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儲君的威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94章 儲君的威嚴

  武三思面帶微笑,穿梭在群臣之中。

  與這個說上兩句,與那個攀談兩聲,稱得上八面玲瓏。

  年輕官員之中,能混的如此風生水起的不多,他知道自己有一多半,是憑著有個好姑母的緣故。

  但他也明白,皇親國戚這層身份,最多幫他走入官場,要想封侯拜相,名留青史,還需自己多加努力。

  正當他積極培養著人脈關係時,忽然有兩個矮不隆冬的小個子走了過來。

  「阿邊麻呂,拜見武直長。」其中一人恭敬的道。

  武三思看了那人一眼,笑道:「是倭國使節啊,不必多禮。」還了半禮。

  阿邊麻呂把津守吉祥介紹給了武三思,又和他說了三句話,便告退離開了。

  雖然他花了不少心思攀附,但武三思畢竟身份特殊,兩人目前也就三句話的交情。

  武三思繼續在人群中穿梭,突然間,他眼角掃到了一個人影,略一遲疑,朝那人走了過去。

  「這不是陛下的應夢之臣,狄少卿嗎?」他語氣中帶著幾分譏諷。顯然是在說,你能官居四品,不過碰巧出現在皇帝的夢裡罷了。

  狄仁傑警了他一眼,沒有做聲。

  一旁的李元芳卻抱著胳膊,淡淡道:「這不是武皇后的侄子,武直長嗎?」

  這話一樣的意思,你若不是皇后的侄子,只怕連直長都做不成吧。

  武三思盯著李元芳看了一會,忽然笑道:「別的內領衛都在四處忙碌,抓捕細作立功,卻不想李將軍堂堂一個內領衛郎將,卻給狄少卿當跟班,我都替你可惜啊。」

  李元芳掃了他一眼,道:「我無論待在內領府,還是待在大理寺,都是為陛下效力,並無區別。」

  武三思見他不受挑,哼了一聲,轉身離開了。

  他剛一離開,高有道三人便走了過來。

  「狄兄,你怎麼得罪了武直長?」高有道問道。

  狄仁傑搖頭道:「沒什麼,一件小事罷了。」

  杜易簡知道狄仁傑什麼話都喜歡藏在肚裡,轉頭看向李元芳,道:「元芳兄,是不是你性子衝動,與武三思動手了?」

  李元芳道:「我若跟他動手,他估計幾個月下不了床。不過我倒是把他那名球頭打了一頓。」

  盧照鄰奇道:「球頭?」

  李元芳道:「前陣子,武府又擴修,馬球場用不了,武府那些馬球手就跑到長安郊外練習,結果踏壞不少莊稼。」

  「人家苦主去長安縣上告,長安令不敢管,就把事情推到了雍州府,雍州府也不敢管,推到了大理寺。」

  杜易簡笑道:「明白了,狄兄鐵面如山,自然是容不得這種不法之事了。」

  李元芳道:「狄少卿將武府球手抓捕歸案,那幫球手囂張至極,仗著武三思的勢,在大理寺鬧騰,被我一拳一個,都給收拾一頓。」

  「後來武三思過來提人,說後面有一場球賽,等打完比賽再讓他們蹲監,我們自然不答應,沒給他面子。武三思自此就懷恨在心了。」

  高有道哼道:「仗著皇后之勢,就可以為所欲為嗎?狄兄,李兄,這件事你們做的好!」

  盧照鄰卻有些擔憂,道:「畢竟是皇后的侄子,若是去皇后那告狀,只怕會有麻煩。」

  狄仁傑道:「皇后殿下是明理之人,不必擔心。別提武三思了,聽說你們今年的考評都不錯,要升品了吧?」

  杜易簡笑道:「要升也是高兄升,他畢竟是科舉頭甲,跟咱們可不一樣。」

  幾人說說笑笑了一陣,很快聽到鐘鼓聲響。

  崔義玄站在朱雀門附近,高喊入朝,於是眾官員排著隊進入朱雀門,又穿過承天門,在太極殿列班。

  唱籍之後,群臣進殿,等了沒多久,皇帝坐著御來了。

  今年依然是李押班,群臣向皇帝慶賀新年,程序走完之後,隨著皇帝去昭德殿參宴。

