分了屍,將屍體殘肢,扔進臭水溝中。
高寶藏想到自己接下來的命運,嚇得兩腿一軟,摔倒在地。
泉蓋蘇文慢慢走到屍體旁,在安岑屍身上搜了搜,很快搜到一張寫著字的絲帕,字是用鮮血寫的。
看完之後,臉色大變。
泉男產也進入屋中,問道:「父親,上面寫了什麼?」
泉蓋蘇文一言不發,將絲帕遞給了兒子。
泉男產看完後,勃然大怒,厲聲道:「高寶藏,這個叛徒,竟敢將高句麗獻給唐人,你沒資格做高句麗的王!」
寶藏王顫聲道:「不、不是我,是王后的主意!」
安王后擋在寶藏王身前,伸開手臂,大聲道:「大王別怕,他們才是亂臣賊子,沒必要跟他們多解釋!」
泉男產望著安王后曼妙的身材,獰笑道:「亂臣賊子?好啊,那我就亂給你們看!」
提著刀,一步步朝兩人走了過去。
便在這時,一隻手臂攔住了他,是泉蓋蘇文。
「父親,您為何阻我?朝堂都在咱們掌控中,還留著他們作甚?」
泉蓋蘇文沉著臉,道:「唐人早就想攻打我們了,若是殺了高寶藏,他們就會以弔民伐罪為口實,把自己裝成仁義之師,前來討伐我們!」
泉男產脖子一縮,道:「那就算了不成?」
泉蓋蘇文淡淡道:「高寶藏的命要留著,那個女人可以殺了。」
泉男產咧嘴一笑,道:「殺了多可惜,孩兒要當著這個廢王的面,享用一下他的女人。」
「啪」的一聲,泉蓋蘇文一巴掌扇了過去。
「父親……」泉男產被扇傻了。
泉蓋蘇文冷冷道:「現在都什麼時候了,你還在想這些事?唐人軍械被劫之事,你怎麼不多想一下!」
泉男產道:「肯定是倭人幹的,與咱們又沒關係,父親何必擔憂?」
泉蓋蘇文冷冷道:「他們如果非要安在咱們頭上,藉機出兵呢?」
泉男產道:「那也不怕,城中已備了五年糧食,唐人就算打過來,咱們就像以前一樣,放棄外圍,固守都城,拖死他們!」
泉蓋蘇文冷冷道:「你以為他們就那麼蠢,不會想到應對方法?」
泉男產愣道:「那父親的意思是?」
「此事回去再商議,先解決了這個女人。」
泉蓋蘇文甩了甩刀上的血,朝安王后走了過去。
安王后看向寶藏王,滿臉悽然之色。
「大王,妾身來世再來侍奉您。」
寶藏王卻不敢看她,低下了頭。
泉蓋蘇文一把抓住安王后的頭髮,便要割下他的腦袋。
便在這時,一名將領沖入屋中。
「大莫離支,不好了,唐軍大兵壓境了!」
泉蓋蘇文臉色大變,將安王后一甩,大步奔到那將領跟前,急問:「來了多少人?」
「兩萬騎兵,分兩路進入我高句麗境內,一支由劉仁願統領,一支由姜恪統領。姜恪部進軍神速,已抵達安市城!」
泉蓋蘇文握緊拳頭,冷冷道:「這一定是唐軍先鋒,傳令各道使,只准固守,不可出城與唐軍浪戰,違令者斬!」
那將領又道:「唐人還用箭朝城中射了一封書信,是營州都督劉仁軌寫給您的信。」
說著,遞過一份書信。
泉蓋蘇文接過一看,臉色變得極為難看,也不多言,大步離開了屋子。
此時高句麗遇到危機,泉男產也顧不得去收拾安王后,快步追了出去,急問:「父親,劉仁軌寫了什麼?」
泉蓋蘇文腳步不停,將書信遞給了他。
泉男產看完之後,變色道:「這老匹夫,竟然逼著您去營州,向他解釋軍械之事?」
泉蓋蘇文哼了一聲,沒有做聲。
泉男產咬牙道:「父親,不必理會他們,唐軍就算真的來打,咱們又有何懼?」
泉蓋蘇文黑著臉,道:「不,還是需要解釋一下。」
「什麼?」
泉蓋蘇文沉聲道:「唐人勢強,既有解釋的機會,說明他們確實想查出是誰干下此事。」
