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天佑大唐!
第333章 天佑大唐!
這條路原本就不甚寬,此時被馬車和灑落的石炭堵住,根本無法通行。
唐平目光閃動著,隱隱覺得這支商隊不同尋常。
他朝一名侍衛看了一眼,那侍衛點點頭,上去與商隊交涉。
他們原本的目的,就是查探這條路是否安全,對他們來說,出現異常情況,
反而是好事。
不一會,那名交涉的侍衛回來了。
那些商人的意思是,已經有人去附近縣城,請維修車子的木匠過來修理,需得等候一會。
唐平雖然想瞧瞧對面想搞什麼把戲,但若是真的在一旁耐心等候,反而容易惹人懷疑,遂讓那侍衛過去,催促對方讓道。
不一會,雙方便起了爭執。
唐平已經瞧出來,對方分明就是在惹事,進入馬車內,將情況和五娘說了,
讓她做好準備。
五娘冷笑道:「還真有狂徒,竟敢把主意打到天子頭上。」
唐平沉聲道:「不可大意,對方如此喪心病狂,必定有厲害的準備。」
他們雖是故意引對方出來,但對方想要刺殺當今皇帝,肯定會有周密布置。
若是一個不小心,死在對方手中,那可就死的屈了。
正當侍衛與對方還在爭執時,忽見遠處奔過來一群人,大約十幾人,看起來像綠林強人,狼狽逃竄,不少人身上還掛了彩。
唐平抬頭看去,只見來路揚起煙塵,片刻之後,便見一支百多人的軍隊,正朝這邊挺進,追趕那十幾人。
唐平暗暗心驚,對方竟然能調動軍隊?莫非此事是軍中之人策劃?
忽然間,北邊也奔過來一群人,同樣是十幾名山賊打扮的人,後面也跟著一支軍隊。
兩支山賊隊伍將他們給夾在中間,外面則是兩支百人軍隊。
只聽一名奔過來的山賊喊道:「他娘的,兩頭都被堵住了,弟兄們,被他們識破身份了,跟他們拼了!」
此話一出,那群商人紛紛大喊大叫,從馬車中抽出武器,不少人竟還取出硬弓,對著那些軍隊射箭。
唐平瞧見這一幕,終於明白這幫人的意圖。
這些山賊故意引來兩支軍隊,將他們夾在中間。那些商人也跟他們一夥的。
在軍隊看來,他們和商人一起,既然商人是山賊,他們顯然也是賊寇假扮。
果不其然,兩邊的軍隊頓時射箭反擊,要時間,只聽呼呼聲響,弓矢亂飛。
保護唐平的騎士中,已有人中箭。
在躲避軍隊箭矢時,那些山賊與他們靠的越來越近,
唐平心知再這樣下去,自己等人就真的會被軍隊當做山賊給剿滅了,大喊道:「放響箭!」
一名隨行騎手當即朝著空中,射出響箭。
只聽「咻」的一聲呼嘯,響箭的聲音將周圍的聲音全部壓過。
響箭一出,那些軍隊也愣住了,這是軍中特有的響箭,山賊怎麼會有?
趁這一瞬間的安靜,一名嗓門大的內領衛大喊道:「我們是內領衛,休得放箭!」
此話一出,兩邊的軍隊們大吃一驚,都停住了手,那些山賊卻仍不停手,不斷的射箭,企圖製造混亂。
有軍士大喊:「既是內領衛,為何還朝我們射箭?」
那內領衛正要說話,異變陡生,原本攻擊軍隊的山賊、假商們,全都掉頭,
朝唐平的馬車沖了過來。
因為剛才的攻擊,唐平二人身邊的護衛隊形已亂,再加上雙方距離很近,不一會,便有悍不畏死的山賊,衝到唐平馬車邊,跳入車廂中。
一眨眼功夫,跳進車內的山賊飛了出來,變成了一具屍體。
激鬥之中,不斷有山賊跳入馬車內,然而很快都變成屍體,被踢了出來。
遠處的軍隊見「山賊們」內鬥起來,都愣在了原地,倒成了觀眾。
唐平二人身邊的都是內領衛、司宮台精銳,而且手中都有軍弩,那些山賊縱然再拼命,也不是對手。
兩刻鐘後,大部分人被殺死,另有幾人被活捉。
其中有五人,拼死沖入馬車中,等待他們的卻是司宮台最好的兩名密探,自然難逃一死。
五娘帶著人開始拷問那些「山賊」,唐平則拿著魚符,和軍隊進行交涉。
這支唐軍一共三百人,領軍的是一名校尉。
