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頁
知府大人已逝十多年,如今存世的最後一封血書得以重見天日,即使早就知道吳家手裡握著這門最關鍵的「證物」,虞韶還是忍不住被牽動了心神,方葳蕤低聲安慰道:「小主,吳家這回是明謀,又何嘗不是一計攻心。您一定要撐住,不要讓他們得逞啊。」
趙煜低下頭,微微眯眼,凝視著方聞呈上的血書。方寸大小的絹布邊緣毛糙不堪,似乎是在慌亂中從內衫撕下的一塊。位置有限,所謂的血書也是寥寥幾句,左不過是說些「臣萬死」「可憐江南百姓」「一切罪責由臣一人承擔」之類的話。
方聞靜靜站在一旁,見趙煜看得差不多了,心中揣測皇上的意圖,正欲依照往例,將血書收起以便傳給其他大臣們過目。然而,趙煜卻緩緩伸出手,直接將那一封血書從托盤上取走,捏在手中,眸中掠過一絲意味難明的神色。
他微微抬頭,掃視朝堂,隨即開口道:「張愛卿,你執掌國子監,最擅書法;崔愛卿,你主理此次潯陽舊案,對虞知府的字最是熟悉。你們二人上前來,仔細比對一番,看這血書上的字跡,是否的確出自虞知府之手?」
張松本任國子監祭酒,平素清高獨立,不涉黨爭,自持文人風骨,一向在朝會中保持觀望之姿,不輕易表態。然而皇上親自發話,他也只得恭敬行禮,上前接過血書,對著刑部整理的虞知府舊年奏章,一筆一划對照,細細端詳。
他凝神辨認了良久,方才眉頭微蹙地抬起頭,對著趙煜恭謹地拱手道:「皇上,雖然這血書上的字跡由於年歲久遠而有些模糊,再加之當年書寫人書寫時似乎力不從心,字跡略顯虛浮扭曲,但從筆法與字形上看,確實是虞知府本人的筆跡無疑。」
崔大人雖然站在虞韶這一邊,然而此人剛正不阿,向來公正無私,不因私情而蒙蔽真相。他細細看了良久,嘆了一口氣,點頭說道:「張大人說得不錯。臣近來翻閱了不少虞知府當年遞送中央的奏摺,連其中一些書寫習慣也熟悉非常。諸多細節都和虞知府的字跡吻合,臣的確也看不出什麼破綻。」
「皇上,臣妾……能不能請血書一觀?」虞韶深吸了一口氣,努力壓制著心中的翻湧情緒,對著上首的趙煜開口,話音剛落,眼中已然浮起了薄薄的淚霧,輕輕地晃動著,幾乎要決堤而出。
她知道這封血書十有八九是吳家一手策劃的精心偽造之物,可內心深處卻仍有一種強烈的衝動,哪怕只是偽作的,也不由自主地想要親眼再看一眼這筆跡,從那久遠歲月中尋得一絲虛假的痕跡。
自從抄家滅族之禍降臨,家族的珍藏、往昔的手稿,甚至一封一紙,皆被搜羅殆盡。她連一紙真正的遺墨也無從憑弔,只能依靠敵人手中的一份偽物來觸碰曾經的記憶。
趙煜的指尖輕輕揉捏著手中的絹帕,心中卻深感為難。他理解虞韶此刻的情緒,她失去了所有的家人,若說此時能安慰她內心的,或許只有這封飽含著親人字跡的血書。
然而,心頭的擔憂也如潮水般翻湧:虞韶懷有身孕,本該多多靜養才是,可今日她卻從清晨的大朝會開始,到如今已接近午時,在朝堂之上已經強撐了整整三個時辰了。
虞韶緩緩閉上了眼,淚珠不受控制地滑落。她聲音微弱卻帶著堅毅:「求皇上開恩,給臣妾看看吧。無論結果如何,那畢竟是外祖父的最後一封親筆。」
一旁的吳登見狀,心中暗暗得意,果然二哥的計策沒有錯。女人嘛,總是感情脆弱,面對親情的威逼與攻心之計,果然會軟化下來。便也跟著幫腔,「是啊,皇上,要不就給昭美人看看吧,真的看見了,才能死心……才能放下心中的執念啊。」