「可這樣未免太屈辱了!」泉男產憤憤道。
「這算什麼屈辱?當初被唐軍包圍,打到都城,就不屈辱了嗎?你以為唐人有那麼好對付,若是派人過去解釋一下,就能退唐軍,為何不做?」
「那您絕不能親身赴險!」
泉蓋蘇文側頭看了他一眼,道:「那你覺得讓誰去為好?」
泉男產沉聲道:「必須派一個有分量之人,唐人才肯相信我們,我看,不如派兄長去吧?」
泉蓋蘇文冷冷掃了他一眼,道:「你是不是很希望你兄長死在唐朝?」
泉男產臉色大變,跪倒在地。
「孩兒絕無此意。其實孩兒也想親自為父親分憂,只是唐人看重長幼順序,若是孩兒過去,唐人也許會覺得我們在敷衍。」
泉蓋蘇文盯著他看了一會,道:「你說的也有幾分道理,那就讓他替我去一趟營州吧。」
……
夏日炎炎,烈陽如火,長安城仿佛化作一座巨大的火爐。
如此炎熱的氣候下,連街邊的小販嗓子都喊冒煙了,坐在陰涼之處歇息。
卻也有人不顧烈日灼灼,正在太陽底下練習武藝。
李元芳自從上次輸給薛仁貴後,便更加刻苦的習練武藝,除了早晚之外,每日中午,也必須練足一個時辰的棒法。
四周圍,大理寺的衙役們三三兩兩躲在陰涼的位置,觀察著李元芳練武。
正所謂棒法眼中過,武藝心中漲。
他們縱然沒有李元芳這種頂著太陽練武的毅力,用眼睛瞄一瞄,學學技巧還是可以的。
過了好半晌,李元芳終於練完,踩在發燙的地面上,來到一口涼井旁邊,打了一軲轆水,洗了洗臉上的汗水。
有衙役靠躺在樹下,朝李元芳喊道:「李將軍,過來歇一歇吧,這裡涼快。」
李元芳朝他問:「狄寺卿呢?」
那衙役道:「去庫房翻看舊捲去了。」
最近大理寺非常清閒。
狄仁傑的名聲已經傳開了,誰都知道無論犯什麼事,都瞞不過狄仁傑的眼睛,故而那些想犯罪的人,也得多思量思量。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聖人就在長安,普通百姓對皇帝依然充滿敬畏。
天子腳下這幾個字,並不是說說而已。
狄仁傑也和李元芳一樣,是閒不住的人。
沒案子的時候,他就喜歡跑到庫房之中,翻看一些舊的案子,希望能從中翻找出一些塵封的冤案。
李元芳洗完臉後,來到存放案卷的庫房。
令他意外的是,狄仁傑並未待在庫房內,而是坐在庫房外的石階上,拿著一根木棍,在地上劃著名什麼。
李元芳悄無聲息的走了過去,側頭看去,只見狄仁傑在地上划來划去。
仔細辨認半晌,隱隱能辨認出一艘小船的輪廓。
李元芳微微一笑,道:「狄寺卿,在想軍械被劫的案子嗎?」
狄仁傑肩膀一抖,趕忙在地上隨意劃了幾下,將木棍一扔,拍了拍手。
「沒有啊,我只是隨意劃著名玩。」
李元芳見他少有這般窘迫的模樣,暗暗好笑,在他旁邊坐下,道:「想想也沒什麼,我對此案也很好奇,咱們聊聊吧。」
狄仁傑咳了一聲,道:「陛下既然沒有讓我們查這案子,那就不必多討論,浪費心神了。」
站起身,拍了拍屁股,進入庫房。
李元芳跟了進去,道:「狄寺卿不必裝了,我知道你昨天去找過鴻臚寺少卿張柬之,應該是想了解遼東各國的情況吧。」
狄仁傑腳步一頓,苦笑道:「果然什麼都瞞不過李兄。」
李元芳笑道:「狄寺卿什麼都好,就是有時候過於循規蹈矩了。你若想要偵破此案,完全可以去找陛下,毛遂自薦。」
狄仁傑嘆了口氣,道:「元芳,這並非一樁簡單的案子,背後牽扯的是各國之間的利益,還可能引發一場戰爭。」
