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頁
舉步邁入乾陽門,朝會時的乾陽殿與平時不同,內外都站著帶刀的緹騎,十步一個,釘子般矗立在御道左右。
她順著官員行走的直道上前,早有萬里在殿外等候著。見她來了,快步上前迎接,壓聲道:「不管過會兒如何腥風血雨,娘子只管澄清經過,認錯就是了,切記切記。」
蘇月猶疑地看了他一眼,知道這是皇帝的意思,便點了點頭,跟他進了大殿。
深廣的殿宇兩掖,站滿了冠服儼然的文臣武將。梨園獻演時,蘇月曾見過他們每一個人,然而走上朝堂,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頓時讓她感受到了另一種忐忑和慌張。
她看到彈劾她的人了,這回不是御史台的言官,是武將。且人數眾多,足有七八人,不是站著回稟,而是跪在了御階前。聽見腳步聲傳來,回頭看她的眼神充滿鄙夷和憤恨,若不是身處朝堂上,恐怕要把她拆吃入腹了。
武將……想必是搜查左翊衛將軍的府邸,引發了眾怒。這些人難道是他的部下嗎,都來為他叫屈請命?蘇月暫且弄不清原委,也不敢造次,便遵著禮節恭恭敬敬上前長揖,叩謁了坐在龍椅上的人。
上首的皇帝蹙著眉,出言詢問:「辜大人,諸位將軍彈劾你沒有手令,擅自搜查了左翊衛將軍的府邸。你為何這麼做?與他有私怨嗎?」
蘇月說沒有,「臣與將軍並無私怨,搜查將軍府邸也是為洗清將軍嫌疑。梨園中有一樂師外出,遭人擄劫六日未歸,臣呈報了大都府,京城上下四處搜索,但凡有嫌疑的都要接受盤查,不限於左翊衛將軍。」
她的話,立刻換來了反駁,「一派胡言!為何不搜查別家,偏偏只搜將軍府?」
蘇月平心靜氣道:「因為早在朝廷頒布恩恤梨園的政令前,左翊衛將軍曾看上該名樂工,點她獨自前往府上奏曲。該樂師不曾赴約,這件事後來不了了之,如今樂師失蹤,遵著慣例,與其有過交集的人都有嫌疑,都應該查訪。」
可是她的解釋,不能平息這些武將的怒火。他們向上拱手,「臣等歸順朝廷,是因敬仰陛下,堅信陛下不會因親疏刻意慢待臣等。臣等也曾為陛下出生入死,可換來的卻是無盡的羞辱,一名女子竟能公然踐踏降臣的尊嚴,臣等若是坐視不理,接下來還有容身之地嗎?這朝堂上,七成是陛下欽點的官員,剩下三成沿用舊臣,我等莽夫不值一提,但今日受辱的是武將,明日就輪到賢德著稱的文官了。難道要等前朝官員盡數受辱,陛下才能為臣等主持公道嗎?還是此舉本就是陛下授意,意在壓制降臣,扶植新臣?」
話越說越無禮,平章政事出言喝止,「心中抱屈,大可就事論事,胡亂揣測一氣,連陛下都牽扯上了,這是要以下犯上嗎?」
皇帝並不動怒,只是淡淡看著跪地的武將們,那目光里沒有恫嚇,卻有不易察覺的陰冷,令人不寒而慄。
吵嚷著鳴不平的那些人終歸有些犯怵,氣焰略低了幾分,但仍是不依不饒,「女子為官已是亂了綱常,如今竟帶領緹騎搜查官員府邸,實在令臣等大為不解。」
蘇月掖手道:「左翊衛將軍可在?他若有不平,我可以與他當面對峙。」
叫屈的那些人冷哼了一聲,「受此奇恥大辱,早就一病不起了,還能上朝與娘子對峙?」
他們從來沒有承認她是命官,就連稱呼也依舊是「娘子」,而不是「大人」。
蘇月本想與他們理論的,但想起萬里的話,還是勉強按捺住了。況且要是細究,難免要把青崖的遭遇說出來,也許這是最好的,堵住悠悠眾口的辦法,但要把別人的痛處撕扯開,暴露在這些沒有人性的權貴面前,她還是覺得於心不忍。
但這場彈劾,著實是來勢洶洶,起先還只是武將們同仇敵愾,漸漸地,發展成了新朝和舊臣的矛盾。這些前朝官員早就不滿於朝廷對他們的壓制,心裡憋著一團火,苦於找不到發泄的途徑。這回發生了這件事,立刻正中下懷,有了充足的理由來小題大做。
蘇月才意識到自己真的做錯了,衝動起來不計後果,又給皇帝帶來了麻煩。她甚至不敢抬眼看他,垂首道:「臣尋人心切,忙中出錯,請陛下恕罪。從今往後自當戒驕戒躁,謹慎行事,陛下若要降罪,臣俯首領罪,甘願受罰。」
上首的皇帝有些苦惱,朝堂上有一小半的臣屬是前朝歸順的,這些人中不乏有建樹的能臣,武將雖然驕奢淫逸,卻也著實有軍功。這些人的去留篩選需要慢慢進行,不能一蹴而就,現在忽然鬧得群情激奮,就算是皇帝也感覺到了棘手。
怎麼處罰蘇月,罰俸嗎?已經使過的手段,至今她的官冊上還有四個月的虧空,再累加,御史台勢必又要跳出來說話。但除了罰俸,還有什麼是最不傷筋動骨的?
