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頁
景仁帝雖以密旨召他們來救急,但他們所處的地位與一般軍隊不同,身份和來處不尷不尬,不得輕易大動干戈,否則稍有不慎,不僅滿盤皆輸,更甚再沒有回頭路。
沒人賭得起。
景仁帝命人送去密旨的第七日,金陵內仍舊沒有消息,衛北臨送進宮中的傳信仿佛一夜蒸發,半分音訊都不曾聽聞。
次日正午,他像是終於按捺不住,出現在金陵城下。
九十月相交的時候,往往是城內外來往人最多之時,然而眼下金陵城城門緊閉,迎接北境軍的不是臣官或是武將,亦非宮中來人,而是無數冷冰冰的箭矢。
可惜,同那位想像的有所出入,行至城下的並非烏泱泱的北境大軍。
衛北臨淡淡掃過城牆高台上直指針對的冷箭,翻身下了馬,旋即抬起手臂,將馬上的另一人護著下來——正是褚雪鏡。
寬闊的土地上除去兩人一馬再別無他人,高牆上的禁軍本做好了「叛軍」來犯的準備,眼下卻被打了個措不及手,一時面面相覷,手中的弓箭也猶疑起來。
「鎮北王?」
牆樓上忽地傳來一道陌生的男音,聲音被風吹散,仍是飄進了城下二人的耳中。
說話之人的面容在話音落下後出現在牆樓上——不是別人,正是他們許久未見過的……
謝楚源。
鴻玉坊背後的東家,江湖上神出鬼沒的門派少主,他依舊只能坐在輪椅上,而推著他現身的人,竟是本該在大牢中的褚玉霜。
幾月前褚雪鏡與蕭胤玦大婚之時,褚玉霜製造火海假死出逃,在衛北臨看的「原著」中,褚玉霜離開忠遠侯府後去投奔的的確是謝楚源,因此許多讀者推測謝楚源就是在東宮縱火要害死褚雪鏡的真兇。
但如今的情勢早已變得太多,在東宮放火的人是觀偃,他口口聲聲說自己是蕭胤玦的幕僚,實際是為龍瑾人做事,本應徹底銷聲匿跡的褚玉霜卻在忠遠侯府滿門入獄之時主動站了出來,一同進了監牢。
因此褚雪鏡能借景仁帝的手和她再度聯繫。
衛北臨抬了抬下頜,正午的太陽光刺眼,他隱約能看見一些牆樓上人們的輪廓,鳳眸微眯,像是有些不確定道:「閣下是……?」
事實上衛北臨和謝楚源的交鋒不多,大多是因為褚雪鏡產生的關係,對於現在的衛北臨來說,除了眼熟就沒什麼別的感想。
謝楚源扯了扯唇,他沒有當眾介紹自己的愛好,聞言只道:「邊境將者無詔不得回京,鎮北王出現在這裡,是想做什麼呢?」
此話一出霎時所有冷光皆逆著朝陽聚集在城下之人身上——顯然謝楚源是這些禁軍的主導者,這位主導者對衛北臨的態度……敵意不小。
就差沒有直接將造反的帽子扣到男人頭上了。
衛北臨搖頭道:「陛下密旨召本王回來,本王豈有棄陛下指令不顧的道理?」
他這話說得斬釘截鐵、正氣凜然,倒叫台上的禁軍都動搖了一瞬——景仁帝的確沒下令讓他們做什麼,只不過如今掌管禁軍的權利被交到了謝楚源手中,他讓他們嚴防死守、不許開城門,他們便嚴陣以待……
「可笑,」謝楚源嗤了一聲,不留情面道,「金陵城內安然順遂,陛下為何會召你回京?若是陛下召你,王爺在金陵附近兜留幾日,怎的也不見宮中來人迎接?」
是啊,率軍進京這種大事,怎麼會不提前告知皇帝呢,如若皇帝知道了,又為什麼不命人接應呢……
像是猛然想到了某種可能,一時間城內城外靜如死寂,唯聞簌簌風葉吹聲,莫名蕭瑟。
謝楚源狹眸冷聲道:「鎮北王,一罪無詔回京,二罪無詔帶兵——罪可當誅,來人……!」
「慢著。」
一直垂眸沉默的女人忽然開口,提步擋在了男人身前,掀起眼皮看向城牆上的人,一字一頓道:「我要見陛下。」
一個弱不禁風的女人怎麼有膽子在數不清的冷箭下擋在別人面前,還大言不慚地張口就要見皇帝?
