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頁
他已經因為研究戰船在戶部支出了一筆,而汗阿瑪又在準備征戰蒙古的糧草,因此現如今並不是建造學校的好時機,胤礽只能暫且將這件事放下。
不過錢財並沒有阻擋胤礽做事情的腳步,他統計了內務府和宗人府的畢業人數,根據他們每年在課業成績進行安排。
學業拔尖的人才當然是留在京都,積極參與京都各個部門的建設。
剩下的則是根據學生們的意願,詢問學生願不願意去各地參與建設,將各個專業的人分配到各地。
雖說胤礽建設不起新的學校,但是在原有的學校上,添上一個新專業的阻力要小很多,這個專業不會成為那些想要考科舉百姓的絆腳石,反而會讓更多的人讀書識字,改變許多人的命運。
而增加的這個專業是無需交任何費用的,因此許多貧苦人家都能夠入學,當然這些入學也是需要進行考試的。
胤礽雖然想要將義務教育在全國各地開花,但如今只能暫時是個想法。
若是將教育支出全都納入戶部,戶部根本運轉不過來,到時候肯定要加大稅收,而加大稅收辛苦的永遠都是老百姓,反而本末倒置。
因此胤礽只能暫且設置考試門檻,讓一部分學生先行享受到這樣的便利和優惠。
這些事情做起來都很瑣碎,胤礽雖然沒有親自安排,但是時不時都會問上一句,確保下面的人沒有糊弄自己,剩下的時間都一心泡在工部。
不知不覺冬日已經來臨,京城又迎來一場大雪。
「瑞雪兆豐年。」慈寧宮中太皇太后辦靠在座椅上同胤礽說話。
一場大雪來臨,即便胤礽打著傘,也不免落在了身上,太皇太后看了卻很開心。
「大清越來越好了。」太皇太后說著目光卻在放空。
透明的玻璃看過去,能夠看到外面紛飛的雪景,太皇太后像是在回憶,又像是在放空自己。
胤礽站在太皇太后的身後,聽著小娜說出的檢查報告,心下稍微輕鬆了一些。
太皇太后身體上並未檢查出明顯的病症,還是同之前一模一樣。
尤其是從蒙古回來後,可能是因為心情好,這半年的身體檢查結果都很樂觀。
「汗阿瑪勵精圖治,大清會越來越好的。」胤礽同太皇太后一同望去,卻看到老九老十一前一後走了過來。
「兩個皮小子來了。」太皇太后臉上有了笑意。
人年老的時候總想著身邊安靜一些,但安靜過了頭卻又覺得不舒服。
胤禟和胤俄雖然平日裡愛鬧,但在太皇太后宮中遵守規矩,只會顯得活潑,尤其是胤俄年紀小,更會撒嬌,太皇太后雖然嘴上不說,但其實心理是盼著他們來的。
幾個小的在慈寧宮中笑鬧成一團,看著太皇太后逐漸沒了精神,才一一離開。
「琪琪格,我能感受到我自己的身體。」看著胤礽離開慈寧宮,太皇太后才對太后說道,「我昨晚夢見福臨了。」
太后張張口,想要勸說太皇太后放寬心,卻被太皇太后阻止了。
「這些話不用說,生老病死,不過就是如此。」
「我如今沒有大災大病,已經是極好的福氣了。」從蒙古回來之後,太皇太后總能不經意間想起以前的事情。
她這一輩子沒什麼好後悔的,她覺得她所走的都是一條正確的路,可不後悔,但總有遺憾。
只是這些遺憾卻是不好對旁人說起的。
太皇太后的目光又落在蘇麻喇姑身上,蘇麻喇姑陪了她一輩子,如今身體瞧著也算康健,總歸要過些自己的生活。
「如今回蒙古的路程不遠,等我死後,你若是不想留在宮中,便回蒙古,讓自己過得舒心一些。」
太皇太后拍了拍蘇麻喇姑的手,「你別急,我的身體我心中有數,我總要趁著我還能動彈將你們安排好了,我才能放心。」
「琪琪格你雖然不能像蘇麻喇姑一樣常住蒙古,但每年去一趟住上一個月,皇帝也不會說什麼。」
「我死後,這後宮之中屬你輩分最高,我知道你不願管事,但也別讓自己不高興。」
「大清眼看著越來越好,你們日後一定也能過得越來越好。」
即便太后和蘇麻喇姑極力阻止,太皇太后還是將自己想說的話說完了。
對於太皇太后在慈寧宮中說得一切,胤礽自然是不知道的,他還在工部忙碌。
湯斌為了身體著想,已經開始寫奏摺向康熙皇帝辭任工部尚書的職位。
湯斌的身體情況,康熙多多少少是知道一些的,湯斌的身體確實不應該再繼續忙碌下去。
但若是老臣第一次上奏便同意,難免顯得皇帝有些不近人情,因此這樣的流程,最起碼要進行三次,湯斌才能真正辭任工部尚書。
因為修路一事,此時的工部是朝中的香餑餑,因此工部尚書的職位在此時至關重要,需要好好琢磨。
雖然朝中眾人都在關注下一任工部尚書的人選,但很快戶部便搞出來一個大動靜,轉移了朝中官員的注意力。
戶部尚書請奏皇上同意戶部開辦商學院,由戶部左右侍郎親自上課。
而上課的學生便是大清的商人或者商人之子,將大清商人和朝中聯繫緊密聯繫起來。
戶部尚書所說的內容,在朝野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動,朝臣們議論紛紛。
