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頁
第243章 天意侯
這確實是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秋華年眼睛一亮,「生擒住安南國王了嗎?」
杜雲瑟搖頭,「我朝大軍進攻安南王都之際,安南國王想攜帶寵姬棄城逃跑,事情敗露後,安南軍隊自行大亂,國王已喪生於亂軍之中。」
秋華年聽了安南國王的離譜操作,忍不住咋舌。一國之君在敵人兵臨城下時悄悄帶寵姬出逃,最後被反噬而死,實在怨不得別的。
「這下安南要怎麼辦?是扶持聽話的國王,還是直接設立都護府?」
原本吳深率軍從西南邊境進攻安南,是為了與從海上發兵的太平侯形成合力,幫助占城奪回被安南占領的失地。
不料大裕軍隊的強度和吳深的戰力對安南來說過於降維打擊,只花了短短几個月,竟把安南王都都攻破了。
「看過戰報的大臣們主要有兩種聲音,一是設立安南都護府,將安南變為大裕的藩屬國,派官員過去與安南國王共同治理安南。」
這個方案有些激進,不過秋華年覺得有可行性。安南過去就屢次騷擾大裕邊境城鎮,欺壓南洋小國,南洋地理位置重要,大裕想發展航海事業,必須先把它收拾服了,否則遲早會因此遭受損失。
「還有一種呢?」
杜雲瑟說,「廢除安南王室,將安南併入大裕國土,重新劃分州府縣,完全由大裕治理。」
「……」秋華年一時無言。
不是,怎麼第二個還要更激進,原來第一個方案才是保守派?
「陛下是什麼想法?」
「自然是想選第二種。」開疆拓土、建功立業,是每一位有雄心壯志的帝王都無法拒絕的功績。
新開闢一大片國土所需的人力和物力難以估量,後續的治安和管理更是難上加難,但現在的裕朝有足夠的實力不虛這些問題。
「史籍有載,安南在千年前曾是華夏之地,如今讓它重新為我朝天子所統御,是在收復失地,於情於法皆有跡可循。」
秋華年一時不知該怎麼評價這正氣凜然的理由,「這是雲瑟你說的?」
「這是新任吏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黃鉉的原言。」
秋華年張了下嘴,哭笑不得。
黃鉉此人能力出眾,本事不小,是昭新帝登基後親手提拔的閣老。秋華年與他不熟,只知道黃鉉的政見一直非常穩重保守,經常會對杜雲瑟和秋華年的一些創新措施提出異議。
有這樣一個沒有私心但時常唱反調的「政敵」並不是壞事,托他的福,秋華年和杜雲瑟能及時發現問題,進行調整,以人為鏡便是如此。
連黃鉉這樣的純血保守派,都對開疆拓土抱有如此大的熱情,別人就更不用說了,難怪兩種方案一個比一個激進。
雖然愛好和平,海納百川,但華夏從來不是軟包子和老好人,無論哪個時空,哪條歷史線上,這片土地上的人都武德充沛,從骨子裡散發著戰鬥民族的氣息。
秋華年突然想起在現代時看過的一個段子——
歐美的政客在競選時常常把削減軍費作為一個賣點,但在華夏你要是喊這個口號,一定會被群眾罵成賣國賊。
從來沒有人嫌自家軍費開支太多,只恨不能開眾籌多造三四五六七八艘航母,最好每省都有一個,稱霸藍星,哦不對,是帶領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反抗霸權主義。
從古至今,這些質樸的熱血與氣勢從未變過。
秋華年聳了下肩,看來安南重新變成大裕的一個州勢在必行了,認真算下來,他這個因農術封爵的齊黍縣主也在裡面出了不少力。
——在另一個時空,農業和軍事可是長期共享同一個電視頻道。誰說打仗的事和齊黍縣主沒關係呢?
……
如秋華年所料,在開疆拓土罰不臣的事情上,朝內朝外各派勢力的態度幾乎是一致的。
不出一個月時間,朝中就定好了完整的章程。
安南或者說新鮮出爐的交州依照古籍重新劃分成了七府三十六縣,主要官職全由裕朝派官員過去擔任,同行的還有上萬名為了分到餬口的土地、過上更好的生活自願過去的移民。
在劃定邊界線時,大裕遵守承諾如數歸還了占城的失土,占城向大裕稱臣,攝政的玉草公主獲封護國公主。
從天津港出海到占城王都需要不到二十日時間,上國的使臣到達王都時,正趕上今年的第一場雪。
雪對占城而言不是常見的天氣,有時一年也不一定有一場,米粒般的細雪被風吹得紛紛揚揚,剛一落地便消融無蹤。
玉草公主率領百官站在碼頭親自迎接使臣,看清龐大的隊伍正中心的人後,縱然這一年裡長進不小,依舊愣了一下。
一陣朔風拂過,星星點點的雪粒沾在那人的眉梢眼角,像一幅朦朧的畫。
「老師,您……」
玉草看著他身上繁複華貴的禮服,看著大裕使團中其餘人恭敬的態度,一時不知該問什麼,該說什麼。
「大人,我們到了。」
梅望舒微微頷首,拿著代表使臣身份的金葉鑲嵌白玉的節杖,一步步走下大船。
他的臉已經去除了易容,所有人都知道他是一個哥兒,但無人敢對他擔此重任提出半句異議。
二十天前,使團出發前夕,已經穩穩把控整個朝堂的昭新帝放下了幾道平地驚雷。
這確實是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秋華年眼睛一亮,「生擒住安南國王了嗎?」
杜雲瑟搖頭,「我朝大軍進攻安南王都之際,安南國王想攜帶寵姬棄城逃跑,事情敗露後,安南軍隊自行大亂,國王已喪生於亂軍之中。」
秋華年聽了安南國王的離譜操作,忍不住咋舌。一國之君在敵人兵臨城下時悄悄帶寵姬出逃,最後被反噬而死,實在怨不得別的。
「這下安南要怎麼辦?是扶持聽話的國王,還是直接設立都護府?」
原本吳深率軍從西南邊境進攻安南,是為了與從海上發兵的太平侯形成合力,幫助占城奪回被安南占領的失地。
不料大裕軍隊的強度和吳深的戰力對安南來說過於降維打擊,只花了短短几個月,竟把安南王都都攻破了。
「看過戰報的大臣們主要有兩種聲音,一是設立安南都護府,將安南變為大裕的藩屬國,派官員過去與安南國王共同治理安南。」
這個方案有些激進,不過秋華年覺得有可行性。安南過去就屢次騷擾大裕邊境城鎮,欺壓南洋小國,南洋地理位置重要,大裕想發展航海事業,必須先把它收拾服了,否則遲早會因此遭受損失。
「還有一種呢?」
杜雲瑟說,「廢除安南王室,將安南併入大裕國土,重新劃分州府縣,完全由大裕治理。」
「……」秋華年一時無言。
不是,怎麼第二個還要更激進,原來第一個方案才是保守派?