高台上的人正要開口嘲諷,只見女人從袖中取出一卷金軸黃布,高舉在傾灑的光亮之下,映出燦燦的龍紋。
「皇帝密旨,」褚雪鏡迎著天光,城牆上的人逆光隱爍,神情面容俱藏在暗色里,她的嗓音高揚而堅定,「見此密旨者,如見陛下。」
無論謝楚源怎麼巧舌如簧,顯現在陽光下的清晰龍紋騙不了人——原本拉弓以對的禁軍皆放下弓箭跪地行禮,便是站在女人身邊的鎮北王亦單膝跪下,俯首如臣。
謝楚源行動不便,被景仁帝免去了禮節,但此時凡是注意到他面色的人皆靜若寒蟬,他垂眼俯視著城牆下單薄似蟬翼的女人,她那麼毫不猶豫地護在衛北臨身前,甚至可以為了他犧牲寶貴的密旨,就為了保住男人的一條命。
憑什麼呢?憑什麼衛北臨可以這麼好運呢?!
他的臉色難看得像陰沉的黑水,可惜褚雪鏡看不見,哪怕看見了也不會覺得怎樣,她道:「開城門,我要見陛下。」
皇帝的密旨不是什麼人都能給的,不管密旨中寫了什麼,一定證明皇帝足夠信任她,無形中給了她「為所欲為」的特權。
此番無人再行置喙,很快便有禁軍將城門開出一條路。褚雪鏡輕輕舒出一口氣,回身將身後的男人拉了起來。
「姑娘……」開門的禁軍看了看她手裡的密旨,又看了眼和她緊緊握著手的鎮北王。<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沒人賭得起。
景仁帝命人送去密旨的第七日,金陵內仍舊沒有消息,衛北臨送進宮中的傳信仿佛一夜蒸發,半分音訊都不曾聽聞。
次日正午,他像是終於按捺不住,出現在金陵城下。
九十月相交的時候,往往是城內外來往人最多之時,然而眼下金陵城城門緊閉,迎接北境軍的不是臣官或是武將,亦非宮中來人,而是無數冷冰冰的箭矢。
可惜,同那位想像的有所出入,行至城下的並非烏泱泱的北境大軍。
衛北臨淡淡掃過城牆高台上直指針對的冷箭,翻身下了馬,旋即抬起手臂,將馬上的另一人護著下來——正是褚雪鏡。
寬闊的土地上除去兩人一馬再別無他人,高牆上的禁軍本做好了「叛軍」來犯的準備,眼下卻被打了個措不及手,一時面面相覷,手中的弓箭也猶疑起來。
「鎮北王?」
牆樓上忽地傳來一道陌生的男音,聲音被風吹散,仍是飄進了城下二人的耳中。
說話之人的面容在話音落下後出現在牆樓上——不是別人,正是他們許久未見過的……
謝楚源。
鴻玉坊背後的東家,江湖上神出鬼沒的門派少主,他依舊只能坐在輪椅上,而推著他現身的人,竟是本該在大牢中的褚玉霜。
幾月前褚雪鏡與蕭胤玦大婚之時,褚玉霜製造火海假死出逃,在衛北臨看的「原著」中,褚玉霜離開忠遠侯府後去投奔的的確是謝楚源,因此許多讀者推測謝楚源就是在東宮縱火要害死褚雪鏡的真兇。
但如今的情勢早已變得太多,在東宮放火的人是觀偃,他口口聲聲說自己是蕭胤玦的幕僚,實際是為龍瑾人做事,本應徹底銷聲匿跡的褚玉霜卻在忠遠侯府滿門入獄之時主動站了出來,一同進了監牢。
因此褚雪鏡能借景仁帝的手和她再度聯繫。
