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頁
及至最後宿凌的劍架在他頸側,璃王望著面前形形色色的人,莫名覺得荒誕:那個女子並沒有出現在這裡,可自己終究還是敗在她的手下。
奸佞伏誅,戰後休整回朝復命等工作便展開了。宿凌忙裡偷閒,沿著一條石子路走進了安蘊秀的鳳山。
這條石子路不算寬敞,比起旁邊新修的要遜色不少。可是宿凌知道,這是整個縣第一條通往渡口的石子路,是安蘊秀主持修建的,她當年就是走在這條路上,將商品帶到了別處,將學子們領進了學堂。
此刻,自己來到了她曾久居之地。
「哎喲,這是哪位貴人?」
如今鳳山縣的官道也設了巡兵,一中年巡兵上前搭話,恍然道:「我知道了,您是隨軍來剿反賊的吧?」
宿凌點頭稱是,巡兵的語氣就更熱切了,喜滋滋地拉起了家常:「說起這事,當年我們安知縣也剿了一次!」
他提起這些事與有榮焉,宿凌也樂得聽到更多關於安蘊秀的故事,便與之同行,聽他細數安知縣的過往。
「知縣剛來那會兒,又瘦又小的,誰都不信她能在這兒久待。她倒不在乎,剛來就在縣衙門口收了梅捕快,還放了一堆大話,當時我們都等著看好戲呢!」
親眼見證過的變化往往更加難忘,巡兵一路說個不停,除了敬仰,語氣中也有些心疼:「就是那時候窮,也不知道她是個女娃,沒能省下來點肉給她補補。」
這地方是當初洪家精挑細選的,宿凌對於此地境況早有耳聞。即便明知道安蘊秀堅持下來了,也把這裡建設成了煥然一新的模樣,可聽到這些,仍然覺得是自己缺席。
不過,心高氣傲的她不會隨意接受別人的饋贈,一力承擔將此地改頭換面也真的很了不起。
「那裡就是奉山書院了。」巡兵遙遙指著不遠處的建築,「那是安大人最開始辦學的地方,後來是時先生跟姜姑娘在這兒。不過他們最近也不在,據說是去京城有事兒。」
「從前還有位田知縣,自掏腰包把書院翻新了。江大人來了後也很重視,每七日必去書院講學一次,十里八鄉的娃娃都趕著去聽,那講得是真好!」
「聽說,三位大人還有時先生,從前都是同窗嘞!」
幾任夫子縣官曾經是同窗,在外嚴肅正經的人也曾有年少青澀的時候,這在當地人看來或許是一件值得津津樂道的事。
然而同年登科的仕子,哪個不是自命不凡?當初或是唇槍舌戰不肯相讓,或是各有陣營相看兩厭,如今卻肯為一件事前仆後繼,聚在一個邊境縣城。宿凌不敢說這是安蘊秀的功勞,或許以他們為代表的文人仕子,心中道義需要在時光的磨洗下才能顯現。
「這兒這兒!」
巡兵的聲音忽然激動:「這兒是奉安渠!」
龍飛鳳舞的三個大字被拓在山石上,山石之後,宿凌看到了寬闊而平靜的水流。波濤洶湧的潼江被引至此處時,已經完全沒有了湍急跡象,水流兩岸草木青翠,所攜的沃土也帶來了極大的糧儲。蓄水湖邊,遠遠地似乎還能看到幾個垂釣的身影。
「前段日子戰事還沒完,江大人不讓出門,可把這些釣魚佬急死了。」
巡兵話說得嫌棄,語氣中卻儘是笑意。
宿凌看到的盛世是天下太平海晏河清這些字眼,是京城的華燈璀璨車水馬龍,而今到這裡走一遭,似乎才真正觸及這兩個字的真諦。
越往前走,周遭往來的人就越多,男女老少都有,還有不少牛車經過。巡兵神秘兮兮地道:「這兒可不一般,這裡是我們鳳山縣發家的地方!」
宿凌略想了想:發家?荒山茶?
