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頁
開業當天生意好不算什麼,但能維持一整周,天天晚上排長龍。
這基本就能站穩腳跟了。
等一個月後,大家新鮮勁過去了,客流必然要下降。
但鍾慧儀的目標不是網紅點,而是盈利。只要北京分店能盈利,就代表異地分店的形式可行。
鍾麥見狀,也是狠狠鬆了口氣。
但她卻不滿足,因為——紀錄片那邊熱度沒蹭上,全國知名品牌的目標,多半達不成了。
這是個大好機會,她覺得不應該就這樣輕易放棄。
《舌尖上的煙火》那麼還原,本來是應該要爆的作品,結果現在卻因為沒有曝光而被深埋。
她覺得太可惜。
鍾麥用她自媒體人的思維,想了整整一周。最後,她終於想到一個,可以試試的辦法。
「媽媽,你再給曾靜姐打個電話吧。」
「央視這邊她們欄目拿不到GG,但地方台呢?你讓她試試地方台。」
鍾麥提出自己的構想:「像播雲南松茸的時候,就找雲南的電視台配合宣傳。紀錄片能紅的話,帶動的不僅是美食的宣傳,更是松茸的銷售,以及旅遊業的拉動。」
「這是一次雙贏,我覺得地方台不會拒絕。」
鍾麥對媽媽眨眨眼:「況且,央視可是老大誒。你對曾靜姐說,既然打入了頂層,就要好好利用優勢!」
就像曾靜當初無法拒絕「央視爸爸」拋來的橄欖枝,全國的地方頻道,也絕對會積極配合紀錄片的宣傳。
拿不到央視的推薦位,就想辦法拿下除央視以外的全部推薦!
第91章 飛升
鍾麥的想法和曾靜團隊的想法不謀而合。
《舌尖上的煙火》總耗費一年半的時間,曾靜幾乎跑遍全國省份,最後卻收視率不好。
兩期播出去都毫無水花,曾靜的確大受打擊。
但這畢竟是全團隊嘔心瀝血之作,如果就這麼輕易放棄,未免有些太不甘心。
整個團隊一天開三場會議,討論還沒有挽救的辦法。
有人說找報社合作,登報宣傳。有人提議模仿春熙火鍋的宣傳模式,商圈電子屏、交通工具GG位,通通利用上。
最後還是當初招聘曾靜進組的領導拍板:那些GG模式太簡單粗暴,和紀錄片氛圍不符,不如找地方台合作。
播到哪個地方的美食,就找哪個電視台合作。
先專門剪輯分集預告,放到地方台的黃金時段GG;再找地方機關合作,號召諸如學校這類事業單位觀看節目;最後再跟各地報社合作,宣傳紀錄片。
一套組合拳下來,先達到小範圍的口口相傳效果。
鍾慧儀打電話過去提建議時,曾靜他們都已經在開始實施這個政策。
大概是《舌尖》在深夜檔,所以哪怕只要一點點的宣傳,收視上漲都很明顯。
計劃實施的第一周,就效果卓越!
曾靜就又重拾一點信心。
更加賣力的剪每集的預告,整個團隊一起思考宣傳文案。
到宣傳西安羊肉泡饃時,《舌尖》的收視率已經反超在播的晨間劇了!
漸漸,無需《舌尖》團隊運作,一些紙媒開始自發報導。
——央視最新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煙火》,遼闊又寧靜,溫柔而有力,平凡卻珍貴。
——年度最佳紀錄片《舌尖》,是美食也是人生!
——異鄉人的深夜靈魂歸處,《舌尖煙火》帶你夢回故里,品味五味生活。
……
但凡寫到這部紀錄片的,無一不是誇讚。
有很多觀眾都表示:
「最開始只是單位號召觀看,還好奇是什麼樣的節目,居然選在深夜。」
「看完才知道,這麼觸及靈魂的片子,確實和寂靜深夜最搭!」
「感謝單位讓我挖掘到這樣的寶藏!」
曾靜他們最初的目的,本來是想從地方以點蓋面,一個省一個省的逐一宣傳攻破。
沒想到,最後真正吸引的群體,居然是出門在外的異鄉人。
「人在外地,偶然看到《舌尖》居然講我老家美食。我家在貴州深山,竟然有人去拍,太感動了!」
「我也是外漂打工人,我的家鄉是XX,後面會有XX的當地美食嗎?非常想看!」
欄目組天天收到這樣的留言。
而這些留言,像散落在全國各地的星星一樣,越聚越多,居然意外形成了多省同時綻放。
《舌尖》的關注度肉眼可見的提升,收視率也在穩健上升。
終於,他們的潛力說服了上頭,上頭決定給他們一個早上的時段二輪重播。
他們真正翻身的機會來了!
