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頁
姜姒聽著他稟報著一些府里的事,進了王府。
「…王爺離開之前吩咐過,王妃愛吃魚,這新鮮的魚貨一日也不能斷。那丙穴魚長於高山之溪,鮮美無比。一路派人用冷泉養著,到了京城還是活的,早上送到的,這會兒已經做了……」
他雖話多,但說起事來頗有輕鬆有趣,並不讓人聽著厭煩。
祝平和祝安都與他混得較熟,說話也隨意許多。
祝平問他,「聽說那丙穴魚腹藏寶劍,也不知是真是假?」
他笑眯眯地回著,「是真是假的,祝平姑娘等會就知道了。」
「那等會我可得好好瞧瞧。」祝平說著,多看了他幾眼,不知在想什麼。
姜姒心下瞭然,卻不戳穿。一個人的外貌可以變化,但真實的性格應該變不了多少。經過這些日子的相處,祝平應該是看出了什麼。
因為許管事就是在三元城時的老徐。
進到內院,許管事止了步。
這時有內院的婆子出來,傳達了秦太妃的話,將姜姒請到了秦太妃的院子。姜姒鼻子靈,哪怕院子外有檀香,內有蘭香,她還是聞到了另一種極淡的紙張燒過之後的氣味。
很顯然,有人在之前燒過紙,且還刻意處理了痕跡。
進了門,她一眼看到正在看書的秦太妃。秦太妃聽到動靜將書合上放在一邊,笑著招呼她趕緊坐下。
那合上的書中夾著書籤,書籤的流蘇露在外面,正是她上回見過的那個書籤。
她也不矯情,直接用最舒服自在的姿勢坐下,等到秦太妃問完宮中發生的事後,她將路上遇到的事情說了一遍。「我也不敢往前湊,聽說是流了不少的血,也不知傷得有多重。想著以她的身份,不管傷成哪樣,很快就會有消息傳出。」
話音一落,便有人來報,說周鄉君已經沒了。
周鄉君有鄉君的封號,並不是一般的世家姑娘,且她的母親靖平縣主又極得秦太后的寵愛,她的死很快在京中傳得紛紛揚揚。
聽說靖平縣主在得知愛女摔下馬車當場斃命之後,根本不願意相信。哪怕是周鄉君的屍體送了回去,她依然不死心地派人去請太醫,且請了一個又一個。
可憐那些太醫這輩子只知道醫死人,還沒有起死回生的能力,面對像個瘋子似的靖平縣主,一個個宛如死裡逃生了一回。
直到兩天後,靖平縣主才接受愛女已經去世的消息,發了瘋的她,親自帶人去到街上,將那石墩子給移平了,還鬧上了謝家。
她在謝家撒著潑,非說是謝家人當年沒有移了那石墩子,才害得她女兒送了命,死活要讓謝家人償命。
謝家上下被她鬧得苦不堪言,最後謝老夫人求見了太后,謝大人面了聖。之後秦太后和陛下一起發了話,這才將她制住。
謝氏說起這件事來,氣得不輕。
「可憐我那侄女死得無辜,沒想到死後還要被人如此誣衊,靖平縣主簡直是欺人太甚。好在太后和陛下開明,沒有助長她的囂張,否則我謝家豈不永無寧日?」
她說這話時,姜姒正好回了娘家。
一家子女眷都在清風院說話,顧氏和余氏聞言,都在勸她消消氣。
顧氏道:「世傾那孩子,雖說我只見過幾面,但我知道那是一個好孩子。心地最是良善,哪怕是…也不可能會害人。」
這番話針對的是最近的流言。
因為周鄉君的死,世人的關注點都不在那受驚發狂的馬身上,反而在那石墩子。有人繪聲繪色地傳,說謝世傾無辜枉死,化成了厲鬼藏在那石墩子之中。因著要投胎轉世為人,所以要找一個替死鬼。
而周鄉君,就是謝世傾選中的替死鬼。
說到這事,謝氏自是更氣憤。
「也不知是哪個黑了心肝的亂傳,那周鄉君出事明顯是有人做了手腳,若不然那好好的馬怎麼就驚著了?」
「可不是嘛。」余氏也跟著道:「周鄉君平日裡行事狂悖,從不知收斂。靖平縣主也是個張揚的,許是她們母女得罪了什麼人,或是礙了什麼人的眼,有人暗中算計她們罷了,如何能扯到旁人身上,更何況謝家侄女人都不在了,簡直是太過荒唐。」
民間出故事,大多數是越荒誕離奇越受人歡迎。姜姒知道,這樣的傳言不僅短時間不會消散,反而會隨著時間的推衍變成一個嚇人的鬼故事。但鬼故事終究是鬼故事,人若是當了真,且用其生事,那就是人心裡也住著鬼。
她如今月份漸大,肚子也顯懷了許多,哪怕是穿著寬鬆的衣服,也掩蓋不了懷孕的事實。葉有梅與她坐在一起,不時往她隆起的小腹看。
顧氏見之,眉宇間有些許的喜色,又不能表露出來。
現在的姜家三房之中,頂數三房最為美滿。姜煥一進京就領了差事,鄭氏是個懂事孝順的,雲哥兒又最是惹人愛的年紀。姜烜在京武衛當著差,葉有梅雖是低嫁卻性子隨和,姜姒自是不用說,嫁得好又受丈夫愛重。
