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頁
平日裡就跟著摘摘菜,招呼招呼食客,重活累活是一樣都不用幹了。
陽春三月,初夏四月,轉盛五月。
一眨眼的時間,就又到了崔家食肆要辦店慶的日子,這一回,崔粥想著家裡的喜事多,所以就特意推出了一批與「喜」有關的吃食,還連帶著絲帛共同打造了專屬喜被喜衣喜字等。
讓那些辦了認籌卡的食客紛紛表態,家裡若是有「喜」事,一定會率先想到崔家食肆就是。
日子慢慢的過,除了賺錢,好像也沒什麼特別的。
唯獨讓崔家眼下比較焦心些的就是等候著崔令揚府試出成績。
好事成雙,崔令揚不負眾望,順利的通過了。
等到秀才牌匾送到了崔家食肆的時候,崔家爹娘高興,就連續三日免單,食客們沾了這份喜氣,都在說著崔家厲害。
兒女眾多不說,還個個出息。
消息傳回了石泉村,里正倒是動了個腦子。
崔家老屋一直沒人肯買,總是怕沾上些不好的名氣,可現在,出了個秀才,還是兆縣都少有的秀才,這份榮耀滿石泉村也找不出一個來,所以里正乾脆找來了村民們,就商量著把村裡的學堂乾脆辦在這裡好了。
一來離各家各戶都很近,二來也沾沾崔令揚的福氣。
村民們沒什麼意見,這事也就敲定下來了。
崔阿爺在崔大牛和崔阿爹的陪伴下,特意回去一趟,老屋房契還有之前分給兩家兄弟的房契都一併拿了出來,里正代表全村付清楚了銀錢,這樁買賣也就算成了。
至此,石泉村里再無崔家可留戀的。
除了那幾畝地仍舊掛在幾個孩子名下外,可以說是沒有一點瓜葛了。
第103章 再學手藝的張叔
「崔叔,往後有時間就回來到家坐坐,不管怎麼樣,你也都是我們石泉村出去的人。」
里正說這話的時候,是認真的。
崔阿爺感受得到,笑笑就釋懷的說了一句。
「不管往後走到哪兒,我們崔家都是石泉村出去的人,放心,日後若是有機會到城裡來,老大家的吃食做的不錯,你來嘗嘗看!」
「哎,知道,崔叔。」
里正知道崔家接下來的日子只會越過越紅火,眼看著與他們家有關係的人戶都走的差不多了,那張家雖然還留了個老漢在家,可看樣子也是在不太長久了。
嘆息一聲,果然是人往高處走啊。
回頭就安排起村民來整修崔家的老屋,將其改造成村子裡的學堂。
今年老天爺發力,雨水好,陽光也充足,因此家家戶戶都豐收了,等到七月底開始,倆石頭就請了半個月的假回去幫忙。
這一趟折騰下來,張家也跟著進城了。
房子早在三個月前就租好了,張嬸從崔家搬出來後就和兒子們一起好好的里外灑掃了一番,一進院,有六間屋子,正屋三間,西側三間,靠東的則是灶間和水間。
偏是偏了點,但勝在價錢還不錯。
一年只要二兩銀子就能租下,所以張家姐弟三人出錢,也就定了。
崔大牛雖然沒跟著出租房錢,但他卻親自打了不少家具,他的手藝沒得說,上了漆以後,用著敞亮的很。
崔阿娘和崔粥出錢替她們換了新門窗,一下子屋內就亮堂起來。
崔阿爺和阿奶則送了些新碗,也是寓意好的很。
就這樣,在崔家的幫襯下,張家也在城裡算有了個家,趙平也不知往哪裡搞了些花草,和周芹二人幫著就在張家小院裡給種下了,現在正茂盛著呢。
每次張嬸和倆石頭回家,看到這一屋子的溫馨,一日的疲累都少了許多。
八月十二。
距離中秋團圓的日子還有三天,張叔帶著倆石頭搬家來了。
因此「新家」什麼都有,所以從老屋帶走的東西不算多,基本上就是被褥衣裳,鍋碗瓢盆這些日用的,最要緊的就是他們攢了大半輩子的錢。
一共有十九兩四百零七文,都被張叔縫在了衣服底層,一併帶來了。
這錢會成為他們在城裡落腳的底氣,也會是他們全新的開始。
這一天,賀春街的崔家食肆歇業以後,仍舊聚滿了人,大家都在為張叔的到來而慶祝,張叔話不多,人老實了大半輩子,因此看到這一團和氣的場面,也是忍不住的就感慨了幾句。
「我爹娘沒得早,所以打小也沒機會學點本事什麼,這麼多年了都連累苓她娘和孩子們跟著我吃了不少苦,今天能聚在這裡,也是因為我們福氣好,遇著大牛這門親,結識了大傢伙才有今天,所以這一杯我先敬大家。」
說完就仰頭一飲而盡。
眾人舉杯陪了一盞,張叔激動的眼角都有些淚花。
張小苓知道阿爹嘴笨,所以連忙出來就說了一句,「阿爹的意思也是我們全家的意思,這段日子真是多謝阿爺阿奶,公婆,粥丫頭,芹姐的照顧了。」
「這說的什麼話,一家人何須如此。」
崔阿爹提了一句,隨後就摟著張叔喝了起來,農家漢子不善言辭,但是酒量都不算差,更何況他們還是相識多年的親家,這三杯兩盞下肚後,自然許多情誼就不必開口了。
看著這一家子整整齊齊的出現在縣城裡,崔粥是開心的。
