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頁
漢陽長公主那廂呢,聽到她們說話的內容,惆悵過後到底釋然了。雖然很遺憾,但若問自己能不能像魯國夫人一樣不管不顧,答案是決計做不到。
其實先前的種種,回想起來很可笑,當初她嫁到葛家,郎子肩不能挑擔,手不能提籃,以至於自己吃了許多苦。現在自己重獲自由了,有機會再選一次,下意識就想區別于姓葛的,區別越大越好。
恰好那日父母府中宴請,她過去幫著張羅,剛到門前,遇上了梨園樂師進場。
梨園隨行的行頭不少,有的樂師整場下來得換幾樣樂器,那些大大小小的匣子都得自己搬運。女樂師們力氣小,搬得也少,但人群中混進了一個高大魁梧的漢子,肩上掛著兩個琴匣,手裡拎著兩個大箱子。那時她以為他是梨園跟來的雜役,直到他抱著樂器登台,那麼粗獷的人竟彈得一手好琵琶,她震驚半天回不過神來,從此就留意他了。
有力氣,也有情調,這是漢陽長公主對醍醐的評價。本以為這種喜好很罕見,卻沒想到魯國夫人也對他青眼有加,發展到最後,兩下里就暗暗較勁起來。
若說醍醐心裡屬意誰,她也說不上來,原本輸贏懸而未決,隨著醍醐的離開,也許就此不了了之了。可她沒想到,魯國夫人居然放下上都的一切,追趕他去了,可見還是魯國夫人更勝一籌,自己也算輸得心服口服,那就祝福他們往後一切順利吧。
彭王妃這頭呢,因為女兒這場畸戀,可說是心力交瘁。今天總算看見了轉機,忙問她:「你阿舅上回替你說合的人,可要見一見?人在將作處任大監,差事輕省,脾氣又和善。據你阿舅說,家裡頭整間屋子都擺著親手做的各種舟楫,那個小船槳,才半截手指頭那麼長……」
本以為她又要推辭,畢竟提了幾次,最後她幾乎要與父母翻臉了。
彭王妃小心翼翼查看女兒的臉色,不想這次並未從她臉上發現不耐煩。
漢陽長公主轉頭看向母親,平心靜氣道:「阿娘,這些年您為我操碎了心,我對不起您。阿舅說的那個人可以見一見,我想能耐下性子做那些小玩意兒的,定不是個壞人。」
彭王妃暗呼阿彌陀佛,簡直高興壞了,連連點頭,「回頭我就讓人傳話給你阿舅,好不好的,見過了再說。」
隱約聽到她們談話內容的蘇月與太后,悄悄交換了下眼色。
這樣挺好的,各自都按照自己的心跡,去做自己願意做的事吧,不用哭哭啼啼,也不用怨聲載道。勇敢的人只管大步往前邁,追求安穩的人轉身也能找到自己的幸福,不是皆大歡喜嗎。
只是蘇月仍從太后的一低眉間,發現了不易察覺的哀傷。
初五日,大家都在迎財神,而她的小兒子,此刻正關在大理寺的牢獄裡。犯下彌天大罪該受罰,糟心的是他病了多年,但凡受罰必定性命攸關。她忍了又忍,這些天自己沒有探過監,也沒有派人去看望他,實在是這孽障令她心情複雜,就算見了面,大概除了罵也還是罵。
但若說不記掛,怎麼可能呢,終究是從自己肚子裡生出來的,是自己的至親骨肉啊。可因為他的荒唐,母親惦念兒子也成了罪過,太后如今已經不知道,自己究竟應當怎麼辦了。
蘇月見狀,輕聲道:「陛下沒有下令,大理寺不會苛待他的。我今日派人給他送了些禦寒的衣物過去,裡頭應當也有暖爐,不會凍著的。」
太后聽了她的話,愁雲慘霧間泄出了一點日光,在食案下緊緊握住了她的手。
快意恩仇固然是爽利的人生,但仁慈豁達,才是作為一國之母必備的情操。
男人就像雨後水窪里舀上來的一碗水,別指望他清澈見底,婚後是第二次投胎,女人往水裡加什麼,決定他是污還是濁。你加明礬,他沉澱沉澱,慢慢就純淨了,你若滴落兩滴墨,他馬上能讓你明白什麼叫伸手不見五指。大郎有賢妻輔佐,這個國家錯不了。自己已經上了年紀,不管是政務還是宮務都力不從心,既然後繼有人,太后便想好了,可以痛快地放開手了。
所以今日的大宴,除卻權弈落馬的遺憾,其他一切如常。曲樂照演,推杯換盞,皇帝牢牢穩坐皇位,依舊是臣僚和百姓的心之所向。
直等到大宴結束,皇帝在空空的大殿上站了一會兒,方才乘著夜色去了北司獄一趟。
說是大獄,其實與真正關押囚犯的牢房不一樣,皇帝沒有下令褫奪齊王封號前,權弈仍能活得有體面。
然而內心的煎熬無時無刻不在折磨著他,短短几日而已,皇帝再見到他時,他已經瘦了一大圈。
兄弟倆見面,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只有兩兩對站。
權弈雖然常年體弱,脾氣其實很倔強,到了此時更要在皇帝面前挺直脊樑,臉上滿是無畏之色,率先發了聲:「阿兄是來賜死我的嗎?」
皇帝的目光像冰錐,「要你死還不簡單,犯不著讓朕親自跑一趟。朕是來看看你病了沒有,倘或半死不活了,外面有現成的御醫,扎一針就能讓你還陽。」
