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召楊氏入宮
第298章 召楊氏入宮
武順、賀蘭敏之等人離去後,武媚娘靜坐殿內,閉目沉思,半響不語。
張多海小心翼翼的隨侍一旁,比以前更加謹小慎微,目光不時警向一邊的王洪。
經歷朱貞蓮之事後,他挨了五十棍杖,如今傷勢雖好,帶來的惡劣影響,卻一直遺留下來。
他養傷的這幾個月,義子王洪把武皇后伺候的很是滿意,已被升為內常侍,
允許隨伺寢殿。
王洪與張荃不同,並非他一手提拔,如今受皇后看重,已展露出取代他的野心。
張多海感受到強烈的危機感,故而比平常更加小心。
另一邊的王洪跟他心思剛好相反。
他趁著張多海養傷期間,成為皇后身邊紅人。
只可恨張多海皮粗肉糙,好的這般快,他很明白,若不能更進一步,以後定會被張多海小鞋穿到死。
「殿下,鄭王膽大妄為,竟敢謀算太子,實為可恨,臣以為應儘快把此事稟告陛下。」他主動進言道。
武媚娘睜開鳳目,警了他一眼。
「你說儘快?」
王洪忙道:「是的,周二入宮之事,鄭王想必已經知曉,會會想出對策,可莫讓他先行面聖,把事情推的一乾二淨!」
武媚娘捏緊手中暖爐,雪白的手背上,露出一條淡淡的青筋。
「你的意思是說,此事果真是鄭王所為?」她問。
王洪道:「從周二敘述來看,應該不錯。」
張多海見此,暗暗冷笑。
他已從武皇后肢體動作中,瞧出她已非常惱火,只可惜王洪跟隨皇后時間太短,並未察覺。
武皇后一向喜怒不形於色,此時臉上依然看不到一絲怒色,只問:「如果周二說的是假的呢?」
王洪道:「應該不會,他身為楊府舊仆,怎會撒謊?」
張多海笑道:「王常侍這話就不對了,人心多變,武府內部僕從,都有可能出賣主人,更何況是以前的僕從呢?」
王洪心中一驚,道:「可鄭王確實有動機謀算太子,再加上周二說的話合情合理,並無破綻,臣以為他的話應該不假!」
張多海道:「他不需要全部撒謊,只需隱瞞部分便可。況且,就算他說的是真的,也不能肯定,背後之人定是鄭王。」
王洪正要反駁,忽然猛地一驚。
那些豪奴雖自稱鄭王府的人,但並無明證,也可能是其他人,假裝成鄭王府的人,陷害鄭王。
想到此處,住口不言。
張多海接著道:「倘若皇后殿下告訴陛下,最終卻並非鄭王所為,陛下會怎麼看待殿下?」
王洪急忙跪在地上,道:「臣一時失言,請殿下恕罪。」
武皇后俯視著他,淡淡道:「這麼簡單的道理,你都想不明白,吾留著你有什麼用?」
王洪又驚又懼,不住叩首。
「臣有罪—臣有罪—
武媚娘揮手叱道:「還不退下!」
王洪見皇后並未降罪,暗鬆一口氣,趕忙退出大殿。
張多海則暗叫可惜。
武媚娘警了張多海一眼,道:「多海,此事你以為應當如何處理?」
張多海道:「回殿下,臣以為可先不告訴陛下,派人調查清楚,再做應對。
這事關乎太子,您身為太子生母,就算調查此事,陛下也不會怪您干涉朝政。」
武媚娘「嗯」了一聲,她最擔心的確實是這一點。
「讓誰去調查為好呢?」
張多海想了想,道:「您上次請楊氏入宮,還是兩個月前,何不再請她入宮呢?」
楊氏是狄仁傑的夫人。
自李治召狄仁傑入京以來,武皇后便一直在籠絡楊氏,經常接她入宮。
也因這個原因,武皇后雖只見過狄仁傑兩三面,卻與狄府的關係相當不錯。
請楊氏入宮,顯然就是讓狄仁傑來調查。
狄仁傑是皇帝寵臣,由他調查,還能間接讓皇帝知道此事,沒有任何隱患。
武媚娘點了點頭:「傳旨,召楊氏明日入宮。」
次日一大清早,楊氏便挺著一個大肚子來到皇宮。
武媚娘與她關係親密,接她到寢殿坐下,微笑道:「你肚子都這麼大了,再有兩個月,胎兒就要生下來了吧?」
楊氏摸了摸肚子,道:「妾身比您晚兩個月有孕,也是我的福氣,來宮裡拜見殿下,沾了您的胎福。」
楊氏已為狄仁傑生下三個孩子,長子狄光嗣、次子狄光遠都在并州出生。
三子狄光昭則出生在長安。
武媚娘懷孕時,她曾入宮拜見過一次,回去後沒多久,便也有了身孕。
她總對別人說,自己沾染皇后福氣,才懷下這一胎。
武媚娘關切的道:「最近家中情況如何?
