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頁
「所以於少有俄文名嗎?」譚碧問,有意彼此間驅散過於沉重的氣氛。
「有啊。」
「叫什麼?」
「薩沙·穆拉維約夫。」於錦銘說。「打仗的時候,我跟蘇聯志願軍交流,用的就是這個名字。」又補充。「不過我還是喜歡被叫於錦銘,習慣了,而且我覺得比起俄羅斯人,我更多是個中國人。」
「還是東北人,對吧。」
「對,哈爾濱的。」
譚碧的母語是蘇州話,被賣到上海後才學的國語,所以講國語也帶著說吳語唱歌似的含混腔調。於錦銘講話卻是很標準的國語,字正腔圓,一點不顯,但此刻他微笑地說「哈爾濱」,卻突然有了很明顯的方言腔,像個會養老鷹的土匪,諢名座山雕。
譚碧忍不住笑了。
於錦銘也跟著她哈哈大笑。
頭一回上冰面,譚碧怕摔跤,步子邁得小,鞋底刮著冰層,咯吱咯吱響。於錦銘與她並肩而行。兩人慢慢地走,鬆散地聊著天。於錦銘問她要不要在哈爾濱多住幾天。譚碧說都行,她也沒什麼事,接著反問於錦銘預備在這裡待多久。於錦銘說他告假到新年後,太久沒回家了,他想在這裡好好過個年,除非內戰突然爆發,否則不會離開。
但內戰……也並非極遙遠的事。
忽然,於錦銘開口:「對了譚姐,我問你個事兒。」
「你說。」
「那封信,是瑤瑤寄來的吧。」
譚碧唇角緊了緊,沒說話。
這對於錦銘而言,算是默認。
他停頓片刻,輕聲問:「她……怎麼樣?」
譚碧斟酌地回答:「挺好的。」
簡短且含糊三個字,令於錦銘側目。
譚碧餘光瞥見了他的神情,應是想繼續問下去。也是,一句「挺好的」,哪能敷衍的了他。於是她轉頭,趕在對方發問前,揚起笑臉。
她補充:「她研究生畢業後,去大學裡當教員,雖然還只是講師,但供自己是綽綽有餘。」講到這裡,譚碧猶豫了下,思考是否要說瑤瑤婚戀上的事。她去信說於錦銘上門找她,而她回信只是問安,顯然是沒有要與他再續前緣的打算。至於錦銘這頭,譚碧摸不准,覺得他既不像完全放下,又不像非要去找她。就怕他從她口中得知了瑤瑤的近況,心血來潮,魯莽地跑去尋她。那不是給瑤瑤添麻煩?要不不說,問起來就講不知道,或是乾脆說她再婚了?各種念頭在腦袋裡糾纏,她面上仍是笑吟吟地道:「哦,她還養了只三花貓,叫拿破崙,很機靈。」
「嗯,那就好。」於錦銘點點頭,雙手插進皮襖的口袋。
這樣雲淡風輕,反叫譚碧起了嘀咕。
兩人此時行至半途,周遭皆是渺茫的灰白。
人在冰上走,江水在極深處流。
一陣無言過去,於錦銘短短地嘆了聲氣,說:「抗戰的時候,我曾見過她一面,在武漢。」像出現在說書人嘴裡的開頭,驚堂木一拍,話說哪朝哪代,出了個什麼事……他也確是如講故事那樣,將在武漢的經歷講給她聽。
武漢的事,譚碧早已知曉,但從於錦銘的口中再聽整件事的經過,又是另一番感受。
他先說一個女人的投水自盡,再說一個男人死裡逃生卻遲來一步,之後是毫無預料地與蘇青瑤重逢,中間還穿插了小六的犧牲。這樣一個個講,講到蘇青瑤告訴他,她相中一間公寓,預備搬走時,於錦銘不由得苦笑。
