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頁
看他這副樣子,林爾善心痛不已,忙安慰他:「辛苦你了,自己發著燒呢,還戴著口罩參與搶救、給我幫忙。其實插管可以獨立操作,我自己來也可以的……呸呸呸!你肯定到不了插管這一步的!」
「哈哈……」程陽喪喪地笑了一聲,掏出手機看了一眼,眼圈接著紅了,「小林哥,這兩天我爸媽、我女朋友給我打了無數個視頻電話了,就是想看我一眼,咳咳咳……我根本不敢讓他們看到我現在的樣子,可又怕他們擔心……小林哥,你說我該不該現在就跟他們通個電話?萬一以後,我更沒法看了呢……咳咳咳……」
林爾善心口一痛,憋了好多天的眼淚,終於忍不住流下。
程陽至少還能跟自己的親人、愛人發消息、通電話,而林爾善沒有親人,就連他遠在前線的愛人,都杳無音信,生死不知。
第80章 怎樣才能活下去?
鍾信入院將近1個月了,病情始終沒有穩定。從吸氧,到無創呼吸機,到氣管插管,情況進行性惡化。與此同時,江城那邊卻傳來了好消息:市立醫院的第一批感染者中,出現了第一位臨床治癒病例,舉國轟動。
討論會上,江城的專家匯報導:「目前第一例新冠肺炎的治癒病例,是一位60歲女性,40天前出現發熱、咳嗽、咳痰、呼吸困難,肺泡灌洗液NGS證實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入院接受氧療、激素抗炎、營養支持、止咳化痰等對症治療。7天前體溫恢復正常,觀察1周,病情平穩,胸部CT基本恢復正常,達到臨床治癒標準。分析病史,我們發現,這個病人在發病前的3個月,因膝關節腫痛、下肢水腫就診於江城的一家中醫診所,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給予環磷醯胺、甲氨蝶呤、羥氯喹、嗎替麥考酚酯等免疫抑制劑治療。」
「『等』?」在座的風濕免疫病學專家大跌眼鏡,「環、甲、羥、嗎,四聯免疫抑制劑一起上,還『等』?小作坊下料這麼猛嗎?什麼中醫診所敢這麼用,不怕出事嗎?」
「小診所不正規,用藥不符合規範,病人連續服用了三個月,出現了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噁心、嘔吐、進食障礙等消化道症狀,就診於我院,以上口服藥全部停藥,並進行了一個周期的生物製劑治療。」專家繼續匯報,「緊接著,病人就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通過胸部CT檢查,我們發現,她的肺部滲出明顯比其他感染者要輕。」
大屏幕上打出病人的胸片,不同於其他感染者的「白肺」:肺泡實變、間質纖維化,她的肺部整體呈現磨玻璃狀改變,類似於之前那個78歲老爺子,經過治療,現在幾乎已經像正常肺窗一樣透亮了。
「住院期間,她的熱峰明顯低於其他感染者,呼吸道卡他症狀也相對輕微。她的治療方案並沒有什麼特殊,只有免疫抑制劑和生物製劑托珠單抗的使用。所以,我們有理由猜測,這些免疫抑制劑通過某種機制,起到抑制肺炎進展的作用。」
風濕免疫疾病,是由於自體免疫功能紊亂、攻擊正常的組織細胞導致的,全身各個系統均會受累,除了類風濕性關節炎,還有系統性紅斑狼瘡,臨床症狀包括脫髮、發熱、口腔潰瘍、面頰紅斑等一般表現,還有血細胞減少(血液系統)、狼瘡性腎病(泌尿系統)、肺炎和胸膜炎(呼吸系統)、血管炎和心肌損傷(循環系統)、胃腸功能紊亂(消化系統)、狼瘡腦病(神經系統)等症狀。女性的免疫功能更加活躍,也更容易出問題,所以狼瘡好發於女性,曾被俗稱為「美女病」,但這種美化疾病、漠視患者病痛的稱謂極不可取。
免疫抑制劑,顧名思義,通過抑制炎症反應,減輕自身免疫病活動期帶來的臟器損傷。所以理論上講,似乎也能減輕新冠病毒感染對機體免疫系統的刺激,抑制炎症風暴、減輕症狀。
有專家分析:「也就是說,這位類風濕患者在長期應用免疫抑制劑的基礎上感染新冠,炎症進展受到抑制,所以肺部病變較為輕微,預後較好?那我們是否可以開展臨床實驗,在新冠感染的患者中使用免疫製劑呢?」
有專家反駁:「但是對於免疫系統正常的患者來說,使用免疫抑制劑,即使能治癒新冠,也會對自身免疫系統造成不可預估的創傷,後續也會出現免疫力低下、功能紊亂等後遺症,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實在是有些冒進了。再說了,一個病例不能說明什麼,需要大量臨床試驗證實這一猜想……」
專家們討論激烈、莫衷一是,手機屏幕前的林爾善,則是陷入深深的思索。
假如新冠肺炎的症狀,並不是病毒本身造成的,而是來源於病毒刺激免疫系統、產生的炎症風暴、肺泡滲出,那麼就和鍾信氧合上不去還往下掉的表現對上了:炎症滲出的速度要大於吸收的速度,所以鍾信的症狀始終不見好轉,反而一直在加重。
如果免疫抑制劑或生物製劑能通過阻斷免疫、抑制這個過程,那麼他的病情是否就能夠逆轉?