現如今的讀書人的想法大都還是士農工商,商人總是要排在最後的,現如今戶部竟然提出要教導商人,當商人的老師,朝中有許多官員都覺得滑稽。<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不過錢財並沒有阻擋胤礽做事情的腳步,他統計了內務府和宗人府的畢業人數,根據他們每年在課業成績進行安排。
學業拔尖的人才當然是留在京都,積極參與京都各個部門的建設。
剩下的則是根據學生們的意願,詢問學生願不願意去各地參與建設,將各個專業的人分配到各地。
雖說胤礽建設不起新的學校,但是在原有的學校上,添上一個新專業的阻力要小很多,這個專業不會成為那些想要考科舉百姓的絆腳石,反而會讓更多的人讀書識字,改變許多人的命運。
而增加的這個專業是無需交任何費用的,因此許多貧苦人家都能夠入學,當然這些入學也是需要進行考試的。
胤礽雖然想要將義務教育在全國各地開花,但如今只能暫時是個想法。
若是將教育支出全都納入戶部,戶部根本運轉不過來,到時候肯定要加大稅收,而加大稅收辛苦的永遠都是老百姓,反而本末倒置。
因此胤礽只能暫且設置考試門檻,讓一部分學生先行享受到這樣的便利和優惠。
這些事情做起來都很瑣碎,胤礽雖然沒有親自安排,但是時不時都會問上一句,確保下面的人沒有糊弄自己,剩下的時間都一心泡在工部。
不知不覺冬日已經來臨,京城又迎來一場大雪。
「瑞雪兆豐年。」慈寧宮中太皇太后辦靠在座椅上同胤礽說話。
一場大雪來臨,即便胤礽打著傘,也不免落在了身上,太皇太后看了卻很開心。
「大清越來越好了。」太皇太后說著目光卻在放空。
透明的玻璃看過去,能夠看到外面紛飛的雪景,太皇太后像是在回憶,又像是在放空自己。
胤礽站在太皇太后的身後,聽著小娜說出的檢查報告,心下稍微輕鬆了一些。
太皇太后身體上並未檢查出明顯的病症,還是同之前一模一樣。
尤其是從蒙古回來後,可能是因為心情好,這半年的身體檢查結果都很樂觀。
「汗阿瑪勵精圖治,大清會越來越好的。」胤礽同太皇太后一同望去,卻看到老九老十一前一後走了過來。
「兩個皮小子來了。」太皇太后臉上有了笑意。
人年老的時候總想著身邊安靜一些,但安靜過了頭卻又覺得不舒服。
胤禟和胤俄雖然平日裡愛鬧,但在太皇太后宮中遵守規矩,只會顯得活潑,尤其是胤俄年紀小,更會撒嬌,太皇太后雖然嘴上不說,但其實心理是盼著他們來的。
幾個小的在慈寧宮中笑鬧成一團,看著太皇太后逐漸沒了精神,才一一離開。
「琪琪格,我能感受到我自己的身體。」看著胤礽離開慈寧宮,太皇太后才對太后說道,「我昨晚夢見福臨了。」
太后張張口,想要勸說太皇太后放寬心,卻被太皇太后阻止了。
「這些話不用說,生老病死,不過就是如此。」
「我如今沒有大災大病,已經是極好的福氣了。」從蒙古回來之後,太皇太后總能不經意間想起以前的事情。
她這一輩子沒什麼好後悔的,她覺得她所走的都是一條正確的路,可不後悔,但總有遺憾。
只是這些遺憾卻是不好對旁人說起的。
太皇太后的目光又落在蘇麻喇姑身上,蘇麻喇姑陪了她一輩子,如今身體瞧著也算康健,總歸要過些自己的生活。
「如今回蒙古的路程不遠,等我死後,你若是不想留在宮中,便回蒙古,讓自己過得舒心一些。」
太皇太后拍了拍蘇麻喇姑的手,「你別急,我的身體我心中有數,我總要趁著我還能動彈將你們安排好了,我才能放心。」
「琪琪格你雖然不能像蘇麻喇姑一樣常住蒙古,但每年去一趟住上一個月,皇帝也不會說什麼。」
「我死後,這後宮之中屬你輩分最高,我知道你不願管事,但也別讓自己不高興。」
「大清眼看著越來越好,你們日後一定也能過得越來越好。」
即便太后和蘇麻喇姑極力阻止,太皇太后還是將自己想說的話說完了。
對於太皇太后在慈寧宮中說得一切,胤礽自然是不知道的,他還在工部忙碌。
湯斌為了身體著想,已經開始寫奏摺向康熙皇帝辭任工部尚書的職位。
湯斌的身體情況,康熙多多少少是知道一些的,湯斌的身體確實不應該再繼續忙碌下去。
但若是老臣第一次上奏便同意,難免顯得皇帝有些不近人情,因此這樣的流程,最起碼要進行三次,湯斌才能真正辭任工部尚書。
因為修路一事,此時的工部是朝中的香餑餑,因此工部尚書的職位在此時至關重要,需要好好琢磨。
雖然朝中眾人都在關注下一任工部尚書的人選,但很快戶部便搞出來一個大動靜,轉移了朝中官員的注意力。
戶部尚書請奏皇上同意戶部開辦商學院,由戶部左右侍郎親自上課。
而上課的學生便是大清的商人或者商人之子,將大清商人和朝中聯繫緊密聯繫起來。
戶部尚書所說的內容,在朝野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動,朝臣們議論紛紛。
現如今的讀書人的想法大都還是士農工商,商人總是要排在最後的,現如今戶部竟然提出要教導商人,當商人的老師,朝中有許多官員都覺得滑稽。<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