當他得知唐平是內領府一名郎將後,趕忙下馬,檢查魚符無誤後,拱手道:「卑職不知是將軍公幹,還請恕罪。」
唐平沉聲道:「你們是哪裡的折衝府,為何會來此處?」
領軍校尉姓馬,忙道:「我等是同州第三折衝府府兵,收到兵部調令,這才前來蒲州剿匪!」
唐平挑了挑眉,道:「兵部調令何在?」
馬校尉趕忙遞過一份公函,唐平看完後,發現果然是兵部行文,又問:「送來調令的是何人?」
馬校尉道:「是一名兵部令史,他就在隊伍里。」側頭問道:「郝令史何在?」
半響卻沒有回答,有軍士道:「剛才打起來後,就沒有看到他了。」
馬校尉微微變色,一臉志忑的看向唐平,道:「將軍,這調令莫非有假?」
唐平已經大致摸清了對方計劃,只是還不清楚,兵部中是否有人參與了此事他揮了揮手,沉聲道:「趕緊調兵返回同州,以後沒有中書省調令,不得擅自調動,否則後果自負!」
馬校尉連聲應是,趕緊集結著隊伍,準備返回駐地,
這時,一名司宮台密探飛奔而來,朝唐平道:「監史,你快過去瞧瞧吧,五娘子有些不對勁,要殺一名俘虜!」
唐平吃了一驚,趕忙奔回去。
只見五娘已經拔出刀來,滿臉殺機,要殺一名被捆住的「山賊」,周圍幾名內領衛正在拼命阻止。
唐平快步過去,擋在那俘虜跟前,喝道:「五娘,你癲了?讓你審問而已,
幹嘛殺人?」
五娘眼中閃動著怒火,道:「唐平,你讓開,這些人-這些人可恨至極,
不能留著!」
唐平沉聲道:「他們就算干下再大逆不道的事,也不能由咱們來動手,要交給王大監和陛下發落!」
五娘臉上多了幾分急色,踩腳道:「不是這樣的——哎,你—」
唐平皺眉道:「那你為何要殺他們?」
五娘銀牙緊咬,沒有做聲。
唐平心中一動,目光看了那俘虜一眼,便要問話。
五娘急道:「別問!」
唐平恍然大悟,五娘一定是剛才審問時,問到了什麼消息,故而要殺死此人!
可究竟是什麼消息,竟讓五娘不顧立場,想要殺人滅口?
唐平看向剛才與五娘一起審問的幾名內領衛,沉聲道:「你們來說,剛來五娘審問時,是不是問出什麼消息了?」
五娘瞪著那幾人,厲聲道:「都不准說!」
唐平大為惱火,怒視著五娘,道:「五娘,你別忘了,我才是這次行動的指揮,而且我也是司宮台的監使,你要聽我的命令!」
五娘與他對視良久,微微側頭,冷笑道:「那好,你問吧,到時候可別後悔!」
唐平哼了一聲,朝一名內領衛道:「朴四,你來說!」
叫朴四的內領衛低聲道:「頭兒,剛才這小子說了一件事,我們可是都不信的,就五娘子當了真!」
唐平不耐煩道:「到底什麼事,說!」
朴四低聲道:「他說他們都是一群亡命子,每個人都來自不同的地方,相互間不認識。有人出了極高的價格,請他們來做這件事。只要做成了,每個人都可以快活一輩子了。」
唐平知道僅憑這些事,不可能讓五娘失態,道:「還有呢?」
朴四支支吾吾的道:「他、他們——」——-得到的命令是,只殺馬車中的男子,不得傷到馬車中的女子。」
唐平臉色大變,心臟仿佛被人用大錘狠狠砸了一下。
這句話背後潛藏的意思,他幾乎都不敢去想了。
他終於明白五娘為何這種態度了。
五娘畢竟是長秋台出身,心中對武皇后依然保持著忠誠,她也知道此話被問出來,皇帝必定對皇后生疑,故而想殺人滅口!
五娘抱著胳膊,沉聲道:「唐監使,這是敵人奸計,他們一計不成,就想挑撥陛下和皇后殿下!」
唐平深吸了幾口氣,道:「這事我們沒資格去判斷,只有上報了!
五娘嘆了口氣,沒有再說什麼。
很快有人帶著消息一路向北,傳到了李治的隊伍。
李治已經跟大隊分離,正坐著馬車行在并州的官道上。
王伏勝得到消息後,也是大吃一驚,驚中還帶著幾分暗喜。
他本來已經放棄扳倒武皇后了,誰知竟天賜良機。
他細細思索了一會,又覺得不太對勁,如果此事真是武皇后謀劃,她怎會跟皇帝同行?
