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媚娘,你真不讓朕省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03章 媚娘,你真不讓朕省心

  鄭王這時也終於聽明白了。

  兒子是因崇文館的一點小矛盾,才對太子報復,心中驚怒不已的同時,也升起一絲希望。

  若僅是如此,還能補救。

  他邁步過去,一耳光扇在李茂臉上,又伸手按住他的頭,「咚」的一聲,重重砸在地上。

  「你這孽障,因這點小事,竟行如此暴行。陛下,臣教子無方,請陛下將臣和這孽子,一起處死吧!」

  李治皺眉望著兩人,一時間沒有說話,

  原以為這事是一起針對儲君的陰謀,誰曾想到,竟是因一個宗室子弟,為一件舊事,報復太子。

  他又將目光警向郭道真,如此劍拔弩張的氛圍下,這道士還是那副悠然自得的模樣。

  此事到底與這道士有沒有關係。

  他是幕後主謀之人呢,還是無意中得知此事呢?

  用先天八卦算出來的這種鬼話,李治當然是一個字都不信。

  他目光看向狄仁傑,道:「狄卿,此事你怎麼看?」

  狄仁傑拱手道:「陛下,臣有幾個問題,想要問淮南王。」

  李治揮手道:「你問吧。」

  狄仁傑目視著李茂,道:「郡王,請問魚符是你從羅夫人手中拿去的嗎?」

  李茂道:「是。」

  鄭王聽了此話後,冷冷掃了羅氏一眼。

  羅氏低頭不語。

  眼下情況,在場之人都瞧出來了,羅氏若不是與李茂有私情,怎會將魚符給他?

