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
有人求上門來,夏雲林當場就能拒絕,「剛秋收也沒餘糧,今年收成不好,糧倉空得老鼠進去了都得餓死。富寶郡更慘,今年糧食都沒收上來幾顆……」
也不是沒有覬覦平安郡的叛軍,但都顧忌平安郡的軍隊,還有富寶郡這個援軍。
短時間內,平安郡還算太平,甚至在周邊地區的襯托下,平安郡居然還算得上繁榮,人口相對還增加了許多。
「都是日子過不下去,來平安郡找活路的。」夏雲林嘆氣道:「可我們平安郡現在日子也不好過啊。無論是皇帝還是霍長安,是誰都好,只要誰能讓這天下太平,我都服氣,我都認。」
夾縫中求生的日子,實在是不好過,這郡守做得夏雲林簡直是心力交瘁。
但不做也不行,不能做平安郡那個主事的,夏家更是宰割。
他現在就想找個厲害大哥的肩膀靠一靠,大哥是誰都無所謂,只要別像現在這樣就好,周邊都是菜雞互啄,他想靠誰都靠不住。
「天下如今這形勢,也就霍長安看著厲害點。但平安郡的很多官員,譬如楊高朗他們,怎麼都不看好霍長安?」夏雲林可惜的說道:「霍長安的口碑是不太好,但又沒對夏家怎麼樣。我覺得還是能靠一靠的。」
北方的災民聲勢本就不小,霍長安一去攪和,紅巾軍的隊伍,直接從□□萬變成八九十萬,當然,這八九十萬里,還包括了老弱婦孺。
不管人員構成如何,八九十萬人的數字,光是聽起來就有夠嚇人的。
有這麼大一群人供霍長安驅使,別說京都的皇帝,南邊的夏雲林聽著,都頭皮發麻,覺得這天下可能真的要被霍長安傾覆了。
心裡抱著這個念頭,平時夏雲林都不敢說霍長安的壞話了,以前他還會跟風罵兩句對方殘暴癲狂,現在他都閉口不談。
自家親爹相當紅巾軍小弟的心思過於明顯,夏文君提醒道:「霍長安能把皇帝拉下馬,但他坐不上那個位置。他殺的人太多,太招恨了,他滅了那麼多家族,世家的報復也不是吃素的。」
這天下有八成的資源、人才、先進的技術,都掌握在世家手中。這一點,無論是夏文君,還是郡中的寒門官員,心中都有數。
當年紅巾軍第一次路過平安郡的時候,沒搶底層百姓,只把那些大家族搶了,糧食和布匹就夠紅巾軍消耗一段時間,這收穫,比劫掠整個平安郡的百姓效果都還好。從這就能看出,那些大家族,手裡到底捏了多少東西。
一個家族裡有那麼一兩個漏網之魚,他們整合一下族中剩下的資源,組成一個者聯盟,絕對夠霍長安喝一壺的。
開弓沒有回頭箭,霍長安都已經動手了,現在能做的,就只有斬草除根,儘量不給自己留後患。
帶著八九十萬紅巾軍一路往京都走的時候,霍長安走的還不是直線,繞路都得把周邊的世家大族給解決了。這麼多人出動,所過之處,無人敢掠其鋒芒,走到哪兒,碾壓到哪兒,慘遭毒手的世家不計其數。
沒辦法,要養的人太多了,不搶大族糧食不夠吃。就算搶了,隊伍里的老弱也只能喝稀粥。
不過大家都還挺滿足的,逃荒的時候樹皮都吃,還餓死那麼多人。跟了霍長安,好歹能吃上飯了,大家都挺感激。
霍長安帶著那麼多人一路往京都走,皇帝都感覺龍椅燙屁股,不斷下令,讓周邊的官員帶兵阻攔,甚至還把邊防軍往回調,企圖攔住紅巾軍的步伐,各路大軍都被調回京都勤王。
京都外有天險屏障守護,又有重兵防守,幾十萬紅巾軍就這麼被攔在了外面。
攔是攔住了,但大家都知道攔不久。一部分大臣勸皇帝遷都,先躲著點,小命要緊,還有一部分大臣,讓皇帝別動,就站哪兒,等著霍長安來,再弄死霍長安。
只要霍長安會死,皇帝死不死不重要。現在朝中高官,有一半都是霍長安的生死仇敵。
霍長安帶了個好頭,喊著滅世家,誅皇族的口號,殺了那麼多人不說,還有很多叛軍跟著他學,導致各世家損失慘重,想霍長安死的人可太多了。
朝廷的大軍和霍長安正僵持著,平安郡就收到了皇帝的調令,讓他們徵兵,帶人去京都阻截紅巾軍。
不止平安郡,周邊地區都收到了這樣的調令。皇帝還下了死命令,大家都得去,不去,立刻革職,他換個新的郡守來。
「還征八千人。以前修運河征民夫都沒這麼狠。誰愛去誰去。我可不去。」夏文君看著調令就撇嘴,「我就不信了,我要真不去,皇上敢讓朝廷大軍調轉矛頭,來對付平安郡。」
夏雲林猶豫,「這雙方還沒決出勝負呢。紅巾軍人多,但武器不好,存糧也不多,能打的將領也不多……」
最終的大哥還沒出來,還不到他們平安郡做選擇的時候。
他猶豫了兩秒,咬牙說道:「要不你留在平安郡鎮著。我帶點人去京都露個面意思一下。我帶著人去,能不能殺敵倒是不一定,但他們應該能護著我安全回來。」
