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頁
孟圓菱學到新東西,若有所思地離開,第二天晚上,小阿糕和青梅就都學會了說「酷酷的」,這種疊詞對九個多月大的孩子來說簡直是量身定製,後來小阿糕甚至直接用「酷酷的」來代指梅望舒。
梅望舒似乎對小孩子擁有無限的耐心,自然地接受了這個稱呼,倒是一不小心給自家小舅舅弄了個外號的秋華年心虛了幾天。
路上娛樂項目少,四個孩子無聊的時候便聚在一起玩耍,穀穀和秧秧體會到了當「哥哥」的感覺,幹什麼都記掛著妹妹們,雖然其中一個「妹妹」其實是他們的小姨姨。
孩子們待在一起,性格很好分辨,穀穀聰明大膽,秧秧雖然懶但很機靈,雲成家的小阿糕愛吃東西,好奇心最重,青梅年紀最小,反而最穩重自立。
四個孩子四種性子,小小一點就個性十足,秋華年覺得這沒什麼不好,孩子們各有特色,才證明大人們養得好,證明他們生活在一個寬鬆快樂的環境裡。
離京十三日後,臘月二八這天,浩浩蕩蕩的隊伍一路抵達杜家村,秋華年看著車窗外熟悉的農田、樹木與水渠,一時失去言語。
他好像看到了背著一筐高粱飴步行一個時辰去鎮上賣糖的自己,看到了穿著布衣挽起褲腿在路邊田地里插秧的杜雲瑟,看到了他們一家四人趕著驢車從路上經過,車上堆著嶄新的布匹、油紙包起來的豬肉和書籍、調料、絨線、陀螺……
「爹爹!父親!」稚嫩的童聲喚回秋華年的思緒,他轉頭發現,杜雲瑟同樣正沉浸在回憶里。
「爹爹,我們是不是到了呀?」
「對,我們回家了。」回到了一切開始的地方。
秋華年笑著張開雙臂,環抱住兩個孩子,「我們去和爺爺奶奶還有姥姥打個招呼,告訴他們,我們回來了。」
第246章 不夠
縣主和杜狀元回鄉省親是一等一的大事,杜家村的鄉親們提早幾個月就得到了消息,浩浩蕩蕩的車隊在村口停下時,這裡已經站滿了迎接的人。
秋華年揭開車簾,看著烏泱泱的人群,和杜雲瑟一起下車,奶娘們從後面的車上下來,給穀穀與秧秧換上厚厚的雲錦小斗篷。
兩歲大的孩子有二十來斤重,早已不是秋華年能輕鬆抱著走路的,杜雲瑟本打算彎腰一手抱一個,誰知穀穀非要自己走,杜雲瑟沒辦法,只能把已經乖乖伸著雙手等抱的秧秧撈起來。
秋華年放慢腳步,等只有三尺高的小糰子自己朝前走,穀穀的神情很認真,能從稚嫩的臉上讀出一股鄭重來。
寶仁夫妻和寶義一家都在村口,站在人群最前面,寶義雖然已經是朝廷正五品千戶,卻仍自覺落後兄長半步。
「我今早剛一睜眼就聽見窗外喜鵲喳喳叫,給月娘說是不是華哥兒他們要到了,果然不到中午就聽說你們來了!」
孟福月和秋華年等人打過招呼,立即去瞧從後面車上下來的雲成和孟圓菱,抱著小阿糕親了又親。
九九和存蘭兩個小姐妹許久未見,一對視就紅了眼眶,拉著手躲到旁邊說悄悄話去了。
「雲瑟,華年,你們的新宅子已經完全建成了,窗戶紙和大件的家具全布置好了,從幾天前就開始燒炕、燒火盆,一點也不冷,就去就能住。」
「謝謝寶仁叔,這事您多費心了。」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沒有你們,哪來的杜家村的今日呢!月娘和桃紅挑了許多食材放在你們宅子的廚房裡,就是不知道你們現在的口味,所以還沒做菜。」
秋華年笑道,「我們既然回來了,自然是想吃家裡的飯,那些外面的講究一概不用,越家常越好。」
「我說什麼。」葉桃紅結結實實戳了下寶義的額頭,「華哥兒肯定愛吃咱們地方菜,就該按我說的辦。」
秋華年與杜雲瑟和出來迎接的鄉親們問了好,讓下人把後面車上單獨放著的一個箱子打開,取出各色各樣的提前準備好的彩錦荷包,每個荷包里都有一個銀錁子,有的是「招財進寶」花樣,有的是「才高八斗」花樣,有的是「福壽延綿」花樣。
不用秋華年具體吩咐,星覓和柏泉便盯著人把荷包發下去了,所有在村口的人無論男女老少都得了一個。
「大家難得見一面,我準備了些小禮物,東西不多別介意,快過年了討個好彩頭。」
秋華年讓人打的銀錁子的用料很足,一個就值五錢銀子,彩錦荷包少說也值五錢,加起來就要一兩了,哪裡會有人介意!