+
楊氏嘆了口氣,道:「還是老樣子,一到年底,案子就特別多,不僅長安城的案子要良人去管,連洛陽剛發生一個案子,他也要派人去了解。」
武媚娘笑道:「你夫郎如今是大理寺卿,全國的冤案錯案,都歸他負責,自然忙碌一些。」
楊氏苦著臉道:「他原本就是個不顧家的人,,縱然幫他納了兩個側室,
還是不沾家。」
別人家裡,都是妻子擔心丈夫寵幸側室和妾室,冷落自己。
狄府情況格外不同。
楊氏特意幫丈夫納了兩房側室,都是年輕貌美的女子,反正她有三個兒子,
也不必擔心地位受動搖。
可惜的是,這兩個側室也無法幫她把狄仁傑拴在家裡。
平日只有早上和晚上能見到丈夫,沐假日裡,狄仁傑依然去查案子,根本不落家。
武媚娘緩緩道:「你夫君是個有才幹的人,也是個盡職的官員,若不是他如此奮進,僅憑託夢之事,也不可能一直受陛下恩寵。」
楊氏低聲道:「殿下說的極是。」
武媚娘道:「我這次找你入宮,也是有件事,想托你夫君幫我調查。」
楊氏心中一凜,正色道:「有什麼事,殿下儘管吩咐!」
武媚娘遂將周二的情況,簡略跟楊氏說了。
楊氏聽完後,又驚又怒,沒想到竟有人敢打太子的主意。
「殿下放心,我回去後就告訴夫君,一定讓他把背後之人揪出來,交給您發落!」她咬著牙說。
武媚娘道:「那就拜託了,你可告訴狄仁傑,若遇難處,可隨時告訴我。這塊令牌你拿去,這幾日可自由出入宮廷。」
楊氏謝了恩。
她是個急性子,當即告退離開,想幫皇后辦好差事。
回府之後,在婢女扶下,回到外堂,剛一坐下,便讓人把狄順喊了過來,
吩咐他去大理寺,把狄仁傑請回來。
一個多時辰後,狄順回報,說狄仁傑正忙著,晚些才能回來。
楊氏哪裡坐得住,坐著馬車,挺著大肚子就朝大理寺殺了過去。
不多時,來到大理寺,站在大理寺衙門外候看,命狄順進去通傳。
狄仁傑聽說夫人來了,還站在衙門外,只好放下手頭之事,快步出了大理寺「夫人,你這是做什麼,有什麼話,等我回府再說啊!」
他拉著楊氏的手,就要把她扶入馬車,免得被人笑話。
楊氏卻拽住他的手,把他也拉上了馬車,正色道:「夫君,並非我無理取鬧,剛才皇后殿下召我入宮了。」
狄仁傑道:「皇后不是經常召你入宮嗎?」
「哎,這次不同,她跟我說了件事,希望你幫她調查。」
狄仁傑頓時陷入沉默。
其實他早就知道,武皇后如此拉攏自家夫人,遲早會有差他辦事的一天。
「殿下有何吩咐?」他問。
楊氏便將周二的事跟他說了。
「夫君,這事牽扯到太子,關係重大,你若遇到阻礙,不要太拼命,就算查不清也無妨,大不了我向皇后請罪就是了。」
她並非無腦女人,知道敢與儲君作對的人,絕不會是善茬,狄仁傑調查此事是很有風險的。
武皇后是對她有恩,但與丈夫安危相比,那就只能往後靠了。
狄仁傑微微一笑,道:「你不必擔心,若只是這種事,我能夠處理好。」
只要不是替武皇后對付她憎惡的人,公器私用,狄仁傑倒並不懼怕。
楊氏盯著他看了一會,見丈夫眉間放的很寬,顯然這話並未勉強。
「那好吧,我在家等你,倘若遇到難處,隨時告訴我,我入宮幫你跟皇后說。咱們既幫她做事,也不必跟她客氣。」她笑道。
