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武皇后的布局
第200章 武皇后的布局
「啪、啪、啪·—」
一顆顆棋子落在棋盤之上。
棋盤是犀牛角所制,棋子皆是黑白玉所制,擺在立政殿鳳榻上一張素麵銀足案上。
足案左右,分別坐著李治和武媚娘,
武媚娘落下一子後,抬頭看了李治一眼,她瞧得出李治來找她有事,心思根本不在棋盤上。
「難道是為弘兒的事?」武媚娘心想。
李弘已經搬到東宮去住了,武媚娘去看過他幾次。
有一次,李弘趁著無人的時候,抱著武媚娘的腿,仰著小臉望著母親,眼中淚光閃動,希望能回到立政殿,繼續和母親住在一起。
他畢竟也只是個五歲多的孩子。
然而在武媚娘眼中,他已經是儲君了,決不可如此軟弱,一狠心,將他嚴厲訓斥了一頓,讓他不許再說這些話。
武媚娘偷偷觀察了一會李治的表情,又覺得不像,如果真是為李弘的事,李治不會吞吞吐吐,遲疑不決。
正當她繼續揣摩時,李治終於開口了。
「媚娘,蕭庶人在宮外,最近過的怎麼樣?」
武媚娘心中一驚,沉默片刻後,低聲道:「妾身不清楚她的情況,不過陛下若想接她入宮,妾身可以安排就是。」
李治抬頭道:「莫要多想,朕並非此意。」
武媚娘抬頭與他對視著,道:「那陛下為何突然問起她?」
提到蕭淑妃時,武媚娘的情緒就會波動很大,也不知兩人當初宮斗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李治緩緩道:「朕剛才批閱奏章時,有御史彈劾蘭陵蕭氏,朕這才想到了蕭庶人,所以隨口一問。」
武媚娘眸光閃動,道:「陛下,御史彈劾蕭氏什麼?」
李治道:「彈劾蕭氏兼併土地,欺壓本地百姓,朕命人拿來戶籍地冊看過,
常州蕭氏的土地確實不少,但江南豪門多是如此,其中不少還是先帝所賜,此事應該是子虛烏有吧。」
武媚娘落下一子,笑道:「陛下,如果只看戶籍地冊,您能夠發現河北之地的土地兼併情況嗎?」
李治愣了一下,道:「你懷疑有假?」
武媚娘輕輕道:「妾身不敢妄言,只是您想想,地方上的官員,敢得罪那些大家族嗎?」
李治沉默了一會,道:「那就只能派人去地方上調查一番了。」
武媚娘微微低下頭,道:「陛下,妾身有件事要向您請罪。」
「哦,何事?」
「妾身當初與蕭庶人爭鬥時,調查了不少蕭氏的情況,其中便包括他們的田地產業。」
李治擺手道:「都是過去的事了,朕不會再計較。你且說說,蕭氏在江南有多少田產?」
武媚娘從棋中取出四顆棋子,將其中兩顆放在棋盤角落。
「如果只看常州的話,他們實際田產就超過了兩百頃。」
李治心中一凜,兩百多頃就是兩萬多畝,足足比登記的要多上一倍不止。
武媚娘又在另一個角落放下兩顆棋子,道:「江南道其他地方的土地,都算上的話,加起來也差不多兩百頃。」
李治深吸一口氣,道:「媚娘,你既然知道,為何不告訴朕?」
武媚娘幽幽道:「妾身若是說了,陛下肯定會覺得妾身想要對蕭氏趕盡殺絕,妾身如何開口?」
李治嘆了口氣,道:「罷了,是朕錯怪你了。只是朕怎麼也想不到,蕭氏竟如此膽大妄為,侵占這麼多土地,不知多少百姓要受其剝削。」
武媚娘沒有再說什麼,默默下著棋。
沒多久,一盤棋下完,武媚娘輸了三路,李治離開了立政殿。
待皇帝走遠,武媚娘回到寢殿,坐在足案旁,盯著棋盤不語。
張多海湊到她旁邊,笑道:「殿下,這就叫自作自受,看來收拾蕭氏,不必您親自動手了,陛下就會收拾他們。
?
