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頁
高觀啟虛軟地靠坐在寬椅上,良久後,雙手在桌上一按,挺身站了起來,平靜而有力地說道:「我們也該走了。」
府中僕役已遣散大半,昔日車馬喧闐、長明不夜的豪門望族,而今人丁凋零,只剩慘澹蕭條。
高觀啟從空曠的府邸走出,在城中與武將會合,帶著一隊精銳,闖入宮城,在禁衛的看守下將年輕的君王接出。
青年在長久的幽禁下精神已有些癲狂,披頭散髮,不修邊幅,見到高觀啟,激動衝過來大喊:「二郎!」
高觀啟攙扶住他,帶著倉促趕來的幾名皇子寵妃,匆匆朝備好的馬車趕去。
「陛下為何要逃?」一武將不捨得一身榮華,最後仍在不甘心地勸道,「陛下受命於天,才是大梁正統。而今魏賊在北,宋匪在南,正是一雪前恥的大好時機!我手中亦有精兵良將,難道就怕他們不成?乾脆我趁夜去殺光那幫悖逆的叛臣,明正典刑,肅正朝綱,不怕他們不服。將天子的權柄再搶回來,陛下就不必西逃去那蠻荒之地多吃一番苦頭了!」
青年望向觀啟。
後者冷笑道:「是啊。北地大捷,正是天賜良機,魏凌生卻在此時走了。想必他也希望陛下能動手肅清反賊,他設下的伏兵,好名正言順地動手。」
邊上的寵妃抱著幼童哭喊一聲:「陛下!」
怕他動搖,自斷生路,跪下抱住了青年的腿,哀哀懇求:「還請陛下先送三郎走。妾願留在京城,陪伴陛下!」
青年早被高觀啟一句話打消了念頭,面對一乾親信的注視,卑微求助地喊:「二郎。」
高觀啟按住他的手,溫聲道:「憑陛下之灼見洞明,再有諸位賢能的智勇遠識,便是退守西方,也未嘗不能建一番偉業,來日重振旗鼓,再大張撻伐,一奮神威,何必在此與魏賊相爭,枉送性命?」
青年不住點頭。
一行人浩浩蕩蕩地往西奔逃。
眼見臨近大梁邊境,不知是水土不服,還是舟車勞頓,青年一日日衰微。
他喝過幾貼藥,始終不見好,心中被死亡的恐懼占據,對著前來把脈的大夫苦苦哀求。
「再多開些藥吧,我咳嗽得厲害。」
他躺在床上,捂著胸口,絮絮叨叨地問:「我究竟是怎麼了?我今日早上還吐血了。我是不是不該往西面去?不如我們往南?聽說南方要暖和些。」
大夫手上寫著藥方,嘴裡安撫地應上兩聲,告訴他多調養幾日即可無礙,正在一句句叮囑,話語忽然停下,目光偏移,轉向門口。
青年也看見了牆上倒映出的影子。
那人緩步走到他身後,衣衫上帶著草木露水的氣息,靠近過來,便有種冰霜似的的寒意。
他一寸寸回頭,果然看見了那張叫他無數次從噩夢中驚醒的臉。
慘叫聲尚未來得及出口,屋內的燭火一陣撲朔後猛然熄滅。
高觀啟掀開眼皮,聽見一陣刻意加重的腳步聲,沒有回頭,只是笑說:「你不殺他,他也快死了。」
「那你呢?」宋回涯的劍貼上他的脖頸,「你猜我會不會殺你。」
宋回涯本以為高觀啟會祈求、狡辯,可他異常的平靜,臉上沒有絲毫的悔意或愧疚,義正辭嚴地道:「你們大勝凱旋,阿勉是一等一的功臣,卻死於陛下與我這幫亂臣賊子的陰詭。你出去聽一聽,百姓與朝臣是怎麼說的。京城這幫蠹蟲,時局尚且飄搖,魏凌生敢殺嗎?不是我鑄下這等大錯,他們怎捨得隨我離開?
