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頁
稱得上少年英才!
孟二姑娘陪著父親在糙場上溜馬,一路笑聲清脆。
“冬妮,可還記得你四哥?”
“你說苦逼的太子四哥嗎?”
丞相大人:你非要給他加這麼多的定語形容詞嗎?
“我當然記得啊,小時候他最愛領著我玩了。”
“如果要你嫁給他呢?”
孟二姑娘難得思慮了好一會兒,然後說,“感覺好奇怪的呢,我叫了他那麼多年的哥哥呢。”
“那如果要你嫁給一個不認識的人呢?”
“想都不要想,憑我太子四哥在,這根本不可能。”
真是好有底氣的樣子。
丞相大人忍不住笑了。
牽著馬又往前走去。
孟二姑娘自然就跟著。
“那如果是嫁像你五哥這樣的呢?”
“啊?”孟二姑娘馬上一臉嫌棄,“爹,你開什麼玩笑,五哥跟個小孩子似的,還沒我成熟呢,我嫁這樣的,到底是我照顧他,還是他照顧我啊?”
丞相大人默默地為孟小五點蠟。
“爹,我才十四,您就這麼著急為我尋夫家了?”
“未雨綢繆嘛,爹也想你嫁得舒心。”
“爹——”孟二姑娘難得露出小女兒的嬌態。
“好了,不說這些了,咱們再到前面看看。”
“好。”
☆、第139章
丞相大人返京已經是次年三月的時候,適逢開華帝五十萬壽。
丞相大人不但自己回來了,也把小女兒幾個帶了回來。
對此,最高興的莫過於太子殿下。
當看到那個明艷動人,一身颯慡的少女朝自己盈盈下拜時,太子殿下簡直驚艷了。
這已不是不是當年的二丫,卻又是當年的二丫,在他不知道的時候她已出落得如此標緻。
“臣女拜見太子殿下。”
只是這稱呼就實實煞了風景,她小時候最喜歡軟軟糯糯地喚他哥哥的。
“免禮。”太子殿下這一角色,曾經的孟小四已經當得很有范兒,心裡再是驚濤駭浪,面上已能做到不顯山不露水。
看到太子如此做派,孟明遠心下甚慰。
要讓一個幼仔長大,就必須斬去他所有的依傍,這樣他才會明白只有自己變得強大才是最根本的解決之道。
“相父。”
君臣禮畢,這是太子的禮數。
孟明遠也坦然受了。
丞相的席位離皇帝之位並不甚遠,開華帝便讓內侍官捧了御酒去給自己離京經年的宰輔斟酒。
“臣謝陛下賜酒。”
“孟卿,有些事還是應該早早做了安排才是。”開華帝話中有話地說。
孟明遠則道:“陛下,未雨綢繆固然是好,但俗話也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太子去看端坐在美人爹爹身後的二妹,心裡這個怨念啊。這丫頭幾年不見竟然就真的跟他生分了!按君臣大禮見完,竟然就連個眼尾都不再賞給他了?
傷心太平洋……
混蛋衛文禮,你小子給我離二丫遠一點,別以為你姓衛就有機會,滾邊去!
你要說肅郡王府的嫡世孫對從小青梅竹馬長大的孟二丫從沒一點兒男女之情,他自己都不能信。可是,他家舅舅從很早以前就教導過他近親結婚的若干弊病,從根上就掐斷了親上加上的可能性。
坐在一邊的皇后道:“陛下,丞相說得對,有些事還是要慢慢來才好。”
孟明遠衝著一施禮,“娘娘所言極是。”
開華帝微蹙眉。
太子挑眉。
這對父子明顯是很不慡。
丞相只當自己沒看到,沒看懂,淡定地喝自己的酒,欣賞園中歌舞。
皇家的家務事,能圍觀就圍觀,就算是圍觀都不能保證一定平安無事呢。
“相爺。”
“娘娘。”孟明遠表示自己在聽。
皇后笑著朝那些今科仕子席位一指,道:“相爺今科不曾當得主考,雖然沒有師生之誼,但是不定有翁婿之緣呢。”
孟明遠神色不變,淡定地道:“娘娘說笑了,小女才貌平庸之輩,只消將來男方不聾不啞,五官端正,能令她衣食無憂也就足夠了,旁的臣從不妄想。”
太子覺得自己心口被一名為“暗箭”的東西給she中了,爹啊,您明明知道二丫已經內定給皇家了,現在基本確定是定給我了,您這樣說豈不是含沙she影說我只不過算不聾不啞,五官端正,充其量只能給二丫個小康溫飽?