李元芳道:「我知道,正因為事關重大,所以查明真相,更加重要。」
狄仁傑道:「你都知道重要,陛下會不知道嗎?既然陛下沒有派我調查,自有他的考量。」
李元芳笑道:「那倒也是,狄寺卿,咱們雖不能去破案,不妨分析一下案情,等水落石出後,看咱們猜測的對不對。」
狄仁傑搖頭道:「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我從不隨意猜測。」
「這次情況特殊,猜測一下又何妨?」
狄仁傑被他說的有幾分心動了,道:「那就猜猜?」
「猜猜看,你覺得此事最有嫌疑的是哪個國家!」
狄仁傑沉默良久,緩緩道:「蝦夷國。」
李元芳吃了一驚,道:「為何?」
狄仁傑正要回答,外面忽然奔進來一名文吏,急道:「狄寺卿,外面來了一名中貴人,說陛下召您立刻入宮!」
李元芳大喜,道:「陛下一定是想讓狄寺卿調查此事!」
狄仁傑握了握拳,微笑道:「等我回來。」
最⊥新⊥小⊥說⊥在⊥⊥⊥首⊥發!
狄仁傑跟著傳旨內侍,很快來到了皇宮。
穿過甘露門後,竟沒有去甘露殿,而是一路向北,朝著後宮的方向而去。
沿著宮道穿行,很快來到臨湖殿。
抬頭看去,皇帝李治正站在觀水台,憑欄遠眺。
狄仁傑走了過去,拱手道:「臣狄仁傑,拜見陛下!」
李治微笑道:「狄卿不必多禮,桌上有石國進貢的寒瓜(西瓜),吃兩塊解解暑,再和朕說話不遲。」
狄仁傑側頭看了一眼石桌,上面果然切好了幾塊瓜脯,綠皮紅心,中有黑子,一看就鮮嫩多汁。
他謝了恩,過去拿起一塊便吃了起來,只覺入口即化,甘甜美味。
他記得來的路上,遇到過一名內侍,手中拿著托盤,上面裝的正是此瓜,上面的都被吃了,只剩下底部瓜皮。
於是只吃上面部分,底下不吃,很快吃了兩塊,來到李治跟前,道:「陛下,臣吃好了,謝陛下賜瓜。」
李治望著湖面,緩緩道:「狄卿,萊州軍械被劫的事,你應該已經聽說了吧?」
狄仁傑道:「臣聽說了。」
李治側頭看了他一眼,道:「你是不是很奇怪,朕為何不讓你去調查?」
狄仁傑道:「臣知道陛下這麼做,必有深意,故而並不奇怪。」
李治慢慢走到桌旁坐下,又伸手請他也坐下了,道:「狄卿,朕現在遇到一個難題,需要你來幫忙。」
狄仁傑拱手道:「陛下請吩咐。」
李治望著他,道:「開口之前,朕有件事想先問你一下。你是不是那種,為追求真相,別的都可不管不顧的人?」
「陛下之意,臣不太明白。」狄仁傑一愣。
「打個比方,如果一邊是為國家長久之計,一邊是為事情真相,你會選擇哪一邊?」
狄仁傑肅然道:「臣是大唐的臣子,一切當然以國家利益為重。」
李治點點頭,道:「那就好,朕這次不要你查真相,而是想讓你查出一個對國家最有利的結果。」
狄仁傑心中一凜,道:「陛下希望臣調查出怎樣的結果?」
李治凝望著他,緩緩吐露道:「軍械之事,朕希望是倭國所為!」
狄仁傑深吸一口氣,道:「臣明白了,臣這就親自前往萊州布置。」
李治望著他,微笑道:「狄卿,那就又要勞你辛苦一趟了。朕許你便宜行事之權,聖旨即刻下達。」
……
「李兄這幾日精神不太好啊?」
長孫府後院的水閣內,長孫無忌一邊吃著寒瓜,一邊悠閒的問道。
李勣看了他一眼,苦笑道:「我現在真有點羨慕你了,這寒瓜是石國貢品,你府上竟然也有?」
「公主府送過來的。」長孫無忌遞給他一塊,笑道:「別抱怨了,又遇到什麼難題,跟老夫說一下?」