「陛下是什麼想法?」
「自然是想選第二種。」開疆拓土、建功立業,是每一位有雄心壯志的帝王都無法拒絕的功績。
新開闢一大片國土所需的人力和物力難以估量,後續的治安和管理更是難上加難,但現在的裕朝有足夠的實力不虛這些問題。
「史籍有載,安南在千年前曾是華夏之地,如今讓它重新為我朝天子所統御,是在收復失地,於情於法皆有跡可循。」
秋華年一時不知該怎麼評價這正氣凜然的理由,「這是雲瑟你說的?」
「這是新任吏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黃鉉的原言。」
秋華年張了下嘴,哭笑不得。
黃鉉此人能力出眾,本事不小,是昭新帝登基後親手提拔的閣老。秋華年與他不熟,只知道黃鉉的政見一直非常穩重保守,經常會對杜雲瑟和秋華年的一些創新措施提出異議。
有這樣一個沒有私心但時常唱反調的「政敵」並不是壞事,托他的福,秋華年和杜雲瑟能及時發現問題,進行調整,以人為鏡便是如此。
連黃鉉這樣的純血保守派,都對開疆拓土抱有如此大的熱情,別人就更不用說了,難怪兩種方案一個比一個激進。
雖然愛好和平,海納百川,但華夏從來不是軟包子和老好人,無論哪個時空,哪條歷史線上,這片土地上的人都武德充沛,從骨子裡散發著戰鬥民族的氣息。
秋華年突然想起在現代時看過的一個段子——
歐美的政客在競選時常常把削減軍費作為一個賣點,但在華夏你要是喊這個口號,一定會被群眾罵成賣國賊。
從來沒有人嫌自家軍費開支太多,只恨不能開眾籌多造三四五六七八艘航母,最好每省都有一個,稱霸藍星,哦不對,是帶領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反抗霸權主義。
從古至今,這些質樸的熱血與氣勢從未變過。
秋華年聳了下肩,看來安南重新變成大裕的一個州勢在必行了,認真算下來,他這個因農術封爵的齊黍縣主也在裡面出了不少力。
——在另一個時空,農業和軍事可是長期共享同一個電視頻道。誰說打仗的事和齊黍縣主沒關係呢?
……
如秋華年所料,在開疆拓土罰不臣的事情上,朝內朝外各派勢力的態度幾乎是一致的。
不出一個月時間,朝中就定好了完整的章程。
安南或者說新鮮出爐的交州依照古籍重新劃分成了七府三十六縣,主要官職全由裕朝派官員過去擔任,同行的還有上萬名為了分到餬口的土地、過上更好的生活自願過去的移民。
在劃定邊界線時,大裕遵守承諾如數歸還了占城的失土,占城向大裕稱臣,攝政的玉草公主獲封護國公主。
從天津港出海到占城王都需要不到二十日時間,上國的使臣到達王都時,正趕上今年的第一場雪。
雪對占城而言不是常見的天氣,有時一年也不一定有一場,米粒般的細雪被風吹得紛紛揚揚,剛一落地便消融無蹤。
玉草公主率領百官站在碼頭親自迎接使臣,看清龐大的隊伍正中心的人後,縱然這一年裡長進不小,依舊愣了一下。
一陣朔風拂過,星星點點的雪粒沾在那人的眉梢眼角,像一幅朦朧的畫。
「老師,您……」
玉草看著他身上繁複華貴的禮服,看著大裕使團中其餘人恭敬的態度,一時不知該問什麼,該說什麼。
「大人,我們到了。」
梅望舒微微頷首,拿著代表使臣身份的金葉鑲嵌白玉的節杖,一步步走下大船。
他的臉已經去除了易容,所有人都知道他是一個哥兒,但無人敢對他擔此重任提出半句異議。
二十天前,使團出發前夕,已經穩穩把控整個朝堂的昭新帝放下了幾道平地驚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