「我聽懂了,要抑制免疫。」程陽說,「可是鍾信也沒少用激素啊,激素不是也有抗炎作用嗎?」
「激素對免疫反應的抑制是非特異性的,而免疫抑制劑和生物製劑是通過特定靶點發揮作用,效果當然比泛泛地使用激素要強。」林爾善向他解釋,「你想想,你對你孩子說『你要好好學習啊』,和你直接給他講他不會的數學題,哪種方法能更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
「哈哈……」程陽喪喪地笑了一聲,掏出手機看了一眼,眼圈接著紅了,「小林哥,這兩天我爸媽、我女朋友給我打了無數個視頻電話了,就是想看我一眼,咳咳咳……我根本不敢讓他們看到我現在的樣子,可又怕他們擔心……小林哥,你說我該不該現在就跟他們通個電話?萬一以後,我更沒法看了呢……咳咳咳……」
林爾善心口一痛,憋了好多天的眼淚,終於忍不住流下。
程陽至少還能跟自己的親人、愛人發消息、通電話,而林爾善沒有親人,就連他遠在前線的愛人,都杳無音信,生死不知。
第80章 怎樣才能活下去?
鍾信入院將近1個月了,病情始終沒有穩定。從吸氧,到無創呼吸機,到氣管插管,情況進行性惡化。與此同時,江城那邊卻傳來了好消息:市立醫院的第一批感染者中,出現了第一位臨床治癒病例,舉國轟動。
討論會上,江城的專家匯報導:「目前第一例新冠肺炎的治癒病例,是一位60歲女性,40天前出現發熱、咳嗽、咳痰、呼吸困難,肺泡灌洗液NGS證實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入院接受氧療、激素抗炎、營養支持、止咳化痰等對症治療。7天前體溫恢復正常,觀察1周,病情平穩,胸部CT基本恢復正常,達到臨床治癒標準。分析病史,我們發現,這個病人在發病前的3個月,因膝關節腫痛、下肢水腫就診於江城的一家中醫診所,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給予環磷醯胺、甲氨蝶呤、羥氯喹、嗎替麥考酚酯等免疫抑制劑治療。」
「『等』?」在座的風濕免疫病學專家大跌眼鏡,「環、甲、羥、嗎,四聯免疫抑制劑一起上,還『等』?小作坊下料這麼猛嗎?什麼中醫診所敢這麼用,不怕出事嗎?」
「小診所不正規,用藥不符合規範,病人連續服用了三個月,出現了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噁心、嘔吐、進食障礙等消化道症狀,就診於我院,以上口服藥全部停藥,並進行了一個周期的生物製劑治療。」專家繼續匯報,「緊接著,病人就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通過胸部CT檢查,我們發現,她的肺部滲出明顯比其他感染者要輕。」
大屏幕上打出病人的胸片,不同於其他感染者的「白肺」:肺泡實變、間質纖維化,她的肺部整體呈現磨玻璃狀改變,類似於之前那個78歲老爺子,經過治療,現在幾乎已經像正常肺窗一樣透亮了。
「住院期間,她的熱峰明顯低於其他感染者,呼吸道卡他症狀也相對輕微。她的治療方案並沒有什麼特殊,只有免疫抑制劑和生物製劑托珠單抗的使用。所以,我們有理由猜測,這些免疫抑制劑通過某種機制,起到抑制肺炎進展的作用。」
風濕免疫疾病,是由於自體免疫功能紊亂、攻擊正常的組織細胞導致的,全身各個系統均會受累,除了類風濕性關節炎,還有系統性紅斑狼瘡,臨床症狀包括脫髮、發熱、口腔潰瘍、面頰紅斑等一般表現,還有血細胞減少(血液系統)、狼瘡性腎病(泌尿系統)、肺炎和胸膜炎(呼吸系統)、血管炎和心肌損傷(循環系統)、胃腸功能紊亂(消化系統)、狼瘡腦病(神經系統)等症狀。女性的免疫功能更加活躍,也更容易出問題,所以狼瘡好發於女性,曾被俗稱為「美女病」,但這種美化疾病、漠視患者病痛的稱謂極不可取。
免疫抑制劑,顧名思義,通過抑制炎症反應,減輕自身免疫病活動期帶來的臟器損傷。所以理論上講,似乎也能減輕新冠病毒感染對機體免疫系統的刺激,抑制炎症風暴、減輕症狀。
有專家分析:「也就是說,這位類風濕患者在長期應用免疫抑制劑的基礎上感染新冠,炎症進展受到抑制,所以肺部病變較為輕微,預後較好?那我們是否可以開展臨床實驗,在新冠感染的患者中使用免疫製劑呢?」
有專家反駁:「但是對於免疫系統正常的患者來說,使用免疫抑制劑,即使能治癒新冠,也會對自身免疫系統造成不可預估的創傷,後續也會出現免疫力低下、功能紊亂等後遺症,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實在是有些冒進了。再說了,一個病例不能說明什麼,需要大量臨床試驗證實這一猜想……」
專家們討論激烈、莫衷一是,手機屏幕前的林爾善,則是陷入深深的思索。
假如新冠肺炎的症狀,並不是病毒本身造成的,而是來源於病毒刺激免疫系統、產生的炎症風暴、肺泡滲出,那麼就和鍾信氧合上不去還往下掉的表現對上了:炎症滲出的速度要大於吸收的速度,所以鍾信的症狀始終不見好轉,反而一直在加重。
如果免疫抑制劑或生物製劑能通過阻斷免疫、抑制這個過程,那麼他的病情是否就能夠逆轉?
「我聽懂了,要抑制免疫。」程陽說,「可是鍾信也沒少用激素啊,激素不是也有抗炎作用嗎?」
「激素對免疫反應的抑制是非特異性的,而免疫抑制劑和生物製劑是通過特定靶點發揮作用,效果當然比泛泛地使用激素要強。」林爾善向他解釋,「你想想,你對你孩子說『你要好好學習啊』,和你直接給他講他不會的數學題,哪種方法能更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