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頁
賈寶玉張了張嘴,什麼都沒說出來,這樣的話,他和雲妹妹也合適……吧?
他沒再說什麼,老太太就笑了,「好好好,你們都到年紀了,距離你們的好事不會太遠了。」
史湘雲和林黛玉、賈探春同齡,今年也十四歲了,沒多久就選了個好日子定親,消息很快傳到賈敏耳朵里,有些訝異,這個人選她想過,沒想到成真了。
這也是親上加親了,而且要賈敏來說,這門親事對於史湘雲這孩子來說不壞,她來榮國府來的勤,和寶玉感情深厚,自小一塊長大的情分,寶玉待她不會差的,再有她無父無母,叔叔嬸嬸對她更多的是面上情,她出嫁後要是被婆家欺負了,史家還真不一定會為她出頭。
再有一個,老太太是她的姑祖母,一貫疼愛她,她嫁進來後,婆家人不會為難她。
不過缺點和優點一樣鮮明,她二嫂不是什麼好婆婆,這點在李紈那裡表現的鮮明,她對寶玉有多疼愛,對兒媳婦就有多挑剔,好在老太太身體硬朗,還能再護著他們幾年,幾年後她應該也能生下孩子了,到時候有孩子傍身,日子應該不會太難過。
面對自己熟悉的同齡人接二連三定親,探春沉默的時候越來越多了,趙姨娘在賈政面前也殷勤了許多,要他給探春定個好親事,她信不過二太太,而葉姨娘看著她這樣,什麼也沒說,什麼也沒做。
她看得清楚,趙姨娘這殷勤是白獻了,二老爺要是有這份心早就行動起來了,探春的年紀他又不是不知道,這時候葉姨娘也不得不慶幸自己生的是個兒子。
哪怕是不被重視的庶子,也好過婚姻被捏在手裡,不知道有什麼謀劃的女兒。
除了賈寶玉和史湘雲定親的好消息以外,春闈之後,林家又收到了兩份喜訊,一份來自大舅子崔易嶺,一份來自表姐夫宋益。
他們兩個參加今年的春闈,都中了。
宋益他在二甲,名次居中,大舅子他在二甲的吊車尾,但沒關係,他們都是二甲進士,除了名次在前,後面只要不輪到到三甲,差別不大,因為這等大喜事,兩家都喜氣洋洋。
哪怕他們兩個都沒有考中庶吉士,喜氣依舊不減。
對此,榮國府某些人別提有多眼氣了,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她本該也有個中了進士的兒子,可惜,秋闈落榜,春闈就更是遙遙無期了。
老太太對這事也是淡淡的,因為宋益說起來是榮國府的外孫女婿,但這是姨娘生的庶女生的女兒,雖然她親生的女兒前程更好,如今看到這一幕心中依舊不愉快,不僅僅是因為想起了當初妻妾之間的矛盾,還因為潘玲芙有今日賈敏出力不小,在她看來,這是女兒對她的叛逆。
心中不舒服歸不舒服,老太太並沒有阻止王熙鳳和他們親近。
宋益今年三十出頭,他祖父都是官,父親是四品知府,未來的前程不會差到哪裡去。
在他們兩個分別定下差事後,林燁收到了南疆樓重魏的來信,信上說南疆周邊實力最強的那個小國出了大事,那年邁的老國王挺不住了,重病在床,他下面的皇子們競爭激烈。
林燁收到信後立刻就來了精神。
南安郡王被俘虜的戰事那是不是就跟這次的王位更迭有關?
他立刻寫了幾封信讓人送回南疆,關注了起來。
不得不說這個時代的通訊是個大難題,兩地距離實在太遠了,他這是自己私底下打聽,不可能啟用八百里加急,所以信息傳遞不可避免沒有了及時性。
——老國王他熬過來了,然後他堅持讓自己寵愛的小兒子上位,把他立為王儲,但他並沒有收繳掉大兒子的勢力。
大王子母家出身最高,還是武將,在之前,很多人都認為大王子會上位。
看到這封信,林燁就知道要出事了。
到了這地步,老國王昏庸,一意孤行要立自己的愛子上位,但大王子這時候已經退無可退了,哪怕他自己願意退,一直推著他前進的人也不會願意,因為小王子上位後站穩跟腳,他們這些支持大王子的人不會有好日子過,那不如先下手為強!