  宴席很快開始,先是群臣向李治敬酒,接著是各國使節向李治敬酒。

  待敬酒結束,李治讓眾人盡情歡飲,不必拘束,便也坐著欣賞歌舞了。

  李治坐在龍椅上,一邊喝美酒吃羊肉,一邊欣賞著石國舞姬獻上的拓枝舞。

  便在這時,王伏勝來到他身邊,低聲道:「陛下,王及善有事啟奏,正在偏殿等候。」

  李治心中升起一股不好的預感,這種時候奏事,往往不會是什麼好事。

  他起身離開大殿,來到偏殿。

  正在偏殿等候的王及善拱手道:「陛下,涼州外府傳來急奏,十二月中旬,

  吐蕃發生政變,副相莫查奉贊普之命,捉拿祿東贊父子。」

  這顯然是因為蘇毗之亂,引發的君臣不和。

  李治忙問:「後來呢?」

  王及善道:「祿東贊帶兵進入王宮,將莫查和很多官員抓捕,逼迫贊普處置了那些人。這場政變以祿東贊獲勝,如今吐蕃軍政大權,都在祿東贊父子手中,

  小贊普成為傀儡。」

  李治並沒有太意外。

  這是可以預想到的結果,指望一個十歲不到的贊普就能收拾祿東贊,沒有這種可能。

  如今祿東贊算是徹底控制了吐番政權,雖不知他會不會造反,但以後無論採取什麼計劃,都將直面此人。

  「蘇毗有什麼變化嗎?」

  王及善道:「祿東贊給娘波金鳥升了爵,又派人安撫了達波吾,蘇毗暫時穩定,不過也只是表面現象。娘波和達波,都在悄悄打造兵刃鎧甲。』

  李治笑道:「猜忌的種子只要埋下,總有一天能發芽,此事可告訴了李公?

  北「李公已知。」

  「他怎麼安排的?」

  王及善道:「李公讓咱們的人繼續在蘇毗活動,採取謠言、暗殺、金錢賄賂等法子,挑撥娘波與邏些城的關係,激化娘波與達波的矛盾。」

  李治道:「很好,就這麼辦。」

  蘇毗區域龐大,和邏些城不同,活動起來方便許多。

  祿東贊就算明知大唐在搗亂,卻也無可奈何,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大唐強而吐番弱。

  只要娘波金鳥感受到吐番靠不住,會對她動手,隨時可能投靠大唐。

  蘇毗之變,一觸即發,接下來也必須做好戰爭準備。

  這次蘇定方被召回長安,李治便不打算派他返回營州,讓他替換元守禮,執掌安西都護府。

  到時吐蕃只要混亂,便可讓薛仁貴率領唐軍,統率諸羌,從巴隆河北進。

  蘇定方再率領一支奇兵,從安西走烏海,直插吐蕃王城,

  李治一邊盤算著攻打吐蕃的計劃,一邊回到了正殿。

  這時,正殿內拓枝舞已跳完,換上了大唐的一支舞曲。

  康國使節忽然大步出列,行了一個叩拜禮,道:「天可汗陛下,康國使節康那,有事啟奏!」

  李治抬了抬手,示意舞曲暫停,朝康那道:「康使想說什麼?」

  康那拱手道:「陛下,大食國已攻下了吐火羅國的都城,大勃律等國也都向大食臣服,只怕用不了多久,大食國就會占據吐火羅國。」

  李治微微皺眉,道:「大食國進軍如此迅速嗎?』

  康那道:「他們以突厥騎兵為先鋒,故而所向披靡,吐火羅人連突厥人都打不過,更加對付不了大食主力。」

  李治默然半響,道:「你說的突厥人,可是西遷的咄陸五部?」

  康那道:「正是如此。」

  李治嘆了口氣,本以為把突厥人趕走,能讓他們牽制大食人,卻沒想到成了對方的刀。

  他目光看向裴行儉,道:「裴卿,你久在西域,對此事怎麼看?」

  裴行儉原本就打算找個機會向皇帝匯報,見李治問詢,當即出列。

  「陛下,大食人要徹底吞併吐火羅,至少需要三年,三年之後,他們就會向康國和石國進攻!」

  語氣非常肯定。

  石國使節急忙道:「裴都護說的極是,我石國與吐火羅相鄰,吐火羅被滅,

  我們就是下一個目標,我國國王為此夜夜發愁!」

  李治沉吟不語,三年時間,自己是否能夠收拾吐蕃?