李勣接了過去,卻沒有吃,放在桌子上,緩緩道:「我剛剛去了一趟鴻臚寺,面見了各國使節。」
長孫無忌道:「哦,有什麼收穫嗎?」
李勣道:「靺鞨、室韋、新羅這三國使節,都懷疑是高句麗所為!」
長孫無忌哂笑道:「我看不是懷疑,而是他們希望是高句麗所為!」
李勣點點頭,道:「他們的心思,老夫當然知道。」
長孫無忌道:「那倭國使節怎麼說的呢?」
李勣道:「他們有兩個懷疑對象,一個是高句麗,一個蝦夷。」
長孫無忌笑道:「看來倭人反而是最清醒理智的。」
李勣道:「不錯,從他們態度來看,確想查出真相。這也說明,此事並非倭國所為。」
長孫無忌笑道:「那就等他們查出證據便是,你煩惱什麼?」
李勣低沉著聲音,道:「李兄,你想想看,如果此事是蝦夷國所為,情況會變得怎麼樣?」
長孫無忌臉色嚴肅了幾分。
「老夫明白你的意思了,如果真是蝦夷,我們就要勞師遠征!」
李勣點頭道:「蝦夷地理環境惡劣,比倭國更加貧瘠,我們就算打下蝦夷,捉了蝦夷國王,於國又有何益?」
長孫無忌眯著眼道:「也許還會給倭人做了嫁衣。」
李勣道:「就是這個道理。倘若倭人真的查出確鑿證據,是蝦夷所為,我大唐可就騎虎難下了。」
長孫無忌沉吟半晌,道:「我明白你的難處了,若真是這種結果,只怕陛下也會為難。」
李勣朝他拱手道:「長孫兄足智多謀,還請想一個好辦法,避免我大唐將士,遠征蝦夷!」
長孫無忌站起身,走到欄杆前,望著天空的飛鳥,緩緩道:「辦法倒是有,就看你敢不敢做了。」
李勣問:「什麼辦法?」
長孫無忌朝四周看了一眼,伺候的隨從全部退下了。
李勣也揮了揮手,跟他一起來的兩名侍衛也跟著退下。
長孫無忌回到桌邊,低聲道:「眼下情況,除了蝦夷國,嫌疑最大的是誰?」
「高句麗?」
「不錯!我們可以把結果指向他們,如此就不必遠征蝦夷了。」
「可如果不是高句麗所為,如何指向他們?」
長孫無忌眯著眼一笑,沒有做聲。
李勣目光閃動了幾下,道:「你是想做假證,指向高句麗?」
長孫無忌點點頭。
李勣沉默了一會,道:「只怕有些困難,若是被人瞧出破綻,我大唐必定失信於天下。」
長孫無忌拍了拍他肩膀,道:「一個是名譽上的損失,一個是國力上的損失,孰輕孰重,李兄仔細思量一下吧。」
又走到柵欄前,仰首望天,不再言語。
李勣沉默良久,斷然道:「那就按照長孫兄的計劃行事吧!」
長孫無忌回頭笑道:「想好了?」
李勣道:「國家利益才是最重要的,虛名偶爾拋到一邊,料也無妨。」
長孫無忌笑道:「這就對了,「信」這種東西,本來就是我中原教給周邊蠻夷的,怎能被自縛手腳?」
李勣道:「說說具體計劃吧?」
長孫無忌道:「具體計劃不必咱們實施,自有人替咱們完成,而且會做的比你我更好!」
「誰?」
「營州都督劉仁軌!」
「他?」李勣一愣。
長孫無忌道:「此人在營州多年,一直對付的就是高句麗,他希望陛下攻打高句麗的心思,不比你要弱!」
李勣霍然起身,道:「果然還是長孫兄思緒開闊一些,我回去後就給他修書一封!」
心中煩惱稍解,他這才感到口乾舌燥,抓起一塊寒瓜吃了起來。
「味道如何?」長孫無忌問。
「不錯。」
李勣很快將一塊寒瓜遲完,連瓜皮也被他吃了個乾淨。
(本章完)
泉蓋蘇文滿臉鮮血,挺立大殿之中,冷冷望著寶藏王。
前一任高句麗王,便是被他親手所殺,還分了屍,將屍體殘肢,扔進臭水溝中。