事情的走向就跟林燁想的那樣,在老國王正式咽氣之前,大王子帶兵圍了王宮,接過了王位,但小王子也有些手腕,他及時逃走了,拿著老國王的手書向大盛、向南安郡王求救。
這裡肯定有私底下的利益糾葛,因為南安郡王立刻派人去接這位小王子,不過沒接成功,他們在小國境內被圍了。
南安郡王因此發怒,寫信斥責這位剛上位的新王。
新王是不會讓自己這位弟弟離開國土,投向大盛的,因為他帶走了老國王給弟弟的任命書,而他上位的任命書是後來新寫的。
具體的細節樓重魏沒有打聽清楚,只知道小國發兵阻止南安郡王帶人離開,南安郡王當然不懼,親自帶兵前往,兩軍相交,你來我往了一段時間之後,郡王他不慎中了陷阱,打了敗仗,不僅如此,南安郡王沒有及時退回,被俘虜了。
消息傳到京城,滿京城譁然,不敢置信。
「這是個什麼國?密西國?我之前都沒有聽說過!」
「簡直是奇恥大辱,我國堂堂郡王,居然被南邊一個彈丸小國俘虜了,他枉為將軍!他怎麼有臉活下來?」
「對啊,他應該寧折不彎,以死明志才是!我們大盛也要發兵,滅了這個小國!」
他沒再說什麼,老太太就笑了,「好好好,你們都到年紀了,距離你們的好事不會太遠了。」
史湘雲和林黛玉、賈探春同齡,今年也十四歲了,沒多久就選了個好日子定親,消息很快傳到賈敏耳朵里,有些訝異,這個人選她想過,沒想到成真了。
這也是親上加親了,而且要賈敏來說,這門親事對於史湘雲這孩子來說不壞,她來榮國府來的勤,和寶玉感情深厚,自小一塊長大的情分,寶玉待她不會差的,再有她無父無母,叔叔嬸嬸對她更多的是面上情,她出嫁後要是被婆家欺負了,史家還真不一定會為她出頭。
再有一個,老太太是她的姑祖母,一貫疼愛她,她嫁進來後,婆家人不會為難她。
不過缺點和優點一樣鮮明,她二嫂不是什麼好婆婆,這點在李紈那裡表現的鮮明,她對寶玉有多疼愛,對兒媳婦就有多挑剔,好在老太太身體硬朗,還能再護著他們幾年,幾年後她應該也能生下孩子了,到時候有孩子傍身,日子應該不會太難過。
面對自己熟悉的同齡人接二連三定親,探春沉默的時候越來越多了,趙姨娘在賈政面前也殷勤了許多,要他給探春定個好親事,她信不過二太太,而葉姨娘看著她這樣,什麼也沒說,什麼也沒做。
她看得清楚,趙姨娘這殷勤是白獻了,二老爺要是有這份心早就行動起來了,探春的年紀他又不是不知道,這時候葉姨娘也不得不慶幸自己生的是個兒子。
哪怕是不被重視的庶子,也好過婚姻被捏在手裡,不知道有什麼謀劃的女兒。
除了賈寶玉和史湘雲定親的好消息以外,春闈之後,林家又收到了兩份喜訊,一份來自大舅子崔易嶺,一份來自表姐夫宋益。
他們兩個參加今年的春闈,都中了。
宋益他在二甲,名次居中,大舅子他在二甲的吊車尾,但沒關係,他們都是二甲進士,除了名次在前,後面只要不輪到到三甲,差別不大,因為這等大喜事,兩家都喜氣洋洋。
哪怕他們兩個都沒有考中庶吉士,喜氣依舊不減。
對此,榮國府某些人別提有多眼氣了,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她本該也有個中了進士的兒子,可惜,秋闈落榜,春闈就更是遙遙無期了。
老太太對這事也是淡淡的,因為宋益說起來是榮國府的外孫女婿,但這是姨娘生的庶女生的女兒,雖然她親生的女兒前程更好,如今看到這一幕心中依舊不愉快,不僅僅是因為想起了當初妻妾之間的矛盾,還因為潘玲芙有今日賈敏出力不小,在她看來,這是女兒對她的叛逆。
心中不舒服歸不舒服,老太太並沒有阻止王熙鳳和他們親近。
宋益今年三十出頭,他祖父都是官,父親是四品知府,未來的前程不會差到哪裡去。
在他們兩個分別定下差事後,林燁收到了南疆樓重魏的來信,信上說南疆周邊實力最強的那個小國出了大事,那年邁的老國王挺不住了,重病在床,他下面的皇子們競爭激烈。
林燁收到信後立刻就來了精神。
南安郡王被俘虜的戰事那是不是就跟這次的王位更迭有關?
他立刻寫了幾封信讓人送回南疆,關注了起來。
不得不說這個時代的通訊是個大難題,兩地距離實在太遠了,他這是自己私底下打聽,不可能啟用八百里加急,所以信息傳遞不可避免沒有了及時性。
——老國王他熬過來了,然後他堅持讓自己寵愛的小兒子上位,把他立為王儲,但他並沒有收繳掉大兒子的勢力。
大王子母家出身最高,還是武將,在之前,很多人都認為大王子會上位。
看到這封信,林燁就知道要出事了。
到了這地步,老國王昏庸,一意孤行要立自己的愛子上位,但大王子這時候已經退無可退了,哪怕他自己願意退,一直推著他前進的人也不會願意,因為小王子上位後站穩跟腳,他們這些支持大王子的人不會有好日子過,那不如先下手為強!
事情的走向就跟林燁想的那樣,在老國王正式咽氣之前,大王子帶兵圍了王宮,接過了王位,但小王子也有些手腕,他及時逃走了,拿著老國王的手書向大盛、向南安郡王求救。
這裡肯定有私底下的利益糾葛,因為南安郡王立刻派人去接這位小王子,不過沒接成功,他們在小國境內被圍了。
南安郡王因此發怒,寫信斥責這位剛上位的新王。
新王是不會讓自己這位弟弟離開國土,投向大盛的,因為他帶走了老國王給弟弟的任命書,而他上位的任命書是後來新寫的。
具體的細節樓重魏沒有打聽清楚,只知道小國發兵阻止南安郡王帶人離開,南安郡王當然不懼,親自帶兵前往,兩軍相交,你來我往了一段時間之後,郡王他不慎中了陷阱,打了敗仗,不僅如此,南安郡王沒有及時退回,被俘虜了。
消息傳到京城,滿京城譁然,不敢置信。
「這是個什麼國?密西國?我之前都沒有聽說過!」
「簡直是奇恥大辱,我國堂堂郡王,居然被南邊一個彈丸小國俘虜了,他枉為將軍!他怎麼有臉活下來?」
「對啊,他應該寧折不彎,以死明志才是!我們大盛也要發兵,滅了這個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