得知這個好消息時,鍾麥正和周曉晴在夏令營的沙灘上撿貝殼。
她們此次的夏令營就在三亞。
白天騎行比賽,學習衝浪,帆船出海;晚上露營,篝火晚會,沙灘排球。
集體活動結束,就可以結對在沙灘上撿貝殼,趕海挖蛤蜊。
當然,夏令營老師劃定了範圍,絕不許他們脫離大集體單獨活動。<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這基本就能站穩腳跟了。
等一個月後,大家新鮮勁過去了,客流必然要下降。
但鍾慧儀的目標不是網紅點,而是盈利。只要北京分店能盈利,就代表異地分店的形式可行。
鍾麥見狀,也是狠狠鬆了口氣。
但她卻不滿足,因為——紀錄片那邊熱度沒蹭上,全國知名品牌的目標,多半達不成了。
這是個大好機會,她覺得不應該就這樣輕易放棄。
《舌尖上的煙火》那麼還原,本來是應該要爆的作品,結果現在卻因為沒有曝光而被深埋。
她覺得太可惜。
鍾麥用她自媒體人的思維,想了整整一周。最後,她終於想到一個,可以試試的辦法。
「媽媽,你再給曾靜姐打個電話吧。」
「央視這邊她們欄目拿不到GG,但地方台呢?你讓她試試地方台。」
鍾麥提出自己的構想:「像播雲南松茸的時候,就找雲南的電視台配合宣傳。紀錄片能紅的話,帶動的不僅是美食的宣傳,更是松茸的銷售,以及旅遊業的拉動。」
「這是一次雙贏,我覺得地方台不會拒絕。」
鍾麥對媽媽眨眨眼:「況且,央視可是老大誒。你對曾靜姐說,既然打入了頂層,就要好好利用優勢!」
就像曾靜當初無法拒絕「央視爸爸」拋來的橄欖枝,全國的地方頻道,也絕對會積極配合紀錄片的宣傳。
拿不到央視的推薦位,就想辦法拿下除央視以外的全部推薦!
第91章 飛升
鍾麥的想法和曾靜團隊的想法不謀而合。
《舌尖上的煙火》總耗費一年半的時間,曾靜幾乎跑遍全國省份,最後卻收視率不好。
兩期播出去都毫無水花,曾靜的確大受打擊。
但這畢竟是全團隊嘔心瀝血之作,如果就這麼輕易放棄,未免有些太不甘心。
整個團隊一天開三場會議,討論還沒有挽救的辦法。
有人說找報社合作,登報宣傳。有人提議模仿春熙火鍋的宣傳模式,商圈電子屏、交通工具GG位,通通利用上。
最後還是當初招聘曾靜進組的領導拍板:那些GG模式太簡單粗暴,和紀錄片氛圍不符,不如找地方台合作。
播到哪個地方的美食,就找哪個電視台合作。
先專門剪輯分集預告,放到地方台的黃金時段GG;再找地方機關合作,號召諸如學校這類事業單位觀看節目;最後再跟各地報社合作,宣傳紀錄片。
一套組合拳下來,先達到小範圍的口口相傳效果。
鍾慧儀打電話過去提建議時,曾靜他們都已經在開始實施這個政策。
大概是《舌尖》在深夜檔,所以哪怕只要一點點的宣傳,收視上漲都很明顯。
計劃實施的第一周,就效果卓越!
曾靜就又重拾一點信心。
更加賣力的剪每集的預告,整個團隊一起思考宣傳文案。
到宣傳西安羊肉泡饃時,《舌尖》的收視率已經反超在播的晨間劇了!
漸漸,無需《舌尖》團隊運作,一些紙媒開始自發報導。
——央視最新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煙火》,遼闊又寧靜,溫柔而有力,平凡卻珍貴。
——年度最佳紀錄片《舌尖》,是美食也是人生!
——異鄉人的深夜靈魂歸處,《舌尖煙火》帶你夢回故里,品味五味生活。
……
但凡寫到這部紀錄片的,無一不是誇讚。
有很多觀眾都表示:
「最開始只是單位號召觀看,還好奇是什麼樣的節目,居然選在深夜。」
「看完才知道,這麼觸及靈魂的片子,確實和寂靜深夜最搭!」
「感謝單位讓我挖掘到這樣的寶藏!」
曾靜他們最初的目的,本來是想從地方以點蓋面,一個省一個省的逐一宣傳攻破。
沒想到,最後真正吸引的群體,居然是出門在外的異鄉人。
「人在外地,偶然看到《舌尖》居然講我老家美食。我家在貴州深山,竟然有人去拍,太感動了!」
「我也是外漂打工人,我的家鄉是XX,後面會有XX的當地美食嗎?非常想看!」
欄目組天天收到這樣的留言。
而這些留言,像散落在全國各地的星星一樣,越聚越多,居然意外形成了多省同時綻放。
《舌尖》的關注度肉眼可見的提升,收視率也在穩健上升。
終於,他們的潛力說服了上頭,上頭決定給他們一個早上的時段二輪重播。
他們真正翻身的機會來了!
得知這個好消息時,鍾麥正和周曉晴在夏令營的沙灘上撿貝殼。
她們此次的夏令營就在三亞。
白天騎行比賽,學習衝浪,帆船出海;晚上露營,篝火晚會,沙灘排球。
集體活動結束,就可以結對在沙灘上撿貝殼,趕海挖蛤蜊。
當然,夏令營老師劃定了範圍,絕不許他們脫離大集體單獨活動。<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