趙煜見此情形,心中五味雜陳,不忍也無奈。幾不可聞地吐出一聲嘆息,最終還是點了點頭,「那你便拿去看看吧。」
話音剛落,他便暗自朝方聞遞了個眼色,示意他立刻派人去太醫院請值守的太醫前來,以備不時之需。
虞韶含淚地伸出手,接過方聞親自遞來的血書,那絹帕輕盈卻沉重,虞韶的指尖都控制不住地微微顫抖。
----------------宣政殿外---------------
錢太醫背著藥箱,跟在小太監後面兩條腿邁得飛快,心裡卻忍不住長吁短嘆。真是世事無常,他本以為這十幾年來自己的仕途已夠坎坷,熬到如今,好歹算是安穩下來,卻沒想到,今年竟還能比前面十幾年更倒霉。
前些日子,林之煥太醫得了皇上的恩准,出京游醫,尋求治療疫病的良方。他雖然年紀不小了,但心思還靈活,也還有野心,費了不少功夫,才爭到侍奉昭美人的機會。眾人都說昭美人最得寵,又懷著皇上的龍胎,以後至少也是上三品的妃嬪,能伺候她一場,得了實惠也得了體面。
可偏偏他高興了沒幾日,就遇上了個天大的麻煩。昭美人讓身邊的女官敲響了登聞鼓,直接將太后的娘家狀告上了朝堂!
錢太醫當即心如死灰,甚至連遺書都已經暗自寫好,覺得自己這次難逃一劫。身為太醫,雖說只是替主子看病,但萬一皇上遷怒下來,自己這顆腦袋豈能保住?
誰知道,皇上不但沒有遷怒於昭美人,似乎也並未將自己牽連進去,只是從那次以後,自己不再被安排給宮中的貴人們診病,而是被派往冷清的別院,還是照顧昭貴人。
他心裡又氣又苦,儘管沒被問罪,卻還是免不了天天提心弔膽。而今天更是——這脈診得都到了宣政殿來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趙煜低下頭,微微眯眼,凝視著方聞呈上的血書。方寸大小的絹布邊緣毛糙不堪,似乎是在慌亂中從內衫撕下的一塊。位置有限,所謂的血書也是寥寥幾句,左不過是說些「臣萬死」「可憐江南百姓」「一切罪責由臣一人承擔」之類的話。
方聞靜靜站在一旁,見趙煜看得差不多了,心中揣測皇上的意圖,正欲依照往例,將血書收起以便傳給其他大臣們過目。然而,趙煜卻緩緩伸出手,直接將那一封血書從托盤上取走,捏在手中,眸中掠過一絲意味難明的神色。
他微微抬頭,掃視朝堂,隨即開口道:「張愛卿,你執掌國子監,最擅書法;崔愛卿,你主理此次潯陽舊案,對虞知府的字最是熟悉。你們二人上前來,仔細比對一番,看這血書上的字跡,是否的確出自虞知府之手?」
張松本任國子監祭酒,平素清高獨立,不涉黨爭,自持文人風骨,一向在朝會中保持觀望之姿,不輕易表態。然而皇上親自發話,他也只得恭敬行禮,上前接過血書,對著刑部整理的虞知府舊年奏章,一筆一划對照,細細端詳。
他凝神辨認了良久,方才眉頭微蹙地抬起頭,對著趙煜恭謹地拱手道:「皇上,雖然這血書上的字跡由於年歲久遠而有些模糊,再加之當年書寫人書寫時似乎力不從心,字跡略顯虛浮扭曲,但從筆法與字形上看,確實是虞知府本人的筆跡無疑。」
崔大人雖然站在虞韶這一邊,然而此人剛正不阿,向來公正無私,不因私情而蒙蔽真相。他細細看了良久,嘆了一口氣,點頭說道:「張大人說得不錯。臣近來翻閱了不少虞知府當年遞送中央的奏摺,連其中一些書寫習慣也熟悉非常。諸多細節都和虞知府的字跡吻合,臣的確也看不出什麼破綻。」