那種局面下,稍有差池,她自己也性命不保。
而且這一路下來,王伏勝冷眼旁觀,感受得到皇后與皇帝感情的升溫,她有什麼理由做這種事?
他琢磨了好一會,依然不得要領,只好來到李治的馬車旁,對著車簾,低聲道:「陛下,負責探路的一支隊伍,遇到了些情況。」
馬車內立即傳出李治的聲音。
「停車。」
隊伍很快停下,李治命王伏勝上了車,詳細詢問情況。
王伏勝先將唐平等人遭遇刺殺的情況說了。
對方如何假裝商隊擋住去路、如何假扮山賊引來官軍、如何借著混亂行刺殺之事。
李治聽完後,緩緩道:「如此說來,長安城發生的所有事情,都是為了這場刺殺了?」
王伏勝低聲道:「正是如此。他們想利用太子讓陛下焦急,從而與大隊分開,他們才有得手的機會。」
武媚娘看了他一眼,贊道:「王大監,這次多虧有你了。」
王伏勝低聲道:「這是臣分內之事,不敢當殿下誇讚。」
悄悄抬頭警了武皇后一眼,只可惜在她臉上看不到任何異樣。
武媚娘沉吟片刻,說道:「陛下,既然對方是沖您而來,弘兒那邊倒不必擔心,您應該更注意自身安全。」
李治點點頭,感慨道:「想不到還真是沖朕而來的。」
自他來到唐朝,這次應該是最危險的一次了,雖然沒有傷到他一根汗毛,但已經有人在謀劃刺殺他了。
武媚娘道:「陛下,眼下雖探出對方奸計,但不能保證他們沒有別的謀劃。
妾身以為,應留在并州,與大隊匯合,再徐徐返回長安。」
王伏勝聽到此話,終於可以確定,這件事應該與武皇后沒有關係,這才開口道:「陛下,還有一事。」
李治道:「講。」
王伏勝道:「抓捕的一名俘虜招供,他們得到的命令是,只殺死馬車中的男子,不得傷害女子!」
此話一出,馬車內的氣溫驟然下降,武媚娘目光如刀,狠狠盯著王伏勝。
王伏勝低頭垂目,不敢與她對視。
武媚娘轉過頭,點漆般的明眸,凝望著李治,並沒有替自己辯解。
李治朝她微微一笑,道:「媚娘,這些人似乎還想挑撥你我的關係。」
武媚娘見他眼神中並無絲毫見疑,心中一陣寬慰,沉吟了一會,道:「陛下,他們的目的,也許並非挑撥您與妾身的關係。」
李治道:「哦?」
武媚娘輕輕道:「還有一種可能,他們覺得您若出了不測,由妾身掌控朝政,對他們有益。」
若非李治對她完全信任,她是不會說出這番話的,因為這些話很容易引起皇帝對她的猜忌。
兩人出巡之後,關係愈加親密,相知相敬,所以她才能毫無顧慮的說出內心想法。
李治聽完後,沉吟道:「若是由你執政,只會對當初支持你冊封皇后的那些人有利了。媚娘,你難道在懷疑他們?」
武媚娘輕輕點頭,道:「如果您出事了,妾身將順理成章的攝政,輔佐弘兒。妾身若想控制朝局,壓制大臣,必定會啟用他們。」
李治心中一凜,仔細一想,武媚娘的分析是最有可能的。
倘若是由某一個想造反的藩王或世族策劃,他們沒道理留武媚娘的性命!
王伏勝拱手道:「陛下,臣也同意皇后殿下的分析。」
李治深吸一口氣,道:「伏勝,你派人給李傳個消息,把情況跟他說一下3
武媚娘忽然道:「陛下,讓程知節領兵過來護駕吧。」
李治笑道:「等朕跟巡狩隊伍匯合了,自然就安全了,何必再勞師動眾,讓人來護駕?」
武媚娘眉道:「剛才的情況,也只是妾身猜測。如果是哪位藩王所為,僅憑一方羽林衛,難保不會有閃失。」
王伏勝拱手道:「臣附議。陛下安危關乎社稷,還請陛下三思!」
李治只好點頭答應:「那好,就依你們吧。」
兩日後,天子巡狩隊來到并州,李治與大隊匯合後,這才繼續朝著長安返回與此同時,皇帝的旨意,已經提前一步傳到了長安城長安城,左衛衙署。
李勒、程知節都靜靜坐在椅子上。
程知節一向脾氣暴躁,按理來說,東宮發生如此大的事情,他應該暴跳如雷才對。
然而此刻,他心中的憤怒,早已被恐懼所壓。
這幾年來,在新皇執政下,大唐外戰全勝,開疆擴土,四海臣服。內政改革順利,產出增加,百姓富足。
朝堂上整吏治,節儉之風盛行,有功之臣得到嘉獎,觸犯律法者,縱是皇親國戚,亦難逃懲處。
眼瞧著國家蒸蒸日上,朝野上下,誰不歡欣振奮?