武媚娘搖頭道:「不,這事還是得我來。」
張多海一愣,道:「聽陛下剛才的語氣,肯定不會輕饒了蕭氏,咱們何必再插手?」
武媚娘在棋盤南邊落下一子,淡淡道:「你太小看蕭氏了,他們也是皇族出身,在江南的勢力極為龐大,僅憑一個御史彈劾兼併土地,傷不了他們根本。」
張多海心中一驚,道:「不錯,況且還有一個蕭嗣業,他若是求情,陛下也許會從輕處置。」
武媚娘沉吟了一會,道:「前陣子你匯報的事,查清楚了嗎?」
張多海道:「查清楚了,那越王妃每次去蕭府之前,小吳王都會去一趟越王府。」
武媚娘皺眉道:「如此說來,是吳王在打探蕭氏的情況?」
「是的,臣還查到,吳王每次打探完,過個兩三天,都會入宮請安,每次都會去蓬萊殿。」
武媚娘眼眸閃動,道:「徐槿是個聰明人,與蕭氏也並無交情,應該不是他讓吳王做的。」
張多海低聲道:「殿下,您說會不會是高安公主?」
武媚娘沉默了。
這是最有可能的答案,畢竟母女情深,說不定背後還有義陽公主和四皇子李廉。
這些人現在雖還只是娃娃,再過幾年就會長大,尤其是高安公主,極受皇帝寵愛。
武媚娘心知不能再等,是時候對蕭氏清算總帳了。
趁著李治對蕭氏印象不好時動手,就算李治事後察覺到她的所為,也不會太過責怪。
而且她隱隱有種感覺,李治似乎有意借她之手對付蕭氏。
當然,這只是一種直覺,沒有任何根據。
無論如何,眼下確實是對付蕭氏的千載良機。
對付蕭氏的計劃,她腦海中早已謀划過無數種,現在只需要選擇最適合的一種就行了。
李治剛才跟她提到土地兼併,那麼圍繞此事做文章,就是最好的選擇。
武媚娘閉著雙目,腦中思緒如潮,良久之後,她睜開雙眼,道:「蕭恕還在長安嗎?」
張多海道:「在。」
武媚娘道:「之前針對他的布置,可有出現變故?」
張多海笑道:「臣手下那名密探,一直等候著殿下您的命令。」
長秋台下轄有一支隱秘小隊,專門替武媚娘處理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比如對付蕭氏和王氏。
這些人並不在長秋台編制名單中,直接聽張多海指揮。
武媚娘點點頭,道:「除蕭恕外,與她關係最好的世家子弟都有誰?」
張多海遲疑住了,這些小事他並不知道。
武媚娘擺手道:「罷了,隨你自己想辦法,只要讓蕭恕進大理獄,再讓施家莊的人進長安,找狄仁傑告發蕭恕。
17
張多海道:「要不要跟狄仁傑打個招呼?」
「不必,他是個精明之人,只要讓他知道施家莊的事,他自然會一查到底。
「臣這就去辦。」
長秋台,暗司。
張多海負手站在一間屋子裡,背對著大門,過了好半響,一名女子進入屋中,朝張多海叉手道:「少監,五娘來了。」
張多海並不轉身,淡淡道:「五娘,芸娘現在歸你管吧?」
「是。」五娘因上次辦事得力,被提拔為二等密探,調入隱秘小隊,成為張多海最信任的心腹之一。
張多海問道:「芸娘最近都跟什麼人來往,可有世家子弟?」
「回少監,有萊陽侯家的郎君,還有英國公府的小郎。」
張多海轉過身,問:「英國公府?李的孫子?」
「是的,英國公的長孫,李敬業。」
張多海微笑道:「我可是聽人說過,這位李郎君性如烈火,一點就著,不知鬧了多少事,讓英國公頭疼不已。」