高寶藏想到自己接下來的命運,嚇得兩腿一軟,摔倒在地。
泉蓋蘇文慢慢走到屍體旁,在安岑屍身上搜了搜,很快搜到一張寫著字的絲帕,字是用鮮血寫的。
看完之後,臉色大變。
泉男產也進入屋中,問道:「父親,上面寫了什麼?」
泉蓋蘇文一言不發,將絲帕遞給了兒子。
泉男產看完後,勃然大怒,厲聲道:「高寶藏,這個叛徒,竟敢將高句麗獻給唐人,你沒資格做高句麗的王!」
寶藏王顫聲道:「不、不是我,是王后的主意!」
安王后擋在寶藏王身前,伸開手臂,大聲道:「大王別怕,他們才是亂臣賊子,沒必要跟他們多解釋!」
泉男產望著安王后曼妙的身材,獰笑道:「亂臣賊子?好啊,那我就亂給你們看!」
提著刀,一步步朝兩人走了過去。
便在這時,一隻手臂攔住了他,是泉蓋蘇文。
「父親,您為何阻我?朝堂都在咱們掌控中,還留著他們作甚?」
泉蓋蘇文沉著臉,道:「唐人早就想攻打我們了,若是殺了高寶藏,他們就會以弔民伐罪為口實,把自己裝成仁義之師,前來討伐我們!」
泉男產脖子一縮,道:「那就算了不成?」
泉蓋蘇文淡淡道:「高寶藏的命要留著,那個女人可以殺了。」
泉男產咧嘴一笑,道:「殺了多可惜,孩兒要當著這個廢王的面,享用一下他的女人。」
「啪」的一聲,泉蓋蘇文一巴掌扇了過去。
「父親……」泉男產被扇傻了。
泉蓋蘇文冷冷道:「現在都什麼時候了,你還在想這些事?唐人軍械被劫之事,你怎麼不多想一下!」
泉男產道:「肯定是倭人幹的,與咱們又沒關係,父親何必擔憂?」
泉蓋蘇文冷冷道:「他們如果非要安在咱們頭上,藉機出兵呢?」
泉男產道:「那也不怕,城中已備了五年糧食,唐人就算打過來,咱們就像以前一樣,放棄外圍,固守都城,拖死他們!」
泉蓋蘇文冷冷道:「你以為他們就那麼蠢,不會想到應對方法?」
泉男產愣道:「那父親的意思是?」
「此事回去再商議,先解決了這個女人。」
泉蓋蘇文甩了甩刀上的血,朝安王后走了過去。
安王后看向寶藏王,滿臉悽然之色。
「大王,妾身來世再來侍奉您。」
寶藏王卻不敢看她,低下了頭。
泉蓋蘇文一把抓住安王后的頭髮,便要割下他的腦袋。
便在這時,一名將領沖入屋中。
「大莫離支,不好了,唐軍大兵壓境了!」
泉蓋蘇文臉色大變,將安王后一甩,大步奔到那將領跟前,急問:「來了多少人?」
「兩萬騎兵,分兩路進入我高句麗境內,一支由劉仁願統領,一支由姜恪統領。姜恪部進軍神速,已抵達安市城!」
泉蓋蘇文握緊拳頭,冷冷道:「這一定是唐軍先鋒,傳令各道使,只准固守,不可出城與唐軍浪戰,違令者斬!」
那將領又道:「唐人還用箭朝城中射了一封書信,是營州都督劉仁軌寫給您的信。」
說著,遞過一份書信。
泉蓋蘇文接過一看,臉色變得極為難看,也不多言,大步離開了屋子。
此時高句麗遇到危機,泉男產也顧不得去收拾安王后,快步追了出去,急問:「父親,劉仁軌寫了什麼?」
泉蓋蘇文腳步不停,將書信遞給了他。
泉男產看完之後,變色道:「這老匹夫,竟然逼著您去營州,向他解釋軍械之事?」
泉蓋蘇文哼了一聲,沒有做聲。
泉男產咬牙道:「父親,不必理會他們,唐軍就算真的來打,咱們又有何懼?」
泉蓋蘇文黑著臉,道:「不,還是需要解釋一下。」
「什麼?」
泉蓋蘇文沉聲道:「唐人勢強,既有解釋的機會,說明他們確實想查出是誰干下此事。」
