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孟明遠心裡給閨女點個讚!

  太子殿下大受打擊,他這是被明晃晃的拒絕了啊!

  孟叔翰則道:“皇家若擔心我孟氏一門有異心,可將我一門官職盡皆奪去,我孟氏一門不結黨,不營私。

  家父這幾十年為朝廷雖不敢說宿興夜寐,殫精竭慮,但也算得上兢兢業業。只因了樹大招風,便處處該爭不得爭,該論不敢論,如此這般猶是不及——家父求去之心,乃我孟氏滿門之心。”

  開華帝看看跪在孟家人中的孟小五一眼,覺得自己整個人都不好了,手指抖得都快跟中風一樣了,“孟明遠,你好大膽……”朕的兒子你也要帶走啊?

  孟明遠突然想到了孟小五,急忙又道:“陛下,雖時機不算很好,但是,臣今日便將皇四子還予陛下,還予皇后,還予皇家。”

  皇四子?

  那個跟皇長子一樣從不在人前露面的中宮皇子?

  “少風,你起身,你非我孟氏血脈。”

  孟小五一臉茫然的抬頭,“爹——”

  “你與太子均是皇子,均為皇后娘娘所生,只是寄養在我孟家罷了。”

  孟小五看看皇帝,看看太子,看看皇后,再看看跪在自己身邊的父母兄弟姐妹,眼睛頓時就紅了。

  這到底是要鬧哪樣啊?

  “皇后娘娘,您是我的母后?”孟小五豁然起身,“我爹口中那個賢良淑德,堪為國母之風的中宮皇后?”這便是你對撫養自己兒子一朝宰輔的回報?

  逼嫁他的女兒?

  只因那個可笑的太子妃之位?

  二丫何曾對那位子有什麼企圖心?

  “陛下,皇子養於相府,臣多年不敢懈怠,今日終是可以御下這一身的重擔,坦然離朝歸田而去。”

  “陛下,臣亦年邁,也到了該致仕的年紀了,索性陛下今日便一起恩准了吧。”

  百官一看——

  盧老頭,你攪和什麼啊?還嫌不夠亂嗎?

  戶部尚書道:“朝中不知多少人都認為老臣乃是丞相一系,說老臣跟相爺狼狽為jian的簡直太尋常了,相爺去意已堅,老尚若還不肯求去,怕到時候就是牆倒眾人推,還不如趁此時機告老還鄉的好。”

  “盧大人,何必如此?”你丫個小老頭沒事攪和什麼?孟明遠簡直都想捶他了。

  戶部尚書於是對他說道:“相爺,咱們同朝為官也許多年了,老夫對你其實也時常恨得牙痒痒,可是,今日老夫卻生出兔死狐悲之感。

  如相爺這般為國嘔心瀝血尚不能全身而退,遑論我等?

  不如就趁著陛下的萬壽之喜,求個平安歸去吧。”皇后這種過橋就抽梯的行為實在令人心寒。

  ☆、第140章

  開華帝不語。

  皇后的背脊上卻冒出了一層又一層的冷汗,事情演變成如今情形實不在她的預料之中。

  明明開始時事情進行得如意料之中一般順利,丞相也有意避讓,而她欲將本族子弟配予孟二姑娘也是莫大的恩典,怎麼卻反而激起丞相的不滿和反擊?

  皇后不懂,因為孟丞相本來就不是一個可以以常理推斷的人。更主要的是,他並非是這個時代的土著,他有著另一個時代人的理念。

  攀附權貴以求榮華,以保富貴這樣的事,丞相大人是不屑為之的,尤其是拿自己兒女的終身幸福去換,更是觸到了他的逆鱗。

  他可以為這個國家拋頭顱,灑熱血,可以為朝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他不能強迫他的孩子也必須要這樣犧牲奉獻。

  他之所以可以這樣犧牲,這樣義無反顧,圖的無非就是子女們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自由罷了。

  這是孟明遠的底線,誰碰這個底線,他都不可能保持沉默逆來順受,必然要奮起抗之。

  你要太子妃之位,好,可以。

  但你還妄想用姻親關係將我的女兒,將我們孟氏一族繼續綁在你們皇后這一族的命運之上,那就——對不起了,哥不縱容你!

  你以為太子之位已穩,便無所顧忌。

  是,哥是不會讓別人坐上太子之位,但這並不表示哥就會被你這中宮之主給壓得氣都不敢喘。

  太子雖是你親生,但哥撫養教導了他十幾年,天下悠悠眾口都不會允許他做一個忘恩負義之人,你就算貴為一國之母那也扯淡!

