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頁
妙瑛蹙眉道,“掌印想勸我回去,那便拿出些誠意來。光說上這麼幾句不咸不淡的話,就想打發了我?原來掌印就是這般償付欠我之債的。”
常喜一凜,不由重重嘆息,半晌道,“臣實在是對不住公主。公主既要聽臣揣測天心,臣只好姑妄瞎猜一番。”清了清嗓子,再度低聲道,“皇上於此事無可無不可,因眼下尚有幾件大事未完,對都尉也就沒有從前那般介懷。只是經不得挑唆,經不得提醒罷了。臣以為,皇上此番最有可能下旨……便是以都尉不敬先帝與太妃為由,令公主與之和離。”
此話一出,妙瑛猛地抓緊常喜的手臂,急道,“他是這般說的?當真?”
常喜被她凌厲的目光一震,緩緩垂首,又輕輕點了點頭,仍是不放心地苦苦勸道,“公主莫慌,您想想,這未嘗不是件好事。都尉與您都還這般年輕,他一個大好兒郎,這些年為著楊家的事,為著……做了這個駙馬都尉,已被皇上猜忌到了極處,再這般下去,於他於您,都是有害而無利。樹欲靜而風不止,公主,這道理您應該比臣明白啊。”
妙瑛霍地甩開他,冷笑道,“我不明白!也不打算明白!我們好端端的關起門來,已經不礙著任何人,為此他已落了一身的傷病,這還是明處的,心裡的苦誰又瞧的見?何況還有我的孩子,你們欠下的是幾條人命!俗話說殺人不過頭點地,他就是要軟刀子殺人,也該告訴我們幾時才算完。”
常喜未等她說完,慌忙上前捂住她的嘴,連連道,“公主啊,此話說不得啊……我的公主千歲,您就是再恨,也不能在這個地界說這樣的話,您要是想讓都尉平安,更是不能意氣用事啊。”
妙瑛實是氣得整個人戰慄不已,饒是她一貫堅強冷靜,此刻也覺得難以抑制奪眶而出的淚水,那是宣洩,也是積鬱已久的憤懣,索性也不加掩飾,任其洶湧蓬勃的流淌在面頰之上。
常喜被她哭得肝腸寸斷,這個大魏朝最為顯赫,最為驕傲,最為明智的公主,竟也會被世情逼迫得走投無路,他百感交集,不由慨嘆,剝下層層防範和華麗外衣,她也不過只是個失了孩子,一心惦念夫君的女人而已。
妙瑛哭過一陣,倒是身心略微輕鬆一些,腦中漸漸又清明起來,她掙脫開常喜,自取了帕子擦拭乾淨眼淚,凝眉道,“我要見皇上。”
常喜一驚,失聲道,“您還要見皇上?您打算說什麼呀?此時若給都尉求情,恐怕才是火上澆油啊。”
妙瑛淡淡一笑,道,“你放心,我還不至於那麼蠢。從其我不曾替他求過,今日也不會。我只是要告訴皇上一些心裡話。”她笑而轉頭,盯著常喜,道,“告訴他,我不會和楊慕和離,他是皇考欽賜給我的駙馬,我此生唯一的夫婿!我活,是楊家的人;我死,是楊家的魂。若是他定要逼迫於我,我也只能一死以謝楊氏,至於他日九泉之下,得見皇考之時,還請皇上自己去和他老人家解釋。”
常喜聽了這話,竟是激靈靈地打了一個寒顫,良久搖了搖頭,道,“臣去看看皇上醒了沒有,順便為公主通傳。”
妙瑛與皇帝一番對話卻是講究章法態度,她不曾激怒皇帝,卻也適時的點明了心中決定。皇帝沉吟許久,雖未置可否,也仍是溫言讓她先行回府,內心之中卻已暗暗覺得,此時迫妙瑛與楊慕和離當不是好時機,權且再做定奪就是。
待妙瑛回到公主府,已是傍晚時分,一身的倦意令她疲憊不堪,忽地想起這一日竟都沒見過謝又陵,忙又命人去找他前來。她一早便在心中認定,謝又陵是這世上除卻楊慕之外,自己最為親近,最為相信之人,也唯有他,或許還能在此時給自己一點關懷與慰藉。
卻不想剛剛回到房中,就見楊崇之妻甄氏一陣風般的沖了進來,身後尚且跟著裹足不前,在門外遲遲不敢邁步的楊崇。妙瑛心下生疑,這對夫婦在府中一向安分,還不曾有過如此逾矩的行為,轉念一想,大約是為著楊慕之事心急,也就不好再怪責。
甄氏行至妙瑛面前,忽然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叩了兩個頭,再抬首,已是雙目含淚,悲戚言道,“公主與都尉對我們一家的恩情,我們今生今世也報答不完。可我們愧對都尉,做下傷天害理的無恥下作之事,如今眼看著就要殃及都尉,我便是再沒有良心,也實在不能隱忍不言。今日我便和公主說個分明,請公主務必想法子救都尉才是。”說著便再度叩首下去。
妙瑛被這一番話說的如墜五里雲霧,卻又隱約覺得哪裡不對,忙道,“嫂子快請起,有話慢慢說。你這樣說,我便不懂,難道誠義的事,內中有什麼故事不成?”
