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頁
他身著朝服,頭戴束髮金冠,身姿挺拔如松,步伐沉穩有力,向著皇帝的宮殿走去。
一路上,他神色凝重,心中盤算著面聖時要如何提及去奉山送謝禮之事。
然而,尚未等他開口,皇帝便似洞悉一切般先一步說道:「朕聽聞你傷病初愈,此次大戰你受苦了。朕著實憐惜你所受之苦啊。」
皇帝的語氣看似溫和,可眼神中卻透著一絲讓人難以捉摸的複雜神色。
太子趕忙行禮,恭敬地說道:「多謝父皇掛念,兒臣已無大礙。」
皇帝微微點頭,接著道:「朕知道你有心去答謝此次助力之人,不過奉山路途遙遠,你又剛剛傷病初愈,朕實在不忍心你再長途奔波。那奉山少主長住宋府,你直接去宋府就行,也算是盡了心意。」
太子瞬間明白皇帝此舉的深意。皇帝這是害怕他與奉山那些精銳之人勾結在一起。
皇帝對他的忌憚從未消減,哪怕他剛剛經歷生死之劫,皇帝依舊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限制他的機會。
太子心中冷笑,面上卻不動聲色,依舊恭敬地回答道:「父皇思慮周全,兒臣謹遵父皇旨意。」
嚴孤山為答謝宋恕及奉山眾人在危難關頭的救命之恩,帶著厚禮和鄭鶴一起來到宋府。
宋府的庭院幽靜雅致,綠樹成蔭,花草繁茂,宛如一片塵世中的世外桃源。
宋恕早已在堂中等待,見太子前來,微微點頭示意。二人入座後,宋恕便開始為太子烹茶。
宋恕將烹好的茶遞到太子面前,神色認真地說道:「太子殿下,您此次前來,想必是為了感謝奉山眾人援手之事。不過,殿下,您需知曉,那些武林人士本是不屑於插手宮廷之事的。江湖之人,宮廷中的權力爭鬥在他們看來,不過是一場充滿血腥與陰謀的鬧劇。此次,是我仗著自己少主的位子,百般拜託他們相助,才使得他們出手。但殿下,這種情況可能只有這一次了。」
鄭鶴站在太子身後,微微皺了皺眉。
宋恕頓了頓,看向太子,語氣加重了幾分:「我是為了救你才帶著他們犯險的。可以說,我不是救皇帝。你不該謝我救朝廷,應該感謝我的救命之恩。」
太子聽著宋恕的話,心中明白他話中的深意。
奉山可以救他的命,但若是涉及到弒君之類的大逆不道之事,奉山是絕對不會參與其中的。
奉山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他們不會被宮廷的權力鬥爭所裹挾,更不會成為他復仇計劃中對付皇帝的工具。
太子微微點頭,已然明了宋恕的意思。他站起身來,向宋恕深深一揖:「宋少主,本宮明白你的用意,此次救命之恩,本宮沒齒難忘,日後定當回報。」
宋恕靜靜地送太子出府,兩人一路無言,只有腳步聲在寂靜的府中迴響。
當太子行至宋府花園時,他的視線瞬間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
大片大片的綠草,齊腰之高的草兒宛如綠色的波浪,在微風的輕撫下,有節奏地輕輕搖曳著。
太子不由得想起洛湖來,今年由於宮廷的殘酷鬥爭和無情的戰爭,他竟一直未能前往。
等宋恕送客回去,太子朝鄭鶴伸出手,鄭鶴微微一愣,隨即明白了太子的意圖。兩人默契地走向馬廄,牽出一匹駿馬。
太子翻身而上,然後將鄭鶴的魂魄拉到身前,同騎一匹馬。韁繩一緊,駿馬長嘶一聲,揚起四蹄,如離弦之箭般朝著洛湖的方向飛馳而去。
