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頁
想著他們剛搬來,羅氏一大早過來請安相陪。
沒多會兒門房來報有客人登門,出去一看是陳眉帶著阿雪和小郡主前來拜訪,把人請上堂屋,剛坐下卓夫人也來道賀。
雖然都是不請自來,但孫秀娥很高興,感覺家裡總算有了人氣。
到了京城安定後,說來是該給許嬋準備嫁妝的時候,前日子去益州,孫秀娥就覺著石慧蓮的身子比上回見到差得不是一星半點。當初走的時候,石慧蓮就說這一生沒別的指望,要是能看到子謙把阿嬋娶進門,她也就瞑目了。
這些年搬來搬去,家裡的酒剩得不多了,還有幾壇老酒,寄放在臨安花宅里。但孫秀娥覺著那些不夠,到時候許嬋出嫁,家裡的出閣宴,都要用上,今年冬天得再制一批新酒出來。
許嬋每個幾日上卓府跟卓夫人學女紅,孫秀娥那點女紅做不好,教不了她。任氏的手藝,是年輕時在臨安跟著石慧英學的,倒是學了幾分,教許嬋綽綽有餘。許嬋每每進出卓府,都會想起多年前來卓府的時候,那時候王婉兒還在,還有乖巧可愛的阿徹和阿衡弟弟。聽聞姨母后來又生了個妹妹,不知他們在遼東過得怎麼樣了。
有時候上阿雪家裡坐一會兒,陳眉給阿雪尋了一門親事,是今年的新科進士。雖然只是位列二甲,但他是馮閣老的門生,家裡清苦些,父親早逝,母親給人做幫傭養他長大供他讀書。陳南王和王妃看中的是這人品行端正,以後有王府提攜,肯定能待阿雪姐弟好。
在離開安鄉之前,許嬋給東方子謙寄了一封信,之前東方子謙答應了她秋收過後到安鄉來,信里告訴他外祖父升遷的事,也避免他到時候去安鄉撲空。
九月底收到益州的來信,東方子謙信中道賀,又說起家中祖母病重,今年不能來看她。而且家裡在蓋房子,他要幫忙,更走不開。
過年的時候,肖大郎帶著妻兒住進肖克嵐府上,一家子其樂融融。平日羅氏也喜歡帶著孩子來給二老請安,大的一雙兒女已經十一歲了,小兒子也有六歲,都喜歡上府里來吃點心。
七月,許嬋的及笄禮一過,東方柏夫婦來送聘禮。
問及石慧蓮的病情,岳氏臉上的喜色稍稍暗淡了些,「婆母年輕時操勞,年紀一大病痛磨人。今年初春的時候,一場倒春寒病情加重,差點去了,之後便臥病不起。前日子我們出發來送聘,應是看到家裡的喜事,心裡高興,又能下床了。臨出門的時候,還叫我們不必擔心,她不等看到阿嬋進門,見到重孫子的臉,才不捨得去。」
東方柏夫婦來一趟京城不容易,沒過幾日,孫秀娥便找來了道士,選了個黃道吉日。想著石慧蓮眼巴巴盼著孫媳婦進門,日子就定在今年十一月。
日子定下了,東方柏和岳氏立馬回去準備婚事。那年孫秀娥和許嬋剛離開益州,家裡開始蓋房子。原來的房子過於破舊,想著將來兩個兒子都要成婚,就在老屋子旁邊的空地上,又蓋了一座院子。他們剛離開益州過來送聘時,房子就快竣工,囑咐東方子謙盯著些加緊完工。
回去後岳氏到城裡牙行,買了兩個丫鬟。這次送聘,看到肖府內丫鬟婆子一大群,這兩個丫鬟是特意給許嬋備著的。
中秋節一過,東方子謙帶著迎親的隊伍上京。因為路途遙遠,他們要趕路,帶著重物不方便,花轎什麼大件的物什是東方子峻提前修書請卓夫人幫忙準備,等到他們到了京城外,再帶上東西整裝旗鼓京城迎親。
