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頁
無論什麼時候,她都會護著自己的親人。
但前提是他沒有做任何危害國家的事。
*
九九重陽時,容止與洪素娘抵達慶陽,晏清殊身體已經好了大半,與二人見面時,洪大夫正在書房為晏清殊把脈,晏清姝便順勢將他留了下來,好見一見女兒。
容止與洪素娘入府時,晏清殊正在書房批閱文書,瞧見晏清殊瘦得近乎脫相的身影,趕忙走了過來,容止停在桌案前三步,仔細打量著晏清殊,眸中難掩心疼,不禁勸道:「身子還沒好利落就如此操勞,實在太不愛惜自己了。」
晏清殊放下手中的毛筆,站起身走到矮塌旁招呼他們坐下,含笑問道:「師兄往日在書院讀書時,為救同窗摔斷了腿,還不忘抱著書苦讀,單腿跳著也要去學堂不肯請假,怎的就有立場說我不愛惜自己呢?」
洪素娘噗嗤一聲笑了出來,拆台道:「他來之前還熬了兩個大夜,非要將秋收的事情安排妥當,坐馬車來的路上還念叨著藥農的事兒,要我說,這滿屋子就屬他最沒立場說這句話!」
容止臉紅。
晏清殊單手撐著下頜,微微偏頭問:「聽聞你不願鋪張,婚儀並未辦酒,請了雙方近親?不會是又把銀錢散給乞丐了吧?」
「當然沒有!」容止的聲音驟然拔高,心虛兩個字簡直明晃晃的掛在臉上,「不過……不過是因為你一直昏迷著,全城的百姓都在為你祈福,我也不好在這種時候大肆操辦婚禮啊,至於先前存的那些銀子……」
容止忍不住撓了撓臉,「確、確實給了乞丐一些,不過這回我看清楚了,都是些稚子!不是有手有腳的成年人!」
晏清殊挑眉:「我初來慶陽時,西北商會公然做著人頭生意,其中就不乏一些十歲左右的孩子,被賣去偏遠的村莊,餓上一段時間,餓的面黃肌瘦,在放去大街上乞討,狠一些的甚至砍斷他們的手腳,只為讓他們能更好的博同情。」
她輕捻著手指,認真的看著容止:「我知道你素來心軟良善,但如今你既做了刺史,便要收斂你的心軟與良善。」
容止臉上的忐忑收斂了不少:「我明白。」
洪素娘打圓場:「其實也是我不想大辦,畢竟我這身份……夫君畢竟是當官的,我不能為他助力,自然也不能拖他的後腿。」
剛得知容止與洪素娘結秦晉之好時,晏清殊時驚訝的。不單單因著兩人懸殊的出身,更因為兩人的性子完全不同。
容止好學,愛讀書,但涉世未深也不通人情世故,榮大人一直對容止是否要涉入官場的事很猶豫,他一方面希望自己的理想有人能繼承,另一方面又怕容止的性子會讓他好心辦壞事,成了別人毀了自己。
而洪素娘呢,因著一些人生經歷,遠比常人來得現實,對人心的窺探或許連晏清殊都比不上。她將一切看得明白,即有決絕的勇氣,也有理性的判斷,唯獨沒有心軟與良善。
後來,晏清殊仔細想了想,兩人的結合或許是一件好事,至少對於容止來說是好事。只要洪素娘能哄住他,就算不為了百姓,為了自己的將來,也絕不會允許容止亂來,反倒是給容止上了一套枷鎖,讓他心軟的時候能三思而後行。
當真是一啄一飲皆有定數。
三人又說了會兒話,洪素娘見容止一直說不到點上,便輕咳了一聲,將話題拉了回來。
「殿下,您在慶陽和夏綏的事,被編成了畫本子流傳,再加上陛下下了詔書,將先太皇太后及整個程氏的罪行公諸於世,鬧得沸沸揚揚,現如今無論民間還是達官顯貴都知道了當年殿下被逐出京的真相,百姓倒是還好,無非是些流言蜚語,可那些離權力近的卻各有各的算盤。」
洪素娘壓低了聲音:「就比如您建立工坊,招募女子做工,教授她們手藝,讓女子得以利用自己的優勢與學識做自己想做的營生,這件事就引發了不小的辯論,上個月有從長安來的商人在涼州流花坊喝酒,說起了長安的形勢,其中有兩人是大官夫人的親眷,說朝廷為著此時吵了好久,有人覺得此番舉動禍亂綱常理,有人卻支持您的做法,內閣也分為了兩派,總而言之,就是想您回去和不想您回去的人掐起來了。」
兩人都是聰明人,晏清殊一聽就知道洪素娘的意思,笑問道:「看來是有看不清的糊塗蛋做了蠢事?」
洪素娘點頭:「可不是,頗有些沽名釣譽之人拿女規女戒說事,可他們卻忘了《史記》中不止有帝王、將相、賢者、隱士、俠客等男子,還有《本紀》《世家》中的女子形象,或是公主,或是平民,女子要的是獨立,而非完全依附於男子活著,為官、務工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她們的生死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晏清殊:「他們哪裡不懂,只是捨不得手上的權利被他們一向看不起的人分走。那些氏族大家,有些還算明白,有些嘛……看見女子強過自己,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詆毀,哪怕是自己親生的女兒。」
「這裡面,有點後宮的影子。」洪素娘暗示道。
晏清姝無所謂的說:「估摸著是知道程氏給清玄下的那些藥會讓他短壽,便著急了吧。沒關係,讓他們鬧,這點事情清玄自己就能處理。」
話雖這樣說,但晏清殊臉上還是不免帶上了一些憂思,康奉嫣生下了皇子,朝中怕是有相當一部分人打著培養傀儡小皇帝的心思,也不知道康奉嫣是怎麼想的。<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但前提是他沒有做任何危害國家的事。