五娘道:「確實是個能惹事的主,經常在春風樓鬧事。」
張多海點頭道:「那就選他吧。」低聲向五娘交代一番,五娘領命去了。
兩日後,春風樓便發生一起惡性鬥毆事件。
蘭陵蕭氏的蕭銳,帶著一幫豪奴,跟英國公府的李敬業打了起來。
原因是爭風吃醋,這在長安城是很常見的事。
一開始李敬業人少,吃了虧,被打的鼻青臉腫。
後來他讓人從武侯鋪喊來一堆武侯,把蕭恕一條腿打折了,還打死了兩名蕭府豪奴。
兩邊來頭都很大,萬年縣不敢管,也不知是誰報的案,大理寺出動,全部抓到大理獄。
據說抓捕李敬業時,他還反抗,被李元芳一拳一個,將他手下武侯全部選倒後,才乖乖被帶走。
李得知此事後,氣的連晚飯都不吃了,一個人待在書房裡靜坐。
長子李震來到書房,苦著臉道:「父親,是兒子管教不嚴,您再生氣也別跟自己身子過不去啊,快去用膳吧。」
李道:「管教不嚴?我看你分明就沒有管教,遲早有一天,我們李家都要毀在這豎子手中!」
李震苦笑道:「那把他調出京師,免得您見了心煩。」
李冷冷道:「讓他離開長安?到時惹出更大的事來,你們再瞞著老夫,是也不是?」
李震嘆了口氣,不作聲了。
便在這時,一名家人來報,說蕭嗣業求見。
李震聽到蕭家來人後,心中湧出一股子怒火。
「父親您有所不知,敬業性子確實衝動些,但這次的事,是蕭恕先動手,蘭陵蕭氏在江南橫行無忌也就罷了,竟敢在長安張狂!」
李橫了他一眼,道:「到底什麼情況,還是聽聽別人怎麼說吧。請蕭尚書進來。」
不一會,蕭嗣業來到書房,臉上竟也帶著幾分怒氣。
「蕭某見過李公,見過李少監。」他低沉著聲音道。
李震著他臉色,道:「怎麼,蕭尚書是來興師問罪的嗎?
蕭嗣業道:「不敢,春風樓的事,是蕭恕那孽障冒犯了貴府小郎,蕭某願賠禮道歉。然而貴府的行為,也太過分了吧!」
李道:「你這話什麼意思?」
蕭嗣業凝視著李,道:「告發蕭恕的蘇州人,難道不是貴府所派?」
李震沒好氣道:「什麼蘇州人,你別胡攪蠻纏。」
蕭嗣業道:「李公,我想聽您親口說。」
「你——.」
李抬手打斷了兒子,朝蕭嗣業道:「你說的蘇州人是怎麼回事,能跟老夫說一下嗎?」
蕭嗣業沉聲道:「兩個時辰前,一個蘇州施姓人進大理寺,誣告蕭恕,說他為兼併土地,將施家莊一村數十口殺死!」
李勒心中一驚,隱隱察覺到此事沒那麼簡單。
「老夫向你保證,此事與我李府無關。」
蕭嗣業愜了愜,道:「真不是你們?」
李震冷笑道:「你們自己做下的好事,人家苦主找上門,也好意思賴在我李府頭上?」
蕭嗣業道:「施家莊之事,與我蕭氏無關,還請李少監慎言。」
李震淡淡道:「我慎言?不如你讓你們蕭氏子弟,在江南之地慎行如何?」
李抬手道:「行了,不必扯遠。蕭尚書請回,此事與李府無關。你不如自己琢磨琢磨,最近是否得罪了人。」
蕭嗣業拱了拱手,道:「李公一言九鼎,蕭某自然相信,告辭。」轉身大步離去。
李忽然望向李震,道:「你立刻去趟大理寺,告誡你兒子,讓他在大理寺老實點,這事不簡單,別被牽扯進去了。」
李震見他臉色凝重,忙道:「是,兒子這就去。
「啪、啪、啪·—」
一顆顆棋子落在棋盤之上。
棋盤是犀牛角所制,棋子皆是黑白玉所制,擺在立政殿鳳榻上一張素麵銀足案上。