權弈的臉色變得很難看,「你送來的大夫,一次又一次把我從鬼門關拽回來,其實我早就不耐煩了。乾脆讓我早點死,反倒是成全了我。」<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其實先前的種種,回想起來很可笑,當初她嫁到葛家,郎子肩不能挑擔,手不能提籃,以至於自己吃了許多苦。現在自己重獲自由了,有機會再選一次,下意識就想區別于姓葛的,區別越大越好。
恰好那日父母府中宴請,她過去幫著張羅,剛到門前,遇上了梨園樂師進場。
梨園隨行的行頭不少,有的樂師整場下來得換幾樣樂器,那些大大小小的匣子都得自己搬運。女樂師們力氣小,搬得也少,但人群中混進了一個高大魁梧的漢子,肩上掛著兩個琴匣,手裡拎著兩個大箱子。那時她以為他是梨園跟來的雜役,直到他抱著樂器登台,那麼粗獷的人竟彈得一手好琵琶,她震驚半天回不過神來,從此就留意他了。
有力氣,也有情調,這是漢陽長公主對醍醐的評價。本以為這種喜好很罕見,卻沒想到魯國夫人也對他青眼有加,發展到最後,兩下里就暗暗較勁起來。
若說醍醐心裡屬意誰,她也說不上來,原本輸贏懸而未決,隨著醍醐的離開,也許就此不了了之了。可她沒想到,魯國夫人居然放下上都的一切,追趕他去了,可見還是魯國夫人更勝一籌,自己也算輸得心服口服,那就祝福他們往後一切順利吧。
彭王妃這頭呢,因為女兒這場畸戀,可說是心力交瘁。今天總算看見了轉機,忙問她:「你阿舅上回替你說合的人,可要見一見?人在將作處任大監,差事輕省,脾氣又和善。據你阿舅說,家裡頭整間屋子都擺著親手做的各種舟楫,那個小船槳,才半截手指頭那麼長……」
本以為她又要推辭,畢竟提了幾次,最後她幾乎要與父母翻臉了。
彭王妃小心翼翼查看女兒的臉色,不想這次並未從她臉上發現不耐煩。
漢陽長公主轉頭看向母親,平心靜氣道:「阿娘,這些年您為我操碎了心,我對不起您。阿舅說的那個人可以見一見,我想能耐下性子做那些小玩意兒的,定不是個壞人。」
彭王妃暗呼阿彌陀佛,簡直高興壞了,連連點頭,「回頭我就讓人傳話給你阿舅,好不好的,見過了再說。」
隱約聽到她們談話內容的蘇月與太后,悄悄交換了下眼色。
這樣挺好的,各自都按照自己的心跡,去做自己願意做的事吧,不用哭哭啼啼,也不用怨聲載道。勇敢的人只管大步往前邁,追求安穩的人轉身也能找到自己的幸福,不是皆大歡喜嗎。
只是蘇月仍從太后的一低眉間,發現了不易察覺的哀傷。
初五日,大家都在迎財神,而她的小兒子,此刻正關在大理寺的牢獄裡。犯下彌天大罪該受罰,糟心的是他病了多年,但凡受罰必定性命攸關。她忍了又忍,這些天自己沒有探過監,也沒有派人去看望他,實在是這孽障令她心情複雜,就算見了面,大概除了罵也還是罵。
但若說不記掛,怎麼可能呢,終究是從自己肚子裡生出來的,是自己的至親骨肉啊。可因為他的荒唐,母親惦念兒子也成了罪過,太后如今已經不知道,自己究竟應當怎麼辦了。
蘇月見狀,輕聲道:「陛下沒有下令,大理寺不會苛待他的。我今日派人給他送了些禦寒的衣物過去,裡頭應當也有暖爐,不會凍著的。」
太后聽了她的話,愁雲慘霧間泄出了一點日光,在食案下緊緊握住了她的手。
快意恩仇固然是爽利的人生,但仁慈豁達,才是作為一國之母必備的情操。
男人就像雨後水窪里舀上來的一碗水,別指望他清澈見底,婚後是第二次投胎,女人往水裡加什麼,決定他是污還是濁。你加明礬,他沉澱沉澱,慢慢就純淨了,你若滴落兩滴墨,他馬上能讓你明白什麼叫伸手不見五指。大郎有賢妻輔佐,這個國家錯不了。自己已經上了年紀,不管是政務還是宮務都力不從心,既然後繼有人,太后便想好了,可以痛快地放開手了。
所以今日的大宴,除卻權弈落馬的遺憾,其他一切如常。曲樂照演,推杯換盞,皇帝牢牢穩坐皇位,依舊是臣僚和百姓的心之所向。
直等到大宴結束,皇帝在空空的大殿上站了一會兒,方才乘著夜色去了北司獄一趟。
說是大獄,其實與真正關押囚犯的牢房不一樣,皇帝沒有下令褫奪齊王封號前,權弈仍能活得有體面。
然而內心的煎熬無時無刻不在折磨著他,短短几日而已,皇帝再見到他時,他已經瘦了一大圈。
兄弟倆見面,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只有兩兩對站。
權弈雖然常年體弱,脾氣其實很倔強,到了此時更要在皇帝面前挺直脊樑,臉上滿是無畏之色,率先發了聲:「阿兄是來賜死我的嗎?」
皇帝的目光像冰錐,「要你死還不簡單,犯不著讓朕親自跑一趟。朕是來看看你病了沒有,倘或半死不活了,外面有現成的御醫,扎一針就能讓你還陽。」
權弈的臉色變得很難看,「你送來的大夫,一次又一次把我從鬼門關拽回來,其實我早就不耐煩了。乾脆讓我早點死,反倒是成全了我。」<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