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倭版武則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20章 倭版武則天?

  平康坊,白鳳樓。

  金燕坐在二樓一間包房內,目視著金法敏親自給她倒茶,淡淡道:

  「王子找我所為何事?若只是喝茶,我可沒時間陪你。」

  金法敏用馬韓語道:「公主不必懷揣敵意,你我同源,理該親近才是。」

  金燕愣道:「你叫我什麼?」

  金法敏道:「在我們新羅人眼中,你才是百濟公主,扶餘義慈不過是竊國之人。」

  金燕冷笑道:「說的好聽,你們還不是凱著百濟?」

  金法敏肅然道:「這一點我並不否認,我認為三韓應該團結起來,才能變得強大,這也是我一生的目標!」

  金燕凝視他半響,道:「如果團結的條件,是由我馬韓為主導,你還會這麼熱心嗎?」

  金法敏沉默了一會,道:「恕我直言,馬韓長期被扶餘人奴役,眼下沒資格做頭羊!」

  金燕不做聲了。

  金法敏緩緩道:「金燕公主,去年百濟攻打大唐,大敗而歸。扶餘義慈為穩固王權,殺了不少貴族,如今百濟人心浮動,正是你回國的良機。」

  金燕警了他一眼,道:「你讓我回國,是想和我裡應外合,幫你對付百濟吧?」」

  金法敏糾正道:「準確來說,我是希望你能回到百濟,與我們聯手,消滅扶餘人,讓馬韓人翻身做主!」

  金燕道:「有什麼區別嗎?」

  「當然。我們三韓一體,語言風俗相同,由我們統治馬韓子民,他們的日子會過的更好。」

  金燕斜眼道:「這話你騙騙馬韓平民還差不多,你們壓迫同胞,比扶餘人更狠,以為我不知嗎?」

  金法敏臉色陰沉了下來。

  新羅施行的是「骨品制度」。

  由上至下,分別是:聖骨、真骨、六頭品、五頭品、四頭品、三品頭、二品頭、一品頭。

  聖骨是三王族,剩下的真骨和六個品頭是貴族。

  其下則是平民、奴隸階級。

  每級骨品自我封閉,互不通婚,更不可能與平民通婚。

  一個人出生後,一輩子都由骨品鎖定,從事的生計、穿的衣服、住的房子大小,都嚴格按照骨品等級,絕不可逾越相比之下,百濟的馬韓人雖也被扶餘人壓迫,卻不至如此地步。

  金燕接著道:「在大唐,奴隸都有希望成為良家子,良家子更可從軍做官。

  馬韓人歸附大唐,不比跟著你們新羅人要好嗎?」

  金法敏哼了一聲,道:「只可惜大唐皇帝瞧不上百濟,我們請求他攻打,他也不屑一顧。」

  金燕道:「陛下自有考慮,等時機成熟,定會出兵消滅扶餘人,將扶餘義慈抓到長安!」

  金法敏搖了搖頭,道:「這不過是你一廂情願,我聽說大唐剛剛幫助西域一個小國復國,這說明大唐目光在西域,不會去管你們百濟。」

  金燕道:「那咱們就等著瞧吧,告辭。」起身離開。

  不一會,金仁問來到屋中,沉聲道:「兄長,情況如何?

