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頁
所以哪怕顧氏心裡再如意,也不能在兩位嫂嫂面前得意忘形。
「那些人傳得真真的,我聽著都生氣。可話又說回來,嘴長在他們身上,我們又能如何。」她嘆了一口氣,勸謝氏。「大嫂,你也莫氣,免得氣壞了自己的身子。」
「我…我哪能不氣。」謝氏也跟著嘆氣,「若是世傾還在,燁兒也不會……」
正說著,打眼看到姜燁進了院子,她連忙將沒出口的話咽了回去。
姜燁一身官服,應是剛回家。
他進了屋,向自己的母親和兩位嬸子行了禮,又和姜姒葉有梅和鄭氏等人見了禮,道:「父親讓兒子轉告母親,他今日要晚些回家,母親不必給他留飯。」
謝氏回了一句自己知道了,等他離開後,表情更加的悵然。
眾人又說了會話,然後各歸各房。
葉有梅與姜姒交好,自是有說不完的話。鄭氏看上去與葉有梅相處的也不錯,時不時還打趣一兩句。
顧氏命人精心準備了飯菜,幾乎全是姜姒以前愛吃的那些。等到姜慎和姜煥姜烜兩兄弟回來,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吃了一個團圓飯。
姜姒歇了午,近申時才離開姜家。
快到外院時,她遠遠看到站在樹下的人。
雅致沉穩,氣質如松。
正是姜燁。
第90章
姜燁已換上一身素青色的常服,他背手而立,手中握著一個捲軸。哪怕看不見他的臉,不知他此時的神情,亦能感覺到他背影的憂鬱。這種憂鬱仿佛是常年籠罩在哀傷之中,隨著歲月的變遷不僅沒有消散,反而越發的濃郁。
姜姒與這位大堂兄接觸極少,自然談不上親近。但她莫名有種預感,他此時要等人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
果然,等她走近之後,他朝她看過來。
她喚了一聲大堂兄,靜靜地等著對方的反應。
姜家的子孫之中,最有姜太傅風骨的就是姜燁。姜燁是那種世族大戶最為正宗的嫡長風範,不論才情還是能力,以及長相,都堪稱家族繼承人之中的翹楚。
他的儒雅,他的穩重,無一不是令人稱讚。當他看著一個人時,溫潤之中又顯銳氣,讓人不敢忽視。
「五妹妹近日可好?」
姜姒老實回道:「自然是好的,大哥哥瞧著臉色不太好,可是有什麼心事?」
姜燁笑了一下,笑容極淡。
「世人皆長了一顆心,萬般種種都藏在其中,又豈會無事?」他抬了抬頭,不知是在看樹,還是在看葉子。
這是一棵梧桐樹,是姜府中處處可見的樹種。這些樹應是姜家的先祖們所種,年歲都不小,樹幹的粗壯與斑駁顯示了它們所經歷過的歲月風雨。
姜姒印象最深的其實是姜家學堂的那棵梧桐樹,仔細瞧去,忽然發現這棵樹似乎和學堂里的那棵有點像。
她始終記得那日姜熠想趕自己出姜家時,姜燁對自己說過的話。這樣的長兄,如同這棵樹一樣讓人覺得可以依靠。但是這樣一棵能為人遮風擋雨的樹,卻無人在意它樹幹的那些斑駁。
「大哥哥所言極是,人心藏事,事情多了,自然就有了煩惱。但煩惱這樣的東西,最是要不得。若是讓它們掌控了人心,人心該是多麼的難過。」
姜燁聞言,深深地看了她一眼。
她眼神不避,目光清澈如水。
他們就這麼對視著,明明一個溫潤一個如水,卻仿佛交換了無數的言語。
良久,姜燁將手中的捲軸遞給她,「我一有物,麻煩五妹妹轉交給太妃娘娘。」
她接過捲軸,問:「大哥哥認識我母妃?」
「有過幾面之緣,談不上認識,更無私交。這是一位故人之物,我也不過是代為轉交而已。」
捲軸應是一幅字畫,已經裝裱好。
至於姜燁所說的故人,她沒有繼續問下去,而是鄭重地表示自己必定親手將東西交到秦太妃手上。
姜燁說了一句「有勞五妹妹。」
堂兄妹倆至此分開,姜姒繼續前行。
路上,她沒有打開捲軸。
回到王府之後,直接先去到秦太妃的住處,將捲軸交給對方,並說明來處。
秦太妃當著她的面,將捲軸打開。畫卷上所繪的應是某地的風物景致,其上有街巷屋宅,商鋪行人,一派熱鬧景象。有水穿城而過,兩邊人家最為繁盛。碼頭上的力夫,水邊浣衣的婦人,還有水中泛著的烏篷船。
畫卷上題著字,寫著:黃州一景。
下方也題著字,寫著:贈柳夫人。
「當年我與那小友相識,她聽聞我有遊歷山河之意,極力推薦我去黃州。她說她曾在黃州的姑姑家住過一段時日,那裡的景致與風土人情俱佳。許是怕我不信,她便說要畫一幅黃州遊覽圖送給我。」
秦太妃所說的小友,姜姒早就猜到了。
姜燁能讓她轉交畫,本身就是一步明棋。
「我雖未見過她,但從這幅畫上能看得出來,她必是一個極有才情的人。」
畫中無論屋宅還是人物,皆是栩栩如生,可見作畫之人的功底不俗。而能畫出這樣一幅畫的人,不僅有著對生活的熱愛,還應長著一副玲瓏細膩的心肝。