一路上,風在他們耳邊呼嘯而過,吹起他們的髮絲和衣角。兩旁的景色如走馬燈般快速向後掠去,不知過了多久,洛湖那熟悉的輪廓終於出現在了他們的視野中。陽光下的洛湖宛如一面巨大的鏡子,湖面波光粼粼,像是無數細碎的金子在閃耀。
他們的腳步很輕,仿佛害怕驚擾了這片寧靜之地。很快,他們來到了湖邊那處曾經為鄭長憶燒紙錢的地方。
四周的景象對比鮮明,周圍的草已經長得鬱鬱蔥蔥,幾乎都快到膝蓋的高度了,那些草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像是一片綠色的海洋泛起層層波浪。然而,只有這一處地方,寸草不生。
嚴孤山緊緊地拉著鄭鶴的手,一言未發,只是靜靜地、默默地看著湖面。
忽然,嚴孤山覺得一陣頭暈目眩,心臟像是被一隻無形的大手狠狠揪住,一陣心悸襲來,讓他的身體微微顫抖。
鄭鶴因為和他魂魄相連,瞬間也感受到了這股不適。
鄭鶴的魂魄在風中微微閃爍,他滿臉焦急,眼中滿是擔憂地看著嚴孤山,急忙詢問道:「你怎麼了?哪裡不舒服?」
嚴孤山在這陣眩暈中緩了好一會兒,才漸漸恢復了一些。他勉強擠出一絲微笑,輕輕地擺了擺手,試圖安慰鄭鶴:「沒事,只是舊疾復發罷了,不用擔心。」
————
太子在這個位置上,不僅要去感謝那些在宮變中如天兵下凡般的救兵,還要去慰問那些在殘酷宮變中失去親人的御林軍家屬。
宮變過後,整個京城看似恢復了往日的繁華與喧囂,街頭巷尾依舊人來人往,店鋪也照常營業。
然而,在這看似平靜的表象之下,卻是無數家庭破碎後的悲戚與痛苦。
皇帝雖也做出了慰問御林軍家屬的姿態,可那所謂的慰問,在太子看來,是如此的敷衍與冷漠。僅僅是明面上的幾十兩銀子,就像是打發叫花子一般,沒有絲毫誠意。
一路上,他神色凝重,心中盤算著面聖時要如何提及去奉山送謝禮之事。
然而,尚未等他開口,皇帝便似洞悉一切般先一步說道:「朕聽聞你傷病初愈,此次大戰你受苦了。朕著實憐惜你所受之苦啊。」
皇帝的語氣看似溫和,可眼神中卻透著一絲讓人難以捉摸的複雜神色。
太子趕忙行禮,恭敬地說道:「多謝父皇掛念,兒臣已無大礙。」
皇帝微微點頭,接著道:「朕知道你有心去答謝此次助力之人,不過奉山路途遙遠,你又剛剛傷病初愈,朕實在不忍心你再長途奔波。那奉山少主長住宋府,你直接去宋府就行,也算是盡了心意。」
太子瞬間明白皇帝此舉的深意。皇帝這是害怕他與奉山那些精銳之人勾結在一起。
皇帝對他的忌憚從未消減,哪怕他剛剛經歷生死之劫,皇帝依舊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限制他的機會。
太子心中冷笑,面上卻不動聲色,依舊恭敬地回答道:「父皇思慮周全,兒臣謹遵父皇旨意。」
嚴孤山為答謝宋恕及奉山眾人在危難關頭的救命之恩,帶著厚禮和鄭鶴一起來到宋府。
宋府的庭院幽靜雅致,綠樹成蔭,花草繁茂,宛如一片塵世中的世外桃源。
宋恕早已在堂中等待,見太子前來,微微點頭示意。二人入座後,宋恕便開始為太子烹茶。
宋恕將烹好的茶遞到太子面前,神色認真地說道:「太子殿下,您此次前來,想必是為了感謝奉山眾人援手之事。不過,殿下,您需知曉,那些武林人士本是不屑於插手宮廷之事的。江湖之人,宮廷中的權力爭鬥在他們看來,不過是一場充滿血腥與陰謀的鬧劇。此次,是我仗著自己少主的位子,百般拜託他們相助,才使得他們出手。但殿下,這種情況可能只有這一次了。」