甄氏一瞥面白如紙的楊崇,斷然點頭,將楊崇與綠衣當日發生的事一五一十告知妙瑛,又將楊慕早已知曉卻替他們遮掩一事道出。直聽得妙瑛如遭雷擊,木然無語。
妙瑛茫然聽著甄氏的哀懇,楊崇的懺悔,卻覺得舌根一點點發澀發苦,苦到無法再多言一個字。她原本該是欣喜的,楊慕不曾放棄過他們的情感,更不曾對這情感有過一絲一毫的褻瀆,可卻到底一點都歡喜不起來。
妙瑛仍是記得楊慕臨去時,沉靜如水的目光,淡然從容的微笑,清晰冷靜的勸慰,以及對綠衣的一線回護。她在這些清晰的回憶下,漸漸不寒而慄起來,她要如何才能救得一個立意要犧牲自己,放棄自己之人,偏偏他的犧牲和放棄又那般堅定,從來不容旁人拯救。
常喜一凜,不由重重嘆息,半晌道,“臣實在是對不住公主。公主既要聽臣揣測天心,臣只好姑妄瞎猜一番。”清了清嗓子,再度低聲道,“皇上於此事無可無不可,因眼下尚有幾件大事未完,對都尉也就沒有從前那般介懷。只是經不得挑唆,經不得提醒罷了。臣以為,皇上此番最有可能下旨……便是以都尉不敬先帝與太妃為由,令公主與之和離。”
此話一出,妙瑛猛地抓緊常喜的手臂,急道,“他是這般說的?當真?”
常喜被她凌厲的目光一震,緩緩垂首,又輕輕點了點頭,仍是不放心地苦苦勸道,“公主莫慌,您想想,這未嘗不是件好事。都尉與您都還這般年輕,他一個大好兒郎,這些年為著楊家的事,為著……做了這個駙馬都尉,已被皇上猜忌到了極處,再這般下去,於他於您,都是有害而無利。樹欲靜而風不止,公主,這道理您應該比臣明白啊。”
妙瑛霍地甩開他,冷笑道,“我不明白!也不打算明白!我們好端端的關起門來,已經不礙著任何人,為此他已落了一身的傷病,這還是明處的,心裡的苦誰又瞧的見?何況還有我的孩子,你們欠下的是幾條人命!俗話說殺人不過頭點地,他就是要軟刀子殺人,也該告訴我們幾時才算完。”
常喜未等她說完,慌忙上前捂住她的嘴,連連道,“公主啊,此話說不得啊……我的公主千歲,您就是再恨,也不能在這個地界說這樣的話,您要是想讓都尉平安,更是不能意氣用事啊。”
妙瑛實是氣得整個人戰慄不已,饒是她一貫堅強冷靜,此刻也覺得難以抑制奪眶而出的淚水,那是宣洩,也是積鬱已久的憤懣,索性也不加掩飾,任其洶湧蓬勃的流淌在面頰之上。
常喜被她哭得肝腸寸斷,這個大魏朝最為顯赫,最為驕傲,最為明智的公主,竟也會被世情逼迫得走投無路,他百感交集,不由慨嘆,剝下層層防範和華麗外衣,她也不過只是個失了孩子,一心惦念夫君的女人而已。
妙瑛哭過一陣,倒是身心略微輕鬆一些,腦中漸漸又清明起來,她掙脫開常喜,自取了帕子擦拭乾淨眼淚,凝眉道,“我要見皇上。”
常喜一驚,失聲道,“您還要見皇上?您打算說什麼呀?此時若給都尉求情,恐怕才是火上澆油啊。”