狄仁傑點點頭,朝狄順吩咐道:「送夫人回去吧。」
楊氏擺手道:「不用他送,我身邊不缺人,他還是留在你身邊聽用吧,李將軍去了洛陽,你身邊連個得力人都沒有,那怎麼行?」
狄仁傑奇道:「你怎知李元芳去了洛陽?」
楊氏看向了狄順。
後者見狄仁傑瞪了過來,低下頭,吐了吐舌頭。
「你這小廝!」狄仁傑罵了一句,也懶得多計較,命車夫和隨行婢女送楊氏回府。
待楊氏走後,他正要回大理寺,忽聽身後傳來一道呼喊聲。
「狄寺卿請留步。」
狄仁傑轉頭一看,只見一名少年郎策馬奔來,翻身下馬,拱手道:「小可賀蘭敏之,見過狄寺卿。」
狄仁傑與賀蘭敏之見過面,拱手還禮,道:「賀蘭郎君不必多禮。」
賀蘭敏之朝身後一名隨從一指,笑道:「此人便是周二,我奉姨母之命,將他交給狄寺卿。」
狄仁傑看了周二一眼,道:「有勞了。」
賀蘭敏之笑道:「姨母再三交代,不准我干擾您辦案,那小可就少陪了,告辭。」
拱了拱手,以一個瀟灑的姿勢,翻身上馬,帶著其他隨從離去。
狄仁傑則帶著周二,進入大理寺。
他聽周二說明情況後,當即派出狄順,讓他去一趟吳王府。
武順、賀蘭敏之等人離去後,武媚娘靜坐殿內,閉目沉思,半響不語。
張多海小心翼翼的隨侍一旁,比以前更加謹小慎微,目光不時警向一邊的王洪。
經歷朱貞蓮之事後,他挨了五十棍杖,如今傷勢雖好,帶來的惡劣影響,卻一直遺留下來。
他養傷的這幾個月,義子王洪把武皇后伺候的很是滿意,已被升為內常侍,
允許隨伺寢殿。
王洪與張荃不同,並非他一手提拔,如今受皇后看重,已展露出取代他的野心。
張多海感受到強烈的危機感,故而比平常更加小心。
另一邊的王洪跟他心思剛好相反。
他趁著張多海養傷期間,成為皇后身邊紅人。
只可恨張多海皮粗肉糙,好的這般快,他很明白,若不能更進一步,以後定會被張多海小鞋穿到死。
「殿下,鄭王膽大妄為,竟敢謀算太子,實為可恨,臣以為應儘快把此事稟告陛下。」他主動進言道。
武媚娘睜開鳳目,警了他一眼。
「你說儘快?」
王洪忙道:「是的,周二入宮之事,鄭王想必已經知曉,會會想出對策,可莫讓他先行面聖,把事情推的一乾二淨!」
武媚娘捏緊手中暖爐,雪白的手背上,露出一條淡淡的青筋。
「你的意思是說,此事果真是鄭王所為?」她問。
王洪道:「從周二敘述來看,應該不錯。」
張多海見此,暗暗冷笑。
他已從武皇后肢體動作中,瞧出她已非常惱火,只可惜王洪跟隨皇后時間太短,並未察覺。
武皇后一向喜怒不形於色,此時臉上依然看不到一絲怒色,只問:「如果周二說的是假的呢?」
王洪道:「應該不會,他身為楊府舊仆,怎會撒謊?」
張多海笑道:「王常侍這話就不對了,人心多變,武府內部僕從,都有可能出賣主人,更何況是以前的僕從呢?」
王洪心中一驚,道:「可鄭王確實有動機謀算太子,再加上周二說的話合情合理,並無破綻,臣以為他的話應該不假!」
張多海道:「他不需要全部撒謊,只需隱瞞部分便可。況且,就算他說的是真的,也不能肯定,背後之人定是鄭王。」
王洪正要反駁,忽然猛地一驚。
那些豪奴雖自稱鄭王府的人,但並無明證,也可能是其他人,假裝成鄭王府的人,陷害鄭王。