若是皇帝突然逝,太子年幼,國家必定陷入混亂,這是他絕不願看到的。
程知節想到此處,只覺嘴裡一陣苦澀,忍不住道:「老李,你說黑郎現在應該到同州了吧?」
李搖頭道:「沒那麼快,應該還沒出雍州。」
程知節強笑道:「有薛仁貴跟著,還有王及善也在,其實沒什麼可擔心的。
不過區區三百人馬,怎麼可能傷到陛下?」
李「嗯」了一聲,沒有多說什麼。
程知節忽然一拍桌案,瞪眼道:「狄仁傑還沒有破案嗎?」
李道:「他昨夜來找過我,他已經鎖定了一個嫌疑人,只是想順藤摸瓜查出此人的同謀,這才沒有動手而已。」
程知節急問:「是誰?」
李警了他一眼,道:「許敬宗的女婿,王德儉。」
程知節心中一驚,道:「怎麼會是他?」
王德儉屬於許敬宗一夥,雖說擁武派早就分崩離析,但這些人依然關係密切,屬於擁護皇帝、皇后的一派,怎麼可能對皇帝動手?
程知節懷疑過世家,懷疑過藩王,也懷疑過外族,就是沒想過會是原擁武派官員!
李嘆道:「老夫也不明白。想來想去,也只可能是他怨恨被皇帝所貶,故而報復。」
程知節冷冷道:「笑話,他自己犯事被貶,就敢犯下如此大逆,不怕夷三族嗎?」
李還是沒有做聲,他的一顆心牽掛在皇帝的安危上,顧不得去考慮這些。
就在這時,外面走進來一名將領,手中捧著一份公文。
此人身高七尺,面色沉毅,眸光透亮,劍眉斜插入天倉,是天水姜維的後人,名叫姜恪。
今年禁苑狩獵時,他超過高侃,一戰成名,位列諸將之首,被李治升為左武衛將軍。
程知節見他入內,急問:「姜恪,可是有尉遲黑郎的消息了?」
姜恪拱手道:「上告兩位老將軍,並無尉遲老將軍的消息,不過卻有陛下的旨意!」
李和程知節對視一眼,盡露出喜色。
李望著他手中公文,急問:「這就是陛下的旨意?」
不等姜恪答話,便伸手接了過去,打開一看,看完後感嘆一聲,大呼道:「天佑我大唐!」
程知節也湊著腦袋在旁邊看,瞧見皇帝讓自己去并州護駕,不由大喜,邁著大步就往外走!
李急忙拉住他,道:「你去哪?」
程知節把眼一瞪,道:「沒瞧見陛下讓我去護駕嗎?當然是點兵去并州救駕了!」
李道:「尉遲敬德已經領兵出發了,只需通知他一聲,讓他去并州就可以了。」
程知節道:「陛下是讓我救駕,別人去,陛下肯定不高興。」
姜恪聽到此話,微微低頭,嘴角扯出一絲笑容。
李沒好氣道:「要入土的人了,耍什麼孩子脾氣?尉遲敬德已經出發了,
他去護駕,能節省不少時間,對陛下安危有利。你我需得坐鎮長安,儘快出幕後之人。」
程知節也知道他說的有理,只好遷怒到姜恪身上。
「你剛才是不是在笑?」
姜恪板著臉,道:「末將沒有!」
「我都看到了,還敢說沒有?走,出去跟我打一場,讓我瞧瞧今年禁苑狩獵第一,是個什麼水準!」程知節擼了擼袖子。
姜恪:「..」
求助的目光看向了李。
李沉聲道:「程咬金,別胡鬧了,趕緊去給尉遲敬德寫信,讓他去并州護駕!」
程知節哼了一聲,問道:「那你去幹什麼?」
李道:「陛下不是說了嗎,擁武派官員最為可疑,我自然要去找狄仁傑,
盯著這幫人了。」
程知節點點頭。
狄仁傑懷疑王德儉,剛好和皇帝的判斷一致,由此可見,此次的事就是他們在搞鬼。
兩人當即離開衛署大廳,分頭行動。
此時距離歲末,只剩十日了。
這條路原本就不甚寬,此時被馬車和灑落的石炭堵住,根本無法通行。
唐平目光閃動著,隱隱覺得這支商隊不同尋常。
他朝一名侍衛看了一眼,那侍衛點點頭,上去與商隊交涉。
他們原本的目的,就是查探這條路是否安全,對他們來說,出現異常情況,