  金法敏哼道:「這個馬韓叛徒,看來是真想帶著馬韓人歸附唐朝!」

  金仁問道:「我早就說了,她不可能跟我們合作。」

  金法敏沉聲道:「再留在長安也無濟於事,看來只能返回遼東,去找新的盟友了。」

  金仁問道:「你想找誰?有高句麗擋著,那些草原部落可幫不了咱們!」

  金法敏道:「那就去找倭國!」

  金仁問吃驚道:「倭國與扶餘人一向關係良好,只怕不會幫我們對付百濟。

  」

  金法敏笑道:「倭人貪婪成性,一直幻想得到一片陸地,如今百濟混亂,他們會不動心?」

  金仁問想了想,道:「話雖如此,可把倭人引入陸地,將來只怕會成為新的威脅。」

  金法敏笑道:「你也太老實了,等咱們利用完他們後,再背後捅他們一刀,

  把他們趕回海島,不就完了。」

  金仁問道:「倭人奸詐,只怕沒那麼好騙。」

  金法敏哼道:「一群島夷賤類,能有多聰明?」

  便在這時,一名新羅隨從推門進來,朝兩人拱手道:「太子,王子,大王派人傳來緊急消息。」遞過一封信函。

  金法敏接過一看,臉上露出驚喜之色,道:「很好,咱們的運氣來了。走,

  立刻返回新羅!」

  金燕與金法敏分開後,先回了趟家。

  她已嫁給安烈,幫母報仇後,便打算定居長安,這也是她毫不猶豫拒絕金法敏的原因。

  安烈經商有道,娶了金燕後,將多年積蓄拿出來,又找史三郎借了點錢,在平康坊東街,買了座四進大宅。

  金燕身份特殊,平日大多數時間都在內領府當值,負責遼東地區的情報整理。

  今日難得回家一趟,安烈卻不在家中。

  她失望之下,便打算返回內領府。

  管家卻攔住了她,說道:「娘子,阿郎吩咐了,您若是回來,在家等他一會,小人已派人去找阿郎回來了。」

  金燕道:「他有說什麼事嗎?」

  管家道:「阿郎要去一趟漠北,所以有話囑託您。」

  金燕點點頭,坐在外堂等候。

  大半個時辰後,安烈便回來了。

  他將金燕抱在懷裡,欣喜道:「夫人,你再不回來,我都要托人去內領衛找你了。」

  金燕與他溫存一陣,便即分開,問道:「聽說你要去漠北,是出什麼事了嗎?」

  安烈接過下人遞過的茶,喝了一口,說道:「最近漠北又多了很多小部落,

  都不服管教,經常搶我們牧場的馬匹牛羊,所以我去瞧瞧。」

  金燕吃驚道:「又是突厥、室韋那些部落,假扮成鐵勒人嗎?』

  安烈道:「不是,都是從更北面逐水草過來的部落,我們稱其為北蠻人。」

  金燕奇道:「既是外胡,燕南都護府不驅逐他們嗎?」

  安烈道:「你沒去過漠北,不知那裡有多大。燕南都護府就算想要驅逐,也根本無法做到。」

  當初遼東各部,假冒成鐵勒人,潛入漠北發展,燕南都護府也難以驅逐。

  只因這些小部落背後有大部落,大唐通過警告大部落,他們才主動撤離。

  北蠻人卻不同,燕南都護府找不到他們領頭人,對他們便毫無辦法。

  金燕聽安烈解釋後,問道:「那你準備怎麼辦呢?」

  安烈道:「那些北蠻人不多,我和史三郎在附近州縣,重金招募了些青壯,

  準備帶他們過去,駐守牧場。」

  金燕微微一驚,道:「你們這相當於建私兵了,只怕燕然都護府會問罪。」

  安烈擺手道:「燕南都護府向朝廷奏了此事,朝廷已下政令,准許漠北商人自建民團,抵禦胡人部落。」

  金燕點點頭,道:「那你去了漠北,可要小心安危。」

  安烈笑道:「放心吧,那些北蠻人武器簡陋,不是咱們對手。」

  當天晚上,金燕在家中留了一夜,次日一大清早,才返回內領衛署。

  她雖是女子,因其身份,領了個旅帥職務,手下有支百人小隊,專門負責高句麗、百濟的情報工作。

  她剛回到自己的衛署房坐下,便有一名隊正來報,說道:「金旅帥,昨晚卑路斯將軍回來了。」

  金燕抬頭問道:「天竺三家同盟可還順利嗎?」

  隊正道:「那就不知道了,卑將軍回來後,並未有任何消息流出。」

  金燕皺眉道:「難道不順利?」

  隊正道:「金旅帥,卑職不太明白,我們負責的是遼東情報,為何要關注昆藏地區的情況呢?」

  金燕看了他一眼,道:「所以說啊,你們都不了解高句麗人和百濟人的心態隊正奇道:「他們什麼心態?」

  金燕緩緩道:「他們剛偷襲大唐失利,眼下一定在竭力探聽大唐消息,判斷大唐是否會攻打他們。」

  隊正摸了摸下巴,心想有點道理。

  金燕又道:「他們同樣也會關注大唐昆藏的情況,倘若天竺情況危險,大唐就會把目光放在昆藏,也就不會搭理他們了。」

  隊正笑道:「這些小國心思,倒也有趣。」

  金燕沉著臉道:「沒什麼有趣的,他們也是為生存而已。只要大食人打入天竺,威脅到大唐,他們便會有新的動作,我們必須提前探知!」

  隊正肅然道:「是!」

  便在這時,一名內領衛來報,手上拿著一份公文,朝金燕道:「旅帥,遼東傳來急報!」

  金燕接過一看,看完後大吃一驚,道:「百濟出事了,我需要立刻去見王將軍!」

  邁步來到王及善的公房之外,正要通傳,忽見大門被推開,王及善和卑路斯一起走了出來。

  王及善瞧見金燕後,問道:「金旅帥,找我何事?」

  金燕上呈公文,道:「將軍,遼東急報,百濟發生內亂。」

  王及善接過去,只掃了兩眼,便遞還給她,道:「我和卑將軍正要去面聖,

  你也和我們一起吧。」

  金燕答應一聲,跟在兩人身後,入玄武門,一路來到臨湖殿,向皇帝見禮。

  李治正坐在臨湖殿看書,揮手示意免禮,目光看向卑路斯,道:「卑卿回來了,這一趟昆藏之行,可還順利?」

  卑路斯拱手道:「回陛下,雖然中間出了點小問題,但最終還是解決了問題。三家已簽訂同盟協議,共抗大食。」

  李治道:「中間出什麼問題了?」

  卑路斯道:「主要是信德國王提出一個建議,想將另外兩方的軍隊,交給他指揮。後吐蕃和南天竺都不同意,他便鬧了起來。」

  李治聽了後,頓感驚奇。

  眼下最危險的就是信德國,他們離大食人最近,其他兩家都相當於援助他。

  如此情況下,他還擺出如此高姿態,簡直不可思議。

  卑路斯苦笑道:「陛下,天竺人就是這樣,他們的行為,往往會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好在問題已經解決。」