鄭鶴站在太子身後,微微皺了皺眉。
宋恕頓了頓,看向太子,語氣加重了幾分:「我是為了救你才帶著他們犯險的。可以說,我不是救皇帝。你不該謝我救朝廷,應該感謝我的救命之恩。」
太子聽著宋恕的話,心中明白他話中的深意。
奉山可以救他的命,但若是涉及到弒君之類的大逆不道之事,奉山是絕對不會參與其中的。
奉山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他們不會被宮廷的權力鬥爭所裹挾,更不會成為他復仇計劃中對付皇帝的工具。
太子微微點頭,已然明了宋恕的意思。他站起身來,向宋恕深深一揖:「宋少主,本宮明白你的用意,此次救命之恩,本宮沒齒難忘,日後定當回報。」
宋恕靜靜地送太子出府,兩人一路無言,只有腳步聲在寂靜的府中迴響。
當太子行至宋府花園時,他的視線瞬間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
大片大片的綠草,齊腰之高的草兒宛如綠色的波浪,在微風的輕撫下,有節奏地輕輕搖曳著。
太子不由得想起洛湖來,今年由於宮廷的殘酷鬥爭和無情的戰爭,他竟一直未能前往。
等宋恕送客回去,太子朝鄭鶴伸出手,鄭鶴微微一愣,隨即明白了太子的意圖。兩人默契地走向馬廄,牽出一匹駿馬。
太子翻身而上,然後將鄭鶴的魂魄拉到身前,同騎一匹馬。韁繩一緊,駿馬長嘶一聲,揚起四蹄,如離弦之箭般朝著洛湖的方向飛馳而去。
一路上,風在他們耳邊呼嘯而過,吹起他們的髮絲和衣角。兩旁的景色如走馬燈般快速向後掠去,不知過了多久,洛湖那熟悉的輪廓終於出現在了他們的視野中。陽光下的洛湖宛如一面巨大的鏡子,湖面波光粼粼,像是無數細碎的金子在閃耀。
他們的腳步很輕,仿佛害怕驚擾了這片寧靜之地。很快,他們來到了湖邊那處曾經為鄭長憶燒紙錢的地方。
四周的景象對比鮮明,周圍的草已經長得鬱鬱蔥蔥,幾乎都快到膝蓋的高度了,那些草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像是一片綠色的海洋泛起層層波浪。然而,只有這一處地方,寸草不生。
嚴孤山緊緊地拉著鄭鶴的手,一言未發,只是靜靜地、默默地看著湖面。
忽然,嚴孤山覺得一陣頭暈目眩,心臟像是被一隻無形的大手狠狠揪住,一陣心悸襲來,讓他的身體微微顫抖。
鄭鶴因為和他魂魄相連,瞬間也感受到了這股不適。
鄭鶴的魂魄在風中微微閃爍,他滿臉焦急,眼中滿是擔憂地看著嚴孤山,急忙詢問道:「你怎麼了?哪裡不舒服?」
嚴孤山在這陣眩暈中緩了好一會兒,才漸漸恢復了一些。他勉強擠出一絲微笑,輕輕地擺了擺手,試圖安慰鄭鶴:「沒事,只是舊疾復發罷了,不用擔心。」
————
太子在這個位置上,不僅要去感謝那些在宮變中如天兵下凡般的救兵,還要去慰問那些在殘酷宮變中失去親人的御林軍家屬。
宮變過後,整個京城看似恢復了往日的繁華與喧囂,街頭巷尾依舊人來人往,店鋪也照常營業。
然而,在這看似平靜的表象之下,卻是無數家庭破碎後的悲戚與痛苦。
皇帝雖也做出了慰問御林軍家屬的姿態,可那所謂的慰問,在太子看來,是如此的敷衍與冷漠。僅僅是明面上的幾十兩銀子,就像是打發叫花子一般,沒有絲毫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