  其實從年齡來看,她與李茂更合適一些,這樣做倒也不足為奇。

  鄭主此刻的心情,可謂惱怒之極。

  若發生在平時,他定嚴懲羅氏,絕不姑息。

  然而,眼下皇帝在此處,他也沒法追究此事,只能先以兒子性命為重,暫且忍耐。

  李茂忽然道:「父親,你不必怪她,是我在纏她,她卻不肯理我。後來我與她約定,只要她將魚符給我,我再不招惹她。」

  鄭王聽了此話,愜住了。

  狄仁傑又道:「郡王,你除了派人去富平縣捉拿周二,可曾僱傭江湖子,半路截殺周二?」

  李茂哼道:「雇了,只可惜雇了一群廢物,事情辦的一塌糊塗。」

  狄仁傑道:「最後一個問題,利用質庫所來抹黑太子名聲的法子,是您自己想出來的,還是有人告訴您的?」

  此話一出,李治、武媚娘都目光灼灼的盯著李茂。

  李茂沉默了一會,道:「是我府中一個清客向我提議的。」

  鄭王大喜,急問:「此人是誰?」

  李茂道:「一個叫張鐘的人,自稱山野隱士,醫術很高明,年紀很大,見識也不凡。」

  鄭王道:「他可隨你來了長安?」

  李茂搖頭道:「此事發生後沒多久,他便不告而別了。」

  鄭王跪倒在地,朝李治拱手道:「陛下,那張鍾顯然是故意接近犬子,蠱惑他冒犯太子,還請陛下明鑑!」

  李治沉思了一會,道:「狄卿,以你之見,淮南王該如何判?」

  鄭王立刻向狄仁傑投去懇求的自光。

  狄仁傑拱手道:「陛下,皇后殿下,臣以為此案尚不明朗,還是等全部查清楚後,再判不遲。」

  武媚娘道:「還有何處不明?」

  狄仁傑看了郭道真一眼,遲疑不答。

  他和李治一樣,也不信鬼神,更不信有道士能憑卦術猜出真兇,故而認為此人定有問題。

  然而這道士似乎已經得了皇帝和皇后的信任,若是直接質疑他,並不明智。

  李治一抬手,道:「皇后,既然咱們將案子交給狄卿,就要相信他。狄卿,

  你繼續查吧,有任何情況,隨時向朕通報。」

  狄仁傑拱手道:「臣遵旨!」

  事情終於告一段落,李治和武媚娘坐著鸞駕朝皇宮返回,狄仁傑則帶著李茂、羅氏去了大理寺審問。

  李治回宮的路上,忽然感覺腦袋微微脹痛。

  武媚娘怕他頭疾復發,回宮之後,趕忙召孫思邈替李治診脈。

  孫思邈診脈之後,沉吟不答。

  武皇后急問:「孫公,陛下情況如何?」

  李治也凝望著孫思邈,心中志志不安。

  孫思邈緩緩道:「殿下不必擔心,陛下只是過於勞累了些,休養一陣就好了。」

  武媚娘燮眉道:「陛下今日並未上朝,政務也並不多,不過出宮一趟,如何就過於勞累了?」

  李治見孫思邈欲言又止,平靜的道:「孫神醫但講無妨,無論是何種結果,

  朕都能接受。」

  孫思邈感嘆道:「老臣雖一直在幫陛下調養身體,然而這皇宮之內,鬱氣凝結,絕非養病之所,陛下的頭疾已有惡化趨勢。」

  武皇后證了愜,側頭看向李治,道:「九郎,不如提前出巡,儘快把身體養好。朝中之事,有李他們輔佐弘兒,你我雖在外,也能盡知朝中之事,不會出大事的。」

  李治見她眼中閃動著霧氣,拍了拍她手,道:「別擔心,我的身體我自己有數。孫公,我想再等半年,然後外巡,可行嗎?」

  孫思邈道:「半年的話,應該無礙。」

  李治深吸一口氣,握拳道:「那便好。」

  孫思邈拱了拱手,便要告退,忽然鼻子聳動了一下,湊到武皇后身邊聞了聞,只覺香氣之中,混雜著一種特別的味道。

  若是旁人行此無禮之事,武皇后必定大怒,孫思邈這麼做,她只覺得奇怪,

  問:「孫公,怎麼了?」

  孫思邈捻須沉吟了一會,問道:「皇后殿下,您最近是不是服用過黃蘄?」

  武媚娘搖了搖頭,道:「我並未服用此物。」

  張多海忽然湊近兩步,低聲道:「殿下,您使用的益母藥粉中,就有黃蘄這一味藥。」

  武媚娘微微一愣,略微思索了一會,道:「幾味主藥中,我不記得有黃蘄啊?」

  張多海道:「黃蘄便是壽歸,民間多稱為黃蘄。」

  武媚娘恍然道:「那就難怪了。」朝孫思邈微笑道:「不愧是孫公,對藥材的味道果然敏感。」

  李治見孫思神色有異,問道:「孫公,這味藥材有什麼特別嗎?」

  孫思邈感嘆道:「老臣看到這種藥,便想起一個故人,藥材之中,當歸被稱為『藥王』,而黃蘄更是當歸中品質最佳的一種。」

  當歸的主要產地,主要集中在隴右道,然而其他地方的偏僻所在,也有少量產出。

