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請陛下保重龍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51章 請陛下保重龍體!

  寶女王側耳傾聽片刻,不僅聽到兵刃聲,還聽到陣陣慘叫聲。

  她面色依然冷靜,沉聲道:「蘇我將軍,你出去瞧瞧情況。若情況有變,就突圍出去,領兵過來。」

  蘇我赤兄答應一聲,拔出腰間倭刀,帶著幾名侍衛出去了。

  寶女王看了金仁問一眼,道:「出了點意外,讓外使受驚了。」

  金仁問道:「大王放心,賊人若是殺過來,金某一定竭盡全力,保護大王安危。」

  寶女王盯著他看了一會,微微點頭。

  「多謝。」

  過了許久,蘇我赤兄帶著人回來了,滿臉都是鮮血,跟著他出去的人,

  一個都沒能回來。

  「女王,有刺客,人數很多,已經殺到二層了,我沖不出去!」蘇我赤兄抹了抹臉上的血,一臉焦急。

  寶女王嘆了口氣,道:「是我太大意了,今日本來要帶阿倍一起來的,

  結果水營傳來消息,抓到名唐人細作,我便派他過去瞧瞧。現在來看,是有人故意把阿倍調走。」

  阿邊麻呂道:「女王,一定是中大兄策劃!」

  寶女王眼中冷光閃動,沒有做聲。

  過了半響,喊殺聲越來越近,仿佛已經到了門外。

  蘇我赤兄和阿邊麻呂指揮屋中侍衛和隨從,將幾扇門都堵住了,準備做殊死抵抗,金仁問也去幫忙。

  半響之後,有人開始撞門,還有刀破門而入,殺死了幾名擋門侍衛。

  寶女王臉色蒼白了一些,神色卻依然鎮定,抬頭望看天花板,雙手合十,嘴裡低聲呢喃著什麼。

  忽然間,外面又傳來更劇烈的廝殺聲,隨即聲音轉小,最終變得安靜下來,再無人撞門。

  正當眾人奇怪時,一道低沉有力的聲音傳了進來。

  「女王殿下,卑職救駕來遲,請女王恕罪!」

  寶女王臉上露出驚喜之色,呼喊道:「是阿倍,快開門!」

  大門很快被打開,一名三十多歲、英姿魁梧的將領走了進來。

  倭人通常很矮,這名倭人卻不同,比金仁問還高上少許,他單膝跪地,

  道:「讓女王殿下受驚了!」

  寶女王快步過去,將他拉了起來,緊握著他的手,柔聲道:「阿倍,你又救了我一次。」

  這時,又一支隊伍上到三樓,快步急行而來,為首之人正是中大兄。

  「母親,您沒事吧,孩兒救駕來遲,請母親恕罪。」

  寶女王將手收回,警了中大兄一眼,淡淡道:「我沒事,你也來的很及時!」

  中大兄面不改色,道:「母親,此處危險,還請您速速返回宮殿。」

  寶女王凝視了他片刻,道:「也好。」轉頭朝阿邊麻呂打了個眼色,讓他招呼金仁問。

  回到筑紫朝倉宮後,寶女王只將阿倍比羅夫一人留在寢殿。

  「阿倍,你怎知我今日會遇險?」

  阿倍沉聲道:「今日巡邏隊在海上發現一艘奇怪的小船,船上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封信,上面寫著中大兄要對您不利。我十分吃驚,便帶著人來護駕了。」