東方子峻為了陪兄長結親,特地向守備大人請了四個月的假。
對於他們兄弟二人的婚事,東方子謙感到有些抱歉。不僅僅是東方子峻不願在兄長之前結親,東方柏和岳氏也是不答應的。為此張家幾次三番上門來討說法,想要趕緊讓姑娘和東方子峻完婚,差點還要退婚,是東方柏夫婦好說歹說賠禮道歉,又答應給張家姑娘聘禮再加六十兩,張家這才肯罷休。
九月中旬,一行人終於趕到京城郊外。先在卓家城外的莊園裡落腳,東方子峻先進城上卓府。
翌日等到吉時,迎親的隊伍浩浩蕩蕩進城。
這天一早,許嬋在祠堂拜別祖先,到房間裡上妝時,一想到今日熱鬧的場面,缺少了自己的爹娘,眼淚不禁流了出來。
一旁陳眉見她落淚,忙拿手帕給她擦乾:「好了,你捨不得外祖父外祖母,記得跟姑爺常回來看看便是。」
小郡主今日也來吃許嬋的出閣宴,一直在房裡幫忙,心裡也有些捨不得許嬋。
結親的隊伍還沒來,肖府里里外外圍滿了人,滿城七成官員聚集一堂。
去年底的時候,肖克嵐兼任翰林院編修,前日子又被陳南王推選入內閣,這平日冷靜的門檻,一下子熱鬧起來。什麼翰林院侍講學士家的夫人,通政司右參議家的夫人,戶部侍郎家的夫人……一下子來了好多生面孔,孫秀娥都快認不過來了,好在有羅氏和任氏在身後提醒介紹。
丁月梅是難得抽空上京來,如今家裡虎子有一閨女一兒子,肖三郎的兒子也才一歲,她在家裡天天圍著孫子孫女轉。若不是想著看許嬋出嫁,這段日子找羅阿秀幫忙照看家裡,很難抽出身子來。虎子近日走不開,是肖三郎陪同丁月梅過來的,因為說好肖家三兄弟要兩個人跟著結親的隊伍,一直把許嬋送到益州進婆家門。<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沒多會兒門房來報有客人登門,出去一看是陳眉帶著阿雪和小郡主前來拜訪,把人請上堂屋,剛坐下卓夫人也來道賀。
雖然都是不請自來,但孫秀娥很高興,感覺家裡總算有了人氣。
到了京城安定後,說來是該給許嬋準備嫁妝的時候,前日子去益州,孫秀娥就覺著石慧蓮的身子比上回見到差得不是一星半點。當初走的時候,石慧蓮就說這一生沒別的指望,要是能看到子謙把阿嬋娶進門,她也就瞑目了。
這些年搬來搬去,家裡的酒剩得不多了,還有幾壇老酒,寄放在臨安花宅里。但孫秀娥覺著那些不夠,到時候許嬋出嫁,家裡的出閣宴,都要用上,今年冬天得再制一批新酒出來。
許嬋每個幾日上卓府跟卓夫人學女紅,孫秀娥那點女紅做不好,教不了她。任氏的手藝,是年輕時在臨安跟著石慧英學的,倒是學了幾分,教許嬋綽綽有餘。許嬋每每進出卓府,都會想起多年前來卓府的時候,那時候王婉兒還在,還有乖巧可愛的阿徹和阿衡弟弟。聽聞姨母后來又生了個妹妹,不知他們在遼東過得怎麼樣了。
有時候上阿雪家裡坐一會兒,陳眉給阿雪尋了一門親事,是今年的新科進士。雖然只是位列二甲,但他是馮閣老的門生,家裡清苦些,父親早逝,母親給人做幫傭養他長大供他讀書。陳南王和王妃看中的是這人品行端正,以後有王府提攜,肯定能待阿雪姐弟好。
在離開安鄉之前,許嬋給東方子謙寄了一封信,之前東方子謙答應了她秋收過後到安鄉來,信里告訴他外祖父升遷的事,也避免他到時候去安鄉撲空。
九月底收到益州的來信,東方子謙信中道賀,又說起家中祖母病重,今年不能來看她。而且家裡在蓋房子,他要幫忙,更走不開。
