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
辜夫人束手無策,看著蘇月出來領命,誠如身上活活剜下了一塊肉,早就泣不成聲了。
「奉使大人,能否再讓孩子留一晚,明早我親送她與奉使匯合,成嗎?」辜祈年知道這結果無法改變了,雙手合什再三乞求,「消息來得太突然,萬請奉使通融,賞我們時間好生籌備。」
可惜人家並不打算破例,「姑蘇城內選入名冊的有三十八人,若是三十八家都想留到天亮,那我這差事就辦不成了。」說罷略沉吟了下,「這樣吧,念在員外戰時救濟百姓的功勞上,下官半個時辰後再來。員外該籌備的籌備,有什麼話也趁機交代,好好道個別。下次再見,就不那麼容易了。」
話像冷水潑在眾人心頭,奉使說完,帶著衙役離開了。
「我這就去找梁縣丞,請他想想辦法。」大郎說著就要往外走。
辜祈年抬了抬手,「別去了,這是朝廷發布的政令,誰敢在這個時候賣人情。」一面說,一面悽惻地望著蘇月,腦子裡一忽兒蹦出很多念頭,恨不得讓她這就收拾細軟,連夜逃出姑蘇去。
可是轉念一想,辜家全族四十餘口人,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放走了一個,上面必定會問罪,那麼亂世中好不容易保全的人口,恐怕就要毀於一旦了。內敬坊的名冊上少了一個名字,發配充軍的名單上就得多出幾十個,孰輕孰重,作為家主,不得不仔細掂量。
「蘇月,」老父親語調有些哽咽,「阿爹無能……」
這句話說出口,全家都跟著哭起來。
蘇雲年少冒失,蹦出來逞英雄,「阿姐,我替你去。」
可蘇月卻失笑,「你連琵琶和箜篌都分不清,去了怎麼辦,天天挨捶嗎?名冊上寫的是我的名字,既然點了我的名,當然由我自己去,不用別人替我。」
蘇雪擦著眼淚問:「那阿姐什麼時候能回來?我每日給你打掃屋子,擔保阿姐回家乾乾淨淨的。」
然而這歸期,誰又說得上來呢。
除了不諳世事的蘇雪,大家都心知肚明。蘇月雖難過,但事到臨頭也沒有辦法。她不是那種遇事慌不擇路的人,哭哭啼啼得上路,就此認命也得上路,所以來勸慰父母,「阿爹不用自責,百姓是螻蟻,從來做不了自己的主。其實應選也沒什麼,只要進了梨園,就再也不必擔心權家記仇了,依我說一了百了,也挺好的。」
辜夫人道:「這可比記仇厲害多了,一入內敬坊,哪裡還有出頭之日。」
這是實話,宮人也許還有放歸的一日,內敬坊卻截然相反。樂工是年紀越長,技藝越精湛,除非你老得撥不動弦兒了,到時候給你幾兩銀子,再打發你出去。前朝許多老樂工,離開梨園就活不下去,凍死在道旁,餓死在荒廟的比比皆是,連個收屍的人也沒有。
總之不敢去想,想多了怕是這刻就要跳井。
蘇月心裡也沒底,但她不能退縮,嘴上還得說得坦然,「各人有各人的機緣,說不定我入了內敬坊,將來能成為伯牙子期那樣千古留名的大家呢。退一萬步,就算老了,被趕出來,我回到姑蘇,不還有家裡人在等著我嗎。到時候給碗飯吃,想必不是難事。」
她越是雲淡風輕,大家心裡越是慘然。
可事已至此,實在是沒有退路了,辜夫人定了定神,轉頭吩咐兩個兒媳:「去收拾包袱吧,多帶兩件禦寒的衣物。還有隨身的細軟也儘量多預備,手裡有錢,心裡才不慌張。」
兒媳們領了命,忙進內院操持去了。
辜夫人又回身支派女使:「把我屋裡那件猞猁猻的斗篷取來。那件最禦寒,尋常我都捨不得穿……」一面捧了捧蘇月的臉頰,忍著淚道,「好孩子,你且去,忍耐上一陣子,容我們再想辦法。」