*
九九重陽時,容止與洪素娘抵達慶陽,晏清殊身體已經好了大半,與二人見面時,洪大夫正在書房為晏清殊把脈,晏清姝便順勢將他留了下來,好見一見女兒。
容止與洪素娘入府時,晏清殊正在書房批閱文書,瞧見晏清殊瘦得近乎脫相的身影,趕忙走了過來,容止停在桌案前三步,仔細打量著晏清殊,眸中難掩心疼,不禁勸道:「身子還沒好利落就如此操勞,實在太不愛惜自己了。」
晏清殊放下手中的毛筆,站起身走到矮塌旁招呼他們坐下,含笑問道:「師兄往日在書院讀書時,為救同窗摔斷了腿,還不忘抱著書苦讀,單腿跳著也要去學堂不肯請假,怎的就有立場說我不愛惜自己呢?」
洪素娘噗嗤一聲笑了出來,拆台道:「他來之前還熬了兩個大夜,非要將秋收的事情安排妥當,坐馬車來的路上還念叨著藥農的事兒,要我說,這滿屋子就屬他最沒立場說這句話!」
容止臉紅。
晏清殊單手撐著下頜,微微偏頭問:「聽聞你不願鋪張,婚儀並未辦酒,請了雙方近親?不會是又把銀錢散給乞丐了吧?」
「當然沒有!」容止的聲音驟然拔高,心虛兩個字簡直明晃晃的掛在臉上,「不過……不過是因為你一直昏迷著,全城的百姓都在為你祈福,我也不好在這種時候大肆操辦婚禮啊,至於先前存的那些銀子……」
容止忍不住撓了撓臉,「確、確實給了乞丐一些,不過這回我看清楚了,都是些稚子!不是有手有腳的成年人!」
晏清殊挑眉:「我初來慶陽時,西北商會公然做著人頭生意,其中就不乏一些十歲左右的孩子,被賣去偏遠的村莊,餓上一段時間,餓的面黃肌瘦,在放去大街上乞討,狠一些的甚至砍斷他們的手腳,只為讓他們能更好的博同情。」
她輕捻著手指,認真的看著容止:「我知道你素來心軟良善,但如今你既做了刺史,便要收斂你的心軟與良善。」
容止臉上的忐忑收斂了不少:「我明白。」
洪素娘打圓場:「其實也是我不想大辦,畢竟我這身份……夫君畢竟是當官的,我不能為他助力,自然也不能拖他的後腿。」
剛得知容止與洪素娘結秦晉之好時,晏清殊時驚訝的。不單單因著兩人懸殊的出身,更因為兩人的性子完全不同。
容止好學,愛讀書,但涉世未深也不通人情世故,榮大人一直對容止是否要涉入官場的事很猶豫,他一方面希望自己的理想有人能繼承,另一方面又怕容止的性子會讓他好心辦壞事,成了別人毀了自己。
而洪素娘呢,因著一些人生經歷,遠比常人來得現實,對人心的窺探或許連晏清殊都比不上。她將一切看得明白,即有決絕的勇氣,也有理性的判斷,唯獨沒有心軟與良善。
後來,晏清殊仔細想了想,兩人的結合或許是一件好事,至少對於容止來說是好事。只要洪素娘能哄住他,就算不為了百姓,為了自己的將來,也絕不會允許容止亂來,反倒是給容止上了一套枷鎖,讓他心軟的時候能三思而後行。
當真是一啄一飲皆有定數。
三人又說了會兒話,洪素娘見容止一直說不到點上,便輕咳了一聲,將話題拉了回來。
「殿下,您在慶陽和夏綏的事,被編成了畫本子流傳,再加上陛下下了詔書,將先太皇太后及整個程氏的罪行公諸於世,鬧得沸沸揚揚,現如今無論民間還是達官顯貴都知道了當年殿下被逐出京的真相,百姓倒是還好,無非是些流言蜚語,可那些離權力近的卻各有各的算盤。」
洪素娘壓低了聲音:「就比如您建立工坊,招募女子做工,教授她們手藝,讓女子得以利用自己的優勢與學識做自己想做的營生,這件事就引發了不小的辯論,上個月有從長安來的商人在涼州流花坊喝酒,說起了長安的形勢,其中有兩人是大官夫人的親眷,說朝廷為著此時吵了好久,有人覺得此番舉動禍亂綱常理,有人卻支持您的做法,內閣也分為了兩派,總而言之,就是想您回去和不想您回去的人掐起來了。」
兩人都是聰明人,晏清殊一聽就知道洪素娘的意思,笑問道:「看來是有看不清的糊塗蛋做了蠢事?」
洪素娘點頭:「可不是,頗有些沽名釣譽之人拿女規女戒說事,可他們卻忘了《史記》中不止有帝王、將相、賢者、隱士、俠客等男子,還有《本紀》《世家》中的女子形象,或是公主,或是平民,女子要的是獨立,而非完全依附於男子活著,為官、務工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她們的生死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晏清殊:「他們哪裡不懂,只是捨不得手上的權利被他們一向看不起的人分走。那些氏族大家,有些還算明白,有些嘛……看見女子強過自己,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詆毀,哪怕是自己親生的女兒。」
「這裡面,有點後宮的影子。」洪素娘暗示道。
晏清姝無所謂的說:「估摸著是知道程氏給清玄下的那些藥會讓他短壽,便著急了吧。沒關係,讓他們鬧,這點事情清玄自己就能處理。」
話雖這樣說,但晏清殊臉上還是不免帶上了一些憂思,康奉嫣生下了皇子,朝中怕是有相當一部分人打著培養傀儡小皇帝的心思,也不知道康奉嫣是怎麼想的。<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