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頁
殿裡的人紛紛祝賀,傅姆笑著拱手,「恭喜太后,心裡總念著辜家女郎,今日總算圓滿了,可要高興壞了。」
太后說可不是,這才想起自己這頭商量妥當了,最要緊的人還蒙在鼓裡呢。
忙吩咐范驍:「快差人到乾陽殿看看去,前頭的朝會散了沒有。若陛下沒在召見臣僚,把他請到這兒來。」
范驍應是,也不用差遣旁人了,自己撒丫子就往外朝跑。
先前太后預備向辜家夫婦提婚事時,齊王就藉故出去了,等到這會兒才又進殿,一進門就聽到太后告訴他好消息,說親事定準了,等到過完禮,就是一家人了。
齊王鄭重向蘇月作了一揖,「上回還曾遺憾,差一點就該稱呼娘子為阿嫂,如今這事定下了,先恭賀娘子吧!」
蘇月欠身還了一禮,太后喜氣洋洋地,只待皇帝來,告訴他這個好消息。
結果不趕巧,范驍回來稟報,說朝會已然結束了,但司天監的地動儀出了異象,西南方金龍銜著的金球掉進□□嘴裡了。消息稟報到陛下面前,陛下責令尚書省嚴陣以待,預備好了隨時趕赴西南的巡查使,自己又上司天監親自查看去了。
所以做皇帝辛苦,每天有各種政務排著隊等他處置,可不像大戲裡唱的那樣,有事俱本上奏,無事捲簾退朝。
辜家夫婦見狀向太后揖手,「既然陛下正忙公務,卑下等就先告退了。家中還要預備預備,過禮不是小事,族中的親戚都要知會起來,若太后定準了好日子,打發人來吩咐一聲就是了。」
太后也不強留,一面說好,一面讓人把預備好的賞賜搬出來,送去辜家的馬車裡。自己則親自送下台階,客套話說了許許多,笑道:「我是等不及了,今日就讓人排算日子,若是趕得及,這個月便過禮吧。」
辜家夫婦無不從命,再三行過禮,仍舊從西太陽門退出了掖庭。
這一路上,辜夫人總在觀察蘇月的神色,好容易等到邊上沒人了,悄悄問她:「你先前應下,可是自願的?」
爹娘總擔心她受委屈,擔心她畏懼強權,不得不低頭認命。連阿爹都憂心忡忡地,仿佛她只要露出一點難色,一家人就準備好和她一起愁雲慘霧了。
蘇月見他們這樣,反倒笑起來,「我豈是那種委曲求全的人啊,如果心裡厭惡他,絕不會鬆口答應的。其實我來上都大半年,見識了不少男子,相較於他們,權家大郎居然是其中最好的。說出來怕阿爹和阿娘不信,他除了不太會討女郎歡心,餘下不管品行也好,胸襟也好,謀略也好,都是上上乘。」
她尋常可不怎麼愛誇人,能把那人誇得像花,可見是真的不為難。
辜祈年鬆了口氣,「我總是擔心,怕你因咱家得了人家太多,還不清了,才甘願自己填這個窟窿的。」
蘇月在爹娘面前並不搪塞,坦然道:「起先我也覺得無以為報,可後來想明白了,我往後可得每天面對他那張臉,作為對我的補償,善待我的家人,不是應該的嗎。」
辜夫人的擔憂到這時才徹底化解,牽住蘇月的手問:「你可喜歡他?阿娘還是盼著你能嫁一個自己真心喜歡的,不因這樣那樣的騎虎難下,將就一輩子。」
蘇月想了想道:「好像有些許喜歡,但相處日久,感情慢慢積累,說不定將來我會很喜歡他呢。」
辜夫人終於舒展開了眉,打趣和丈夫抱怨:「這孩子,說起話來半點沒有女郎的矜持,可是學壞了?」
辜祈年眼中的女兒,反正就是萬般都好,「這叫爽朗,你不懂。梨園那麼多的人,她要在裡頭辦事,可不得有話直說嗎。彎彎繞繞的,底下人費思量,耽誤多少工夫!況且是同爹娘交底,扭捏作態,不是我們辜家女郎的風範。」
阿爹把一切替她辯解得明明白白,蘇月就不用反思,究竟是不是與權大鬥嘴太多的緣故了。
爹娘今日的一場覲見,把她的終身大事定下了,其實定下也好,就像浮萍有了根,她既然沒有打定主意終身不嫁,權家大郎還是個很不錯的選擇。這人嘴壞些,心腸卻很好,心思也細膩,與他相處這麼久,從來不覺得厭倦。剛才商定婚事的時候她也思量,為什麼心裡還有些猶豫……大概是猶豫他的身份,將來的掖庭會擴充起來,到時候色衰而愛弛,連想找他鬥嘴,他恐怕也不耐煩應付你。
這就是婚姻的未卜之處,民間夫妻有沒有第三人或許還可商討,帝後之間中途加入的人,必會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就好比兩片琉璃,緊貼在一起時可以肝膽相照,中間隔上一層紗,朦朧些,再隔上一層,影影綽綽。當紗越來越厚,就再也看不見對方了,天長日久,記憶模糊,那個人也就徹底消失了。
唉,所以她還是怕啊。想得太多不好,但又怎麼能去不想,辜娘子偶爾也是個多愁善感的小女郎。