「可這樣未免太屈辱了!」泉男產憤憤道。
「這算什麼屈辱?當初被唐軍包圍,打到都城,就不屈辱了嗎?你以為唐人有那麼好對付,若是派人過去解釋一下,就能退唐軍,為何不做?」
「那您絕不能親身赴險!」
泉蓋蘇文側頭看了他一眼,道:「那你覺得讓誰去為好?」
泉男產沉聲道:「必須派一個有分量之人,唐人才肯相信我們,我看,不如派兄長去吧?」
泉蓋蘇文冷冷掃了他一眼,道:「你是不是很希望你兄長死在唐朝?」
泉男產臉色大變,跪倒在地。
「孩兒絕無此意。其實孩兒也想親自為父親分憂,只是唐人看重長幼順序,若是孩兒過去,唐人也許會覺得我們在敷衍。」
泉蓋蘇文盯著他看了一會,道:「你說的也有幾分道理,那就讓他替我去一趟營州吧。」
……
夏日炎炎,烈陽如火,長安城仿佛化作一座巨大的火爐。
如此炎熱的氣候下,連街邊的小販嗓子都喊冒煙了,坐在陰涼之處歇息。
卻也有人不顧烈日灼灼,正在太陽底下練習武藝。
李元芳自從上次輸給薛仁貴後,便更加刻苦的習練武藝,除了早晚之外,每日中午,也必須練足一個時辰的棒法。
四周圍,大理寺的衙役們三三兩兩躲在陰涼的位置,觀察著李元芳練武。
正所謂棒法眼中過,武藝心中漲。
他們縱然沒有李元芳這種頂著太陽練武的毅力,用眼睛瞄一瞄,學學技巧還是可以的。
過了好半晌,李元芳終於練完,踩在發燙的地面上,來到一口涼井旁邊,打了一軲轆水,洗了洗臉上的汗水。
有衙役靠躺在樹下,朝李元芳喊道:「李將軍,過來歇一歇吧,這裡涼快。」
李元芳朝他問:「狄寺卿呢?」
那衙役道:「去庫房翻看舊捲去了。」
最近大理寺非常清閒。
狄仁傑的名聲已經傳開了,誰都知道無論犯什麼事,都瞞不過狄仁傑的眼睛,故而那些想犯罪的人,也得多思量思量。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聖人就在長安,普通百姓對皇帝依然充滿敬畏。
天子腳下這幾個字,並不是說說而已。
狄仁傑也和李元芳一樣,是閒不住的人。
沒案子的時候,他就喜歡跑到庫房之中,翻看一些舊的案子,希望能從中翻找出一些塵封的冤案。
李元芳洗完臉後,來到存放案卷的庫房。
令他意外的是,狄仁傑並未待在庫房內,而是坐在庫房外的石階上,拿著一根木棍,在地上劃著名什麼。
李元芳悄無聲息的走了過去,側頭看去,只見狄仁傑在地上划來划去。
仔細辨認半晌,隱隱能辨認出一艘小船的輪廓。
李元芳微微一笑,道:「狄寺卿,在想軍械被劫的案子嗎?」
狄仁傑肩膀一抖,趕忙在地上隨意劃了幾下,將木棍一扔,拍了拍手。
「沒有啊,我只是隨意劃著名玩。」
李元芳見他少有這般窘迫的模樣,暗暗好笑,在他旁邊坐下,道:「想想也沒什麼,我對此案也很好奇,咱們聊聊吧。」
狄仁傑咳了一聲,道:「陛下既然沒有讓我們查這案子,那就不必多討論,浪費心神了。」
站起身,拍了拍屁股,進入庫房。
李元芳跟了進去,道:「狄寺卿不必裝了,我知道你昨天去找過鴻臚寺少卿張柬之,應該是想了解遼東各國的情況吧。」
狄仁傑腳步一頓,苦笑道:「果然什麼都瞞不過李兄。」
李元芳笑道:「狄寺卿什麼都好,就是有時候過於循規蹈矩了。你若想要偵破此案,完全可以去找陛下,毛遂自薦。」
狄仁傑嘆了口氣,道:「元芳,這並非一樁簡單的案子,背後牽扯的是各國之間的利益,還可能引發一場戰爭。」