足案左右,分別坐著李治和武媚娘,
武媚娘落下一子後,抬頭看了李治一眼,她瞧得出李治來找她有事,心思根本不在棋盤上。
「難道是為弘兒的事?」武媚娘心想。
李弘已經搬到東宮去住了,武媚娘去看過他幾次。
有一次,李弘趁著無人的時候,抱著武媚娘的腿,仰著小臉望著母親,眼中淚光閃動,希望能回到立政殿,繼續和母親住在一起。
他畢竟也只是個五歲多的孩子。
然而在武媚娘眼中,他已經是儲君了,決不可如此軟弱,一狠心,將他嚴厲訓斥了一頓,讓他不許再說這些話。
武媚娘偷偷觀察了一會李治的表情,又覺得不像,如果真是為李弘的事,李治不會吞吞吐吐,遲疑不決。
正當她繼續揣摩時,李治終於開口了。
「媚娘,蕭庶人在宮外,最近過的怎麼樣?」
武媚娘心中一驚,沉默片刻後,低聲道:「妾身不清楚她的情況,不過陛下若想接她入宮,妾身可以安排就是。」
李治抬頭道:「莫要多想,朕並非此意。」
武媚娘抬頭與他對視著,道:「那陛下為何突然問起她?」
提到蕭淑妃時,武媚娘的情緒就會波動很大,也不知兩人當初宮斗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李治緩緩道:「朕剛才批閱奏章時,有御史彈劾蘭陵蕭氏,朕這才想到了蕭庶人,所以隨口一問。」
武媚娘眸光閃動,道:「陛下,御史彈劾蕭氏什麼?」
李治道:「彈劾蕭氏兼併土地,欺壓本地百姓,朕命人拿來戶籍地冊看過,
常州蕭氏的土地確實不少,但江南豪門多是如此,其中不少還是先帝所賜,此事應該是子虛烏有吧。」
武媚娘落下一子,笑道:「陛下,如果只看戶籍地冊,您能夠發現河北之地的土地兼併情況嗎?」
李治愣了一下,道:「你懷疑有假?」
武媚娘輕輕道:「妾身不敢妄言,只是您想想,地方上的官員,敢得罪那些大家族嗎?」
李治沉默了一會,道:「那就只能派人去地方上調查一番了。」
武媚娘微微低下頭,道:「陛下,妾身有件事要向您請罪。」
「哦,何事?」
「妾身當初與蕭庶人爭鬥時,調查了不少蕭氏的情況,其中便包括他們的田地產業。」
李治擺手道:「都是過去的事了,朕不會再計較。你且說說,蕭氏在江南有多少田產?」
武媚娘從棋中取出四顆棋子,將其中兩顆放在棋盤角落。
「如果只看常州的話,他們實際田產就超過了兩百頃。」
李治心中一凜,兩百多頃就是兩萬多畝,足足比登記的要多上一倍不止。
武媚娘又在另一個角落放下兩顆棋子,道:「江南道其他地方的土地,都算上的話,加起來也差不多兩百頃。」
李治深吸一口氣,道:「媚娘,你既然知道,為何不告訴朕?」
武媚娘幽幽道:「妾身若是說了,陛下肯定會覺得妾身想要對蕭氏趕盡殺絕,妾身如何開口?」
李治嘆了口氣,道:「罷了,是朕錯怪你了。只是朕怎麼也想不到,蕭氏竟如此膽大妄為,侵占這麼多土地,不知多少百姓要受其剝削。」
武媚娘沒有再說什麼,默默下著棋。
沒多久,一盤棋下完,武媚娘輸了三路,李治離開了立政殿。
待皇帝走遠,武媚娘回到寢殿,坐在足案旁,盯著棋盤不語。
張多海湊到她旁邊,笑道:「殿下,這就叫自作自受,看來收拾蕭氏,不必您親自動手了,陛下就會收拾他們。
?