想到此處,住口不言。
張多海接著道:「倘若皇后殿下告訴陛下,最終卻並非鄭王所為,陛下會怎麼看待殿下?」
王洪急忙跪在地上,道:「臣一時失言,請殿下恕罪。」
武皇后俯視著他,淡淡道:「這麼簡單的道理,你都想不明白,吾留著你有什麼用?」
王洪又驚又懼,不住叩首。
「臣有罪—臣有罪—
武媚娘揮手叱道:「還不退下!」
王洪見皇后並未降罪,暗鬆一口氣,趕忙退出大殿。
張多海則暗叫可惜。
武媚娘警了張多海一眼,道:「多海,此事你以為應當如何處理?」
張多海道:「回殿下,臣以為可先不告訴陛下,派人調查清楚,再做應對。
這事關乎太子,您身為太子生母,就算調查此事,陛下也不會怪您干涉朝政。」
武媚娘「嗯」了一聲,她最擔心的確實是這一點。
「讓誰去調查為好呢?」
張多海想了想,道:「您上次請楊氏入宮,還是兩個月前,何不再請她入宮呢?」
楊氏是狄仁傑的夫人。
自李治召狄仁傑入京以來,武皇后便一直在籠絡楊氏,經常接她入宮。
也因這個原因,武皇后雖只見過狄仁傑兩三面,卻與狄府的關係相當不錯。
請楊氏入宮,顯然就是讓狄仁傑來調查。
狄仁傑是皇帝寵臣,由他調查,還能間接讓皇帝知道此事,沒有任何隱患。
武媚娘點了點頭:「傳旨,召楊氏明日入宮。」
次日一大清早,楊氏便挺著一個大肚子來到皇宮。
武媚娘與她關係親密,接她到寢殿坐下,微笑道:「你肚子都這麼大了,再有兩個月,胎兒就要生下來了吧?」
楊氏摸了摸肚子,道:「妾身比您晚兩個月有孕,也是我的福氣,來宮裡拜見殿下,沾了您的胎福。」
楊氏已為狄仁傑生下三個孩子,長子狄光嗣、次子狄光遠都在并州出生。
三子狄光昭則出生在長安。
武媚娘懷孕時,她曾入宮拜見過一次,回去後沒多久,便也有了身孕。
她總對別人說,自己沾染皇后福氣,才懷下這一胎。
武媚娘關切的道:「最近家中情況如何?
+
楊氏嘆了口氣,道:「還是老樣子,一到年底,案子就特別多,不僅長安城的案子要良人去管,連洛陽剛發生一個案子,他也要派人去了解。」
武媚娘笑道:「你夫郎如今是大理寺卿,全國的冤案錯案,都歸他負責,自然忙碌一些。」
楊氏苦著臉道:「他原本就是個不顧家的人,,縱然幫他納了兩個側室,
還是不沾家。」
別人家裡,都是妻子擔心丈夫寵幸側室和妾室,冷落自己。
狄府情況格外不同。
楊氏特意幫丈夫納了兩房側室,都是年輕貌美的女子,反正她有三個兒子,
也不必擔心地位受動搖。
可惜的是,這兩個側室也無法幫她把狄仁傑拴在家裡。
平日只有早上和晚上能見到丈夫,沐假日裡,狄仁傑依然去查案子,根本不落家。
武媚娘緩緩道:「你夫君是個有才幹的人,也是個盡職的官員,若不是他如此奮進,僅憑託夢之事,也不可能一直受陛下恩寵。」
楊氏低聲道:「殿下說的極是。」
武媚娘道:「我這次找你入宮,也是有件事,想托你夫君幫我調查。」
楊氏心中一凜,正色道:「有什麼事,殿下儘管吩咐!」
武媚娘遂將周二的情況,簡略跟楊氏說了。
楊氏聽完後,又驚又怒,沒想到竟有人敢打太子的主意。
「殿下放心,我回去後就告訴夫君,一定讓他把背後之人揪出來,交給您發落!」她咬著牙說。