  寶女王喃喃道:「奇怪,這封信是誰留下的呢?」

  阿倍道:「女王,此事可暫時放下,是否該立刻對中大兄反擊?」

  寶女王問道:「刺客留下活口了嗎?」

  「沒有,他們見敗局已定,全部自盡了。」

  寶女王嘆道:「那就沒法子了。況且就算有人證,暫時也拿他沒辦法。

  眼下還是按原計劃,以對抗唐朝為由,集結軍隊,由你統領。」

  「你要儘快將忠於中大兄的將領悄悄換掉,安插上我們的人,無論任何手段都行。等控制了軍隊,再收拾他不遲。」

  「是。」阿倍答應一聲,忽然上前兩步,伸手攬住寶女王的腰,柔聲道:「女王今日受驚了,讓阿倍來安撫您吧。

  寶女王微微一笑,牽看他腰帶,朝看羅帳走了過去。

  羅床在微微震動。

  現在是清晨,陽光從窗外射了進來,灑落在羅帳之上。

  王伏勝站在通門附近,望著震動的羅床,臉上露出憂慮之色。

  最近一陣子,每天清晨,都會發生這樣的情況。

  皇帝正值壯年,若是縱慾過度,必定損耗龍體。

  皇后也是!以前還有分寸,每日清晨,都比皇帝起的更早,不給皇帝機會。

  然而最近,她越起越晚,這才導致皇帝放縱了!