反而是好事。
不一會,那名交涉的侍衛回來了。
那些商人的意思是,已經有人去附近縣城,請維修車子的木匠過來修理,需得等候一會。
唐平雖然想瞧瞧對面想搞什麼把戲,但若是真的在一旁耐心等候,反而容易惹人懷疑,遂讓那侍衛過去,催促對方讓道。
不一會,雙方便起了爭執。
唐平已經瞧出來,對方分明就是在惹事,進入馬車內,將情況和五娘說了,
讓她做好準備。
五娘冷笑道:「還真有狂徒,竟敢把主意打到天子頭上。」
唐平沉聲道:「不可大意,對方如此喪心病狂,必定有厲害的準備。」
他們雖是故意引對方出來,但對方想要刺殺當今皇帝,肯定會有周密布置。
若是一個不小心,死在對方手中,那可就死的屈了。
正當侍衛與對方還在爭執時,忽見遠處奔過來一群人,大約十幾人,看起來像綠林強人,狼狽逃竄,不少人身上還掛了彩。
唐平抬頭看去,只見來路揚起煙塵,片刻之後,便見一支百多人的軍隊,正朝這邊挺進,追趕那十幾人。
唐平暗暗心驚,對方竟然能調動軍隊?莫非此事是軍中之人策劃?
忽然間,北邊也奔過來一群人,同樣是十幾名山賊打扮的人,後面也跟著一支軍隊。
兩支山賊隊伍將他們給夾在中間,外面則是兩支百人軍隊。
只聽一名奔過來的山賊喊道:「他娘的,兩頭都被堵住了,弟兄們,被他們識破身份了,跟他們拼了!」
此話一出,那群商人紛紛大喊大叫,從馬車中抽出武器,不少人竟還取出硬弓,對著那些軍隊射箭。
唐平瞧見這一幕,終於明白這幫人的意圖。
這些山賊故意引來兩支軍隊,將他們夾在中間。那些商人也跟他們一夥的。
在軍隊看來,他們和商人一起,既然商人是山賊,他們顯然也是賊寇假扮。
果不其然,兩邊的軍隊頓時射箭反擊,要時間,只聽呼呼聲響,弓矢亂飛。
保護唐平的騎士中,已有人中箭。
在躲避軍隊箭矢時,那些山賊與他們靠的越來越近,
唐平心知再這樣下去,自己等人就真的會被軍隊當做山賊給剿滅了,大喊道:「放響箭!」
一名隨行騎手當即朝著空中,射出響箭。
只聽「咻」的一聲呼嘯,響箭的聲音將周圍的聲音全部壓過。
響箭一出,那些軍隊也愣住了,這是軍中特有的響箭,山賊怎麼會有?
趁這一瞬間的安靜,一名嗓門大的內領衛大喊道:「我們是內領衛,休得放箭!」
此話一出,兩邊的軍隊們大吃一驚,都停住了手,那些山賊卻仍不停手,不斷的射箭,企圖製造混亂。
有軍士大喊:「既是內領衛,為何還朝我們射箭?」
那內領衛正要說話,異變陡生,原本攻擊軍隊的山賊、假商們,全都掉頭,
朝唐平的馬車沖了過來。
因為剛才的攻擊,唐平二人身邊的護衛隊形已亂,再加上雙方距離很近,不一會,便有悍不畏死的山賊,衝到唐平馬車邊,跳入車廂中。
一眨眼功夫,跳進車內的山賊飛了出來,變成了一具屍體。
激鬥之中,不斷有山賊跳入馬車內,然而很快都變成屍體,被踢了出來。
遠處的軍隊見「山賊們」內鬥起來,都愣在了原地,倒成了觀眾。
唐平二人身邊的都是內領衛、司宮台精銳,而且手中都有軍弩,那些山賊縱然再拼命,也不是對手。
兩刻鐘後,大部分人被殺死,另有幾人被活捉。
其中有五人,拼死沖入馬車中,等待他們的卻是司宮台最好的兩名密探,自然難逃一死。
五娘帶著人開始拷問那些「山賊」,唐平則拿著魚符,和軍隊進行交涉。
這支唐軍一共三百人,領軍的是一名校尉。
當他得知唐平是內領府一名郎將後,趕忙下馬,檢查魚符無誤後,拱手道:「卑職不知是將軍公幹,還請恕罪。」
唐平沉聲道:「你們是哪裡的折衝府,為何會來此處?」
領軍校尉姓馬,忙道:「我等是同州第三折衝府府兵,收到兵部調令,這才前來蒲州剿匪!」
