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陛下,何不召許敬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88章 陛下,何不召許敬宗?

  立政殿內,武媚娘正在練習書法,武如意則抱著李顯在一旁觀看。

  自從武如意進宮後,武媚娘每次教導李顯時,武如意也會在一旁陪同。

  每次武媚娘教訓李顯時,武如意都會在一旁幫李顯說話。

  久而久之,李顯也發現武如意能成為自己靠山,對這位小姨母痴纏的緊,平日張嘴閉嘴都是小姨母。

  武媚娘對妹子無可奈何,再加上肚子越來越大,精力衰減,也只好聽之任之。

  張多海的傷勢還未好,立政殿伺候的內侍是王洪。

  他來到殿內,向武媚娘道:「殿下,陛下正朝這邊過來。」

  武媚娘遂放下筆,和武如意一起出去迎駕。

  不一會,李治來到立政殿,被迎入寢殿。

  武如意向李治行過禮後,便要告退,李顯見她要走,在保傅懷裡扭來扭去,

  道:「我要小姨母抱,我要小姨母抱!」

  李治笑道:「看來顯兒很喜歡小妹啊,如意,你抱著顯兒出去玩吧。」

  武如意抿嘴一笑,捏了捏李顯的小臉,抱著小傢伙出去了。

  李治坐在武媚娘身邊,盯著她的肚子看了一會,奇道:「媚娘,你這肚子似乎比貴妃還大啊!」

  武媚娘輕撫肚子,笑道:「可能這胎兒長得比較壯實吧。」

  李治笑道:「記得顯兒出生時,有七斤多,這孩子只怕會比顯兒更胖。」

  兩人說了陣閒話,武媚娘察覺到李治有心事,關切道:「陛下可有憂煩之事?」

  李治嘆了口氣,道:「剛才朝會上,大臣們都吵著要攻打高句麗。」

  武媚娘暗暗奇怪,在她看來,李治和太宗皇帝很像,在軍事上一向勇猛銳進,怎會為軍事之事而發愁?

  這幾年,在李治主持下,朝廷打的仗著實不少,她雖在後宮,卻也一直暗暗關注著。

  「陛下不願打此仗嗎?」她試探道。

  李治緩緩道:「朕並非不願,只是時機還不到。」

  武媚娘奇道:「時機?」

  李治看了她一眼,道:「朕可以斷言,十年之內,高句麗便會內亂,到時候,才是攻打高句麗的最好機會。」

  武媚娘微笑道:「就和陛下斷言妾身腹中有子一樣嗎?」

  李治摸了摸鼻子,道:「差不多吧。」

  武媚娘沉思了一會,道:「陛下若是不想現在打,妾身倒是有一個法子。」

  李治拉住她手,問:「什麼法子?」

  武媚娘笑道:「陛下可以宣李淳風覲見,讓他配合陛下,以星相之說,預測高句麗分裂之事,群臣們應該就會相信了。」

  李治皺了皺眉,沒有說話。

  雖說這個時期的封建迷信,確實能當工具使用,但用的多了,會讓百姓們更加迷信,並非李治所樂見。

  武媚娘見他表情,就知他不願,便岔開話題,道:「陛下,那個百濟細作抓到了嗎?」

  李治道:「已經抓到了,而且已經歸附咱們了。」心中猛地一跳,一個念頭湧入腦海。

  「媚娘,你想見見她嗎?」他笑著問。

  武媚娘瞧他神情有異,道:「妾身正想見見她呢。」

  李治點點頭,朝王伏勝道:「召金燕覲見。」

  不一會,王伏勝便帶著金燕來到立政殿。

  金燕已換上一身乾淨得體的衣服,也仔細梳妝過了。

  她容貌本不差,不過有武皇后在此,大部分女子在這位皇后面前,都會顯得容光失色了。

  李治打量了她一會,問道:「金娘子,朕聽說你是百濟公主的女兒,此事可是真的?」

  金燕昂著下巴,不卑不的道:「回皇帝陛下,我母親正是百濟的玉雅公主!」

  李治道:「朕還聽說,百濟國是由扶餘人統治馬韓人,你母親似乎有馬韓人血統?」

  金燕臉上露出一絲黯然神采,低下了頭。

  「母親和我身上,都有馬韓人血統。」

  隨即又抬起頭,昂然道:「扶餘人也沒什麼了不起,當初百濟也不過是從高句麗遷移過來的一個小部落,需要仰仗馬韓人鼻息。」

  李治問道:「那他們是如何反客為主的呢?」

  金燕想了想,道:「當時馬韓有很多國家,百濟只能算很小一個,名為伯濟國。」

  李治點頭道:「朕知道,馬韓有五十八個國家。」

  金燕異道:「您怎麼知道?」

  李治道:「當然是從史書上看到的了。」

  金燕道:「我們百濟也有史書,名為『書記」。

  李治笑道:「改日有機會,倒想瞧瞧你們記錄的史書。」

  金燕道:「母親曾教過我書記,若非如此,我也不會知道扶餘人的來歷了。

  ?

