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頁
「人活在這個社會上,有時候不得不……」譚碧囁嚅。「於少,不是所有事都能論個是非分明。」
於錦銘聽了這話,眉頭急急一顫,喉結緊緊地往上提。
許久,他微微發抖地松下來,呵得一聲笑了。
「這樣的道德,我不接受。」
他沒再說下去,也不必再說。
如霧的松杉林隨著腳步逼近,蒼蒼茫茫。
譚碧朝著它無言地走著、走著,追想起了一個女人的面龐,白裡透紅,腮頰的紅模糊,薄唇的紅明確,永遠被勾勒成愛神弓箭狀——那是她在上海時的臉,浸在五光十色的霓虹燈下,就像被泡在福馬林罐里的珍奇動物,在一場場馬戲裡被捧出來展覽。
朝如青絲暮成雪,一種難言的情緒湧上。
她輕悄悄地喚:「於少。」
「嗯?」
「你還愛她嗎?」
「愛。」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她是我第一個愛上的人,也是唯一一個。」
譚碧的心被朝下牽了牽,那一瞬間,又在說與不說間為難起來。
好在還沒拿定注意,於錦銘就接了下去:「但不是非要在一起才叫愛,有時,不在一起反倒成全了愛……譚姐,這是常君教我的——他對你應當也是這種想法。」
譚碧聽聞,頓時震了一震,偏頭看向於錦銘。而他正微笑地望著她。是時,一陣北風自西伯利亞冰原呼嘯而來,撥亂了他蓬蓬的短髮。於錦銘轉頭,自在地迎上去。他孩子氣地張開雙臂,行走在松花江上,風捲起他羊皮的襖子,翻飛著,好似下一秒就要乘風而起。
「想不到啊,想不到!」他連聲感慨。「譚姐,十五年前,我在上海認識你,是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未來會是今天這個模樣。」
「是的呀,」譚碧在他身後,故意擠起嗓子,淚花里的玩笑聲,尖且易碎。「我當初只想拿你們哥倆解解悶,誰能想到……」
「誰能想到我會變成牛皮糖,甩都甩不掉了,是吧!」於錦銘大笑。
松林近在眼前,他幾大步跨上江岸,轉身,面對走近的譚碧,兩手背在身後。
聲音陡然放輕了。
「譚姐,要是方便的話,能不能替我帶句話。」他笑著問。
「什麼話?」譚碧問。
「幫我轉告她,我很好,希望她也好。」
第二百零五章 永遠的喀秋莎 (中)
他們坐上車,駛離松花江,一路的積雪,一路的白。直至進入中央大街,紅紅黃黃的俄式建築出來,才增添了幾分生氣。一連下了幾日的雪,好容易放晴,行商的人都出來了,人頭攢動,很是熱鬧。
譚碧想買點特產,隨回信寄給蘇青瑤,便叫於錦銘停車。於錦銘剎住車,問,他是一起去,還是在車上等。譚碧說不用等,讓他先回旅店,自己可以搭公共汽車。於錦銘又問:「真不用?」譚碧道:「真不用,我還會跟你客氣?」於錦銘聽後笑笑,目送譚碧離去。
他重新發動汽車,駛入傅家甸,停在十六道街盡頭的新世界飯店。
那是一幢向兩面延伸的鵝黃色大樓,樓上插滿了慶祝抗戰勝利的小旗。正面鑲嵌一扇圓拱形玻璃,玻璃下是高高的拱門。
進到大廳,兩個烏髮白膚大鼻頭的猶太人在大理石圓柱旁,嘰嘰咕咕說著話。於錦銘有意放慢腳步,經過二人,聽見他們在討論下周是否要乘飛機離開哈爾濱,局勢日益緊張,萬一蘇聯駐軍和中國的軍隊起了摩擦……於錦銘掠過他們,往四樓去。
到客房門口,於錦銘拿鑰匙開門,進去,解開皮袍扔到沙發靠背。