  倘若收拾不了,到時大食國東征,就有些顧此失彼了。

  酉時中牌左右,群臣宴結束。

  各國使節與官員都告退出宮,宗室們則留了下來,參加戌時的宗室宴會。

  武三思並非宗室,按理也該告退。

  他卻並未朝著長樂門的方向出宮,而是朝著立政殿的方向前行,準備向武皇后請安。

  來到立政殿,一聲通傳後,進入殿內。

  「侄兒武三思,拜見皇后殿下。」武三思隔著帷幕,朝著通室里的武媚娘見禮。

  透過紗幕,隱約可以瞧見武媚娘正坐在榻上,懷裡抱著一個嬰兒,應該是李顯。

  「你有什麼事嗎?」冷淡的聲音透過紗幕傳了出來。

  武三思趕忙道:「侄兒沒什麼事,只是來向姑姑拜賀正日。」

  「嗯,有心了,退下吧。」

  武三思略一遲疑,道:「姑姑,侄兒還有一件事要和您說一下。」

  「講。」

  武三思低聲道:「前陣子,敏之害了場病,祖母憂心如焚,派人請了不少良醫過來,結果有個不知事的泥腿,告到大理寺。那狄仁傑不分青紅皂白,跑來府里問話。」

  「問什麼話?」武媚娘聲音抬高了一些「他們說,咱們把郎中請在家裡,平康坊一戶人家的孩子病了,請不到郎中。當時宵禁,想去別坊看病,要辦公驗,耽擱太久,導致那孩子死了,竟賴在咱們頭上。」

  武媚娘道:「真的死了嗎?」

  武三思嘆道:「是啊,好像是得了急症,哎,這種急症,郎中去了估計也救不回來,他們卻賴咱們,您說氣人不氣人!」

  武媚娘沉默半響,淡淡道:「退下吧。」

  武三思吃驚道:「姑姑?」

  「吾讓你退下,聽不懂嗎?」

  這句話充滿威嚴,武三思心中一驚,只好叩首告退。

  離開大殿後,他正準備出宮,忽然聽到身後有人喊道:「武表兄。」

  武三思轉頭一看,卻見一名披著黃色小袍的小童走了過來。

  「啊,是五皇子殿下,武三思見禮了。」他陪笑道。

  李弘道:「表兄不必多禮,您剛才和母親說的話,我都聽到了。」

  武三思笑道:「一點雜事,殿下不必放在心上。」

  李弘催聲道:「我最近聽吳王說,武府的僕從在長安城欺行霸市,還有球手踐踏莊稼,可有此事?」

  武三思變色道:「這—-恐怕是小吳王道聽途說,做不得真。武府下人都規律的很,從不仗勢欺人。」

  李弘眨了眨眼,道:「那你剛才為何要在母親面前說狄仁傑壞話呢?」

  小孩子說話就是直白,武三思一時被嗆的說不出話來,半響才笑道:「在下只是提到老祖母,順便提到狄仁傑,並非說他壞話。」

  李弘從領口取出一本小冊子,遞給了武三思。

  「表兄,這是母親寫的一本書,您回去後,有空多瞧瞧吧。」

  武三思接過一看,竟然是武媚娘寫的外戚誡,心中一跳。

  抬頭看向李弘,卻見他睜著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凝望著自己。

  這一瞬間,武三思竟在這位五皇子身上,感受到幾分儲君的威嚴。

  他恭恭敬敬的接過外戚誡,拱手道:「在下回去後,一定仔細研讀。」

  長身一躬後,飛快的離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