李元芳道:「我知道,正因為事關重大,所以查明真相,更加重要。」
狄仁傑道:「你都知道重要,陛下會不知道嗎?既然陛下沒有派我調查,自有他的考量。」
李元芳笑道:「那倒也是,狄寺卿,咱們雖不能去破案,不妨分析一下案情,等水落石出後,看咱們猜測的對不對。」
狄仁傑搖頭道:「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我從不隨意猜測。」
「這次情況特殊,猜測一下又何妨?」
狄仁傑被他說的有幾分心動了,道:「那就猜猜?」
「猜猜看,你覺得此事最有嫌疑的是哪個國家!」
狄仁傑沉默良久,緩緩道:「蝦夷國。」
李元芳吃了一驚,道:「為何?」
狄仁傑正要回答,外面忽然奔進來一名文吏,急道:「狄寺卿,外面來了一名中貴人,說陛下召您立刻入宮!」
李元芳大喜,道:「陛下一定是想讓狄寺卿調查此事!」
狄仁傑握了握拳,微笑道:「等我回來。」
最⊥新⊥小⊥說⊥在⊥⊥⊥首⊥發!
狄仁傑跟著傳旨內侍,很快來到了皇宮。
穿過甘露門後,竟沒有去甘露殿,而是一路向北,朝著後宮的方向而去。
沿著宮道穿行,很快來到臨湖殿。
抬頭看去,皇帝李治正站在觀水台,憑欄遠眺。
狄仁傑走了過去,拱手道:「臣狄仁傑,拜見陛下!」
李治微笑道:「狄卿不必多禮,桌上有石國進貢的寒瓜(西瓜),吃兩塊解解暑,再和朕說話不遲。」
狄仁傑側頭看了一眼石桌,上面果然切好了幾塊瓜脯,綠皮紅心,中有黑子,一看就鮮嫩多汁。
他謝了恩,過去拿起一塊便吃了起來,只覺入口即化,甘甜美味。
他記得來的路上,遇到過一名內侍,手中拿著托盤,上面裝的正是此瓜,上面的都被吃了,只剩下底部瓜皮。
於是只吃上面部分,底下不吃,很快吃了兩塊,來到李治跟前,道:「陛下,臣吃好了,謝陛下賜瓜。」
李治望著湖面,緩緩道:「狄卿,萊州軍械被劫的事,你應該已經聽說了吧?」
狄仁傑道:「臣聽說了。」
李治側頭看了他一眼,道:「你是不是很奇怪,朕為何不讓你去調查?」
狄仁傑道:「臣知道陛下這麼做,必有深意,故而並不奇怪。」
李治慢慢走到桌旁坐下,又伸手請他也坐下了,道:「狄卿,朕現在遇到一個難題,需要你來幫忙。」
狄仁傑拱手道:「陛下請吩咐。」
李治望著他,道:「開口之前,朕有件事想先問你一下。你是不是那種,為追求真相,別的都可不管不顧的人?」
「陛下之意,臣不太明白。」狄仁傑一愣。
「打個比方,如果一邊是為國家長久之計,一邊是為事情真相,你會選擇哪一邊?」
狄仁傑肅然道:「臣是大唐的臣子,一切當然以國家利益為重。」
李治點點頭,道:「那就好,朕這次不要你查真相,而是想讓你查出一個對國家最有利的結果。」
狄仁傑心中一凜,道:「陛下希望臣調查出怎樣的結果?」
李治凝望著他,緩緩吐露道:「軍械之事,朕希望是倭國所為!」
狄仁傑深吸一口氣,道:「臣明白了,臣這就親自前往萊州布置。」
李治望著他,微笑道:「狄卿,那就又要勞你辛苦一趟了。朕許你便宜行事之權,聖旨即刻下達。」
……
「李兄這幾日精神不太好啊?」
長孫府後院的水閣內,長孫無忌一邊吃著寒瓜,一邊悠閒的問道。
李勣看了他一眼,苦笑道:「我現在真有點羨慕你了,這寒瓜是石國貢品,你府上竟然也有?」
「公主府送過來的。」長孫無忌遞給他一塊,笑道:「別抱怨了,又遇到什麼難題,跟老夫說一下?」