一旁擺收音機的小圓桌下壓著一張紙條,原先沒有的。
他瞧見,抽出便條,裡頭僅寥寥兩行字:
蘇宗泉、張壽籛將抵哈市,請予以接應。
留函自毀。勿失密。
正看著,門外冷不丁響起腳步聲。於錦銘轉頭,同時將紙條折成四折。腳步聲漸近,談笑聲也靠了過來,吵吵嚷嚷的全是英文,應是隔壁行商的美國佬攜女伴歸來。
他們熱熱鬧鬧地過去,屋內重回寂靜。
於錦銘鬆了口氣,捏著手中的紙條,走到窗邊。四扇並排的大窗,兩側褐色的絲絨窗簾框住玻璃外連綿的雪光,似是一幅以白為名的畫作。他將窗戶推開一道縫,從褲兜摸出打火機,點燃便條。一簇細長的火光朝上伸展,快燒到手指,他甩甩手,丟出窗戶,叫灰燼隨風而去。
折回來,坐到沙發,於錦銘摸出一支煙點上。他兩指捏著香菸,深深吸一口,繼而弓起腰,手肘支著膝蓋,緩緩吐出。
灰白的煙升到雪白的窗戶,屋子裡靜得簡直要浮出個靜字。
他指甲蓋彈彈菸灰,又吸幾口,繼而夾著煙,長臂一伸,擰開收音機。
無線電接收到異國的電台,正播放一首俄文歌曲,手風琴與口琴響得統一。於錦銘背靠沙發,跟著女歌手輕柔的嗓音哼起來,同時在心裡將一種母語翻譯為另一種。
歌里唱的是:
「蘋果樹和梨樹上開滿花朵,霧在河上飄過;
喀秋莎站在岸上、陡峭的岸上,開始唱歌。
她唱得是草原的雄鷹,她唱得是心愛的人兒……」
伴著悠揚的旋律,他從內兜取出一塊用手心盤得油亮的懷表。銀質的外殼因曾被墜機的烈火炙烤而變形,底部凹進去一塊,導致卡扣難以合攏。他撥開蓋子,表芯壞了一直沒修,指針蒙著薄灰,永遠停在了十六年前。在銀蓋內側,貼著一張核桃大小的合照,合照上兩人的面目早已模糊不堪,隱約能瞧出是一男一女,並肩在雪地。<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於錦銘聽了這話,眉頭急急一顫,喉結緊緊地往上提。
許久,他微微發抖地松下來,呵得一聲笑了。
「這樣的道德,我不接受。」
他沒再說下去,也不必再說。
如霧的松杉林隨著腳步逼近,蒼蒼茫茫。
譚碧朝著它無言地走著、走著,追想起了一個女人的面龐,白裡透紅,腮頰的紅模糊,薄唇的紅明確,永遠被勾勒成愛神弓箭狀——那是她在上海時的臉,浸在五光十色的霓虹燈下,就像被泡在福馬林罐里的珍奇動物,在一場場馬戲裡被捧出來展覽。
朝如青絲暮成雪,一種難言的情緒湧上。
她輕悄悄地喚:「於少。」
「嗯?」
「你還愛她嗎?」
「愛。」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她是我第一個愛上的人,也是唯一一個。」
譚碧的心被朝下牽了牽,那一瞬間,又在說與不說間為難起來。
好在還沒拿定注意,於錦銘就接了下去:「但不是非要在一起才叫愛,有時,不在一起反倒成全了愛……譚姐,這是常君教我的——他對你應當也是這種想法。」
譚碧聽聞,頓時震了一震,偏頭看向於錦銘。而他正微笑地望著她。是時,一陣北風自西伯利亞冰原呼嘯而來,撥亂了他蓬蓬的短髮。於錦銘轉頭,自在地迎上去。他孩子氣地張開雙臂,行走在松花江上,風捲起他羊皮的襖子,翻飛著,好似下一秒就要乘風而起。
「想不到啊,想不到!」他連聲感慨。「譚姐,十五年前,我在上海認識你,是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未來會是今天這個模樣。」