唐平挑了挑眉,道:「兵部調令何在?」
馬校尉趕忙遞過一份公函,唐平看完後,發現果然是兵部行文,又問:「送來調令的是何人?」
馬校尉道:「是一名兵部令史,他就在隊伍里。」側頭問道:「郝令史何在?」
半響卻沒有回答,有軍士道:「剛才打起來後,就沒有看到他了。」
馬校尉微微變色,一臉志忑的看向唐平,道:「將軍,這調令莫非有假?」
唐平已經大致摸清了對方計劃,只是還不清楚,兵部中是否有人參與了此事他揮了揮手,沉聲道:「趕緊調兵返回同州,以後沒有中書省調令,不得擅自調動,否則後果自負!」
馬校尉連聲應是,趕緊集結著隊伍,準備返回駐地,
這時,一名司宮台密探飛奔而來,朝唐平道:「監史,你快過去瞧瞧吧,五娘子有些不對勁,要殺一名俘虜!」
唐平吃了一驚,趕忙奔回去。
只見五娘已經拔出刀來,滿臉殺機,要殺一名被捆住的「山賊」,周圍幾名內領衛正在拼命阻止。
唐平快步過去,擋在那俘虜跟前,喝道:「五娘,你癲了?讓你審問而已,
幹嘛殺人?」
五娘眼中閃動著怒火,道:「唐平,你讓開,這些人-這些人可恨至極,
不能留著!」
唐平沉聲道:「他們就算干下再大逆不道的事,也不能由咱們來動手,要交給王大監和陛下發落!」
五娘臉上多了幾分急色,踩腳道:「不是這樣的——哎,你—」
唐平皺眉道:「那你為何要殺他們?」
五娘銀牙緊咬,沒有做聲。
唐平心中一動,目光看了那俘虜一眼,便要問話。
五娘急道:「別問!」
唐平恍然大悟,五娘一定是剛才審問時,問到了什麼消息,故而要殺死此人!
可究竟是什麼消息,竟讓五娘不顧立場,想要殺人滅口?
唐平看向剛才與五娘一起審問的幾名內領衛,沉聲道:「你們來說,剛來五娘審問時,是不是問出什麼消息了?」
五娘瞪著那幾人,厲聲道:「都不准說!」
唐平大為惱火,怒視著五娘,道:「五娘,你別忘了,我才是這次行動的指揮,而且我也是司宮台的監使,你要聽我的命令!」
五娘與他對視良久,微微側頭,冷笑道:「那好,你問吧,到時候可別後悔!」
唐平哼了一聲,朝一名內領衛道:「朴四,你來說!」
叫朴四的內領衛低聲道:「頭兒,剛才這小子說了一件事,我們可是都不信的,就五娘子當了真!」
唐平不耐煩道:「到底什麼事,說!」
朴四低聲道:「他說他們都是一群亡命子,每個人都來自不同的地方,相互間不認識。有人出了極高的價格,請他們來做這件事。只要做成了,每個人都可以快活一輩子了。」
唐平知道僅憑這些事,不可能讓五娘失態,道:「還有呢?」
朴四支支吾吾的道:「他、他們——」——-得到的命令是,只殺馬車中的男子,不得傷到馬車中的女子。」
唐平臉色大變,心臟仿佛被人用大錘狠狠砸了一下。
這句話背後潛藏的意思,他幾乎都不敢去想了。
他終於明白五娘為何這種態度了。
五娘畢竟是長秋台出身,心中對武皇后依然保持著忠誠,她也知道此話被問出來,皇帝必定對皇后生疑,故而想殺人滅口!
五娘抱著胳膊,沉聲道:「唐監使,這是敵人奸計,他們一計不成,就想挑撥陛下和皇后殿下!」
唐平深吸了幾口氣,道:「這事我們沒資格去判斷,只有上報了!
五娘嘆了口氣,沒有再說什麼。
很快有人帶著消息一路向北,傳到了李治的隊伍。
李治已經跟大隊分離,正坐著馬車行在并州的官道上。
王伏勝得到消息後,也是大吃一驚,驚中還帶著幾分暗喜。
他本來已經放棄扳倒武皇后了,誰知竟天賜良機。
他細細思索了一會,又覺得不太對勁,如果此事真是武皇后謀劃,她怎會跟皇帝同行?