  李治點了點頭。

  無論如何,天竺之事,他也只能做到這一步了。

  他可不願任何一個唐軍,跑到外國去幫別人作戰。

  這時,王及善說道:「陛下,百濟也傳來急報。」

  李治道:「出了何事?」

  王及善看向金燕,示意她來說。

  金燕上前一步,說道:「回陛下,百濟的扶餘福信,突然起兵謀反,突襲泗混城。百濟王趁夜逃離,逃到熊津城。百濟陷入內戰。」

  李治皺了皺眉,道:「怎麼突然就內亂起來了?那扶餘福信,是什麼人?」

  金燕道:「扶餘福信是百濟王扶餘義慈的弟弟,當初組建海軍的就是此人。

  因戰爭失敗,扶餘義慈威信大減,想把責任推到扶餘福信身上,挽回聲望。扶餘福信便造反了。」

  李治現在並不想攻打百濟,若是百濟因內亂,被新羅給吞併,將來收拾新羅就麻煩了。

  「眼下百濟局勢如何?」他問。

  金燕道:「義慈逃到熊津城後,集結三萬大軍,想攻回泗溉城,卻被福信手下的黑齒常之,以一萬軍隊擊敗。」

  李治目光一閃:「黑齒常之?」

  金燕微微低頭,道:「此人是百濟名將,他因幫我母親求情,被義慈關押。

  福信打下泗溉城後,便放他出來,將軍隊交給了他。」

  李治道:「那眼下是福信占據優勢了?」

  金燕露出擔憂之色,道:「是的,不過義慈已逃到金州,向倭國求救,倭王已答應派兵助他。」

  李治皺眉道:「倭國也卷進來了。」

  金燕恨聲道:「倭人一直凱陸地,義慈這是引狼入室。

  李治道:「高句麗和新羅有什麼反應嗎?」

  金燕道:「目前還沒有。不過義慈既向倭國求救,說明高句麗並不支持他,

  新羅定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她很想勸說皇帝立刻出兵收復百濟,卻又不敢開口,怕自己插手大唐軍政,

  觸怒皇帝。

  李治沉思片刻,朝金燕問:「你剛才提到的倭國國王,可是孝德王嗎?」

  金燕道:「倭國孝德王已經死了,眼下是齊明王當政,她是一位女王,被稱為寶女王。」

  李治聽了後,愣住了,這件事他竟毫不知情。

  王及善解釋道:「陛下,齊明王是永徽六年登位。」

  李治頓時明白了。

  永徽六年,是他來到大唐的第一年。

  自那以後,他對倭國態度轉冷,又取消了遣唐使,故而不知倭國內部的變化。

  只是沒想到,倭國竟然也由女人當政,他當即向二人問起寶女王的情況。

  一問之下,更加吃驚。

  這位寶女王,竟也是王后出身,而且長的很美,先嫁給一位倭國皇室,後來主動勾引倭國大王,成為王后。

  李治忍不住道:「金娘子,這些話是你聽說的,還是真有此事?」

  金燕面色微紅,道:「我聽母親說的,母親是聽外祖父說的。」

  金燕的外祖父,就是前任百濟王,應該不會胡說。

  李治接著問:「她又怎麼成為女王的呢?」

  金燕道:「寶女王的丈夫是舒明王,舒明王死的突然,沒有定繼承人,幾個王子爭位不休,後來寶王女說服幾位大臣,推舉她為女王,從而停止了內鬥。」

  李治聽了後,心中一動。

  舒明王應該就是倭史中的舒明天皇,李治記得他名字,是因第一批遣唐使,

  就是他所派。

  這位寶女王看來也頗有幾分手段,竟能說服大臣讓她當女王。

  金燕接著道:「她第一次繼位只有三年,便有王子政變,她被迫讓位孝德王,後來孝德王死後,她才第二次繼位。」

  李治摸了摸下巴,心想這位寶女王能再次繼位,中間肯定也發生了很多權利爭鬥,可見其政治手腕不差。

  這女人簡直就是倭國弱化版武則天。

  金燕實在按耐不住擔憂,忍不住道:「陛下,遼東即將混亂,您是否要派兵收復百濟?」

  王及善和卑路斯聽到此話,都朝她瞪了一眼。

  王及善是怪她越。

  卑路斯則是不希望皇帝聽她蠱惑,把精力放在遼東,如此一來,對他波斯復國可就不利了。

  李治抬了抬手,道:「好了,情況朕都知道了。此事朕自有分寸,你們都退下吧。」

  三人一起拱手告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