您這擇婿的條件會不會也太兇殘了?
開華帝狠狠灌了自己一大口酒,覺得皇后今天做的事太沒腦子了。
他在前面想撬丞相這貨的牆角,皇后在後面死勁兒地拖後腿,這女人絕對是年紀大了,腦子都發鈍了。
丞相那貨多jian詐的一人啊,你不透口風還想著使陰招兒壞事。你這正大光明的表示你閨女可以另外考慮婚事了,那丞相還不撒丫子趕緊把閨女給嫁了?
其實,孟明遠很理解皇后這種土著的心理,後門榮寵極盛,她如今位居正宮,如果家裡再繼續有繼任的後位人選,那家族的富貴榮華自是無後顧之憂。
而且,從古至今,後宮也基本都在延續這樣的狗血套路。
皇帝后妃的選擇上從來就是不顧倫常的,可以娶完了姑姑再娶侄女,這簡直不能更正常了。
所以,人們才會說其實最亂的就是皇家自己了!
皇后還在微笑著對丞相說道:“丞相大人才是說笑呢,本宮原是不敢開這個口的,若真按孫相這個要求,如今倒是能說這個話了。”
“娘娘請說。”
“本宮娘家倒還有幾個不成材的子弟……”
聽皇后這麼一說,皇帝與太子齊齊變色。
該死!
“皇后——”
“母后——”
幾乎是同一時間出聲制止。
皇帝與太子如此的疾言厲色讓園中的歌舞瞬間就停擺了,文武百武面面相覷,有不少人身上都冒了冷汗。
“臣多謝娘娘厚愛,只臣如今膝下只此一女,年紀又尚幼,臣且不忙為她婚事著急。娘娘美意,臣心領了。”丞相大人拒絕得不卑不亢。
對著中宮皇后說完,丞相大人從長几後起身,撩袍朝上位的開華帝跪了下去。
開華帝心裡就是一“咯噔”。
太子差點兒失態地站起來,爹,您想幹什麼?
“陛下,今乃陛下萬壽,臣本不當提此事,可擇期不如撞期,既然說到這裡,臣便將這份辭官本章呈予陛下了。”
“孟卿——”開華帝看著丞相從袍袖裡拿出來的那份奏章臉色都變了,這貨竟然真的早有準備!
“陛下,”孟明遠萬肯誠懇地看著龍位上的開華帝,道:“臣本平庸之資,能居廟堂高位如此之久全賴先帝與陛下隆恩。可臣也當有自知之明,為國盡心至此,臣乞回鄉養老以安晚年。
再則,臣長女已嫁皇室為婦,臣膝下如今只有一女,都說養兒防老,臣卻認為女兒才是可依仗的貼心棉襖。因此,臣並不希望她再入富貴門第,只望能為她招一平常夫婿入贅我孟門。”皇家從來都不是一門好姻親,哥巴不得不沾你們的邊兒呢。
你們就別再打我閨女主意了,先解決你們自己家的內部矛盾好了。
“孟明遠,當年朕與你可有言在先——”
“陛下,時移事易,此一時彼一時,臣居相位年久,難免給人位高權過重之嫌,是臣功成身退之時了,陛下容臣再說句肺腑之方。”
“講。”
“臣在這相位之上,諸多事情身不由己,子女婚嫁之事亦難遂本心,就算臣不為自己,也當為子女多考慮。婚姻之事事關一生幸福,因臣之故,庶妹當年不得不嫁肅郡王府世子,最終卻和離收場。
臣痛妹之殤,更不忍子女再步其後塵。
陛下就算念在臣這些年對朝廷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份上,就允臣辭官歸去吧。”
不少人的目光都移到了此時就在壽宴上的肅郡王府的世子爺身上,那個悶聲不吭一直只低頭灌自己酒的衛尉光身上。
孟明遠一番陳述之後,叩首不起。
在場的孟家子女亦紛紛起身跪至父親身後。
孟大公子為官牧守一方。
孟二公子已是附馬。
孟三公子身在翰林。
孟大姑娘已是皇姓衛族一門媳婦。
孟冬梅在父親身後直直地看著龍位上的皇帝,道:“陛下,臣女並無攀龍附鳳之心,太子在我心裡就是當年的四哥。皇后娘娘其實不用擔心我對太子妃之位有什麼覬覦之心的,更不必非要逼我爹將我早早許配人家才安心。”
孟二姑娘陪著父親在糙場上溜馬,一路笑聲清脆。
“冬妮,可還記得你四哥?”