  武媚娘忽然道:「你們的史書既是扶餘人記載,那就未必真實了。」

  金燕皺了皺眉,露出幾分不服氣的表情。

  李治卻知道武媚娘的沒錯,別說百濟國,就算中原王朝,統治者一樣會篡改歷史。

  遠的不提,就說李世民,在李治印象中,他的很多行為便和歷史不同。

  再者,就算君王不改,史官記載歷史時,也會加入個人情緒。

  就連司馬遷那樣的人,在記載衛青、霍去病和李廣時,也是兩種態度。

  「金娘子,你還是繼續說吧。」

  金燕點頭道:「當時馬韓共有五十八個國家,盟主是目支國,因他們帶領其他國家,與中原王朝戰爭,結果戰敗,威信大減,盟主之位,便被百濟國取代。」

  武媚娘問:「當時的中原王朝,是哪個朝代?」

  金燕遲疑道:「書記並未記載,我想可能是漢吧。」

  李治對這段歷史也不太了解,正琢磨著怎麼印證時,一旁的武媚娘柔聲道:

  「陛下,何不把許敬宗喊過來,他對各朝歷史頗為熟悉。」

  許敬宗長期編著國史,朝堂之中,論起對各朝歷史的了解,只怕無人能勝過他。

  李治點頭道:「也好,傳許敬宗覲見。」

  許敬宗正在禮部坐衙,聽說皇帝召見,步履飛快的來到立政殿,奔行速度,

  絕不像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

  李治見他喘著氣進殿,見禮時滿頭大汗,笑道:「許卿不必多禮,伏勝,賜座。」

  待許敬宗落座後,朝他說道:「許卿,朕找你過來,是想問一下百濟的情況。」

  許敬宗擦了擦汗,笑道:「百濟啊,他們是朱蒙後人建立的國家,陛下想知道哪一段?」

  武媚娘道:「就說說百濟如何成為馬韓諸部的盟主。」

  許敬宗微微一笑,道:「那是魏晉時期,當時是漢已滅亡,分為三國,北方由魏國掌控,馬韓盟主是目支國,又稱為月支國。」

  金燕見這老者如此熟悉本國歷史,如數家珍,不由警了他一眼,暗暗佩服。

  許敬宗接著道:「東漢末年,漢朝動亂,馬韓諸部趁機來犯帶方郡。帶方太守弓遵,領兵擊敗了馬韓人,卻也身受重傷,戰死沙場。」

  「馬韓元氣大傷,目支國不能服眾,由伯濟國取而代之,伯濟國便是如今的百濟國了。」

  金燕聽完後,愜愜不語。

  根據她在書記上看到的歷史,當時馬韓諸部明明是與整個中原王朝戰爭,這才落敗。

  怎麼在中原王朝的歷史中,就變成和中原一個郡的戰爭了呢?

  瞧這老者模樣,也不像說謊的樣子,她頓時陷入了懷疑。

  李治道:「金娘子,你繼續說吧。」

  金燕下巴不再像之前抬的那麼高了,低聲道:「後來百濟利用盟主身份,不斷壯大,將部落聯盟,統一為一個大的國家。」

  停頓了一下,接著道:「書記記載,百濟又與中原王朝發生交戰,兩代君王都死於此戰。王室的統治不穩,便開始與真氏聯姻,每一代扶餘王,都會娶真氏為妻。」

  說完之後,目光看向了許敬宗。

  許敬宗接口道:「這應該是五胡侵略時期,百濟人也想趁機占便宜,攻打普朝樂浪郡,卻被太守擊退。」

  金燕聽到此話,不聲了。

  武媚娘眼中多了絲笑意,道:「金娘子,你繼續說啊。」

  許敬宗也眨了眨眼睛,似乎在催促她快說,自己也好繼續補充。

  金燕低聲道:「貴國既然有人知道百濟情況,陛下和皇后殿下,又何必還來問我?」

  李治正色道:「你是站在百濟人立場上說,許卿站在中原王朝立場解讀,你二人相互印證,才能還原真實歷史。」

  金燕看了他一眼,道:「後來高句麗強大後,百濟經常打敗仗,地位搖擺,

  只能扶持更多的貴族,幫助他們維持統治。」

  李治道:「這些貴族都是扶餘人嗎?」

  金燕道:「當然了,百濟有三個階層,頂層是扶餘王族,第二層是扶餘貴族,只有最底層是馬韓百姓,有馬韓血統之人,是無法做官的。」

  李治皺眉道:「百濟國的馬韓人,數量應該更多吧?

  金燕道:「是的,國家中九成以上都是馬韓人。」

  「那馬韓人為何不反抗扶餘人呢?」

  金燕道:「新羅曾暗中支持過馬韓人,想要推翻扶餘人統治,後來在高句麗幫助下,平定了叛亂。」

  李治聽完後,也不由暗暗稱奇。

  百濟國就像是高句麗和新羅的結合體,與雙方都有關係,一方想對付他們,

  另一方就可能幫忙。

  這才形成了奇特的三國關係。

  李治道:「那朕問你,如果百濟被我大唐消滅後,百濟人更傾向于歸附我大唐、新羅,還是歸附高句麗?」

  金燕毫不猶豫的道:「當然是新羅了,你們若消滅百濟,打擊的是扶餘人,

  底層的馬韓人只會投向新羅。」

  武媚娘忽然道:「馬韓人的語言,是否和新羅人一樣?」

  金燕點頭道:「正是,這也是馬韓人願意接受新羅統治的原因。」

  李治聽她說明百濟情況後,暗暗點頭。

  難怪蘇定方消滅百濟後,百濟都被新羅奪了過去。

  他們有民眾基礎,大唐軍力再強,也爭不過民心。

  李治警了許敬宗一眼,道:「許公,你覺得我大唐打下百濟後,能保得住百濟嗎?」

  許敬宗正要答話,忽見武皇后朝他打了個眼色,心中一凜,趕忙道:「回陛下,老臣以為很難保住。」

  李治道:「既是如此,你還支持李卿攻打高句麗的計劃嗎?」

  許敬宗趕忙道:「是臣先前考慮不周,如此來看,攻打高句麗之事,需從長計議。」

  李治點了點頭,揮手命許敬宗和金燕都退下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