「人心,功績,我都送給你們了。你們不忍心,可哪朝哪代的逐鹿之途不流血?不就是死一個阿勉,鋪一條通天路,我哪裡有錯?」
宋回涯顫聲道:「不過是死一個阿勉?」
她手中劍鋒偏斜,刺破他的皮肉,有瞬間動了殺心,想將面前這人就地了結。
高觀啟反笑出聲來,說:「宋回涯,你生來一無所有,即便後來負重累累,也是自己選的,不會懂我這種生來貴胄,為洪流裹挾的感覺。若是有下輩子,我君王做得,布衣也做得,唯獨不想再做,亂臣賊子了。」
他坐在位上一動不動,閉著眼睛,從容等著宋回涯的劍割開他的咽喉。
院中月色迷濛,草木搖落,青苔凝霜。
等他再睜開眼時,身後已空無一人。
·
春潮帶雨,隨得勝歸來的將士一路南下。
這場歷經百年的戰亂,在萬紫千紅的春花中敲響了終結的尾音。被戰火燎燒而留下的瘡痍,也得以開始漫長的療愈。
從南到北一片歡聲,慶賀的酒席擺滿長街,歌聲迴蕩繚繞,連東風似也在春光中大醉。
不留山上草長鶯飛,宋回涯沿著台階拾級而上,走到半路時,看見一名小童坐在不留山的石階上,托著下巴,定定望著傾斜的山道。
她一時不能舉步,以為看見了等待的阿勉。
待走近了,那與阿勉相似的小童,仰起頭叫了她一聲:「宋門主!你去哪裡了啊?」
宋回涯坐到他邊上,見他一臉的愁雲慘澹,問:「你怎麼了?」
「我想我爹了。」小童說著掉下眼淚,又自己擦乾,繃緊了臉,堅強地道,「不能抹眼淚,要叫我爹罵的!」
宋回涯笑說:「你爹如此嚴格啊?」
<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府中僕役已遣散大半,昔日車馬喧闐、長明不夜的豪門望族,而今人丁凋零,只剩慘澹蕭條。
高觀啟從空曠的府邸走出,在城中與武將會合,帶著一隊精銳,闖入宮城,在禁衛的看守下將年輕的君王接出。
青年在長久的幽禁下精神已有些癲狂,披頭散髮,不修邊幅,見到高觀啟,激動衝過來大喊:「二郎!」
高觀啟攙扶住他,帶著倉促趕來的幾名皇子寵妃,匆匆朝備好的馬車趕去。
「陛下為何要逃?」一武將不捨得一身榮華,最後仍在不甘心地勸道,「陛下受命於天,才是大梁正統。而今魏賊在北,宋匪在南,正是一雪前恥的大好時機!我手中亦有精兵良將,難道就怕他們不成?乾脆我趁夜去殺光那幫悖逆的叛臣,明正典刑,肅正朝綱,不怕他們不服。將天子的權柄再搶回來,陛下就不必西逃去那蠻荒之地多吃一番苦頭了!」
青年望向觀啟。
後者冷笑道:「是啊。北地大捷,正是天賜良機,魏凌生卻在此時走了。想必他也希望陛下能動手肅清反賊,他設下的伏兵,好名正言順地動手。」
邊上的寵妃抱著幼童哭喊一聲:「陛下!」
怕他動搖,自斷生路,跪下抱住了青年的腿,哀哀懇求:「還請陛下先送三郎走。妾願留在京城,陪伴陛下!」
青年早被高觀啟一句話打消了念頭,面對一乾親信的注視,卑微求助地喊:「二郎。」
高觀啟按住他的手,溫聲道:「憑陛下之灼見洞明,再有諸位賢能的智勇遠識,便是退守西方,也未嘗不能建一番偉業,來日重振旗鼓,再大張撻伐,一奮神威,何必在此與魏賊相爭,枉送性命?」