妙瑛淡淡一笑,道,“你放心,我還不至於那麼蠢。從其我不曾替他求過,今日也不會。我只是要告訴皇上一些心裡話。”她笑而轉頭,盯著常喜,道,“告訴他,我不會和楊慕和離,他是皇考欽賜給我的駙馬,我此生唯一的夫婿!我活,是楊家的人;我死,是楊家的魂。若是他定要逼迫於我,我也只能一死以謝楊氏,至於他日九泉之下,得見皇考之時,還請皇上自己去和他老人家解釋。”
常喜聽了這話,竟是激靈靈地打了一個寒顫,良久搖了搖頭,道,“臣去看看皇上醒了沒有,順便為公主通傳。”
妙瑛與皇帝一番對話卻是講究章法態度,她不曾激怒皇帝,卻也適時的點明了心中決定。皇帝沉吟許久,雖未置可否,也仍是溫言讓她先行回府,內心之中卻已暗暗覺得,此時迫妙瑛與楊慕和離當不是好時機,權且再做定奪就是。
待妙瑛回到公主府,已是傍晚時分,一身的倦意令她疲憊不堪,忽地想起這一日竟都沒見過謝又陵,忙又命人去找他前來。她一早便在心中認定,謝又陵是這世上除卻楊慕之外,自己最為親近,最為相信之人,也唯有他,或許還能在此時給自己一點關懷與慰藉。
卻不想剛剛回到房中,就見楊崇之妻甄氏一陣風般的沖了進來,身後尚且跟著裹足不前,在門外遲遲不敢邁步的楊崇。妙瑛心下生疑,這對夫婦在府中一向安分,還不曾有過如此逾矩的行為,轉念一想,大約是為著楊慕之事心急,也就不好再怪責。
甄氏行至妙瑛面前,忽然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叩了兩個頭,再抬首,已是雙目含淚,悲戚言道,“公主與都尉對我們一家的恩情,我們今生今世也報答不完。可我們愧對都尉,做下傷天害理的無恥下作之事,如今眼看著就要殃及都尉,我便是再沒有良心,也實在不能隱忍不言。今日我便和公主說個分明,請公主務必想法子救都尉才是。”說著便再度叩首下去。
妙瑛被這一番話說的如墜五里雲霧,卻又隱約覺得哪裡不對,忙道,“嫂子快請起,有話慢慢說。你這樣說,我便不懂,難道誠義的事,內中有什麼故事不成?”
甄氏一瞥面白如紙的楊崇,斷然點頭,將楊崇與綠衣當日發生的事一五一十告知妙瑛,又將楊慕早已知曉卻替他們遮掩一事道出。直聽得妙瑛如遭雷擊,木然無語。
妙瑛茫然聽著甄氏的哀懇,楊崇的懺悔,卻覺得舌根一點點發澀發苦,苦到無法再多言一個字。她原本該是欣喜的,楊慕不曾放棄過他們的情感,更不曾對這情感有過一絲一毫的褻瀆,可卻到底一點都歡喜不起來。
妙瑛仍是記得楊慕臨去時,沉靜如水的目光,淡然從容的微笑,清晰冷靜的勸慰,以及對綠衣的一線回護。她在這些清晰的回憶下,漸漸不寒而慄起來,她要如何才能救得一個立意要犧牲自己,放棄自己之人,偏偏他的犧牲和放棄又那般堅定,從來不容旁人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