「皇上,臣妾……能不能請血書一觀?」虞韶深吸了一口氣,努力壓制著心中的翻湧情緒,對著上首的趙煜開口,話音剛落,眼中已然浮起了薄薄的淚霧,輕輕地晃動著,幾乎要決堤而出。
她知道這封血書十有八九是吳家一手策劃的精心偽造之物,可內心深處卻仍有一種強烈的衝動,哪怕只是偽作的,也不由自主地想要親眼再看一眼這筆跡,從那久遠歲月中尋得一絲虛假的痕跡。
自從抄家滅族之禍降臨,家族的珍藏、往昔的手稿,甚至一封一紙,皆被搜羅殆盡。她連一紙真正的遺墨也無從憑弔,只能依靠敵人手中的一份偽物來觸碰曾經的記憶。
趙煜的指尖輕輕揉捏著手中的絹帕,心中卻深感為難。他理解虞韶此刻的情緒,她失去了所有的家人,若說此時能安慰她內心的,或許只有這封飽含著親人字跡的血書。
然而,心頭的擔憂也如潮水般翻湧:虞韶懷有身孕,本該多多靜養才是,可今日她卻從清晨的大朝會開始,到如今已接近午時,在朝堂之上已經強撐了整整三個時辰了。
虞韶緩緩閉上了眼,淚珠不受控制地滑落。她聲音微弱卻帶著堅毅:「求皇上開恩,給臣妾看看吧。無論結果如何,那畢竟是外祖父的最後一封親筆。」
一旁的吳登見狀,心中暗暗得意,果然二哥的計策沒有錯。女人嘛,總是感情脆弱,面對親情的威逼與攻心之計,果然會軟化下來。便也跟著幫腔,「是啊,皇上,要不就給昭美人看看吧,真的看見了,才能死心……才能放下心中的執念啊。」
趙煜見此情形,心中五味雜陳,不忍也無奈。幾不可聞地吐出一聲嘆息,最終還是點了點頭,「那你便拿去看看吧。」
話音剛落,他便暗自朝方聞遞了個眼色,示意他立刻派人去太醫院請值守的太醫前來,以備不時之需。
虞韶含淚地伸出手,接過方聞親自遞來的血書,那絹帕輕盈卻沉重,虞韶的指尖都控制不住地微微顫抖。
----------------宣政殿外---------------
錢太醫背著藥箱,跟在小太監後面兩條腿邁得飛快,心裡卻忍不住長吁短嘆。真是世事無常,他本以為這十幾年來自己的仕途已夠坎坷,熬到如今,好歹算是安穩下來,卻沒想到,今年竟還能比前面十幾年更倒霉。
前些日子,林之煥太醫得了皇上的恩准,出京游醫,尋求治療疫病的良方。他雖然年紀不小了,但心思還靈活,也還有野心,費了不少功夫,才爭到侍奉昭美人的機會。眾人都說昭美人最得寵,又懷著皇上的龍胎,以後至少也是上三品的妃嬪,能伺候她一場,得了實惠也得了體面。
可偏偏他高興了沒幾日,就遇上了個天大的麻煩。昭美人讓身邊的女官敲響了登聞鼓,直接將太后的娘家狀告上了朝堂!
錢太醫當即心如死灰,甚至連遺書都已經暗自寫好,覺得自己這次難逃一劫。身為太醫,雖說只是替主子看病,但萬一皇上遷怒下來,自己這顆腦袋豈能保住?
誰知道,皇上不但沒有遷怒於昭美人,似乎也並未將自己牽連進去,只是從那次以後,自己不再被安排給宮中的貴人們診病,而是被派往冷清的別院,還是照顧昭貴人。
他心裡又氣又苦,儘管沒被問罪,卻還是免不了天天提心弔膽。而今天更是——這脈診得都到了宣政殿來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