“你說苦逼的太子四哥嗎?”
丞相大人:你非要給他加這麼多的定語形容詞嗎?
“我當然記得啊,小時候他最愛領著我玩了。”
“如果要你嫁給他呢?”
孟二姑娘難得思慮了好一會兒,然後說,“感覺好奇怪的呢,我叫了他那麼多年的哥哥呢。”
“那如果要你嫁給一個不認識的人呢?”
“想都不要想,憑我太子四哥在,這根本不可能。”
真是好有底氣的樣子。
丞相大人忍不住笑了。
牽著馬又往前走去。
孟二姑娘自然就跟著。
“那如果是嫁像你五哥這樣的呢?”
“啊?”孟二姑娘馬上一臉嫌棄,“爹,你開什麼玩笑,五哥跟個小孩子似的,還沒我成熟呢,我嫁這樣的,到底是我照顧他,還是他照顧我啊?”
丞相大人默默地為孟小五點蠟。
“爹,我才十四,您就這麼著急為我尋夫家了?”
“未雨綢繆嘛,爹也想你嫁得舒心。”
“爹——”孟二姑娘難得露出小女兒的嬌態。
“好了,不說這些了,咱們再到前面看看。”
“好。”
☆、第139章
丞相大人返京已經是次年三月的時候,適逢開華帝五十萬壽。
丞相大人不但自己回來了,也把小女兒幾個帶了回來。
對此,最高興的莫過於太子殿下。
當看到那個明艷動人,一身颯慡的少女朝自己盈盈下拜時,太子殿下簡直驚艷了。
這已不是不是當年的二丫,卻又是當年的二丫,在他不知道的時候她已出落得如此標緻。
“臣女拜見太子殿下。”
只是這稱呼就實實煞了風景,她小時候最喜歡軟軟糯糯地喚他哥哥的。
“免禮。”太子殿下這一角色,曾經的孟小四已經當得很有范兒,心裡再是驚濤駭浪,面上已能做到不顯山不露水。
看到太子如此做派,孟明遠心下甚慰。
要讓一個幼仔長大,就必須斬去他所有的依傍,這樣他才會明白只有自己變得強大才是最根本的解決之道。
“相父。”
君臣禮畢,這是太子的禮數。
孟明遠也坦然受了。
丞相的席位離皇帝之位並不甚遠,開華帝便讓內侍官捧了御酒去給自己離京經年的宰輔斟酒。
“臣謝陛下賜酒。”
“孟卿,有些事還是應該早早做了安排才是。”開華帝話中有話地說。
孟明遠則道:“陛下,未雨綢繆固然是好,但俗話也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太子去看端坐在美人爹爹身後的二妹,心裡這個怨念啊。這丫頭幾年不見竟然就真的跟他生分了!按君臣大禮見完,竟然就連個眼尾都不再賞給他了?
傷心太平洋……
混蛋衛文禮,你小子給我離二丫遠一點,別以為你姓衛就有機會,滾邊去!
你要說肅郡王府的嫡世孫對從小青梅竹馬長大的孟二丫從沒一點兒男女之情,他自己都不能信。可是,他家舅舅從很早以前就教導過他近親結婚的若干弊病,從根上就掐斷了親上加上的可能性。
坐在一邊的皇后道:“陛下,丞相說得對,有些事還是要慢慢來才好。”
孟明遠衝著一施禮,“娘娘所言極是。”
開華帝微蹙眉。
太子挑眉。
這對父子明顯是很不慡。
丞相只當自己沒看到,沒看懂,淡定地喝自己的酒,欣賞園中歌舞。
皇家的家務事,能圍觀就圍觀,就算是圍觀都不能保證一定平安無事呢。
“相爺。”
“娘娘。”孟明遠表示自己在聽。
皇后笑著朝那些今科仕子席位一指,道:“相爺今科不曾當得主考,雖然沒有師生之誼,但是不定有翁婿之緣呢。”
孟明遠神色不變,淡定地道:“娘娘說笑了,小女才貌平庸之輩,只消將來男方不聾不啞,五官端正,能令她衣食無憂也就足夠了,旁的臣從不妄想。”
太子覺得自己心口被一名為“暗箭”的東西給she中了,爹啊,您明明知道二丫已經內定給皇家了,現在基本確定是定給我了,您這樣說豈不是含沙she影說我只不過算不聾不啞,五官端正,充其量只能給二丫個小康溫飽?