「你都知道了?」秦太妃問。<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那些人傳得真真的,我聽著都生氣。可話又說回來,嘴長在他們身上,我們又能如何。」她嘆了一口氣,勸謝氏。「大嫂,你也莫氣,免得氣壞了自己的身子。」
「我…我哪能不氣。」謝氏也跟著嘆氣,「若是世傾還在,燁兒也不會……」
正說著,打眼看到姜燁進了院子,她連忙將沒出口的話咽了回去。
姜燁一身官服,應是剛回家。
他進了屋,向自己的母親和兩位嬸子行了禮,又和姜姒葉有梅和鄭氏等人見了禮,道:「父親讓兒子轉告母親,他今日要晚些回家,母親不必給他留飯。」
謝氏回了一句自己知道了,等他離開後,表情更加的悵然。
眾人又說了會話,然後各歸各房。
葉有梅與姜姒交好,自是有說不完的話。鄭氏看上去與葉有梅相處的也不錯,時不時還打趣一兩句。
顧氏命人精心準備了飯菜,幾乎全是姜姒以前愛吃的那些。等到姜慎和姜煥姜烜兩兄弟回來,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吃了一個團圓飯。
姜姒歇了午,近申時才離開姜家。
快到外院時,她遠遠看到站在樹下的人。
雅致沉穩,氣質如松。
正是姜燁。
第90章
姜燁已換上一身素青色的常服,他背手而立,手中握著一個捲軸。哪怕看不見他的臉,不知他此時的神情,亦能感覺到他背影的憂鬱。這種憂鬱仿佛是常年籠罩在哀傷之中,隨著歲月的變遷不僅沒有消散,反而越發的濃郁。
姜姒與這位大堂兄接觸極少,自然談不上親近。但她莫名有種預感,他此時要等人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
果然,等她走近之後,他朝她看過來。
她喚了一聲大堂兄,靜靜地等著對方的反應。
姜家的子孫之中,最有姜太傅風骨的就是姜燁。姜燁是那種世族大戶最為正宗的嫡長風範,不論才情還是能力,以及長相,都堪稱家族繼承人之中的翹楚。
他的儒雅,他的穩重,無一不是令人稱讚。當他看著一個人時,溫潤之中又顯銳氣,讓人不敢忽視。
「五妹妹近日可好?」
姜姒老實回道:「自然是好的,大哥哥瞧著臉色不太好,可是有什麼心事?」
姜燁笑了一下,笑容極淡。
「世人皆長了一顆心,萬般種種都藏在其中,又豈會無事?」他抬了抬頭,不知是在看樹,還是在看葉子。
這是一棵梧桐樹,是姜府中處處可見的樹種。這些樹應是姜家的先祖們所種,年歲都不小,樹幹的粗壯與斑駁顯示了它們所經歷過的歲月風雨。
姜姒印象最深的其實是姜家學堂的那棵梧桐樹,仔細瞧去,忽然發現這棵樹似乎和學堂里的那棵有點像。
她始終記得那日姜熠想趕自己出姜家時,姜燁對自己說過的話。這樣的長兄,如同這棵樹一樣讓人覺得可以依靠。但是這樣一棵能為人遮風擋雨的樹,卻無人在意它樹幹的那些斑駁。
「大哥哥所言極是,人心藏事,事情多了,自然就有了煩惱。但煩惱這樣的東西,最是要不得。若是讓它們掌控了人心,人心該是多麼的難過。」
姜燁聞言,深深地看了她一眼。
她眼神不避,目光清澈如水。
他們就這麼對視著,明明一個溫潤一個如水,卻仿佛交換了無數的言語。
良久,姜燁將手中的捲軸遞給她,「我一有物,麻煩五妹妹轉交給太妃娘娘。」
她接過捲軸,問:「大哥哥認識我母妃?」
「有過幾面之緣,談不上認識,更無私交。這是一位故人之物,我也不過是代為轉交而已。」
捲軸應是一幅字畫,已經裝裱好。
至於姜燁所說的故人,她沒有繼續問下去,而是鄭重地表示自己必定親手將東西交到秦太妃手上。
姜燁說了一句「有勞五妹妹。」
堂兄妹倆至此分開,姜姒繼續前行。
路上,她沒有打開捲軸。
回到王府之後,直接先去到秦太妃的住處,將捲軸交給對方,並說明來處。
秦太妃當著她的面,將捲軸打開。畫卷上所繪的應是某地的風物景致,其上有街巷屋宅,商鋪行人,一派熱鬧景象。有水穿城而過,兩邊人家最為繁盛。碼頭上的力夫,水邊浣衣的婦人,還有水中泛著的烏篷船。
畫卷上題著字,寫著:黃州一景。
下方也題著字,寫著:贈柳夫人。
「當年我與那小友相識,她聽聞我有遊歷山河之意,極力推薦我去黃州。她說她曾在黃州的姑姑家住過一段時日,那裡的景致與風土人情俱佳。許是怕我不信,她便說要畫一幅黃州遊覽圖送給我。」
秦太妃所說的小友,姜姒早就猜到了。
姜燁能讓她轉交畫,本身就是一步明棋。
「我雖未見過她,但從這幅畫上能看得出來,她必是一個極有才情的人。」
畫中無論屋宅還是人物,皆是栩栩如生,可見作畫之人的功底不俗。而能畫出這樣一幅畫的人,不僅有著對生活的熱愛,還應長著一副玲瓏細膩的心肝。
「你都知道了?」秦太妃問。<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