別看辜夫人平時不怎麼拿主意,但到了緊要關頭,很有當家主母的殺伐決斷。
她這麼一說,倒讓辜祈年回過神來,連聲說對,「別著急,阿爹一定托人把你接出來,放心吧。」
無論如何,這已經是莫大的寄託了。家裡有人惦念著,即便是在裡面受些苦,也還有指望。
蘇月笑著點點頭,接過了阿嫂遞來的包袱。
奉使接人的馬車,已經停在外面的巷道上了。從各處接出來的女孩子,最後會在城西的閭門上匯合,等到天一亮,就踏上前往上都的漫漫長路。
有別於其他門戶的痛斷肝腸,辜家送別女兒的時候反倒止住了淚,仿佛只是送孩子走親戚一樣,切切地叮囑著:「在外一定要保重,不能莽撞,不能貪涼,記住了嗎?」
蘇月說是,「天寒地凍的,大家都回去吧。」
老父又戀戀不捨凝望再三,「記著阿爹的話,且耐下性子來,總會有骨肉團聚的一天。」
蘇月應了,方才登上馬車。可車窗是釘死的,再想推窗看爹娘,已經不能夠了。
辜家上下站在門前送別,辜夫人等著再看女兒一眼,卻直到馬車駛離,也沒能等到蘇月最後道一聲別,當即便淚如雨下,「她是不是怨怪爹娘沒用,保不住她,不肯再相見了?」
辜祈年咽下酸楚,強撐著精神道:「不見的好……多看一眼,多一分不舍。」
辜夫人目送馬車走遠,惶然就要去追趕,喃喃道:「我的蘇月……長到這麼大,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叫我怎麼捨得……」
辜祈年忙拽住她,連聲安慰著:「等水路一通,我就去上都想辦法。大不了多使些銀子,到處托人,太常寺那麼大的衙門,總有漏洞能鑽,到時候把人弄出來也不是難事。」<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奉使大人,能否再讓孩子留一晚,明早我親送她與奉使匯合,成嗎?」辜祈年知道這結果無法改變了,雙手合什再三乞求,「消息來得太突然,萬請奉使通融,賞我們時間好生籌備。」
可惜人家並不打算破例,「姑蘇城內選入名冊的有三十八人,若是三十八家都想留到天亮,那我這差事就辦不成了。」說罷略沉吟了下,「這樣吧,念在員外戰時救濟百姓的功勞上,下官半個時辰後再來。員外該籌備的籌備,有什麼話也趁機交代,好好道個別。下次再見,就不那麼容易了。」
話像冷水潑在眾人心頭,奉使說完,帶著衙役離開了。
「我這就去找梁縣丞,請他想想辦法。」大郎說著就要往外走。
辜祈年抬了抬手,「別去了,這是朝廷發布的政令,誰敢在這個時候賣人情。」一面說,一面悽惻地望著蘇月,腦子裡一忽兒蹦出很多念頭,恨不得讓她這就收拾細軟,連夜逃出姑蘇去。
可是轉念一想,辜家全族四十餘口人,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放走了一個,上面必定會問罪,那麼亂世中好不容易保全的人口,恐怕就要毀於一旦了。內敬坊的名冊上少了一個名字,發配充軍的名單上就得多出幾十個,孰輕孰重,作為家主,不得不仔細掂量。
「蘇月,」老父親語調有些哽咽,「阿爹無能……」
這句話說出口,全家都跟著哭起來。
蘇雲年少冒失,蹦出來逞英雄,「阿姐,我替你去。」
可蘇月卻失笑,「你連琵琶和箜篌都分不清,去了怎麼辦,天天挨捶嗎?名冊上寫的是我的名字,既然點了我的名,當然由我自己去,不用別人替我。」