那種局面下,稍有差池,她自己也性命不保。
而且這一路下來,王伏勝冷眼旁觀,感受得到皇后與皇帝感情的升溫,她有什麼理由做這種事?
他琢磨了好一會,依然不得要領,只好來到李治的馬車旁,對著車簾,低聲道:「陛下,負責探路的一支隊伍,遇到了些情況。」
馬車內立即傳出李治的聲音。
「停車。」
隊伍很快停下,李治命王伏勝上了車,詳細詢問情況。
王伏勝先將唐平等人遭遇刺殺的情況說了。
對方如何假裝商隊擋住去路、如何假扮山賊引來官軍、如何借著混亂行刺殺之事。
李治聽完後,緩緩道:「如此說來,長安城發生的所有事情,都是為了這場刺殺了?」
王伏勝低聲道:「正是如此。他們想利用太子讓陛下焦急,從而與大隊分開,他們才有得手的機會。」
武媚娘看了他一眼,贊道:「王大監,這次多虧有你了。」
王伏勝低聲道:「這是臣分內之事,不敢當殿下誇讚。」
悄悄抬頭警了武皇后一眼,只可惜在她臉上看不到任何異樣。
武媚娘沉吟片刻,說道:「陛下,既然對方是沖您而來,弘兒那邊倒不必擔心,您應該更注意自身安全。」
李治點點頭,感慨道:「想不到還真是沖朕而來的。」
自他來到唐朝,這次應該是最危險的一次了,雖然沒有傷到他一根汗毛,但已經有人在謀劃刺殺他了。
武媚娘道:「陛下,眼下雖探出對方奸計,但不能保證他們沒有別的謀劃。
妾身以為,應留在并州,與大隊匯合,再徐徐返回長安。」
王伏勝聽到此話,終於可以確定,這件事應該與武皇后沒有關係,這才開口道:「陛下,還有一事。」
李治道:「講。」
王伏勝道:「抓捕的一名俘虜招供,他們得到的命令是,只殺死馬車中的男子,不得傷害女子!」
此話一出,馬車內的氣溫驟然下降,武媚娘目光如刀,狠狠盯著王伏勝。
王伏勝低頭垂目,不敢與她對視。
武媚娘轉過頭,點漆般的明眸,凝望著李治,並沒有替自己辯解。
李治朝她微微一笑,道:「媚娘,這些人似乎還想挑撥你我的關係。」
武媚娘見他眼神中並無絲毫見疑,心中一陣寬慰,沉吟了一會,道:「陛下,他們的目的,也許並非挑撥您與妾身的關係。」
李治道:「哦?」
武媚娘輕輕道:「還有一種可能,他們覺得您若出了不測,由妾身掌控朝政,對他們有益。」
若非李治對她完全信任,她是不會說出這番話的,因為這些話很容易引起皇帝對她的猜忌。
兩人出巡之後,關係愈加親密,相知相敬,所以她才能毫無顧慮的說出內心想法。
李治聽完後,沉吟道:「若是由你執政,只會對當初支持你冊封皇后的那些人有利了。媚娘,你難道在懷疑他們?」
武媚娘輕輕點頭,道:「如果您出事了,妾身將順理成章的攝政,輔佐弘兒。妾身若想控制朝局,壓制大臣,必定會啟用他們。」
李治心中一凜,仔細一想,武媚娘的分析是最有可能的。
倘若是由某一個想造反的藩王或世族策劃,他們沒道理留武媚娘的性命!
王伏勝拱手道:「陛下,臣也同意皇后殿下的分析。」
李治深吸一口氣,道:「伏勝,你派人給李傳個消息,把情況跟他說一下3
武媚娘忽然道:「陛下,讓程知節領兵過來護駕吧。」
李治笑道:「等朕跟巡狩隊伍匯合了,自然就安全了,何必再勞師動眾,讓人來護駕?」
武媚娘眉道:「剛才的情況,也只是妾身猜測。如果是哪位藩王所為,僅憑一方羽林衛,難保不會有閃失。」
王伏勝拱手道:「臣附議。陛下安危關乎社稷,還請陛下三思!」
李治只好點頭答應:「那好,就依你們吧。」
兩日後,天子巡狩隊來到并州,李治與大隊匯合後,這才繼續朝著長安返回與此同時,皇帝的旨意,已經提前一步傳到了長安城長安城,左衛衙署。
李勒、程知節都靜靜坐在椅子上。
程知節一向脾氣暴躁,按理來說,東宮發生如此大的事情,他應該暴跳如雷才對。
然而此刻,他心中的憤怒,早已被恐懼所壓。
這幾年來,在新皇執政下,大唐外戰全勝,開疆擴土,四海臣服。內政改革順利,產出增加,百姓富足。
朝堂上整吏治,節儉之風盛行,有功之臣得到嘉獎,觸犯律法者,縱是皇親國戚,亦難逃懲處。
眼瞧著國家蒸蒸日上,朝野上下,誰不歡欣振奮?