反觀其它兩房,各有各的不如意之處。比方說大房,姜燁身為嫡長子嫡長孫,卻遲遲未能成家。姜姽又鬧成那樣,最後還落得一個送出京的下場。三房更不用說,余氏早年喪子,唯一的庶子又是個養不熟的,還不如大房。<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王爺離開之前吩咐過,王妃愛吃魚,這新鮮的魚貨一日也不能斷。那丙穴魚長於高山之溪,鮮美無比。一路派人用冷泉養著,到了京城還是活的,早上送到的,這會兒已經做了……」
他雖話多,但說起事來頗有輕鬆有趣,並不讓人聽著厭煩。
祝平和祝安都與他混得較熟,說話也隨意許多。
祝平問他,「聽說那丙穴魚腹藏寶劍,也不知是真是假?」
他笑眯眯地回著,「是真是假的,祝平姑娘等會就知道了。」
「那等會我可得好好瞧瞧。」祝平說著,多看了他幾眼,不知在想什麼。
姜姒心下瞭然,卻不戳穿。一個人的外貌可以變化,但真實的性格應該變不了多少。經過這些日子的相處,祝平應該是看出了什麼。
因為許管事就是在三元城時的老徐。
進到內院,許管事止了步。
這時有內院的婆子出來,傳達了秦太妃的話,將姜姒請到了秦太妃的院子。姜姒鼻子靈,哪怕院子外有檀香,內有蘭香,她還是聞到了另一種極淡的紙張燒過之後的氣味。
很顯然,有人在之前燒過紙,且還刻意處理了痕跡。
進了門,她一眼看到正在看書的秦太妃。秦太妃聽到動靜將書合上放在一邊,笑著招呼她趕緊坐下。
那合上的書中夾著書籤,書籤的流蘇露在外面,正是她上回見過的那個書籤。
她也不矯情,直接用最舒服自在的姿勢坐下,等到秦太妃問完宮中發生的事後,她將路上遇到的事情說了一遍。「我也不敢往前湊,聽說是流了不少的血,也不知傷得有多重。想著以她的身份,不管傷成哪樣,很快就會有消息傳出。」
話音一落,便有人來報,說周鄉君已經沒了。
周鄉君有鄉君的封號,並不是一般的世家姑娘,且她的母親靖平縣主又極得秦太后的寵愛,她的死很快在京中傳得紛紛揚揚。
聽說靖平縣主在得知愛女摔下馬車當場斃命之後,根本不願意相信。哪怕是周鄉君的屍體送了回去,她依然不死心地派人去請太醫,且請了一個又一個。
可憐那些太醫這輩子只知道醫死人,還沒有起死回生的能力,面對像個瘋子似的靖平縣主,一個個宛如死裡逃生了一回。
直到兩天後,靖平縣主才接受愛女已經去世的消息,發了瘋的她,親自帶人去到街上,將那石墩子給移平了,還鬧上了謝家。
她在謝家撒著潑,非說是謝家人當年沒有移了那石墩子,才害得她女兒送了命,死活要讓謝家人償命。
謝家上下被她鬧得苦不堪言,最後謝老夫人求見了太后,謝大人面了聖。之後秦太后和陛下一起發了話,這才將她制住。
謝氏說起這件事來,氣得不輕。
「可憐我那侄女死得無辜,沒想到死後還要被人如此誣衊,靖平縣主簡直是欺人太甚。好在太后和陛下開明,沒有助長她的囂張,否則我謝家豈不永無寧日?」
她說這話時,姜姒正好回了娘家。
一家子女眷都在清風院說話,顧氏和余氏聞言,都在勸她消消氣。
顧氏道:「世傾那孩子,雖說我只見過幾面,但我知道那是一個好孩子。心地最是良善,哪怕是…也不可能會害人。」
這番話針對的是最近的流言。
因為周鄉君的死,世人的關注點都不在那受驚發狂的馬身上,反而在那石墩子。有人繪聲繪色地傳,說謝世傾無辜枉死,化成了厲鬼藏在那石墩子之中。因著要投胎轉世為人,所以要找一個替死鬼。
而周鄉君,就是謝世傾選中的替死鬼。
說到這事,謝氏自是更氣憤。
「也不知是哪個黑了心肝的亂傳,那周鄉君出事明顯是有人做了手腳,若不然那好好的馬怎麼就驚著了?」
「可不是嘛。」余氏也跟著道:「周鄉君平日裡行事狂悖,從不知收斂。靖平縣主也是個張揚的,許是她們母女得罪了什麼人,或是礙了什麼人的眼,有人暗中算計她們罷了,如何能扯到旁人身上,更何況謝家侄女人都不在了,簡直是太過荒唐。」
民間出故事,大多數是越荒誕離奇越受人歡迎。姜姒知道,這樣的傳言不僅短時間不會消散,反而會隨著時間的推衍變成一個嚇人的鬼故事。但鬼故事終究是鬼故事,人若是當了真,且用其生事,那就是人心裡也住著鬼。
她如今月份漸大,肚子也顯懷了許多,哪怕是穿著寬鬆的衣服,也掩蓋不了懷孕的事實。葉有梅與她坐在一起,不時往她隆起的小腹看。
顧氏見之,眉宇間有些許的喜色,又不能表露出來。
現在的姜家三房之中,頂數三房最為美滿。姜煥一進京就領了差事,鄭氏是個懂事孝順的,雲哥兒又最是惹人愛的年紀。姜烜在京武衛當著差,葉有梅雖是低嫁卻性子隨和,姜姒自是不用說,嫁得好又受丈夫愛重。
反觀其它兩房,各有各的不如意之處。比方說大房,姜燁身為嫡長子嫡長孫,卻遲遲未能成家。姜姽又鬧成那樣,最後還落得一個送出京的下場。三房更不用說,余氏早年喪子,唯一的庶子又是個養不熟的,還不如大房。<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