沒想到自家親爹還會主動冒險,夏文君驚訝的說道:「事情鬧到這一步,皇帝和霍長安總得死一個。此去京都,一點也不安全。咱們平安郡幾千人,怎麼和人家幾十萬大軍比。」<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也不是沒有覬覦平安郡的叛軍,但都顧忌平安郡的軍隊,還有富寶郡這個援軍。
短時間內,平安郡還算太平,甚至在周邊地區的襯托下,平安郡居然還算得上繁榮,人口相對還增加了許多。
「都是日子過不下去,來平安郡找活路的。」夏雲林嘆氣道:「可我們平安郡現在日子也不好過啊。無論是皇帝還是霍長安,是誰都好,只要誰能讓這天下太平,我都服氣,我都認。」
夾縫中求生的日子,實在是不好過,這郡守做得夏雲林簡直是心力交瘁。
但不做也不行,不能做平安郡那個主事的,夏家更是宰割。
他現在就想找個厲害大哥的肩膀靠一靠,大哥是誰都無所謂,只要別像現在這樣就好,周邊都是菜雞互啄,他想靠誰都靠不住。
「天下如今這形勢,也就霍長安看著厲害點。但平安郡的很多官員,譬如楊高朗他們,怎麼都不看好霍長安?」夏雲林可惜的說道:「霍長安的口碑是不太好,但又沒對夏家怎麼樣。我覺得還是能靠一靠的。」
北方的災民聲勢本就不小,霍長安一去攪和,紅巾軍的隊伍,直接從□□萬變成八九十萬,當然,這八九十萬里,還包括了老弱婦孺。
不管人員構成如何,八九十萬人的數字,光是聽起來就有夠嚇人的。
有這麼大一群人供霍長安驅使,別說京都的皇帝,南邊的夏雲林聽著,都頭皮發麻,覺得這天下可能真的要被霍長安傾覆了。
心裡抱著這個念頭,平時夏雲林都不敢說霍長安的壞話了,以前他還會跟風罵兩句對方殘暴癲狂,現在他都閉口不談。
自家親爹相當紅巾軍小弟的心思過於明顯,夏文君提醒道:「霍長安能把皇帝拉下馬,但他坐不上那個位置。他殺的人太多,太招恨了,他滅了那麼多家族,世家的報復也不是吃素的。」
這天下有八成的資源、人才、先進的技術,都掌握在世家手中。這一點,無論是夏文君,還是郡中的寒門官員,心中都有數。
當年紅巾軍第一次路過平安郡的時候,沒搶底層百姓,只把那些大家族搶了,糧食和布匹就夠紅巾軍消耗一段時間,這收穫,比劫掠整個平安郡的百姓效果都還好。從這就能看出,那些大家族,手裡到底捏了多少東西。
一個家族裡有那麼一兩個漏網之魚,他們整合一下族中剩下的資源,組成一個者聯盟,絕對夠霍長安喝一壺的。
開弓沒有回頭箭,霍長安都已經動手了,現在能做的,就只有斬草除根,儘量不給自己留後患。
帶著八九十萬紅巾軍一路往京都走的時候,霍長安走的還不是直線,繞路都得把周邊的世家大族給解決了。這麼多人出動,所過之處,無人敢掠其鋒芒,走到哪兒,碾壓到哪兒,慘遭毒手的世家不計其數。
沒辦法,要養的人太多了,不搶大族糧食不夠吃。就算搶了,隊伍里的老弱也只能喝稀粥。
不過大家都還挺滿足的,逃荒的時候樹皮都吃,還餓死那麼多人。跟了霍長安,好歹能吃上飯了,大家都挺感激。
霍長安帶著那麼多人一路往京都走,皇帝都感覺龍椅燙屁股,不斷下令,讓周邊的官員帶兵阻攔,甚至還把邊防軍往回調,企圖攔住紅巾軍的步伐,各路大軍都被調回京都勤王。
京都外有天險屏障守護,又有重兵防守,幾十萬紅巾軍就這麼被攔在了外面。
攔是攔住了,但大家都知道攔不久。一部分大臣勸皇帝遷都,先躲著點,小命要緊,還有一部分大臣,讓皇帝別動,就站哪兒,等著霍長安來,再弄死霍長安。
只要霍長安會死,皇帝死不死不重要。現在朝中高官,有一半都是霍長安的生死仇敵。
霍長安帶了個好頭,喊著滅世家,誅皇族的口號,殺了那麼多人不說,還有很多叛軍跟著他學,導致各世家損失慘重,想霍長安死的人可太多了。
朝廷的大軍和霍長安正僵持著,平安郡就收到了皇帝的調令,讓他們徵兵,帶人去京都阻截紅巾軍。
不止平安郡,周邊地區都收到了這樣的調令。皇帝還下了死命令,大家都得去,不去,立刻革職,他換個新的郡守來。
「還征八千人。以前修運河征民夫都沒這麼狠。誰愛去誰去。我可不去。」夏文君看著調令就撇嘴,「我就不信了,我要真不去,皇上敢讓朝廷大軍調轉矛頭,來對付平安郡。」
夏雲林猶豫,「這雙方還沒決出勝負呢。紅巾軍人多,但武器不好,存糧也不多,能打的將領也不多……」
最終的大哥還沒出來,還不到他們平安郡做選擇的時候。
他猶豫了兩秒,咬牙說道:「要不你留在平安郡鎮著。我帶點人去京都露個面意思一下。我帶著人去,能不能殺敵倒是不一定,但他們應該能護著我安全回來。」
沒想到自家親爹還會主動冒險,夏文君驚訝的說道:「事情鬧到這一步,皇帝和霍長安總得死一個。此去京都,一點也不安全。咱們平安郡幾千人,怎麼和人家幾十萬大軍比。」<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