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聖人天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95章 聖人天疾

  吳王李吉是跟著李貞一起入宮的。

  這是他第一次參加宗室的宴會。

  千秋殿內的格局,與去年微有不同。

  四條長長的桌案,首尾相連,圍成一個正方形,桌案上已擺滿酒果菜。

  宗室們三三兩兩站在一起,因皇帝未到,依禮不能入席。

  李吉年紀雖小,卻因其父吳王李恪的緣故,知名度很高,不時就有位李姓宗室過來跟他打招呼,李貞則教他喊人。

  叔伯翁公的喊了一陣,總算認完了親戚,可以歇息一會了。

  李吉站在李貞、李慎旁邊,聽著二人八卦一些宗室中的趣聞。

  只聽李貞笑道:「嘿,十郎,咱們這位二十二叔,快十年不回京,今年竟然回來了。」

  李吉心中琢磨了一下,李貞的二十二叔,那不就是滕王李元嬰嗎?

  「哼,還王叔呢,我看就是個無賴,一回京就把京里宅子賣了,住在城南一間四合小院,每天出入,都穿著打補丁的衣服,不就是想告訴天下人,陛下苛待他這位王叔嗎?」李慎翻了翻白眼。

  當初李貞向李治彈劾李元嬰在封地橫行不法,李治便派人調查了這位王叔,

  果然查出一大堆破事。

  李治下旨,將李元嬰調到商州擔任刺史,又將他的實封降為三百戶。

  商州距離長安很近,李治就是為了就近監視李元嬰,看他是不是還敢胡作非為。

  李元嬰倒也老老實實過了一年。

  今年歲末,回到長安城,賣了宅子,把自己打扮的像個流民,天天在大街上閒逛,著實引起不少非議。

  李治忙著對付吐番人,也懶得去搭理他,李貞卻一直看不慣這個王叔的做派,上門將李元嬰冷嘲熱諷一番。

  李元嬰卻根本不在意,依然故我,

  今天來參加宗室會議的親王,大都穿的光鮮亮麗,就他一人穿的像個要飯的一樣。

  此時李元嬰就坐在門檻上,一臉愜意的翹著二郎腿,也不和別人說話,手中拿著紙筆,也不知在寫什麼。

  李吉好奇之下,悄悄湊到他斜後方,終於看清他在畫畫,將整個大殿的人都畫了進去,畫技精湛,榭榭如生。

  便在這時,內侍唱喏聲中,李治來到殿內,身後還跟著一眾嬪妃,以及宗室們的家眷命婦。

  往年都是皇帝邀請宗室,皇后宴請命婦。

  李治覺得這樣不夠熱鬧,吃不出年飯的感覺,今年就命人將桌案改了陳列,

  又讓男女一起用席。

  反正都是一家人,也不必太在意男女之防。

  眾人見皇帝將兩宴並為一宴,也都覺得熱鬧,先向皇帝、嬪妃們拜禮,然後帶著各自王妃夫人列席。

  在場最窘迫的就是李元嬰的妻子于氏了,她見丈夫穿著這樣一身衣服過來拉她,羞的脖子都紅透了。

  李元嬰倒神色如常。

  這位滕王比李治還小兩歲,長的也有幾分風流俊秀,只可惜這一身衣服太掉形象了。

  武媚娘朝他看了一眼,淡淡一笑,道:「我在宮中,總聽人說滕王奢華無度,揮金如土,今日一見,才知皆是謠言。」

  徐槿瞧出滕王是故意找李治的麻煩,微笑著捧餵道:「哦,這是為何?」

  武媚娘道:「你瞧滕王這身打扮,這才叫謹身節用,當為天下楷模。」

  李元嬰神色不變,笑道:「皇后殿下過譽了。』

  李治微笑道:「好了,大家都入席吧,今日就是一場家宴,大家都不必拘束瞟了李元嬰一眼,道:「心裡有什麼話,也可直接說出來。」

  李元嬰被李治了一眼後,心中一寒。

  他已瞧出來,這個侄子與他的兄長李世民不同,不在乎名聲,倘若自己再搞事,只怕不會對自己手軟。

  李元嬰接下來很老實,一場家宴熱熱鬧鬧的結束了。

  李治接連參加大朝會、兩場宴會,早已疲憊不堪,回到寢殿便歇息了。

  次日,直到已時左右才終於起身。

  王伏勝過來服侍他穿衣,笑道:「大家,您總算醒了,孫神醫在外面等候多時了。」

  李治忙道:「怎麼不早點叫醒我,快請孫神醫進來。」

  不一會,孫思邈背著藥箱走了進來每個月初,孫思邈都要替李治把一次脈,察看李治恢復的情況。

  只不過,以往都是初四、初五左右進宮,這個月倒來早了些。

  李治笑道:「孫神醫,大正日的,何不在家中多休息幾日,初五再入宮也不遲。」

  孫思邈道:「陛下,草民是個勞碌命,過年沒有人來找草民看病,草民就閒不住了。」

  李治伸出一隻手,笑道:「那就有勞神醫了。」