「我還以為她單純是為了上班方便,直到高隊陣亡,師娘才告訴我,是高隊聽了陳道之的話,認為瑤瑤……所以趕走了她。」他道。「說實話,譚姐,我那一刻很生氣,甚至想收回先前的決定,隨便她們自生自滅去——但我沒那麼做,還是選擇跟師娘一起生活了。」他停了一停,繼而笑著反問。「太懦弱了吧?」
「不,我能理解。」譚碧搖頭。
於錦銘為人太重義氣,誰都不想辜負。
這是他的優點,也是他的缺點。
於錦銘卻說:「可我總覺得對不起她。」
譚碧啞然失笑:「這有什麼對不起?你跟你那個師娘又不是夫妻。再說,都是十幾年前的事了,你算是很貞潔的。」
「我不是說這個,」於錦銘笑笑,垂下眼帘。
冰原一時陷入靜默。
前方隱隱浮出松林的輪廓,他們快到岸邊。
於錦銘開口:「譚姐,你知道的,在那件事上,我一直不覺得自己有什麼錯處——她不是自願嫁人的,是她父親逼她嫁的。她對她的丈夫,不應當負有忠貞的義務。我愛她,只要她也愛我,那她的丈夫才是不道德的第三者,該受世人譴責的那方。但……」
但現實不是他所想的那樣。
「高隊待我很好,站在他的角度,趕瑤瑤走,也是為我好……譚姐,為我好的人有很多,可我實在沒辦法認同他們的想法。」於錦銘放緩步伐,自言自語似的說。「究竟什麼才是道德呢?它有一條固定而明確的準則嗎?譬如說自殺,信基督的洋人認為自殺是大罪,自殺者上不了天堂,見不了主。對日本人而言,它卻是至高榮譽,因此不惜以自爆的方式,為他們天皇盡忠。當然,自殺與通姦是兩樣的。自殺是一個人的事。我只是覺得……」他長吁,白煙模糊眉眼。「通姦有罪,但這麼多年,我未見有什麼懲罰。懲罰全落在了她身上。」<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有啊。」
「叫什麼?」
「薩沙·穆拉維約夫。」於錦銘說。「打仗的時候,我跟蘇聯志願軍交流,用的就是這個名字。」又補充。「不過我還是喜歡被叫於錦銘,習慣了,而且我覺得比起俄羅斯人,我更多是個中國人。」
「還是東北人,對吧。」
「對,哈爾濱的。」
譚碧的母語是蘇州話,被賣到上海後才學的國語,所以講國語也帶著說吳語唱歌似的含混腔調。於錦銘講話卻是很標準的國語,字正腔圓,一點不顯,但此刻他微笑地說「哈爾濱」,卻突然有了很明顯的方言腔,像個會養老鷹的土匪,諢名座山雕。
譚碧忍不住笑了。
於錦銘也跟著她哈哈大笑。
頭一回上冰面,譚碧怕摔跤,步子邁得小,鞋底刮著冰層,咯吱咯吱響。於錦銘與她並肩而行。兩人慢慢地走,鬆散地聊著天。於錦銘問她要不要在哈爾濱多住幾天。譚碧說都行,她也沒什麼事,接著反問於錦銘預備在這裡待多久。於錦銘說他告假到新年後,太久沒回家了,他想在這裡好好過個年,除非內戰突然爆發,否則不會離開。
但內戰……也並非極遙遠的事。
忽然,於錦銘開口:「對了譚姐,我問你個事兒。」
「你說。」
「那封信,是瑤瑤寄來的吧。」
譚碧唇角緊了緊,沒說話。
這對於錦銘而言,算是默認。
他停頓片刻,輕聲問:「她……怎麼樣?」
譚碧斟酌地回答:「挺好的。」
簡短且含糊三個字,令於錦銘側目。
譚碧餘光瞥見了他的神情,應是想繼續問下去。也是,一句「挺好的」,哪能敷衍的了他。於是她轉頭,趕在對方發問前,揚起笑臉。