  「陛下,已經辰時二刻了。」王伏勝來到帳外,輕輕提醒道。

  「有什麼事嗎?」帳內傳來李治的聲音。

  王伏勝道:「王將軍剛剛來報,說百濟使節已經入京,他們這次是來要東西的。」

  羅帳晃動,李治從縫隙中伸出腦袋,問道:「要什麼東西?」

  「臣也不清楚,陛下可以去問王將軍。」王伏勝低聲道。

  他其實是知道的,只是想找個理由,把皇帝叫起來。

  李治果然下了床,開始穿衣服。

  令王伏勝奇怪的是,李治呼吸平緩,並不像劇烈運動過的樣子。

  帳內的武皇后,也遲遲沒有出來伺候他換衣服。

  等侍女們伺候了一半,武皇后才終於出了帳,只見她面色緋紅,微微喘息,額頭還有細密的汗珠。

  王伏勝大為異,暗道:「前幾日,都是陛下滿頭大汗,呼吸急促,今日怎麼反過來了,難道是——」

  他不敢多想,低頭退出了屋子。

  過了半響,便見李治穿好衣服出來了。

  用過早膳後,李治朝著甘露殿而去,一邊走著,一邊問道:「伏勝,今日初幾了?」

  等了半響,卻聽不到回答,李治回頭一看,只見王伏勝證發呆,也不知在想什麼。

  李治伸手在他眼前揮了揮,道:「伏勝?」

  王伏勝這才驚醒,趕忙低頭道:「陛下。」

  「你怎麼了,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昨夜沒睡好嗎?」李治問。

  王伏勝遲疑了一下,道:「臣昨夜睡的很好,不知陛下這幾日,睡的可還安好?」

  李治笑道:「最近睡得不錯。」

  王伏勝低聲道:「陛下,臣曾聽孫神醫說,養生之理,需常行小勞之舉,然斷不可致大疲之態。」

  「嗯,人如果疲憊過了頭,就會損耗身體,需要很多年才能恢復。」李治點了點頭,想起自己讀書時,曾通宵打遊戲,導致身體虛弱。

  王伏勝遲疑了一下,又道:「孫神醫還說了,早起,恰似千金之妙方,

  猶若長壽之金丹。」

  李治愣了一下,側頭看向王伏勝,見他神色有異,笑道:「伏勝,你這是話裡有話吧。」

  王伏勝噗通一聲跪下,拱手道:「臣懇請陛下保重龍體!」叩首於地。

  李治將他扶了起來,笑道:「朕明白了,你以為朕每天起來後,在與皇后和嬪妃們縱慾,對嗎?」

  王伏勝愣了一下,道:「難道陛下並非是———」

  李治笑道:「朕只是在做一種健身運動罷了。」

  前陣子,鄭貴妃又染了風寒,幾乎只要季節交替,她就容易生病。

  鄭貴妃因當年滑胎之事,身子骨一直不好,李治擔心再這樣下去,她遲早要早逝。

  某一次孫思邈替李治例行診脈時,李治便向他請教,怎麼能夠改善鄭貴妃的體質。

  孫思邈便說,鄭貴妃這種情況,僅憑藥物治療,效果有限,需得她自己加強身體鍛鍊。

  因她身子太弱,一開始不建議劇烈運動,可以先用一些簡單的運動,增加她的體能。早晨鍛鍊,效果最佳。

  李治思來想去,倒也想到一種法子。

  當晚,李治便去了薰風殿,次日清晨,起床之後,將仰臥起坐教給了鄭貴妃。

  也不知為什麼,鄭貴妃竟覺得仰臥起坐太過羞恥了,堅決要拉緊羅帳,

  才肯嘗試。

  李治教她做了幾次後,心想將此事普及開來,嬪妃們的體質都能得到很大提高。

  在他言傳身教下,幾位嬪妃早上都開始了仰臥起坐鍛鍊,只有武媚娘無論如何,不肯嘗試。

  她的理由很充分,她體質很好,不需鍛鍊。

  李治也不勉強,每次來立政殿,早起之後,就讓武媚娘按著他的腳,自個練習仰臥起床。

  他這招果然有效,到了今天早上,武媚娘按耐不住好奇,決定嘗試一遍。

  故而王伏勝才會看到她滿臉赤紅,氣喘吁吁的模樣。

  李治解釋幾句後,王伏勝恍然大悟,心想:「改日自己也要試一下這種鍛鍊法子。」

  說話間,李治來到甘露殿正殿,剛坐下不久,王及善便過來了,向他匯報百濟之事。

  李治聽了後,異道:「他們想要一萬件鎧甲?」

  王及善沉聲道:「正是如此,不過從金燕傳來的消息來看,他們也只是想試一試,並未抱太大希望。」

  李治點點頭,這個時期的甲胃比戰馬更精貴。

  草原民族騎術精湛,卻總是被大唐吊打,一來是大唐將士確實生猛,二來也是占著甲胃的便宜。

  甲冑製造不易,唐軍披甲率在百分之七十左右,尚不能完全覆蓋全軍,

  哪有餘力給百濟人甲冑?