您這擇婿的條件會不會也太兇殘了?
開華帝狠狠灌了自己一大口酒,覺得皇后今天做的事太沒腦子了。
他在前面想撬丞相這貨的牆角,皇后在後面死勁兒地拖後腿,這女人絕對是年紀大了,腦子都發鈍了。
丞相那貨多jian詐的一人啊,你不透口風還想著使陰招兒壞事。你這正大光明的表示你閨女可以另外考慮婚事了,那丞相還不撒丫子趕緊把閨女給嫁了?
其實,孟明遠很理解皇后這種土著的心理,後門榮寵極盛,她如今位居正宮,如果家裡再繼續有繼任的後位人選,那家族的富貴榮華自是無後顧之憂。
而且,從古至今,後宮也基本都在延續這樣的狗血套路。
皇帝后妃的選擇上從來就是不顧倫常的,可以娶完了姑姑再娶侄女,這簡直不能更正常了。
所以,人們才會說其實最亂的就是皇家自己了!
皇后還在微笑著對丞相說道:“丞相大人才是說笑呢,本宮原是不敢開這個口的,若真按孫相這個要求,如今倒是能說這個話了。”
“娘娘請說。”
“本宮娘家倒還有幾個不成材的子弟……”
聽皇后這麼一說,皇帝與太子齊齊變色。
該死!
“皇后——”
“母后——”
幾乎是同一時間出聲制止。
皇帝與太子如此的疾言厲色讓園中的歌舞瞬間就停擺了,文武百武面面相覷,有不少人身上都冒了冷汗。
“臣多謝娘娘厚愛,只臣如今膝下只此一女,年紀又尚幼,臣且不忙為她婚事著急。娘娘美意,臣心領了。”丞相大人拒絕得不卑不亢。
對著中宮皇后說完,丞相大人從長几後起身,撩袍朝上位的開華帝跪了下去。
開華帝心裡就是一“咯噔”。
太子差點兒失態地站起來,爹,您想幹什麼?
“陛下,今乃陛下萬壽,臣本不當提此事,可擇期不如撞期,既然說到這裡,臣便將這份辭官本章呈予陛下了。”
“孟卿——”開華帝看著丞相從袍袖裡拿出來的那份奏章臉色都變了,這貨竟然真的早有準備!
“陛下,”孟明遠萬肯誠懇地看著龍位上的開華帝,道:“臣本平庸之資,能居廟堂高位如此之久全賴先帝與陛下隆恩。可臣也當有自知之明,為國盡心至此,臣乞回鄉養老以安晚年。
再則,臣長女已嫁皇室為婦,臣膝下如今只有一女,都說養兒防老,臣卻認為女兒才是可依仗的貼心棉襖。因此,臣並不希望她再入富貴門第,只望能為她招一平常夫婿入贅我孟門。”皇家從來都不是一門好姻親,哥巴不得不沾你們的邊兒呢。
你們就別再打我閨女主意了,先解決你們自己家的內部矛盾好了。
“孟明遠,當年朕與你可有言在先——”
“陛下,時移事易,此一時彼一時,臣居相位年久,難免給人位高權過重之嫌,是臣功成身退之時了,陛下容臣再說句肺腑之方。”
“講。”
“臣在這相位之上,諸多事情身不由己,子女婚嫁之事亦難遂本心,就算臣不為自己,也當為子女多考慮。婚姻之事事關一生幸福,因臣之故,庶妹當年不得不嫁肅郡王府世子,最終卻和離收場。
臣痛妹之殤,更不忍子女再步其後塵。
陛下就算念在臣這些年對朝廷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份上,就允臣辭官歸去吧。”
不少人的目光都移到了此時就在壽宴上的肅郡王府的世子爺身上,那個悶聲不吭一直只低頭灌自己酒的衛尉光身上。
孟明遠一番陳述之後,叩首不起。
在場的孟家子女亦紛紛起身跪至父親身後。
孟大公子為官牧守一方。
孟二公子已是附馬。
孟三公子身在翰林。
孟大姑娘已是皇姓衛族一門媳婦。
孟冬梅在父親身後直直地看著龍位上的皇帝,道:“陛下,臣女並無攀龍附鳳之心,太子在我心裡就是當年的四哥。皇后娘娘其實不用擔心我對太子妃之位有什麼覬覦之心的,更不必非要逼我爹將我早早許配人家才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