「對了!就是荒山茶!」
這片長在西山坡的野茶樹成了他們富足起來的第一步,雖說他們行商運貨早已不是單靠荒山茶,茶園被建設得也早已不能稱之為荒山,可在眾人心中,這裡就是最與眾不同的地方。
「當初我還是個流落街頭的乞丐,茶園要圍柵欄,安大人就喊我來扎木板了,莫名其妙就有飯吃了麼這不是。」巡兵嘿嘿直笑,「心懷天下的安大人,不會放棄任何一個人。」
宿凌放眼望去,此刻的茶園已成規模,並未見到巡兵所說的木柵欄。不過放在當時,這必然是一件於人於事都有助益的事情。
茶園的吵鬧還在繼續,原來是碑石到了,運送的人來招呼青壯一起去抬。宿凌跟了上去,發現當初老鄉長的那個提議,已經被付諸實踐了。
「鳳山縣」新的地界碑已經運過來了。
夕陽餘暉中,大淵的車隊緩緩經過,由騰蛟軍主將陸將軍核查後通關放行,守在另一邊的大淵兵士終於接回自家掌事人。晚霞大片大片地鋪在天邊,交織著兩位太後的傳奇和鳳山縣不朽的石碑,鳳之一字,仿佛有了具象。
當初改名或許只是為了提高士氣,但從奉山到鳳山,非常合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即將班師回朝時,宿凌見到了洪雲韶。
自家族變故之後,她也很快銷聲匿跡了,不成想竟會出現在鳳山縣。宿凌觀她神態平靜,沒有半分悲傷或是憤恨,步履從容,仿佛只是遊山玩水。
當然,也可能是追隨著兩位姑姑的腳步,見一見京城以外更廣闊的天空。<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奸佞伏誅,戰後休整回朝復命等工作便展開了。宿凌忙裡偷閒,沿著一條石子路走進了安蘊秀的鳳山。
這條石子路不算寬敞,比起旁邊新修的要遜色不少。可是宿凌知道,這是整個縣第一條通往渡口的石子路,是安蘊秀主持修建的,她當年就是走在這條路上,將商品帶到了別處,將學子們領進了學堂。
此刻,自己來到了她曾久居之地。
「哎喲,這是哪位貴人?」
如今鳳山縣的官道也設了巡兵,一中年巡兵上前搭話,恍然道:「我知道了,您是隨軍來剿反賊的吧?」
宿凌點頭稱是,巡兵的語氣就更熱切了,喜滋滋地拉起了家常:「說起這事,當年我們安知縣也剿了一次!」
他提起這些事與有榮焉,宿凌也樂得聽到更多關於安蘊秀的故事,便與之同行,聽他細數安知縣的過往。
「知縣剛來那會兒,又瘦又小的,誰都不信她能在這兒久待。她倒不在乎,剛來就在縣衙門口收了梅捕快,還放了一堆大話,當時我們都等著看好戲呢!」
親眼見證過的變化往往更加難忘,巡兵一路說個不停,除了敬仰,語氣中也有些心疼:「就是那時候窮,也不知道她是個女娃,沒能省下來點肉給她補補。」
這地方是當初洪家精挑細選的,宿凌對於此地境況早有耳聞。即便明知道安蘊秀堅持下來了,也把這裡建設成了煥然一新的模樣,可聽到這些,仍然覺得是自己缺席。
不過,心高氣傲的她不會隨意接受別人的饋贈,一力承擔將此地改頭換面也真的很了不起。
「那裡就是奉山書院了。」巡兵遙遙指著不遠處的建築,「那是安大人最開始辦學的地方,後來是時先生跟姜姑娘在這兒。不過他們最近也不在,據說是去京城有事兒。」
「從前還有位田知縣,自掏腰包把書院翻新了。江大人來了後也很重視,每七日必去書院講學一次,十里八鄉的娃娃都趕著去聽,那講得是真好!」
「聽說,三位大人還有時先生,從前都是同窗嘞!」
幾任夫子縣官曾經是同窗,在外嚴肅正經的人也曾有年少青澀的時候,這在當地人看來或許是一件值得津津樂道的事。
然而同年登科的仕子,哪個不是自命不凡?當初或是唇槍舌戰不肯相讓,或是各有陣營相看兩厭,如今卻肯為一件事前仆後繼,聚在一個邊境縣城。宿凌不敢說這是安蘊秀的功勞,或許以他們為代表的文人仕子,心中道義需要在時光的磨洗下才能顯現。
「這兒這兒!」
巡兵的聲音忽然激動:「這兒是奉安渠!」
龍飛鳳舞的三個大字被拓在山石上,山石之後,宿凌看到了寬闊而平靜的水流。波濤洶湧的潼江被引至此處時,已經完全沒有了湍急跡象,水流兩岸草木青翠,所攜的沃土也帶來了極大的糧儲。蓄水湖邊,遠遠地似乎還能看到幾個垂釣的身影。
「前段日子戰事還沒完,江大人不讓出門,可把這些釣魚佬急死了。」
巡兵話說得嫌棄,語氣中卻儘是笑意。
宿凌看到的盛世是天下太平海晏河清這些字眼,是京城的華燈璀璨車水馬龍,而今到這裡走一遭,似乎才真正觸及這兩個字的真諦。
越往前走,周遭往來的人就越多,男女老少都有,還有不少牛車經過。巡兵神秘兮兮地道:「這兒可不一般,這裡是我們鳳山縣發家的地方!」
宿凌略想了想:發家?荒山茶?
「對了!就是荒山茶!」
這片長在西山坡的野茶樹成了他們富足起來的第一步,雖說他們行商運貨早已不是單靠荒山茶,茶園被建設得也早已不能稱之為荒山,可在眾人心中,這裡就是最與眾不同的地方。
「當初我還是個流落街頭的乞丐,茶園要圍柵欄,安大人就喊我來扎木板了,莫名其妙就有飯吃了麼這不是。」巡兵嘿嘿直笑,「心懷天下的安大人,不會放棄任何一個人。」
宿凌放眼望去,此刻的茶園已成規模,並未見到巡兵所說的木柵欄。不過放在當時,這必然是一件於人於事都有助益的事情。
茶園的吵鬧還在繼續,原來是碑石到了,運送的人來招呼青壯一起去抬。宿凌跟了上去,發現當初老鄉長的那個提議,已經被付諸實踐了。
「鳳山縣」新的地界碑已經運過來了。
夕陽餘暉中,大淵的車隊緩緩經過,由騰蛟軍主將陸將軍核查後通關放行,守在另一邊的大淵兵士終於接回自家掌事人。晚霞大片大片地鋪在天邊,交織著兩位太後的傳奇和鳳山縣不朽的石碑,鳳之一字,仿佛有了具象。
當初改名或許只是為了提高士氣,但從奉山到鳳山,非常合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即將班師回朝時,宿凌見到了洪雲韶。
自家族變故之後,她也很快銷聲匿跡了,不成想竟會出現在鳳山縣。宿凌觀她神態平靜,沒有半分悲傷或是憤恨,步履從容,仿佛只是遊山玩水。
當然,也可能是追隨著兩位姑姑的腳步,見一見京城以外更廣闊的天空。<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