  王及善又道:「陛下,金燕還傳來一個消息,倭國王子中大兄打算政變,推翻寶女王的統治。」

  李治吃了一驚,道:「消息屬實嗎?」

  王及善道:「應該不會錯。」將倭國侍衛逃到百濟的情況說了。

  李治聽完後,沉吟不語。

  寶女王和中大兄這兩個人,肯定是中大兄難搞一些。

  因為寶女王死後,便是中大兄繼任倭國大王,也是他全力推行大化改新,學習大唐的先進位度。

  他正要下達命令時,一名內侍入內,說道:「陛下,兵部郝尚書求見。」

  李治命人傳他進來,不一會,郝處俊進入大殿,手中還拿著一本奏疏,

  「陛下,營州急報。」

  「呈上來。」

  奏疏很快來到李治手中,翻看閱覽之後,李治微微一笑。

  劉仁軌已經提前替李治作出決定,暗中派內領衛將消息告訴倭國女王。

  李治原本就給了他專斷之權,此事宜早不宜遲,他自然不會生氣,朝郝處俊道:「給劉卿傳旨,就說朕已經知道了,他做的不錯。」

  郝處俊應諾一聲,告退離開。

  李治又朝王及善吩咐道:「讓鴻臚寺的人接待百濟使節,不要答應他們,這事讓朕再考慮一下。」

  王及善應諾退下。

  李治坐在龍椅上,沉吟片刻,吩咐道:「傳旨,召軍器監主官覲見。」

  軍器監位於承天門街東街,與光祿寺相鄰,隸屬於少府監,是一個專職武器製造的部門。

  歷朝歷代,軍器製造一直在經歷著複雜的流變。

  唐朝以前,軍械製造一直由負責百工技巧的中央九卿,少府統轄,

  唐初時期,唐高祖將隸屬於少府監的鎧甲、弓弩二署,以及全國地方上的武器監和百工監合併,組成軍器監。

  唐朝民風尚武,對民間持有武器持開放態度,就連府兵被徵調打仗,都是自帶兵刃。

  只有鎧申、弓弩、騎槍這種重兵器,才由軍器監製造,戰時發放,戰後歸還。

  後來大唐安定,天下戰事減少,軍器監地位下降,又被劃為少府監的下屬機構。

  故而,軍器監主官的品級,要低於少府監,只有從四品,目前由一個叫歐陽通的人擔任。

  歐陽通這個名字,李治也聽過幾次,他在長安城也算是個名人。

  他出名並非他善於製造兵器,而是他事母至孝,其母徐氏病亡時,他居喪盡哀,被稱為朝堂之中,居喪最嚴謹者。

  唐人最重孝道,歐陽通也因此受時人敬仰。

  另外,歐陽通的父親是初唐四大家之一的歐陽詢,武媚娘就對歐陽詢的書法極為推崇,常臨摹他的書法。

  歐陽通的書法雖及不上乃父,卻也相當有水準,這也讓他在士林中很有聲望。

  當然了,李治對這些都不感興趣,他召見歐陽通,只想了解一下大唐的軍器儲備情況。

  沒過多久,歐陽通來到殿內,朝李治見禮。

  李治抬手道:「不必多禮,歐陽卿,朕沒記錯的話,你擔任軍器監,已有三年了吧。」

  「回陛下,臣是在永徽十一年正月,從少府監調到軍器監,至今,有三年兩個多月。」歐陽通一絲不苟的回答。

  他是一個典型的文人模樣,四十歲左右,身材顧長,頜下三縷長須,儀態豐美。

  李治道:「那你應該對軍器監的各種軍械,都頗為了解吧。」

  歐陽通道:「陛下想了解什麼軍械?」

  李治道:「鎧甲。」

  歐陽通略一沉吟,緩緩開口。

  「回陛下,本朝共有:明光鎧、光要鎧、細鱗鎧、山文鎧、烏錘鎧、鎖子鎧、步兵鎧、皮甲、木甲、馬甲、白布鎧、皂絹鎧、布背鎧等十三種鎧甲。」

  「這十三種鎧甲中,前六種是鐵甲,防禦力最強,中間四種是皮甲,防禦力次之,但更為輕便。」

  「最後三種是布甲,將領平日上朝或者列儀仗時穿戴,並不具有作戰能力。」

  歐陽通回答的言簡意,李治點點頭,又問:「眼下軍器監中,還有多少鎧甲存量?」

  歐陽通道:「十六座庫房中,一共有十二萬左右的鎧甲儲備,另有二十多萬具鎧甲,分布在各州縣的兵器監、折衝府中。」

  李治問道:「全國所有鎧甲加起來,共有多少套?」

  歐陽通道:「大約四十三萬到四十五萬之間。」

  李治暗暗點頭,大唐軍隊大約是六十多萬,四十多萬的鎧甲,與奏章上提到的七成披申率符合。

  李治想了想,又問:「目前國家鐵礦分布,主要在哪些地方?」

  歐陽通道:「多在江南,其中劍南道和江南道的鐵礦區,接近全國一半。另外,最近漠北新增了幾座鐵礦。」

  李治見他業務熟練,心中頗為滿意,便道:「歐陽卿,百濟希望我大唐向他提供一萬具鎧甲,你以為此事如何?」

  歐陽通沉吟了一會,道:「回陛下,軍政方面,臣不敢妄言,然而依微臣之淺見,府庫中優良鐵甲十分緊缺,不應供給外邦。如陛下需要,江南道有三千多套老舊鐵甲、皮甲,可供調用。」

  李治點頭道:「甚好,朕知道了,你且退下吧。」

  歐陽通拱了拱手,告退離開。

  李治當即手擬了一道旨意,朝王伏勝吩咐道:「送到鴻臚寺去。」

  王伏勝應諾而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