衛北臨抬了抬下頜,正午的太陽光刺眼,他隱約能看見一些牆樓上人們的輪廓,鳳眸微眯,像是有些不確定道:「閣下是……?」
事實上衛北臨和謝楚源的交鋒不多,大多是因為褚雪鏡產生的關係,對於現在的衛北臨來說,除了眼熟就沒什麼別的感想。
謝楚源扯了扯唇,他沒有當眾介紹自己的愛好,聞言只道:「邊境將者無詔不得回京,鎮北王出現在這裡,是想做什麼呢?」
此話一出霎時所有冷光皆逆著朝陽聚集在城下之人身上——顯然謝楚源是這些禁軍的主導者,這位主導者對衛北臨的態度……敵意不小。
就差沒有直接將造反的帽子扣到男人頭上了。
衛北臨搖頭道:「陛下密旨召本王回來,本王豈有棄陛下指令不顧的道理?」
他這話說得斬釘截鐵、正氣凜然,倒叫台上的禁軍都動搖了一瞬——景仁帝的確沒下令讓他們做什麼,只不過如今掌管禁軍的權利被交到了謝楚源手中,他讓他們嚴防死守、不許開城門,他們便嚴陣以待……
「可笑,」謝楚源嗤了一聲,不留情面道,「金陵城內安然順遂,陛下為何會召你回京?若是陛下召你,王爺在金陵附近兜留幾日,怎的也不見宮中來人迎接?」
是啊,率軍進京這種大事,怎麼會不提前告知皇帝呢,如若皇帝知道了,又為什麼不命人接應呢……
像是猛然想到了某種可能,一時間城內城外靜如死寂,唯聞簌簌風葉吹聲,莫名蕭瑟。
謝楚源狹眸冷聲道:「鎮北王,一罪無詔回京,二罪無詔帶兵——罪可當誅,來人……!」
「慢著。」
一直垂眸沉默的女人忽然開口,提步擋在了男人身前,掀起眼皮看向城牆上的人,一字一頓道:「我要見陛下。」
一個弱不禁風的女人怎麼有膽子在數不清的冷箭下擋在別人面前,還大言不慚地張口就要見皇帝?
高台上的人正要開口嘲諷,只見女人從袖中取出一卷金軸黃布,高舉在傾灑的光亮之下,映出燦燦的龍紋。
「皇帝密旨,」褚雪鏡迎著天光,城牆上的人逆光隱爍,神情面容俱藏在暗色里,她的嗓音高揚而堅定,「見此密旨者,如見陛下。」
無論謝楚源怎麼巧舌如簧,顯現在陽光下的清晰龍紋騙不了人——原本拉弓以對的禁軍皆放下弓箭跪地行禮,便是站在女人身邊的鎮北王亦單膝跪下,俯首如臣。
謝楚源行動不便,被景仁帝免去了禮節,但此時凡是注意到他面色的人皆靜若寒蟬,他垂眼俯視著城牆下單薄似蟬翼的女人,她那麼毫不猶豫地護在衛北臨身前,甚至可以為了他犧牲寶貴的密旨,就為了保住男人的一條命。
憑什麼呢?憑什麼衛北臨可以這麼好運呢?!
他的臉色難看得像陰沉的黑水,可惜褚雪鏡看不見,哪怕看見了也不會覺得怎樣,她道:「開城門,我要見陛下。」
皇帝的密旨不是什麼人都能給的,不管密旨中寫了什麼,一定證明皇帝足夠信任她,無形中給了她「為所欲為」的特權。
此番無人再行置喙,很快便有禁軍將城門開出一條路。褚雪鏡輕輕舒出一口氣,回身將身後的男人拉了起來。
「姑娘……」開門的禁軍看了看她手裡的密旨,又看了眼和她緊緊握著手的鎮北王。<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