憂愁不能吐露,也不想給爹娘招來煩惱,但阿爹總與她步調一致,她沒開口,阿爹倒發愁了,「聘了皇后,後頭就大開方便之門了吧,上都許多名門望族,都等著往宮裡送人呢。」<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太后說可不是,這才想起自己這頭商量妥當了,最要緊的人還蒙在鼓裡呢。
忙吩咐范驍:「快差人到乾陽殿看看去,前頭的朝會散了沒有。若陛下沒在召見臣僚,把他請到這兒來。」
范驍應是,也不用差遣旁人了,自己撒丫子就往外朝跑。
先前太后預備向辜家夫婦提婚事時,齊王就藉故出去了,等到這會兒才又進殿,一進門就聽到太后告訴他好消息,說親事定準了,等到過完禮,就是一家人了。
齊王鄭重向蘇月作了一揖,「上回還曾遺憾,差一點就該稱呼娘子為阿嫂,如今這事定下了,先恭賀娘子吧!」
蘇月欠身還了一禮,太后喜氣洋洋地,只待皇帝來,告訴他這個好消息。
結果不趕巧,范驍回來稟報,說朝會已然結束了,但司天監的地動儀出了異象,西南方金龍銜著的金球掉進□□嘴裡了。消息稟報到陛下面前,陛下責令尚書省嚴陣以待,預備好了隨時趕赴西南的巡查使,自己又上司天監親自查看去了。
所以做皇帝辛苦,每天有各種政務排著隊等他處置,可不像大戲裡唱的那樣,有事俱本上奏,無事捲簾退朝。
辜家夫婦見狀向太后揖手,「既然陛下正忙公務,卑下等就先告退了。家中還要預備預備,過禮不是小事,族中的親戚都要知會起來,若太后定準了好日子,打發人來吩咐一聲就是了。」
太后也不強留,一面說好,一面讓人把預備好的賞賜搬出來,送去辜家的馬車裡。自己則親自送下台階,客套話說了許許多,笑道:「我是等不及了,今日就讓人排算日子,若是趕得及,這個月便過禮吧。」
辜家夫婦無不從命,再三行過禮,仍舊從西太陽門退出了掖庭。
這一路上,辜夫人總在觀察蘇月的神色,好容易等到邊上沒人了,悄悄問她:「你先前應下,可是自願的?」
爹娘總擔心她受委屈,擔心她畏懼強權,不得不低頭認命。連阿爹都憂心忡忡地,仿佛她只要露出一點難色,一家人就準備好和她一起愁雲慘霧了。
蘇月見他們這樣,反倒笑起來,「我豈是那種委曲求全的人啊,如果心裡厭惡他,絕不會鬆口答應的。其實我來上都大半年,見識了不少男子,相較於他們,權家大郎居然是其中最好的。說出來怕阿爹和阿娘不信,他除了不太會討女郎歡心,餘下不管品行也好,胸襟也好,謀略也好,都是上上乘。」
她尋常可不怎麼愛誇人,能把那人誇得像花,可見是真的不為難。
辜祈年鬆了口氣,「我總是擔心,怕你因咱家得了人家太多,還不清了,才甘願自己填這個窟窿的。」
蘇月在爹娘面前並不搪塞,坦然道:「起先我也覺得無以為報,可後來想明白了,我往後可得每天面對他那張臉,作為對我的補償,善待我的家人,不是應該的嗎。」
辜夫人的擔憂到這時才徹底化解,牽住蘇月的手問:「你可喜歡他?阿娘還是盼著你能嫁一個自己真心喜歡的,不因這樣那樣的騎虎難下,將就一輩子。」
蘇月想了想道:「好像有些許喜歡,但相處日久,感情慢慢積累,說不定將來我會很喜歡他呢。」
辜夫人終於舒展開了眉,打趣和丈夫抱怨:「這孩子,說起話來半點沒有女郎的矜持,可是學壞了?」
辜祈年眼中的女兒,反正就是萬般都好,「這叫爽朗,你不懂。梨園那麼多的人,她要在裡頭辦事,可不得有話直說嗎。彎彎繞繞的,底下人費思量,耽誤多少工夫!況且是同爹娘交底,扭捏作態,不是我們辜家女郎的風範。」
阿爹把一切替她辯解得明明白白,蘇月就不用反思,究竟是不是與權大鬥嘴太多的緣故了。
爹娘今日的一場覲見,把她的終身大事定下了,其實定下也好,就像浮萍有了根,她既然沒有打定主意終身不嫁,權家大郎還是個很不錯的選擇。這人嘴壞些,心腸卻很好,心思也細膩,與他相處這麼久,從來不覺得厭倦。剛才商定婚事的時候她也思量,為什麼心裡還有些猶豫……大概是猶豫他的身份,將來的掖庭會擴充起來,到時候色衰而愛弛,連想找他鬥嘴,他恐怕也不耐煩應付你。
這就是婚姻的未卜之處,民間夫妻有沒有第三人或許還可商討,帝後之間中途加入的人,必會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就好比兩片琉璃,緊貼在一起時可以肝膽相照,中間隔上一層紗,朦朧些,再隔上一層,影影綽綽。當紗越來越厚,就再也看不見對方了,天長日久,記憶模糊,那個人也就徹底消失了。
唉,所以她還是怕啊。想得太多不好,但又怎麼能去不想,辜娘子偶爾也是個多愁善感的小女郎。
憂愁不能吐露,也不想給爹娘招來煩惱,但阿爹總與她步調一致,她沒開口,阿爹倒發愁了,「聘了皇后,後頭就大開方便之門了吧,上都許多名門望族,都等著往宮裡送人呢。」<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