他想了又想,撫著龍椅的扶手道:「從今往後,梨園使不得再調遣緹騎,回梨園禁足一月,面壁思過去吧。」
可惜這樣雷聲大雨點小的判罰,並不能服眾。
那些武將沒有站起身,紛紛取下了頭上的烏紗帽,「請陛下罷免辜娘子梨園使之職,匡正梨園風氣。」<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她順著官員行走的直道上前,早有萬里在殿外等候著。見她來了,快步上前迎接,壓聲道:「不管過會兒如何腥風血雨,娘子只管澄清經過,認錯就是了,切記切記。」
蘇月猶疑地看了他一眼,知道這是皇帝的意思,便點了點頭,跟他進了大殿。
深廣的殿宇兩掖,站滿了冠服儼然的文臣武將。梨園獻演時,蘇月曾見過他們每一個人,然而走上朝堂,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頓時讓她感受到了另一種忐忑和慌張。
她看到彈劾她的人了,這回不是御史台的言官,是武將。且人數眾多,足有七八人,不是站著回稟,而是跪在了御階前。聽見腳步聲傳來,回頭看她的眼神充滿鄙夷和憤恨,若不是身處朝堂上,恐怕要把她拆吃入腹了。
武將……想必是搜查左翊衛將軍的府邸,引發了眾怒。這些人難道是他的部下嗎,都來為他叫屈請命?蘇月暫且弄不清原委,也不敢造次,便遵著禮節恭恭敬敬上前長揖,叩謁了坐在龍椅上的人。
上首的皇帝蹙著眉,出言詢問:「辜大人,諸位將軍彈劾你沒有手令,擅自搜查了左翊衛將軍的府邸。你為何這麼做?與他有私怨嗎?」
蘇月說沒有,「臣與將軍並無私怨,搜查將軍府邸也是為洗清將軍嫌疑。梨園中有一樂師外出,遭人擄劫六日未歸,臣呈報了大都府,京城上下四處搜索,但凡有嫌疑的都要接受盤查,不限於左翊衛將軍。」
她的話,立刻換來了反駁,「一派胡言!為何不搜查別家,偏偏只搜將軍府?」
蘇月平心靜氣道:「因為早在朝廷頒布恩恤梨園的政令前,左翊衛將軍曾看上該名樂工,點她獨自前往府上奏曲。該樂師不曾赴約,這件事後來不了了之,如今樂師失蹤,遵著慣例,與其有過交集的人都有嫌疑,都應該查訪。」
可是她的解釋,不能平息這些武將的怒火。他們向上拱手,「臣等歸順朝廷,是因敬仰陛下,堅信陛下不會因親疏刻意慢待臣等。臣等也曾為陛下出生入死,可換來的卻是無盡的羞辱,一名女子竟能公然踐踏降臣的尊嚴,臣等若是坐視不理,接下來還有容身之地嗎?這朝堂上,七成是陛下欽點的官員,剩下三成沿用舊臣,我等莽夫不值一提,但今日受辱的是武將,明日就輪到賢德著稱的文官了。難道要等前朝官員盡數受辱,陛下才能為臣等主持公道嗎?還是此舉本就是陛下授意,意在壓制降臣,扶植新臣?」
話越說越無禮,平章政事出言喝止,「心中抱屈,大可就事論事,胡亂揣測一氣,連陛下都牽扯上了,這是要以下犯上嗎?」
皇帝並不動怒,只是淡淡看著跪地的武將們,那目光里沒有恫嚇,卻有不易察覺的陰冷,令人不寒而慄。
吵嚷著鳴不平的那些人終歸有些犯怵,氣焰略低了幾分,但仍是不依不饒,「女子為官已是亂了綱常,如今竟帶領緹騎搜查官員府邸,實在令臣等大為不解。」
蘇月掖手道:「左翊衛將軍可在?他若有不平,我可以與他當面對峙。」
叫屈的那些人冷哼了一聲,「受此奇恥大辱,早就一病不起了,還能上朝與娘子對峙?」
他們從來沒有承認她是命官,就連稱呼也依舊是「娘子」,而不是「大人」。
蘇月本想與他們理論的,但想起萬里的話,還是勉強按捺住了。況且要是細究,難免要把青崖的遭遇說出來,也許這是最好的,堵住悠悠眾口的辦法,但要把別人的痛處撕扯開,暴露在這些沒有人性的權貴面前,她還是覺得於心不忍。
但這場彈劾,著實是來勢洶洶,起先還只是武將們同仇敵愾,漸漸地,發展成了新朝和舊臣的矛盾。這些前朝官員早就不滿於朝廷對他們的壓制,心裡憋著一團火,苦於找不到發泄的途徑。這回發生了這件事,立刻正中下懷,有了充足的理由來小題大做。
蘇月才意識到自己真的做錯了,衝動起來不計後果,又給皇帝帶來了麻煩。她甚至不敢抬眼看他,垂首道:「臣尋人心切,忙中出錯,請陛下恕罪。從今往後自當戒驕戒躁,謹慎行事,陛下若要降罪,臣俯首領罪,甘願受罰。」
上首的皇帝有些苦惱,朝堂上有一小半的臣屬是前朝歸順的,這些人中不乏有建樹的能臣,武將雖然驕奢淫逸,卻也著實有軍功。這些人的去留篩選需要慢慢進行,不能一蹴而就,現在忽然鬧得群情激奮,就算是皇帝也感覺到了棘手。
怎麼處罰蘇月,罰俸嗎?已經使過的手段,至今她的官冊上還有四個月的虧空,再累加,御史台勢必又要跳出來說話。但除了罰俸,還有什麼是最不傷筋動骨的?
他想了又想,撫著龍椅的扶手道:「從今往後,梨園使不得再調遣緹騎,回梨園禁足一月,面壁思過去吧。」
可惜這樣雷聲大雨點小的判罰,並不能服眾。
那些武將沒有站起身,紛紛取下了頭上的烏紗帽,「請陛下罷免辜娘子梨園使之職,匡正梨園風氣。」<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