李勣接了過去,卻沒有吃,放在桌子上,緩緩道:「我剛剛去了一趟鴻臚寺,面見了各國使節。」
長孫無忌道:「哦,有什麼收穫嗎?」
李勣道:「靺鞨、室韋、新羅這三國使節,都懷疑是高句麗所為!」
長孫無忌哂笑道:「我看不是懷疑,而是他們希望是高句麗所為!」
李勣點點頭,道:「他們的心思,老夫當然知道。」
長孫無忌道:「那倭國使節怎麼說的呢?」
李勣道:「他們有兩個懷疑對象,一個是高句麗,一個蝦夷。」
長孫無忌笑道:「看來倭人反而是最清醒理智的。」
李勣道:「不錯,從他們態度來看,確想查出真相。這也說明,此事並非倭國所為。」
長孫無忌笑道:「那就等他們查出證據便是,你煩惱什麼?」
李勣低沉著聲音,道:「李兄,你想想看,如果此事是蝦夷國所為,情況會變得怎麼樣?」
長孫無忌臉色嚴肅了幾分。
「老夫明白你的意思了,如果真是蝦夷,我們就要勞師遠征!」
李勣點頭道:「蝦夷地理環境惡劣,比倭國更加貧瘠,我們就算打下蝦夷,捉了蝦夷國王,於國又有何益?」
長孫無忌眯著眼道:「也許還會給倭人做了嫁衣。」
李勣道:「就是這個道理。倘若倭人真的查出確鑿證據,是蝦夷所為,我大唐可就騎虎難下了。」
長孫無忌沉吟半晌,道:「我明白你的難處了,若真是這種結果,只怕陛下也會為難。」
李勣朝他拱手道:「長孫兄足智多謀,還請想一個好辦法,避免我大唐將士,遠征蝦夷!」
長孫無忌站起身,走到欄杆前,望著天空的飛鳥,緩緩道:「辦法倒是有,就看你敢不敢做了。」
李勣問:「什麼辦法?」
長孫無忌朝四周看了一眼,伺候的隨從全部退下了。
李勣也揮了揮手,跟他一起來的兩名侍衛也跟著退下。
長孫無忌回到桌邊,低聲道:「眼下情況,除了蝦夷國,嫌疑最大的是誰?」
「高句麗?」
「不錯!我們可以把結果指向他們,如此就不必遠征蝦夷了。」
「可如果不是高句麗所為,如何指向他們?」
長孫無忌眯著眼一笑,沒有做聲。
李勣目光閃動了幾下,道:「你是想做假證,指向高句麗?」
長孫無忌點點頭。
李勣沉默了一會,道:「只怕有些困難,若是被人瞧出破綻,我大唐必定失信於天下。」
長孫無忌拍了拍他肩膀,道:「一個是名譽上的損失,一個是國力上的損失,孰輕孰重,李兄仔細思量一下吧。」
又走到柵欄前,仰首望天,不再言語。
李勣沉默良久,斷然道:「那就按照長孫兄的計劃行事吧!」
長孫無忌回頭笑道:「想好了?」
李勣道:「國家利益才是最重要的,虛名偶爾拋到一邊,料也無妨。」
長孫無忌笑道:「這就對了,「信」這種東西,本來就是我中原教給周邊蠻夷的,怎能被自縛手腳?」
李勣道:「說說具體計劃吧?」
長孫無忌道:「具體計劃不必咱們實施,自有人替咱們完成,而且會做的比你我更好!」
「誰?」
「營州都督劉仁軌!」
「他?」李勣一愣。
長孫無忌道:「此人在營州多年,一直對付的就是高句麗,他希望陛下攻打高句麗的心思,不比你要弱!」
李勣霍然起身,道:「果然還是長孫兄思緒開闊一些,我回去後就給他修書一封!」
心中煩惱稍解,他這才感到口乾舌燥,抓起一塊寒瓜吃了起來。
「味道如何?」長孫無忌問。
「不錯。」
李勣很快將一塊寒瓜遲完,連瓜皮也被他吃了個乾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