收到荷包的人一個個喜笑顏開,寒風都無法吹冷他們火熱的心,這可是杜狀元和齊黍縣主送的荷包,豈是單純的銀子可以衡量的,他們要把荷包當傳家寶傳下去,讓後世子孫知道,他們祖上也是見過大人物的!
秋華年一行人朝自家方向走去,鄉親們不捨得離開,一直跟在後面,勸了好幾次才終於散去。
孟圓菱湊過來笑出兩個酒窩,「要不是人太多太擠,我看到好幾個人想跪下來拜神一樣拜華哥兒呢,齊黍縣主真這麼靈的話,能不能先保佑一下我呀?」
秋華年擰了把他的臉,「我保佑你過年多吃幾碗飯不肚子疼!」
孟圓菱笑嘻嘻地跑遠了,「我先帶著糕糕和雲成回家啦,咱們明天見!」
旅途勞頓了十幾日,所有人都需要好好休息一下,秋華年從寶仁手裡接過鑰匙,打開了新宅子的大門。
梅望舒似乎對小孩子擁有無限的耐心,自然地接受了這個稱呼,倒是一不小心給自家小舅舅弄了個外號的秋華年心虛了幾天。
路上娛樂項目少,四個孩子無聊的時候便聚在一起玩耍,穀穀和秧秧體會到了當「哥哥」的感覺,幹什麼都記掛著妹妹們,雖然其中一個「妹妹」其實是他們的小姨姨。
孩子們待在一起,性格很好分辨,穀穀聰明大膽,秧秧雖然懶但很機靈,雲成家的小阿糕愛吃東西,好奇心最重,青梅年紀最小,反而最穩重自立。
四個孩子四種性子,小小一點就個性十足,秋華年覺得這沒什麼不好,孩子們各有特色,才證明大人們養得好,證明他們生活在一個寬鬆快樂的環境裡。
離京十三日後,臘月二八這天,浩浩蕩蕩的隊伍一路抵達杜家村,秋華年看著車窗外熟悉的農田、樹木與水渠,一時失去言語。
他好像看到了背著一筐高粱飴步行一個時辰去鎮上賣糖的自己,看到了穿著布衣挽起褲腿在路邊田地里插秧的杜雲瑟,看到了他們一家四人趕著驢車從路上經過,車上堆著嶄新的布匹、油紙包起來的豬肉和書籍、調料、絨線、陀螺……
「爹爹!父親!」稚嫩的童聲喚回秋華年的思緒,他轉頭發現,杜雲瑟同樣正沉浸在回憶里。
「爹爹,我們是不是到了呀?」
「對,我們回家了。」回到了一切開始的地方。
秋華年笑著張開雙臂,環抱住兩個孩子,「我們去和爺爺奶奶還有姥姥打個招呼,告訴他們,我們回來了。」
第246章 不夠
縣主和杜狀元回鄉省親是一等一的大事,杜家村的鄉親們提早幾個月就得到了消息,浩浩蕩蕩的車隊在村口停下時,這裡已經站滿了迎接的人。
秋華年揭開車簾,看著烏泱泱的人群,和杜雲瑟一起下車,奶娘們從後面的車上下來,給穀穀與秧秧換上厚厚的雲錦小斗篷。
兩歲大的孩子有二十來斤重,早已不是秋華年能輕鬆抱著走路的,杜雲瑟本打算彎腰一手抱一個,誰知穀穀非要自己走,杜雲瑟沒辦法,只能把已經乖乖伸著雙手等抱的秧秧撈起來。