  不同地區的當歸,因環境影響,品質不同,名稱也各不相同。

  「壽歸」便是淮南道壽縣所產的一種當歸。

  李治對醫藥方面,並不了解,武媚娘卻頗知一二,笑道:「我也久聞壽歸之名。」

  孫思邈緩緩道:「當歸適合高寒涼爽氣候,大多生長在北方。老臣那位好友,卻無意中在壽縣地區,一個與世隔絕的村落,發現一種奇特當歸,因他的發現,壽歸才被世人得知!」

  武媚娘愣了一下,道:「我聽說壽歸是六十多年前才被人發現,孫公那位朋友,莫非就是六十年前發現此物之人?」

  孫思邈露出緬懷之色,道:「正是,他叫張鍾,也精於醫道,年齡比老夫還大上幾歲。」

  李治聽到此話,露出驚訝之色。

  孫思邈口中這個張鍾,搞不好就是淮南王李茂嘴裡的那個叫張鐘的山野隱士。

  孫思已有九十多歲,那張鍾比他還大,只怕超過一百歲了。

  李治與武媚娘對視一眼,兩人眼神中都充滿了疑問。

  李治問道:「孫公,您那位好友現居何處,您可知道嗎?」

  孫思邈道:「他就隱居在他發現的那個村子裡,那村子極為隱秘,村民幾乎不與外界交流,村中人人高壽,故被稱為長壽村。」

  李治愣了一下,露出深思之色。

  從孫思邈寥寥數語,便能感受出來,那位叫張鐘的隱士,是一位真正的世外高人。

  如此人物,為何會蠱惑淮南王對付太子?實在令人不解。

  武媚娘也露出思索之色。

  孫思邈見二人都不說話,以為他們對這話題不感興趣,拱了拱手,告退離開了。

  李治以休養為由,讓武媚娘也退下了,隨即命人召狄仁傑勤見。

  約莫兩個多時辰後,狄仁傑才終於來到宮中。

  李治知他肯定是忙著破案,也沒有怪罪他,將張鐘的情況跟他說了。

  狄仁傑露出恍然之色,道:「陛下,臣明白了,幫燕國夫人看病的人,就是張鍾!」

  李治一愣,道:「燕國夫人怎麼了?」

  狄仁傑笑道:「回陛下,臣剛剛去調查了一下燕國夫人,發現她在永徽四年,得了一場急症,連御醫都治不好,范陽盧氏四處派人尋找孫思邈。」

  「結果有一位老者毛遂自薦,自稱醫術不比孫思邈差多少,願意幫燕國夫人瞧一瞧。」

  「後來那老者果然治好了燕國夫人,范陽盧氏想要答謝他時,他卻什麼也不要,只說是為了回報范陽盧氏。」

  李治不解道:「回報?」

  狄仁傑道:「臣去吏部查過了,永徽三年,范陽盧氏中,有一名叫盧齊卿的族人,在壽縣擔任縣令,官聲極佳。」

  李治恍然道:「所以張鍾是為了報答盧齊卿善待地方,才去幫燕國夫人醫治?」

  狄仁傑道:「正是。」

  李治想了想,又問道:「狄卿,你為何突然去調查燕國夫人?」

  狄仁傑道:「不瞞陛下,臣只是對那位郭道長有幾分懷疑,又查到他曾斷言燕國夫人有血光之災,故而去調查。」

  李治暗暗點頭。

  狄仁傑顯然和他一樣,並不信郭道真,聽說郭道真與燕國夫人的事,猜測這中間有問題,便當做了調查方向。

  不得不說,他腦子確實轉的快。

  就算李治沒有從孫思邈這裡聽到張鍾,相信他也能自己查出來。

  狄仁傑拱手道:「陛下,臣懷疑那張鍾與郭道真是一夥的,故而郭道真才知道淮南王之事。燕國夫人受過張鐘的恩情,所以才配合郭道真,讓他混入武府,

  接近武皇后。」

  李治皺眉道:「他們目的是什麼呢?」

  狄仁傑道:「眼下臣也猜不透他們的目的,不過從眼下情形來看,應該與兩個人有關。」

  李治道:「其中一個應該是李茂吧。」

  狄仁傑道:「正是。他們一面向淮南王提議對付太子,另一面,又讓郭道真來到長安,以道術為幌,指認淮南王,這顯然就是為了對付淮南王。」

  李治挑眉道:「李茂眼下的官職,就是壽州長史,張鍾想要對付他,莫不是他在壽州做了什麼惡事?」

  張鍾顯然是個恩怨分明的人。

  盧齊卿善治壽縣,他便前往長安,替盧從璧治病。

  如今他對付李茂,很可能便是因李茂在壽州為非作列,酷薄惡劣,引起他的憤怒。

  這些關係梳理清楚後,案情也漸漸變得明朗。

  狄仁傑道:「臣贊同陛下之言,不過臣覺得,他們應該還有目的。」

  李治道:「哦?」

  「陛下請想,如果他們真的只是想對付李茂的話,直接用隱秘的法子,向大理寺告密淮南王便是,何必讓郭道真入宮呢?」

  李治沉吟道:「不錯,那郭道真半年之前,就曾去過武府,斷言太子有難。