  孫思邈坐在榻前替李治搭脈,很快便搭完了,拱手道:「陛下,草民告退了李治忙問:「朕恢復的怎麼樣了?」

  孫思邈道:「陛下恢復的很好,不必憂心,平日記著多休息便是。」

  「您這麼說朕就放心了,伏勝,替朕送送孫神醫。」

  王伏勝一直把孫思邈送到了朱雀門外,本來還想送孫思邈回府,被孫思邈謝絕了。

  王伏勝見宮外有一名孫思邈的弟子等候著,便也沒有堅持,轉身回去了。

  他剛一走,孫思邈表情就凝重起來,騎著花驢,穿過橫街,朝著大街而行。

  費十三快步跟在後頭,急忙問道:「師傅,您不回府嗎?」

  孫思邈沉聲道:「十三,一個月前,你還記得老夫是怎麼跟你們交代的嗎?」

  費十三微微變色,道:「您讓我和孟師兄做好離開長安的準備,隱姓埋名,

  以後不許再自稱您的徒弟。」

  孫思邈道:「記得就好,你們這就離開吧。』

  費十三驚道:「師傅,到底出了什麼事了?」

  孫思邈淡淡道:「不必多問,一個月後,倘若老夫無事,你們再回來便是。

  倘若老夫——」

  後面的話他沒有再說,費十三也猜到與他入宮為皇帝看病有關,顫聲道:「師傅,聖人———」」

  孫思邈喝道:「還不快走!」

  費十三咬了咬牙,跪在地上朝孫思邈叩了三個頭,這才離去。

  孫思邈仰頭看了一會天空,一聲感嘆,騎著花驢朝英國公府而去。

  李正在府中後園釣魚,聽說孫思邈求見,命兒子親自去門口,把對方請進府來。

  「孫老神醫,大年初二,您怎麼——」

  李後面的話說不下去了,因為孫思邈的表情非常凝重,甚至帶著幾分志志。

  李還是第一次在這位老人身上看到這種表情,揮手讓兒子和下人退下,沉聲道:「孫神醫,出什麼事了嗎?」

  孫思邈凝視著李,道:「李公,老夫去年十二月給陛下診脈時,發現陛下的風疾似乎在加重。」

  李勃然變色:「怎會如此?」

  孫思邈道:「老夫當時還不能完全下結論,怕陛下驚懼過頭,反造成風疾惡化,所以什麼也沒有說。直到今日,老夫才能肯定,陛下的風疾並非普通的風疾。」

  李臉色蒼白,手掌微微發顫。

  「難道是天疾?」

  天疾是一出生自帶的疾病,有人嬰兒時候發病,一命鳴呼,也有人到了中年,才慢慢顯露症狀。

  天疾比一般的病嚴重的多,幾乎很少能夠根治,只能夠緩解。

  李也是精通醫理之人,一聽孫思邈這麼說,就猜到可能是天疾,不然以孫思邈的能力,不會讓病情反覆。

  孫思邈沉聲道:「我來找您,正是為了確認此事,不知先帝、文德皇后,是否有過風疾之症?」

  李臉色極為蒼白,道:「高祖便是感染風疾而亡,先帝也有風疾之症。」

  孫思邈嘆道:「那就可以斷定,就是天疾了。」

  李雙拳緊握,急道:「孫神醫,可有辦法治好?」

  孫思邈緩緩道:「這種先天風疾,很難根治,只能緩解,幸好陛下體魄強健,善加調理,應該能夠控制。」

  李深吸了幾口氣,道:「要如何調理?」

  孫思邈道:「我曾遇到過一個先天風疾之人,給他開了一種治療方法,那人最終活到七十多歲,只是————」

  「有什麼難處,孫公儘管開口,老夫一定幫你辦到。」

  孫思邈低嘆道:「只是此法,並不適合一位君王。」

  李凝聲道:「孫公只管說,陛下的身體關乎國家社稷,萬民福祉,只要能控制病情,比什麼都重要!」

  孫思邈道:「我給那人開的治療方法,是讓他走遍名山大川,遇廟則拜,遇泉則浴,不理俗事,讓身心得以逍遙自在。」

  李驚愣道:「這——」

  讓一個皇帝不理俗事,這簡直是天方夜譚。

  孫思邈緩緩道:「老夫也知道此法不可行,不過究其根本,是讓病人放寬心態,保持身心愉悅。您也是知曉醫理之人,當能明白,很多治不好的病,只要病人能保持積極心態,往往能控制下來。」

  李長嘆一聲,道:「這話你讓老夫如何開口,又讓老夫如何跟滿朝文武交代?」

  孫思邈沒有說話,他雖是醫者,有時也會有無能為力的時候。

  李沉默良久後,沉聲道:「無論如何,都必須將情況告訴陛下。」

  孫思邈道:「我已犯欺君之罪,還請李公將我送入大牢,等候陛下發落。」

  李拉著他手,道:「孫公不必多慮,您也是為陛下龍體著想,以老夫對陛下的了解,他不會責怪您,隨我一起面聖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