但這份開心的同時,還有些擔憂就是陸道安臨走前說過的那些話。<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陽春三月,初夏四月,轉盛五月。
一眨眼的時間,就又到了崔家食肆要辦店慶的日子,這一回,崔粥想著家裡的喜事多,所以就特意推出了一批與「喜」有關的吃食,還連帶著絲帛共同打造了專屬喜被喜衣喜字等。
讓那些辦了認籌卡的食客紛紛表態,家裡若是有「喜」事,一定會率先想到崔家食肆就是。
日子慢慢的過,除了賺錢,好像也沒什麼特別的。
唯獨讓崔家眼下比較焦心些的就是等候著崔令揚府試出成績。
好事成雙,崔令揚不負眾望,順利的通過了。
等到秀才牌匾送到了崔家食肆的時候,崔家爹娘高興,就連續三日免單,食客們沾了這份喜氣,都在說著崔家厲害。
兒女眾多不說,還個個出息。
消息傳回了石泉村,里正倒是動了個腦子。
崔家老屋一直沒人肯買,總是怕沾上些不好的名氣,可現在,出了個秀才,還是兆縣都少有的秀才,這份榮耀滿石泉村也找不出一個來,所以里正乾脆找來了村民們,就商量著把村裡的學堂乾脆辦在這裡好了。
一來離各家各戶都很近,二來也沾沾崔令揚的福氣。
村民們沒什麼意見,這事也就敲定下來了。
崔阿爺在崔大牛和崔阿爹的陪伴下,特意回去一趟,老屋房契還有之前分給兩家兄弟的房契都一併拿了出來,里正代表全村付清楚了銀錢,這樁買賣也就算成了。
至此,石泉村里再無崔家可留戀的。
除了那幾畝地仍舊掛在幾個孩子名下外,可以說是沒有一點瓜葛了。
第103章 再學手藝的張叔
「崔叔,往後有時間就回來到家坐坐,不管怎麼樣,你也都是我們石泉村出去的人。」
里正說這話的時候,是認真的。
崔阿爺感受得到,笑笑就釋懷的說了一句。
「不管往後走到哪兒,我們崔家都是石泉村出去的人,放心,日後若是有機會到城裡來,老大家的吃食做的不錯,你來嘗嘗看!」
「哎,知道,崔叔。」
里正知道崔家接下來的日子只會越過越紅火,眼看著與他們家有關係的人戶都走的差不多了,那張家雖然還留了個老漢在家,可看樣子也是在不太長久了。
嘆息一聲,果然是人往高處走啊。
回頭就安排起村民來整修崔家的老屋,將其改造成村子裡的學堂。
今年老天爺發力,雨水好,陽光也充足,因此家家戶戶都豐收了,等到七月底開始,倆石頭就請了半個月的假回去幫忙。
這一趟折騰下來,張家也跟著進城了。
房子早在三個月前就租好了,張嬸從崔家搬出來後就和兒子們一起好好的里外灑掃了一番,一進院,有六間屋子,正屋三間,西側三間,靠東的則是灶間和水間。
偏是偏了點,但勝在價錢還不錯。
一年只要二兩銀子就能租下,所以張家姐弟三人出錢,也就定了。
崔大牛雖然沒跟著出租房錢,但他卻親自打了不少家具,他的手藝沒得說,上了漆以後,用著敞亮的很。
崔阿娘和崔粥出錢替她們換了新門窗,一下子屋內就亮堂起來。
崔阿爺和阿奶則送了些新碗,也是寓意好的很。
就這樣,在崔家的幫襯下,張家也在城裡算有了個家,趙平也不知往哪裡搞了些花草,和周芹二人幫著就在張家小院裡給種下了,現在正茂盛著呢。
每次張嬸和倆石頭回家,看到這一屋子的溫馨,一日的疲累都少了許多。
八月十二。
距離中秋團圓的日子還有三天,張叔帶著倆石頭搬家來了。
因此「新家」什麼都有,所以從老屋帶走的東西不算多,基本上就是被褥衣裳,鍋碗瓢盆這些日用的,最要緊的就是他們攢了大半輩子的錢。
一共有十九兩四百零七文,都被張叔縫在了衣服底層,一併帶來了。
這錢會成為他們在城裡落腳的底氣,也會是他們全新的開始。
這一天,賀春街的崔家食肆歇業以後,仍舊聚滿了人,大家都在為張叔的到來而慶祝,張叔話不多,人老實了大半輩子,因此看到這一團和氣的場面,也是忍不住的就感慨了幾句。
「我爹娘沒得早,所以打小也沒機會學點本事什麼,這麼多年了都連累苓她娘和孩子們跟著我吃了不少苦,今天能聚在這裡,也是因為我們福氣好,遇著大牛這門親,結識了大傢伙才有今天,所以這一杯我先敬大家。」
說完就仰頭一飲而盡。
眾人舉杯陪了一盞,張叔激動的眼角都有些淚花。
張小苓知道阿爹嘴笨,所以連忙出來就說了一句,「阿爹的意思也是我們全家的意思,這段日子真是多謝阿爺阿奶,公婆,粥丫頭,芹姐的照顧了。」
「這說的什麼話,一家人何須如此。」
崔阿爹提了一句,隨後就摟著張叔喝了起來,農家漢子不善言辭,但是酒量都不算差,更何況他們還是相識多年的親家,這三杯兩盞下肚後,自然許多情誼就不必開口了。
看著這一家子整整齊齊的出現在縣城裡,崔粥是開心的。
但這份開心的同時,還有些擔憂就是陸道安臨走前說過的那些話。<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