蘇雪擦著眼淚問:「那阿姐什麼時候能回來?我每日給你打掃屋子,擔保阿姐回家乾乾淨淨的。」
然而這歸期,誰又說得上來呢。
除了不諳世事的蘇雪,大家都心知肚明。蘇月雖難過,但事到臨頭也沒有辦法。她不是那種遇事慌不擇路的人,哭哭啼啼得上路,就此認命也得上路,所以來勸慰父母,「阿爹不用自責,百姓是螻蟻,從來做不了自己的主。其實應選也沒什麼,只要進了梨園,就再也不必擔心權家記仇了,依我說一了百了,也挺好的。」
辜夫人道:「這可比記仇厲害多了,一入內敬坊,哪裡還有出頭之日。」
這是實話,宮人也許還有放歸的一日,內敬坊卻截然相反。樂工是年紀越長,技藝越精湛,除非你老得撥不動弦兒了,到時候給你幾兩銀子,再打發你出去。前朝許多老樂工,離開梨園就活不下去,凍死在道旁,餓死在荒廟的比比皆是,連個收屍的人也沒有。
總之不敢去想,想多了怕是這刻就要跳井。
蘇月心裡也沒底,但她不能退縮,嘴上還得說得坦然,「各人有各人的機緣,說不定我入了內敬坊,將來能成為伯牙子期那樣千古留名的大家呢。退一萬步,就算老了,被趕出來,我回到姑蘇,不還有家裡人在等著我嗎。到時候給碗飯吃,想必不是難事。」
她越是雲淡風輕,大家心裡越是慘然。
可事已至此,實在是沒有退路了,辜夫人定了定神,轉頭吩咐兩個兒媳:「去收拾包袱吧,多帶兩件禦寒的衣物。還有隨身的細軟也儘量多預備,手裡有錢,心裡才不慌張。」
兒媳們領了命,忙進內院操持去了。
辜夫人又回身支派女使:「把我屋裡那件猞猁猻的斗篷取來。那件最禦寒,尋常我都捨不得穿……」一面捧了捧蘇月的臉頰,忍著淚道,「好孩子,你且去,忍耐上一陣子,容我們再想辦法。」
別看辜夫人平時不怎麼拿主意,但到了緊要關頭,很有當家主母的殺伐決斷。
她這麼一說,倒讓辜祈年回過神來,連聲說對,「別著急,阿爹一定托人把你接出來,放心吧。」
無論如何,這已經是莫大的寄託了。家裡有人惦念著,即便是在裡面受些苦,也還有指望。
蘇月笑著點點頭,接過了阿嫂遞來的包袱。
奉使接人的馬車,已經停在外面的巷道上了。從各處接出來的女孩子,最後會在城西的閭門上匯合,等到天一亮,就踏上前往上都的漫漫長路。
有別於其他門戶的痛斷肝腸,辜家送別女兒的時候反倒止住了淚,仿佛只是送孩子走親戚一樣,切切地叮囑著:「在外一定要保重,不能莽撞,不能貪涼,記住了嗎?」
蘇月說是,「天寒地凍的,大家都回去吧。」
老父又戀戀不捨凝望再三,「記著阿爹的話,且耐下性子來,總會有骨肉團聚的一天。」
蘇月應了,方才登上馬車。可車窗是釘死的,再想推窗看爹娘,已經不能夠了。
辜家上下站在門前送別,辜夫人等著再看女兒一眼,卻直到馬車駛離,也沒能等到蘇月最後道一聲別,當即便淚如雨下,「她是不是怨怪爹娘沒用,保不住她,不肯再相見了?」
辜祈年咽下酸楚,強撐著精神道:「不見的好……多看一眼,多一分不舍。」
辜夫人目送馬車走遠,惶然就要去追趕,喃喃道:「我的蘇月……長到這麼大,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叫我怎麼捨得……」
辜祈年忙拽住她,連聲安慰著:「等水路一通,我就去上都想辦法。大不了多使些銀子,到處托人,太常寺那麼大的衙門,總有漏洞能鑽,到時候把人弄出來也不是難事。」<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