武媚娘搖頭道:「不,這事還是得我來。」
張多海一愣,道:「聽陛下剛才的語氣,肯定不會輕饒了蕭氏,咱們何必再插手?」
武媚娘在棋盤南邊落下一子,淡淡道:「你太小看蕭氏了,他們也是皇族出身,在江南的勢力極為龐大,僅憑一個御史彈劾兼併土地,傷不了他們根本。」
張多海心中一驚,道:「不錯,況且還有一個蕭嗣業,他若是求情,陛下也許會從輕處置。」
武媚娘沉吟了一會,道:「前陣子你匯報的事,查清楚了嗎?」
張多海道:「查清楚了,那越王妃每次去蕭府之前,小吳王都會去一趟越王府。」
武媚娘皺眉道:「如此說來,是吳王在打探蕭氏的情況?」
「是的,臣還查到,吳王每次打探完,過個兩三天,都會入宮請安,每次都會去蓬萊殿。」
武媚娘眼眸閃動,道:「徐槿是個聰明人,與蕭氏也並無交情,應該不是他讓吳王做的。」
張多海低聲道:「殿下,您說會不會是高安公主?」
武媚娘沉默了。
這是最有可能的答案,畢竟母女情深,說不定背後還有義陽公主和四皇子李廉。
這些人現在雖還只是娃娃,再過幾年就會長大,尤其是高安公主,極受皇帝寵愛。
武媚娘心知不能再等,是時候對蕭氏清算總帳了。
趁著李治對蕭氏印象不好時動手,就算李治事後察覺到她的所為,也不會太過責怪。
而且她隱隱有種感覺,李治似乎有意借她之手對付蕭氏。
當然,這只是一種直覺,沒有任何根據。
無論如何,眼下確實是對付蕭氏的千載良機。
對付蕭氏的計劃,她腦海中早已謀划過無數種,現在只需要選擇最適合的一種就行了。
李治剛才跟她提到土地兼併,那麼圍繞此事做文章,就是最好的選擇。
武媚娘閉著雙目,腦中思緒如潮,良久之後,她睜開雙眼,道:「蕭恕還在長安嗎?」
張多海道:「在。」
武媚娘道:「之前針對他的布置,可有出現變故?」
張多海笑道:「臣手下那名密探,一直等候著殿下您的命令。」
長秋台下轄有一支隱秘小隊,專門替武媚娘處理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比如對付蕭氏和王氏。
這些人並不在長秋台編制名單中,直接聽張多海指揮。
武媚娘點點頭,道:「除蕭恕外,與她關係最好的世家子弟都有誰?」
張多海遲疑住了,這些小事他並不知道。
武媚娘擺手道:「罷了,隨你自己想辦法,只要讓蕭恕進大理獄,再讓施家莊的人進長安,找狄仁傑告發蕭恕。
17
張多海道:「要不要跟狄仁傑打個招呼?」
「不必,他是個精明之人,只要讓他知道施家莊的事,他自然會一查到底。
「臣這就去辦。」
長秋台,暗司。
張多海負手站在一間屋子裡,背對著大門,過了好半響,一名女子進入屋中,朝張多海叉手道:「少監,五娘來了。」
張多海並不轉身,淡淡道:「五娘,芸娘現在歸你管吧?」
「是。」五娘因上次辦事得力,被提拔為二等密探,調入隱秘小隊,成為張多海最信任的心腹之一。
張多海問道:「芸娘最近都跟什麼人來往,可有世家子弟?」
「回少監,有萊陽侯家的郎君,還有英國公府的小郎。」
張多海轉過身,問:「英國公府?李的孫子?」
「是的,英國公的長孫,李敬業。」
張多海微笑道:「我可是聽人說過,這位李郎君性如烈火,一點就著,不知鬧了多少事,讓英國公頭疼不已。」