  說明他們謀劃此事的時間,至少超過半年。」

  狄仁傑點了點頭。

  李治看了狄仁傑一眼,道:「你剛才說此事與兩個人有關,這第二個人,就是皇后吧?」

  狄仁傑微微低頭:「是的。」

  李治心情頓時沉重了一些。

  從目前知道的情報來看,張鍾並非歲人,他對付李茂,可能是因李茂在壽州為非作列。

  那他又派郭道真接近武皇后,只怕背後也有類似目的。

  從剛才孫思邈的話來看,武皇后使用的駐顏藥粉中的一味藥材,便是從壽縣得來的。

  由此可見,此事也與武媚娘牽扯上了。

  兩人朝夕相處四年多,感情已深,她又為自己生下三個孩子。

  如果武媚娘真的犯下大錯,甚至草菅人命,李治也會覺得為難。

  「媚娘,你還真不讓朕省心啊。」

  李治暗嘆一口氣,朝狄仁傑看了過去。

  「狄卿,這案子接下來怎麼查,你可有方向了?」

  狄仁傑道:「臣琢磨著,派人去壽州的話,應該能摸清來龍去脈。不過這樣太慢,臣想用另外一個法子。」

  「什麼法子?」

  狄仁傑道:「臣猜想著,那張鍾謀劃此事已久,應該就在長安附近,甚至可能就藏在長安,臣想引他出來。」

  李治道:「如何引?」

  狄仁傑道:「抓捕郭道真,然後通告長安和附近州縣,以他妖言惑眾,惑亂宮廷為由,五日後將他處斬於東市,臣猜想著,張鍾應該會出現。」

  張鍾這種已經活了一百歲的人,絕不會怕死,他若是知道計劃失敗,不可能對郭道真見死不救。

  李治想清楚這一點後,當即揮手道:「准奏!」

  郭道真是跟著李治、武媚娘一起返回的皇宮,被武媚娘安排在三清殿暫住。

  武皇后生性多疑,聽了孫思邈一番話後,也琢磨出一絲不同尋常,沒有立刻面見郭道真。

  她回到立政殿後,走到梳妝檯前,拿起一瓶駐顏藥粉,望著琉璃小瓶,

  出神。

  忽然間,張多海小碎步走了進來,低聲道:「殿下,剛剛三清殿傳來消息,

  郭道長被內領衛抓走了。」

  武媚娘修地轉頭,凝視著張多海,問道:「理由呢?」

  張多海小心翼翼的道:「陛下親自下的旨意,說他妖言惑眾,惑亂宮廷。」

  武媚娘沉聲道:「陛下剛才是不是召見了狄仁傑?」

  張多海一愣,道:「是的,您怎麼知道?」

  武媚娘斜了他一眼,道:「這還不明顯嗎?肯定是狄仁傑查到了什麼,陛下才下旨把郭道真抓捕。」

  張多海變色道:「難道郭道長也與此案有關?」

  武媚娘冷冷道:「看來陛下是對的,這些江湖術土,果然信不得,他並非憑道術測算出淮南王,而是提前就知道!」

  張多海也不知道想到了什麼,臉色忽然變得極為蒼白,跪在武皇后腳下。

  「殿下,有件事,臣一直想向您匯報。」

  武媚娘俯視著他,道:「說!」

  張多海低垂著腦袋,道:「此事和黃蘄有關,咱們最近在壽縣收的黃蘄,都是淮南王李茂供貨的。」

  武媚娘勃然變色,道:「此事你為何不早說?」

  張多海苦著臉道:「郭道長,啊不,郭道真測算出淮南王時,臣根本不知太子之事,與他有關。知道之後,陛下一直在旁,臣也沒機會上稟。」

  武媚娘霍然起身,在屋子裡來回步,臉色表情陰晴不定。

  事情查著查著,竟查到自己頭上,她也是始料不及。

  過了好半響,她語氣森然的道:「你們在壽縣收購黃蘄時,可曾肆意妄為,

  觸犯律法?」

  「沒有,絕對沒有!」

  張多海趕忙保證:「咱們都是用銀錢收購,以前從散戶手上買,後來散戶沒貨了,只有李茂手下的藥鋪有貨,便從他那裡進貨,這幾年收購的人越來越多,

  價格也越來越高了!」

  武媚娘審視著他,道:「既是如此,那張鍾為何對付李茂,又派郭道真入宮接近吾?」

  張多海愣道:「您是說,長壽村出了什麼事,他們才千出這些事嗎?」

  武媚娘眯著眼道:「難道沒有可能嗎?」

  張多海趕忙道:「殿下,臣可以用腦袋保證,咱們的人絕沒有干出任何出格的事,就算長壽村出事,也絕對與我們無關!」

  武媚娘盯著他看了一會,見他不似隱瞞,終於收回了目光。

  張多海小聲道:「殿下,接下來該怎麼辦?」

  武媚娘閉目思索了一會,沉聲道:「立刻派人去長壽村調查一下,那裡一定發生了什麼事!」

  張多海應諾一聲,快步而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