青年不住點頭。
一行人浩浩蕩蕩地往西奔逃。
眼見臨近大梁邊境,不知是水土不服,還是舟車勞頓,青年一日日衰微。
他喝過幾貼藥,始終不見好,心中被死亡的恐懼占據,對著前來把脈的大夫苦苦哀求。
「再多開些藥吧,我咳嗽得厲害。」
他躺在床上,捂著胸口,絮絮叨叨地問:「我究竟是怎麼了?我今日早上還吐血了。我是不是不該往西面去?不如我們往南?聽說南方要暖和些。」
大夫手上寫著藥方,嘴裡安撫地應上兩聲,告訴他多調養幾日即可無礙,正在一句句叮囑,話語忽然停下,目光偏移,轉向門口。
青年也看見了牆上倒映出的影子。
那人緩步走到他身後,衣衫上帶著草木露水的氣息,靠近過來,便有種冰霜似的的寒意。
他一寸寸回頭,果然看見了那張叫他無數次從噩夢中驚醒的臉。
慘叫聲尚未來得及出口,屋內的燭火一陣撲朔後猛然熄滅。
高觀啟掀開眼皮,聽見一陣刻意加重的腳步聲,沒有回頭,只是笑說:「你不殺他,他也快死了。」
「那你呢?」宋回涯的劍貼上他的脖頸,「你猜我會不會殺你。」
宋回涯本以為高觀啟會祈求、狡辯,可他異常的平靜,臉上沒有絲毫的悔意或愧疚,義正辭嚴地道:「你們大勝凱旋,阿勉是一等一的功臣,卻死於陛下與我這幫亂臣賊子的陰詭。你出去聽一聽,百姓與朝臣是怎麼說的。京城這幫蠹蟲,時局尚且飄搖,魏凌生敢殺嗎?不是我鑄下這等大錯,他們怎捨得隨我離開?
「人心,功績,我都送給你們了。你們不忍心,可哪朝哪代的逐鹿之途不流血?不就是死一個阿勉,鋪一條通天路,我哪裡有錯?」
宋回涯顫聲道:「不過是死一個阿勉?」
她手中劍鋒偏斜,刺破他的皮肉,有瞬間動了殺心,想將面前這人就地了結。
高觀啟反笑出聲來,說:「宋回涯,你生來一無所有,即便後來負重累累,也是自己選的,不會懂我這種生來貴胄,為洪流裹挾的感覺。若是有下輩子,我君王做得,布衣也做得,唯獨不想再做,亂臣賊子了。」
他坐在位上一動不動,閉著眼睛,從容等著宋回涯的劍割開他的咽喉。
院中月色迷濛,草木搖落,青苔凝霜。
等他再睜開眼時,身後已空無一人。
·
春潮帶雨,隨得勝歸來的將士一路南下。
這場歷經百年的戰亂,在萬紫千紅的春花中敲響了終結的尾音。被戰火燎燒而留下的瘡痍,也得以開始漫長的療愈。
從南到北一片歡聲,慶賀的酒席擺滿長街,歌聲迴蕩繚繞,連東風似也在春光中大醉。
不留山上草長鶯飛,宋回涯沿著台階拾級而上,走到半路時,看見一名小童坐在不留山的石階上,托著下巴,定定望著傾斜的山道。
她一時不能舉步,以為看見了等待的阿勉。
待走近了,那與阿勉相似的小童,仰起頭叫了她一聲:「宋門主!你去哪裡了啊?」
宋回涯坐到他邊上,見他一臉的愁雲慘澹,問:「你怎麼了?」
「我想我爹了。」小童說著掉下眼淚,又自己擦乾,繃緊了臉,堅強地道,「不能抹眼淚,要叫我爹罵的!」
宋回涯笑說:「你爹如此嚴格啊?」
<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