過年的時候,肖大郎帶著妻兒住進肖克嵐府上,一家子其樂融融。平日羅氏也喜歡帶著孩子來給二老請安,大的一雙兒女已經十一歲了,小兒子也有六歲,都喜歡上府里來吃點心。
七月,許嬋的及笄禮一過,東方柏夫婦來送聘禮。
問及石慧蓮的病情,岳氏臉上的喜色稍稍暗淡了些,「婆母年輕時操勞,年紀一大病痛磨人。今年初春的時候,一場倒春寒病情加重,差點去了,之後便臥病不起。前日子我們出發來送聘,應是看到家裡的喜事,心裡高興,又能下床了。臨出門的時候,還叫我們不必擔心,她不等看到阿嬋進門,見到重孫子的臉,才不捨得去。」
東方柏夫婦來一趟京城不容易,沒過幾日,孫秀娥便找來了道士,選了個黃道吉日。想著石慧蓮眼巴巴盼著孫媳婦進門,日子就定在今年十一月。
日子定下了,東方柏和岳氏立馬回去準備婚事。那年孫秀娥和許嬋剛離開益州,家裡開始蓋房子。原來的房子過於破舊,想著將來兩個兒子都要成婚,就在老屋子旁邊的空地上,又蓋了一座院子。他們剛離開益州過來送聘時,房子就快竣工,囑咐東方子謙盯著些加緊完工。
回去後岳氏到城裡牙行,買了兩個丫鬟。這次送聘,看到肖府內丫鬟婆子一大群,這兩個丫鬟是特意給許嬋備著的。
中秋節一過,東方子謙帶著迎親的隊伍上京。因為路途遙遠,他們要趕路,帶著重物不方便,花轎什麼大件的物什是東方子峻提前修書請卓夫人幫忙準備,等到他們到了京城外,再帶上東西整裝旗鼓京城迎親。
東方子峻為了陪兄長結親,特地向守備大人請了四個月的假。
對於他們兄弟二人的婚事,東方子謙感到有些抱歉。不僅僅是東方子峻不願在兄長之前結親,東方柏和岳氏也是不答應的。為此張家幾次三番上門來討說法,想要趕緊讓姑娘和東方子峻完婚,差點還要退婚,是東方柏夫婦好說歹說賠禮道歉,又答應給張家姑娘聘禮再加六十兩,張家這才肯罷休。
九月中旬,一行人終於趕到京城郊外。先在卓家城外的莊園裡落腳,東方子峻先進城上卓府。
翌日等到吉時,迎親的隊伍浩浩蕩蕩進城。
這天一早,許嬋在祠堂拜別祖先,到房間裡上妝時,一想到今日熱鬧的場面,缺少了自己的爹娘,眼淚不禁流了出來。
一旁陳眉見她落淚,忙拿手帕給她擦乾:「好了,你捨不得外祖父外祖母,記得跟姑爺常回來看看便是。」
小郡主今日也來吃許嬋的出閣宴,一直在房裡幫忙,心裡也有些捨不得許嬋。
結親的隊伍還沒來,肖府里里外外圍滿了人,滿城七成官員聚集一堂。
去年底的時候,肖克嵐兼任翰林院編修,前日子又被陳南王推選入內閣,這平日冷靜的門檻,一下子熱鬧起來。什麼翰林院侍講學士家的夫人,通政司右參議家的夫人,戶部侍郎家的夫人……一下子來了好多生面孔,孫秀娥都快認不過來了,好在有羅氏和任氏在身後提醒介紹。
丁月梅是難得抽空上京來,如今家裡虎子有一閨女一兒子,肖三郎的兒子也才一歲,她在家裡天天圍著孫子孫女轉。若不是想著看許嬋出嫁,這段日子找羅阿秀幫忙照看家裡,很難抽出身子來。虎子近日走不開,是肖三郎陪同丁月梅過來的,因為說好肖家三兄弟要兩個人跟著結親的隊伍,一直把許嬋送到益州進婆家門。<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