五娘道:「確實是個能惹事的主,經常在春風樓鬧事。」
張多海點頭道:「那就選他吧。」低聲向五娘交代一番,五娘領命去了。
兩日後,春風樓便發生一起惡性鬥毆事件。
蘭陵蕭氏的蕭銳,帶著一幫豪奴,跟英國公府的李敬業打了起來。
原因是爭風吃醋,這在長安城是很常見的事。
一開始李敬業人少,吃了虧,被打的鼻青臉腫。
後來他讓人從武侯鋪喊來一堆武侯,把蕭恕一條腿打折了,還打死了兩名蕭府豪奴。
兩邊來頭都很大,萬年縣不敢管,也不知是誰報的案,大理寺出動,全部抓到大理獄。
據說抓捕李敬業時,他還反抗,被李元芳一拳一個,將他手下武侯全部選倒後,才乖乖被帶走。
李得知此事後,氣的連晚飯都不吃了,一個人待在書房裡靜坐。
長子李震來到書房,苦著臉道:「父親,是兒子管教不嚴,您再生氣也別跟自己身子過不去啊,快去用膳吧。」
李道:「管教不嚴?我看你分明就沒有管教,遲早有一天,我們李家都要毀在這豎子手中!」
李震苦笑道:「那把他調出京師,免得您見了心煩。」
李冷冷道:「讓他離開長安?到時惹出更大的事來,你們再瞞著老夫,是也不是?」
李震嘆了口氣,不作聲了。
便在這時,一名家人來報,說蕭嗣業求見。
李震聽到蕭家來人後,心中湧出一股子怒火。
「父親您有所不知,敬業性子確實衝動些,但這次的事,是蕭恕先動手,蘭陵蕭氏在江南橫行無忌也就罷了,竟敢在長安張狂!」
李橫了他一眼,道:「到底什麼情況,還是聽聽別人怎麼說吧。請蕭尚書進來。」
不一會,蕭嗣業來到書房,臉上竟也帶著幾分怒氣。
「蕭某見過李公,見過李少監。」他低沉著聲音道。
李震著他臉色,道:「怎麼,蕭尚書是來興師問罪的嗎?
蕭嗣業道:「不敢,春風樓的事,是蕭恕那孽障冒犯了貴府小郎,蕭某願賠禮道歉。然而貴府的行為,也太過分了吧!」
李道:「你這話什麼意思?」
蕭嗣業凝視著李,道:「告發蕭恕的蘇州人,難道不是貴府所派?」
李震沒好氣道:「什麼蘇州人,你別胡攪蠻纏。」
蕭嗣業道:「李公,我想聽您親口說。」
「你——.」
李抬手打斷了兒子,朝蕭嗣業道:「你說的蘇州人是怎麼回事,能跟老夫說一下嗎?」
蕭嗣業沉聲道:「兩個時辰前,一個蘇州施姓人進大理寺,誣告蕭恕,說他為兼併土地,將施家莊一村數十口殺死!」
李勒心中一驚,隱隱察覺到此事沒那麼簡單。
「老夫向你保證,此事與我李府無關。」
蕭嗣業愜了愜,道:「真不是你們?」
李震冷笑道:「你們自己做下的好事,人家苦主找上門,也好意思賴在我李府頭上?」
蕭嗣業道:「施家莊之事,與我蕭氏無關,還請李少監慎言。」
李震淡淡道:「我慎言?不如你讓你們蕭氏子弟,在江南之地慎行如何?」
李抬手道:「行了,不必扯遠。蕭尚書請回,此事與李府無關。你不如自己琢磨琢磨,最近是否得罪了人。」
蕭嗣業拱了拱手,道:「李公一言九鼎,蕭某自然相信,告辭。」轉身大步離去。
李忽然望向李震,道:「你立刻去趟大理寺,告誡你兒子,讓他在大理寺老實點,這事不簡單,別被牽扯進去了。」
李震見他臉色凝重,忙道:「是,兒子這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