秋華年放慢腳步,等只有三尺高的小糰子自己朝前走,穀穀的神情很認真,能從稚嫩的臉上讀出一股鄭重來。
寶仁夫妻和寶義一家都在村口,站在人群最前面,寶義雖然已經是朝廷正五品千戶,卻仍自覺落後兄長半步。
「我今早剛一睜眼就聽見窗外喜鵲喳喳叫,給月娘說是不是華哥兒他們要到了,果然不到中午就聽說你們來了!」
孟福月和秋華年等人打過招呼,立即去瞧從後面車上下來的雲成和孟圓菱,抱著小阿糕親了又親。
九九和存蘭兩個小姐妹許久未見,一對視就紅了眼眶,拉著手躲到旁邊說悄悄話去了。
「雲瑟,華年,你們的新宅子已經完全建成了,窗戶紙和大件的家具全布置好了,從幾天前就開始燒炕、燒火盆,一點也不冷,就去就能住。」
「謝謝寶仁叔,這事您多費心了。」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沒有你們,哪來的杜家村的今日呢!月娘和桃紅挑了許多食材放在你們宅子的廚房裡,就是不知道你們現在的口味,所以還沒做菜。」
秋華年笑道,「我們既然回來了,自然是想吃家裡的飯,那些外面的講究一概不用,越家常越好。」
「我說什麼。」葉桃紅結結實實戳了下寶義的額頭,「華哥兒肯定愛吃咱們地方菜,就該按我說的辦。」
秋華年與杜雲瑟和出來迎接的鄉親們問了好,讓下人把後面車上單獨放著的一個箱子打開,取出各色各樣的提前準備好的彩錦荷包,每個荷包里都有一個銀錁子,有的是「招財進寶」花樣,有的是「才高八斗」花樣,有的是「福壽延綿」花樣。
不用秋華年具體吩咐,星覓和柏泉便盯著人把荷包發下去了,所有在村口的人無論男女老少都得了一個。
「大家難得見一面,我準備了些小禮物,東西不多別介意,快過年了討個好彩頭。」
秋華年讓人打的銀錁子的用料很足,一個就值五錢銀子,彩錦荷包少說也值五錢,加起來就要一兩了,哪裡會有人介意!
收到荷包的人一個個喜笑顏開,寒風都無法吹冷他們火熱的心,這可是杜狀元和齊黍縣主送的荷包,豈是單純的銀子可以衡量的,他們要把荷包當傳家寶傳下去,讓後世子孫知道,他們祖上也是見過大人物的!
秋華年一行人朝自家方向走去,鄉親們不捨得離開,一直跟在後面,勸了好幾次才終於散去。
孟圓菱湊過來笑出兩個酒窩,「要不是人太多太擠,我看到好幾個人想跪下來拜神一樣拜華哥兒呢,齊黍縣主真這麼靈的話,能不能先保佑一下我呀?」
秋華年擰了把他的臉,「我保佑你過年多吃幾碗飯不肚子疼!」
孟圓菱笑嘻嘻地跑遠了,「我先帶著糕糕和雲成回家啦,咱們明天見!」
旅途勞頓了十幾日,所有人都需要好好休息一下,秋華年從寶仁手裡接過鑰匙,打開了新宅子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