她補充:「她研究生畢業後,去大學裡當教員,雖然還只是講師,但供自己是綽綽有餘。」講到這裡,譚碧猶豫了下,思考是否要說瑤瑤婚戀上的事。她去信說於錦銘上門找她,而她回信只是問安,顯然是沒有要與他再續前緣的打算。至於錦銘這頭,譚碧摸不准,覺得他既不像完全放下,又不像非要去找她。就怕他從她口中得知了瑤瑤的近況,心血來潮,魯莽地跑去尋她。那不是給瑤瑤添麻煩?要不不說,問起來就講不知道,或是乾脆說她再婚了?各種念頭在腦袋裡糾纏,她面上仍是笑吟吟地道:「哦,她還養了只三花貓,叫拿破崙,很機靈。」
「嗯,那就好。」於錦銘點點頭,雙手插進皮襖的口袋。
這樣雲淡風輕,反叫譚碧起了嘀咕。
兩人此時行至半途,周遭皆是渺茫的灰白。
人在冰上走,江水在極深處流。
一陣無言過去,於錦銘短短地嘆了聲氣,說:「抗戰的時候,我曾見過她一面,在武漢。」像出現在說書人嘴裡的開頭,驚堂木一拍,話說哪朝哪代,出了個什麼事……他也確是如講故事那樣,將在武漢的經歷講給她聽。
武漢的事,譚碧早已知曉,但從於錦銘的口中再聽整件事的經過,又是另一番感受。
他先說一個女人的投水自盡,再說一個男人死裡逃生卻遲來一步,之後是毫無預料地與蘇青瑤重逢,中間還穿插了小六的犧牲。這樣一個個講,講到蘇青瑤告訴他,她相中一間公寓,預備搬走時,於錦銘不由得苦笑。
「我還以為她單純是為了上班方便,直到高隊陣亡,師娘才告訴我,是高隊聽了陳道之的話,認為瑤瑤……所以趕走了她。」他道。「說實話,譚姐,我那一刻很生氣,甚至想收回先前的決定,隨便她們自生自滅去——但我沒那麼做,還是選擇跟師娘一起生活了。」他停了一停,繼而笑著反問。「太懦弱了吧?」
「不,我能理解。」譚碧搖頭。
於錦銘為人太重義氣,誰都不想辜負。
這是他的優點,也是他的缺點。
於錦銘卻說:「可我總覺得對不起她。」
譚碧啞然失笑:「這有什麼對不起?你跟你那個師娘又不是夫妻。再說,都是十幾年前的事了,你算是很貞潔的。」
「我不是說這個,」於錦銘笑笑,垂下眼帘。
冰原一時陷入靜默。
前方隱隱浮出松林的輪廓,他們快到岸邊。
於錦銘開口:「譚姐,你知道的,在那件事上,我一直不覺得自己有什麼錯處——她不是自願嫁人的,是她父親逼她嫁的。她對她的丈夫,不應當負有忠貞的義務。我愛她,只要她也愛我,那她的丈夫才是不道德的第三者,該受世人譴責的那方。但……」
但現實不是他所想的那樣。
「高隊待我很好,站在他的角度,趕瑤瑤走,也是為我好……譚姐,為我好的人有很多,可我實在沒辦法認同他們的想法。」於錦銘放緩步伐,自言自語似的說。「究竟什麼才是道德呢?它有一條固定而明確的準則嗎?譬如說自殺,信基督的洋人認為自殺是大罪,自殺者上不了天堂,見不了主。對日本人而言,它卻是至高榮譽,因此不惜以自爆的方式,為他們天皇盡忠。當然,自殺與通姦是兩樣的。自殺是一個人的事。我只是覺得……」他長吁,白煙模糊眉眼。「通姦有罪,但這麼多年,我未見有什麼懲罰。懲罰全落在了她身上。」<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