若是皇帝突然逝,太子年幼,國家必定陷入混亂,這是他絕不願看到的。
程知節想到此處,只覺嘴裡一陣苦澀,忍不住道:「老李,你說黑郎現在應該到同州了吧?」
李搖頭道:「沒那麼快,應該還沒出雍州。」
程知節強笑道:「有薛仁貴跟著,還有王及善也在,其實沒什麼可擔心的。
不過區區三百人馬,怎麼可能傷到陛下?」
李「嗯」了一聲,沒有多說什麼。
程知節忽然一拍桌案,瞪眼道:「狄仁傑還沒有破案嗎?」
李道:「他昨夜來找過我,他已經鎖定了一個嫌疑人,只是想順藤摸瓜查出此人的同謀,這才沒有動手而已。」
程知節急問:「是誰?」
李警了他一眼,道:「許敬宗的女婿,王德儉。」
程知節心中一驚,道:「怎麼會是他?」
王德儉屬於許敬宗一夥,雖說擁武派早就分崩離析,但這些人依然關係密切,屬於擁護皇帝、皇后的一派,怎麼可能對皇帝動手?
程知節懷疑過世家,懷疑過藩王,也懷疑過外族,就是沒想過會是原擁武派官員!
李嘆道:「老夫也不明白。想來想去,也只可能是他怨恨被皇帝所貶,故而報復。」
程知節冷冷道:「笑話,他自己犯事被貶,就敢犯下如此大逆,不怕夷三族嗎?」
李還是沒有做聲,他的一顆心牽掛在皇帝的安危上,顧不得去考慮這些。
就在這時,外面走進來一名將領,手中捧著一份公文。
此人身高七尺,面色沉毅,眸光透亮,劍眉斜插入天倉,是天水姜維的後人,名叫姜恪。
今年禁苑狩獵時,他超過高侃,一戰成名,位列諸將之首,被李治升為左武衛將軍。
程知節見他入內,急問:「姜恪,可是有尉遲黑郎的消息了?」
姜恪拱手道:「上告兩位老將軍,並無尉遲老將軍的消息,不過卻有陛下的旨意!」
李和程知節對視一眼,盡露出喜色。
李望著他手中公文,急問:「這就是陛下的旨意?」
不等姜恪答話,便伸手接了過去,打開一看,看完後感嘆一聲,大呼道:「天佑我大唐!」
程知節也湊著腦袋在旁邊看,瞧見皇帝讓自己去并州護駕,不由大喜,邁著大步就往外走!
李急忙拉住他,道:「你去哪?」
程知節把眼一瞪,道:「沒瞧見陛下讓我去護駕嗎?當然是點兵去并州救駕了!」
李道:「尉遲敬德已經領兵出發了,只需通知他一聲,讓他去并州就可以了。」
程知節道:「陛下是讓我救駕,別人去,陛下肯定不高興。」
姜恪聽到此話,微微低頭,嘴角扯出一絲笑容。
李沒好氣道:「要入土的人了,耍什麼孩子脾氣?尉遲敬德已經出發了,
他去護駕,能節省不少時間,對陛下安危有利。你我需得坐鎮長安,儘快出幕後之人。」
程知節也知道他說的有理,只好遷怒到姜恪身上。
「你剛才是不是在笑?」
姜恪板著臉,道:「末將沒有!」
「我都看到了,還敢說沒有?走,出去跟我打一場,讓我瞧瞧今年禁苑狩獵第一,是個什麼水準!」程知節擼了擼袖子。
姜恪:「..」
求助的目光看向了李。
李沉聲道:「程咬金,別胡鬧了,趕緊去給尉遲敬德寫信,讓他去并州護駕!」
程知節哼了一聲,問道:「那你去幹什麼?」
李道:「陛下不是說了嗎,擁武派官員最為可疑,我自然要去找狄仁傑,
盯著這幫人了。」
程知節點點頭。
狄仁傑懷疑王德儉,剛好和皇帝的判斷一致,由此可見,此次的事就是他們在搞鬼。
兩人當即離開衛署大廳,分頭行動。
此時距離歲末,只剩十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