武媚娘道:「那就拜託了,你可告訴狄仁傑,若遇難處,可隨時告訴我。這塊令牌你拿去,這幾日可自由出入宮廷。」
楊氏謝了恩。
她是個急性子,當即告退離開,想幫皇后辦好差事。
回府之後,在婢女扶下,回到外堂,剛一坐下,便讓人把狄順喊了過來,
吩咐他去大理寺,把狄仁傑請回來。
一個多時辰後,狄順回報,說狄仁傑正忙著,晚些才能回來。
楊氏哪裡坐得住,坐著馬車,挺著大肚子就朝大理寺殺了過去。
不多時,來到大理寺,站在大理寺衙門外候看,命狄順進去通傳。
狄仁傑聽說夫人來了,還站在衙門外,只好放下手頭之事,快步出了大理寺「夫人,你這是做什麼,有什麼話,等我回府再說啊!」
他拉著楊氏的手,就要把她扶入馬車,免得被人笑話。
楊氏卻拽住他的手,把他也拉上了馬車,正色道:「夫君,並非我無理取鬧,剛才皇后殿下召我入宮了。」
狄仁傑道:「皇后不是經常召你入宮嗎?」
「哎,這次不同,她跟我說了件事,希望你幫她調查。」
狄仁傑頓時陷入沉默。
其實他早就知道,武皇后如此拉攏自家夫人,遲早會有差他辦事的一天。
「殿下有何吩咐?」他問。
楊氏便將周二的事跟他說了。
「夫君,這事牽扯到太子,關係重大,你若遇到阻礙,不要太拼命,就算查不清也無妨,大不了我向皇后請罪就是了。」
她並非無腦女人,知道敢與儲君作對的人,絕不會是善茬,狄仁傑調查此事是很有風險的。
武皇后是對她有恩,但與丈夫安危相比,那就只能往後靠了。
狄仁傑微微一笑,道:「你不必擔心,若只是這種事,我能夠處理好。」
只要不是替武皇后對付她憎惡的人,公器私用,狄仁傑倒並不懼怕。
楊氏盯著他看了一會,見丈夫眉間放的很寬,顯然這話並未勉強。
「那好吧,我在家等你,倘若遇到難處,隨時告訴我,我入宮幫你跟皇后說。咱們既幫她做事,也不必跟她客氣。」她笑道。
狄仁傑點點頭,朝狄順吩咐道:「送夫人回去吧。」
楊氏擺手道:「不用他送,我身邊不缺人,他還是留在你身邊聽用吧,李將軍去了洛陽,你身邊連個得力人都沒有,那怎麼行?」
狄仁傑奇道:「你怎知李元芳去了洛陽?」
楊氏看向了狄順。
後者見狄仁傑瞪了過來,低下頭,吐了吐舌頭。
「你這小廝!」狄仁傑罵了一句,也懶得多計較,命車夫和隨行婢女送楊氏回府。
待楊氏走後,他正要回大理寺,忽聽身後傳來一道呼喊聲。
「狄寺卿請留步。」
狄仁傑轉頭一看,只見一名少年郎策馬奔來,翻身下馬,拱手道:「小可賀蘭敏之,見過狄寺卿。」
狄仁傑與賀蘭敏之見過面,拱手還禮,道:「賀蘭郎君不必多禮。」
賀蘭敏之朝身後一名隨從一指,笑道:「此人便是周二,我奉姨母之命,將他交給狄寺卿。」
狄仁傑看了周二一眼,道:「有勞了。」
賀蘭敏之笑道:「姨母再三交代,不准我干擾您辦案,那小可就少陪了,告辭。」
拱了拱手,以一個瀟灑的姿勢,翻身上馬,帶著其他隨從離去。
狄仁傑則帶著周二,進入大理寺。
他聽周二說明情況後,當即派出狄順,讓他去一趟吳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