  “陛下,臣並非是挾功要主,實是臣這些年對朝事已心力交瘁,如今太子東宮之位已穩,臣真的可以功成身退了。”再不放哥走,將來太子登基,哥這個他曾經的養父必定成為他施政路上的障礙,許多人都會本能地先看哥再看新皇,這是無法迴避的現實。

  開華帝心中何嘗不知是該放丞相歸去,他自我求去,對他們君臣而言都是上上之選。可是,皇后卻讓事情走到了如今這般田地,此時再允丞相歸去,他這一國之君又成了什麼人?

  他們君臣這麼久,該有的默契早已足夠,在丞相慢慢抽身之時,開華帝已看得分明,他們君臣都不過在等一個楔機將事情順理成章地完成。

  然而,卻絕對不是今天這樣的情形!

  可是,丞相這貨選擇這樣的機會請辭在他本身而言又該死的合適,這簡直是讓開華帝內傷之上加內傷——誰讓始作甬者是自己的中宮皇后呢?

  “安之——”開華帝終於開口,“你我君臣幾十載,卻未料得朕的皇后竟將你逼至如斯境地,是朕之過也。”

  皇后聞言立時便跪下了。

  文武百官也都跟著跪了滿園。

  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了,一時之間,除了開華帝本人,其他人都跪下了。

  開華帝環顧一周,身處高處的寂寞冷清又一次讓他為之神傷,這些年如果說他還有個能說話的對象的話,大概也只有跪在下面的丞相這個坑貨了。

  可是,為帝者,便是對自己都需狠心辣手,又遑論他人?

  “朕在此口諭滿朝,朕及朕之後,任何人不得以皇命與孟家結親,孟家女不應選秀女。”

  “臣謝主隆恩。”孟明遠口呼萬歲,對二丫的婚事終是放下了一顆心。

  太子的臉都黑成了鍋底色,父皇他老人家這樣表態了,他若還想娶二丫,那困難勢必就會加難許多倍,相父那一關乃是最為難過的。

  “至於愛卿離朝之議……”開華帝有些不知如此為繼。

  孟明遠道:“望陛下恩准。”

  開華帝心中終於有了決斷,“孟明遠以相國之尊致仕歸養田園,孟相之後我朝不復丞相之位。”

  文武百官心中均是一驚,廢除丞相之位?

  “孟卿有生之年均為國相,遇有國之大事,相國應召上殿議政,可不行跪拜大禮。辭朝之後,一應待遇俸祿均按丞相制。”

  孟明遠忍不住抬頭去看開華帝,心說:關於相位廢除之後的相關事宜推進,哥都早就具奏呈給你丫的了,怎麼又推到哥頭上了?

  開華帝心說:你丫的這就想撂挑子不干,不把這事給朕處理清了,你甭想拍拍屁股就撒歡溜達到外面快活去。

  百官一聽,魂淡啊!

  丞相這貨說是辭朝了,可這貨還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權國啊……“臣叩謝陛下隆恩,萬歲萬歲萬萬歲。”好吧,總歸是算辭職成功,至少表面上,算成功了,至於之後的具體操作那就再說。

  “至於盧尚書,卿確年事已高,著翰林院侍讀學士孟叔翰繼任戶部尚書一職。”

  “老臣謝恩。”盧老尚書叩謝皇恩。

  “臣遵旨。”孟三公子伏地接旨。

  開華帝這個五十歲的大生辰過得委實不能算愉快,但到底也還是過去了。

  孟明遠跟同樣致仕的戶部尚書在宮門口隨便聊了兩句,如今兩人都是退休的人了,說話就更隨便了。

  “老盧啊,你說你沒事瞎摻和什麼?瞧,官擼了吧?”

  “不光相爺想回家養老,老臣也想啊。”盧尚書笑得跟個彌勒佛似的。

  “我還以為你是官迷呢?”

  “盡瞎說。”

  “你看你都一把白鬍子了,還一直兢兢業業為國守財,你不是官迷誰是?”

  “若非相爺執掌相位,老臣早就回家抱孫子去了。”誰耐煩看那些傢伙的勾心鬥角怎麼地?也就你這坑貨在那兒戳著多大的熱鬧都能圍觀得毫無心理壓力,可你不肯當那鎮邪物了,我老頭子當然就不想擱金鑾殿上杵著了。

  孟明遠伸手往老盧頭的肩上一攬,笑道:“走,老盧,難得今兒咱們都退休了,去喝兩杯慶祝慶祝。”

  “走著。”

  鬍鬚不說全白,但已經花白占據絕對優勢的盧尚書跟著看著不過三十上下的致仕相國勾肩搭背地就上了同一駕馬車,喝酒去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