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太子的疑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22章 太子的疑惑

  太極宮,大吉殿,

  自李治和武媚娘離開皇宮後,李勇等三個小皇子便放飛了自我。

  三人越起越晚,每天去崇文館都要遲到一會,李勇和李廉更是連課業也不做了,只顧著玩。

  這天清晨,直到辰時中旬,太陽都從窗戶外面爬進來,李勇才終於從床上坐起來,迷迷糊糊的漱口洗臉。

  來到外殿用膳時,卻發現李廉和李孝竟然都在桌案上吃東西。

  李勇訝道:「二兄,你今天怎麼也起這麼晚?」

  李孝雖然也遲到,但還有一定分寸,不敢遲到太久,李勇每天來用早膳時,基本都見不到他。

  李廉笑道:「三兄,今日是沐假日,你忘了嗎?」

  李勇呆愣了一下,一雙睡眼稀鬆的眼睛,頓時睜得大大的,哈哈一笑,道:「我還真給忘了,

  二兄,四郎,趕緊吃,吃完咱們去鞠!」

  李廉忽然道:「我今日有事,不能陪你們了。」

  李勇愣道:「你有什麼事?」

  李廉喝了口羊肉粥,道:「我要去瞧瞧妹妹們,都很久沒見到她們了。」

  高安公主和義陽公主小的時候,總像跟屁蟲一樣跟在李廉三人後面,隨著兩人年齡漸長,已經很少來找他們了。

  李勇嘟道:「跟她們見面幹嘛?」

  李廉低聲道:「不管怎麼說,她們也是我的胞妹。」

  李勇呆愣了一下,也不知聯想到了什麼,一下子沉默了下來,默默用著早膳。

  李廉很快吃完,朝兩人打了個招呼,離開了大吉殿。

  李勇用筷箸攪拌著羊肉粥,忽然道:

  :「二兄,你有多久沒見你阿娘了?」

  李孝呆了一下,道:「不記得了。」

  李勇嘟道:「我有三年沒見過阿娘了,也不知她過的好不好。」

  李孝低著頭,沒有做聲。

  李勇似乎做出某種決定,抬起頭道:「二兄,趁著母親不在,咱們去見見阿娘吧?」

  李勇的生母是楊氏,李孝的生母是鄭氏。二女原本都是王皇后的婢女,後來王皇后倒台,她們也都被貶為御女,不為武皇后所喜。

  皇宮中的內侍宮人都是見風使舵之人,見武皇后不喜歡她們,便將她們安置在最偏僻的院落。

  李孝漠然道:「她身份低賤,我不想見她。」

  李勇吃了一驚,道:「可她畢竟是你生母啊!」

  李孝站起身,道:「我要去寫課業了,四郎,我勸你最好也別去見你阿娘,對你沒好處的。」說完邁步離去。

  李勇仔細琢磨著李孝的話,覺得他也沒說錯,若是被皇后知道自己見過親娘,肯定不高興。

  可又總覺得這樣想不對。

  平日他讀書雖不用功,教習們總愛嶗叨什麼「仁孝禮義」,聽的多了,也就記下來了。

  既是如此,自己見親生母親也算盡孝,就算父親知道,應該也不會責怪自己吧。

  想到此處,他終於鼓起勇氣,朝著他生母所在的山池院而去。

  另一邊,李廉離開大吉殿後,徑直來到蓬萊殿,向徐充容請了安。

  徐槿放下手中書本,笑道:「你是來找義陽的吧?」

  李廉點點腦袋,道:「妹妹不在殿內嗎?」

  徐槿道:「她和高安去了梅園。」

  李廉拱手道:「那孩兒告退。」

  離開蓬萊殿,朝著殿東的梅園而去,沿著小徑走了好一會,終於在一個亭子處,找到了高安公主和義陽公主。

  兩人坐在石桌前,桌上擺放著很多泥人泥偶,還有泥捏的桌椅板凳,也不知在玩什麼遊戲。

  李廉笑著走了過去,道:「喲,你們倆在玩什麼呢?」

  義陽公主見兄長到來,立刻行了一個禮節。

  高安公主則哼了一聲,道:「兄長今日怎麼有空來找我們?」

  李廉湊到桌前,隨手拿起一個泥人,道:「最近沒看到你們,所以來瞧瞧,你們最近怎麼都不來找我?」

  高安公主見他關心自己,頓時消了氣,吐了吐舌頭,道:「是你不讓我們去的訝,而且總是鞠,也怪沒意思的。」

  義陽公主忽然道:「兄長,我們見過阿娘了。」

  李廉吃了一驚,道:「怎麼會,阿娘不是被貶出宮了嗎?」

  義陽公主道:「高安向父親求情,父親就准許我們一個月去看一次阿娘。」

  李廉眼眶一紅,道:「阿娘還好嗎?有沒有提到我?」

  義陽公主輕輕道:「阿娘和以前沒什麼變化,她念叻最多的就是你了。」

  李廉鼻子一酸,終於忍不住咽起來了。

  義陽公主盯著他看了一會,道:「阿娘還讓我轉告你一句話。」

  李廉擦了擦眼淚,道:「什麼?」

  「阿娘說了,她有一個堂侄在東宮當既長,你以後可以去東宮,和那人多親近親近。」

  東宮馬既是一片極大的院子,和李治的飛龍既一樣,設有既長和既丞等官職。

  李廉點點頭,道:「我記住了。」

  他又向兩個妹妹問了一些蕭淑妃的事,一直快到正午,才與她們分開,朝大吉殿返回。

  回到殿內,只有李孝在做功課,李勇不知去向,李廉用過午膳後,也鬼使神差的把課業寫了。

  到了次日,李廉上了一天的學,下學之後,拒絕了李勇鞠的提議,朝著東宮方向去了。

  正東宮,麗政殿。

  兩排屬官一左一右,坐在十幾張桌案後,埋首處理著政務。

  李弘則坐在最上首,正在翻閱著屬官們處理之後的浩書。

  他如今擔負著監國的重任,所以暫時不用去崇文館讀書,每天就坐在麗政殿,熟悉各種政務。

  李治離開之前,向兩省下了一道旨意,讓他們把需要批閱的奏章中,挑出十分之一,送到麗政殿,由東宮負責。

  這原本就是皇權過渡的一個過程,隨著太子年紀越來越大,皇帝也會分給更多政務給太子處理。

  李弘年紀太小,暫時沒有能力自己批閱誥書,由東宮屬官負責審閱,最後交給他閱覽。

  李弘聰慧過人,接受的也是最優良的教育,小小年紀,已頗能知事。

  他一開始讀這些政務時,非常吃力,一行字就要讀好半天,還需要旁人幫他講解。

  隨著政務讀的越來越多,他竟也慢慢熟悉起來,很快,他就發現一個問題,

  最近各州縣的政務之中,竟有很多都跟田政有關。

  他一開始只是疑惑,後來越來越好奇,

  恰好今日是太子太師和太子太傅過來講政的日子,未時過後,一名內侍來報,李和于志寧已在殿外候旨。

  李弘趕忙起身,道:「快請兩位老師進來。

  不一會,于志寧和李一起走了進來,向李弘行了君臣之禮,李弘則還了一個師生之禮,

  兩人落座後,便開始給李弘講解經文。

  李弘耐心的聽著,等兩人都講的差不多了,才問道:「李太師,於太傅,我有一事不解。」

  于志寧微笑道:「太子請講。」

  李弘道:「我近來翻閱各地政務,發現國家田制正在更改,不少官員都對此事有異議,請兩位老師告訴我,父親為何要改田制呢?」

  于志寧愣了一下,與李勒對視一眼後,沉吟不語。

  李緩緩道:「太子,您現在只需要熟悉政務,遇到不解之事,可以把疑問留在心中,慢慢觀察,時日久了,自然就能知道答案。」

  李弘愣道:「您不能直接告訴我嗎?」

  李笑道:「臣現在告訴您,您過幾日就忘了,如果是您自己在心中得到的答案,才會記憶深刻。」

  李弘似懂非懂的點點腦袋。

  于志寧笑道:「李公,話也不能這樣說,若是什麼都讓太子琢磨,我們這些老傢伙又有什麼用呢?」

  李了他一眼,沒有做聲。

  李弘欣喜道:「太傅,您能告訴我嗎?」

  于志寧緩緩道:「陛下改制,是因為前段時間,蕭氏兼併田地,釀成一件慘案,故而陛下認為如今的田制有弊端,需要修改。」

  李弘道:「什麼慘案?」

  于志寧遂將施家莊的事說了。

  李弘小臉一白,道:「他們怎能做出如此殘忍之事?」

  于志寧感嘆道:「太子,世間很多慘事,皆源於人的貪心,兼併田地的不僅有蕭氏,一個人只要有權有勢,都會利用手中權勢,滿足自己的貪念。」

  李弘證道:「所以父親更改田制,是為了阻止類似的事發生嗎?」

  于志寧微笑道:「正是如此。」

  一人忽然說道:「只可惜,也有些倒霉之人,因蕭氏的貪婪,受到無倭之災。」

  李弘目光看向那人,原來是太子洗馬蘇良嗣。

  「蘇洗馬,你說的倒霉之人是誰呀?」李弘奇道。

  蘇良嗣緩緩道:「臣聽人說,最近有不少人怨聲載道,皆因田制改革。」

  李弘驚道:「這是為何?」

  蘇良嗣道:「太子殿下,您想啊,田制改革前,田產屬於百姓,有些百姓遇到困境,會把田產賣出,從而解決困難,是不是?」

  李弘點點腦袋。

  蘇良嗣道:「以前這些事雖然違法,但朝廷管的並不嚴格,很多人買賣田產,並非兼併。如今田制改革,田產交公,他們感到不公,自然生怨。」

  李弘不語。

  李警了蘇良嗣一眼,淡淡道:「蘇洗馬,你這是對田制改革不滿嗎?」

  蘇良嗣微微一笑,道:「李公言重了,在下只是聽您和太子議論,突然想起此事,就說了出來。」

  便在這時,一名內侍來報,說:「太子殿下,雍王來了,說有事找您。」

  李弘趕忙起身,道:「是四兄來了。」快步出了大殿,

  李廉正站在階下,見他出來,拱手行了一禮,道:「李廉拜見太子殿下。」

  李弘笑嘻嘻的道:「自家兄弟,不必多禮,四兄找我有事嗎?」

  李廉道:「殿下,我聽說東宮有不少好馬,能不能去您的馬瞧瞧?」

  李弘道:「當然可以,四兄若是喜歡哪匹馬,直接牽走便是。」

  李廉拱手道:「多謝殿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