「是的呀,」譚碧在他身後,故意擠起嗓子,淚花里的玩笑聲,尖且易碎。「我當初只想拿你們哥倆解解悶,誰能想到……」
「誰能想到我會變成牛皮糖,甩都甩不掉了,是吧!」於錦銘大笑。
松林近在眼前,他幾大步跨上江岸,轉身,面對走近的譚碧,兩手背在身後。
聲音陡然放輕了。
「譚姐,要是方便的話,能不能替我帶句話。」他笑著問。
「什麼話?」譚碧問。
「幫我轉告她,我很好,希望她也好。」
第二百零五章 永遠的喀秋莎 (中)
他們坐上車,駛離松花江,一路的積雪,一路的白。直至進入中央大街,紅紅黃黃的俄式建築出來,才增添了幾分生氣。一連下了幾日的雪,好容易放晴,行商的人都出來了,人頭攢動,很是熱鬧。
譚碧想買點特產,隨回信寄給蘇青瑤,便叫於錦銘停車。於錦銘剎住車,問,他是一起去,還是在車上等。譚碧說不用等,讓他先回旅店,自己可以搭公共汽車。於錦銘又問:「真不用?」譚碧道:「真不用,我還會跟你客氣?」於錦銘聽後笑笑,目送譚碧離去。
他重新發動汽車,駛入傅家甸,停在十六道街盡頭的新世界飯店。
那是一幢向兩面延伸的鵝黃色大樓,樓上插滿了慶祝抗戰勝利的小旗。正面鑲嵌一扇圓拱形玻璃,玻璃下是高高的拱門。
進到大廳,兩個烏髮白膚大鼻頭的猶太人在大理石圓柱旁,嘰嘰咕咕說著話。於錦銘有意放慢腳步,經過二人,聽見他們在討論下周是否要乘飛機離開哈爾濱,局勢日益緊張,萬一蘇聯駐軍和中國的軍隊起了摩擦……於錦銘掠過他們,往四樓去。
到客房門口,於錦銘拿鑰匙開門,進去,解開皮袍扔到沙發靠背。
一旁擺收音機的小圓桌下壓著一張紙條,原先沒有的。
他瞧見,抽出便條,裡頭僅寥寥兩行字:
蘇宗泉、張壽籛將抵哈市,請予以接應。
留函自毀。勿失密。
正看著,門外冷不丁響起腳步聲。於錦銘轉頭,同時將紙條折成四折。腳步聲漸近,談笑聲也靠了過來,吵吵嚷嚷的全是英文,應是隔壁行商的美國佬攜女伴歸來。
他們熱熱鬧鬧地過去,屋內重回寂靜。
於錦銘鬆了口氣,捏著手中的紙條,走到窗邊。四扇並排的大窗,兩側褐色的絲絨窗簾框住玻璃外連綿的雪光,似是一幅以白為名的畫作。他將窗戶推開一道縫,從褲兜摸出打火機,點燃便條。一簇細長的火光朝上伸展,快燒到手指,他甩甩手,丟出窗戶,叫灰燼隨風而去。
折回來,坐到沙發,於錦銘摸出一支煙點上。他兩指捏著香菸,深深吸一口,繼而弓起腰,手肘支著膝蓋,緩緩吐出。
灰白的煙升到雪白的窗戶,屋子裡靜得簡直要浮出個靜字。
他指甲蓋彈彈菸灰,又吸幾口,繼而夾著煙,長臂一伸,擰開收音機。
無線電接收到異國的電台,正播放一首俄文歌曲,手風琴與口琴響得統一。於錦銘背靠沙發,跟著女歌手輕柔的嗓音哼起來,同時在心裡將一種母語翻譯為另一種。
歌里唱的是:
「蘋果樹和梨樹上開滿花朵,霧在河上飄過;
喀秋莎站在岸上、陡峭的岸上,開始唱歌。
她唱得是草原的雄鷹,她唱得是心愛的人兒……」
伴著悠揚的旋律,他從內兜取出一塊用手心盤得油亮的懷表。銀質的外殼因曾被墜機的烈火炙烤而變形,底部凹進去一塊,導致卡扣難以合攏。他撥開蓋子,表芯壞了一直沒修,指針蒙著薄灰,永遠停在了十六年前。在銀蓋內側,貼著一張核桃大小的合照,合照上兩人的面目早已模糊不堪,隱約能瞧出是一男一女,並肩在雪地。<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