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頁
可即便阿史那乘風和謝巽風不在,晏清姝的身邊也不是什麼人都能靠近的。
更何況還有裴凜這個殺神。
三個月的戰場征伐,讓裴凜身上的血腥味兒更加濃重了。
偶爾一個鋒銳的眼神掃過去,就能讓周圍的人戰戰兢兢。
所有的謀劃都終結在他的銀槍之下。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親友遞了拜帖進來,裴凜將拜帖丟給瀾玉,篩掉那些不熟悉的、別有目的的,餘下十二道帖子裡,晏清殊只留下了四份,一份容止和洪素娘,容止的父親榮大人曾是太子太保,是晏清殊的恩師之一,容止算是她的師兄,他與洪素娘喜結連理,她沒能到現場觀禮祝福已是遺憾,新人近日遞了拜帖,又怎麼能拒絕呢?她也很想看看如今的洪素娘,過得如何。
第二份拜帖來自廖凡傑,鹽井和股權的事一直都是他在運作,本想著等晏清殊回來之後,就回報進度,不成想室偉人竟南下攻打夏綏。
晏清殊對鹽井的事頗為上心,一直想找廖凡傑問問情況,但裴凜不想她病中多思,她便一直將心思藏著。如今廖凡傑遞了拜帖來,她的心思便又活躍了起來。
她看了一眼拜帖,又看了一眼裴凜,後者正用刀削著蜜瓜皮,這是哥舒簡派人送來的,滿滿十綱。
裴凜一看她的表情就知道她的心思,將切好塊的蜜瓜遞過去,道:「想見就見,日後回了長安,事情只會多不會少,能處理一些先處理一些。」
晏清殊笑著接過蜜瓜:「你不反對?」
「這是你的事業,我為何要反對?」裴凜將手中切好的蜜瓜放下,用錦帕擦了擦手,「我去趟小廚房,前日小皇帝送了不少好東西過來,我看看做好了沒。」
目送裴凜離開,晏清殊戳了戳盤子中的蜜瓜,只覺得心中比這盤瓜果甜的多。
廖凡傑是臨近傍晚抵達王府的,瀾玉早早就安排好了十位老帳房候著,待廖凡傑帶著人將十幾隻箱子逐一搬下後,就開始盤帳。
「除了描金的箱子裡裝的是帳本外,其餘都是挖鹽井時,掘出的一部分墓葬品。」
「有墓葬品?」晏清殊面露驚訝,「可派人保護了?」
廖凡傑:「殿下放心,以請臨州刺史著人保護起來了,發掘工作會由陪都的鴻臚寺新任的李寺正負責。」
晏清殊:「李大人是個心細有乘算的人,父皇的陵寢便是他點的風水。」
因著晏清殊心力不濟,廖凡傑只簡單提了一下墓葬的事,便快速說起了鹽井的情況。
鹽井自開鑿到現在,已經過去四個月,所有事物都步上了正軌,鹽農接近於飽和,原本頗為荒涼的賀蘭山一代,建立起了繁榮的城鎮,有不少契丹、大食等地的商人去往那裡,用本國的糧食、絲織品、工藝品、金銀等交易鹽磚。
是的,廖凡傑並沒有選擇將煉製好的食鹽賣給別的國家,因為冶煉精鹽的技術是他改良的,不讓大梁靠著這技術大賺一筆又怎麼能行?
臨州刺史將此事告知謝敏,謝敏也同意了廖凡傑的想法,並言明,只能定額定量買賣,不能無限制供應。
東西只有供不應求,才能吸引人不斷抬高市價。
廖凡傑將貿易來的東西分門別類:所有未見過的糧食種子都通過臨州刺史送往了慶陽;金銀玉器上供給了朝廷;其餘的物件能換成金銀的換成金銀,換不了的都送去西北商會交給江懷玉。
值得一提的是,江懷玉建立了一座聚粹軒,裡面拍賣的都是廖凡傑交易而來的奇珍異寶,說是奇珍異寶,對於番邦人來說或許不算稀罕,但對於大梁人來說,卻是難得一見的稀罕物。
廖凡傑往慶陽送糧種的時候,晏清殊生死未卜,種子的去向基本上都是裴述之做的主。不少種子對土壤條件要求都非常苛刻,西北的土地怕是無法栽植,但他也不敢擅自主張,便寫了密信遞交給謝敏。
而謝敏並沒有讓他上交,畢竟誰也不知道這些種子究竟能適應怎樣的環境。便讓他分成五份,分別在賀蘭山、慶陽、清河、蘇州、洛陽三地種植。
賀蘭山自是歸臨州刺史管轄,慶陽由裴述之負責,清河則是曾經的工部尚書兼太子太保榮大人,也是容止的父親,蘇州則是謝敏的心腹,而洛陽則交給了內務司管轄。
各方勢力雨露均沾,所有得了消息的人,都沒有異議。
最後便是鹽井股權的問題,晏清殊不懂這些,便讓他去找江懷玉。
第三份拜帖和第四份拜帖分別是安和公主和無名之人。
安和公主遠在突厥,晏清殊不想讓她來回跑,便著人準備了好些東西,隨著送蜜瓜的隊伍回去。並附上書信一封,言明等她安好,會請回紇王,也就是哥舒簡作為大梁的駙馬,親自來到長安。
而無名之帖雖然沒有任何記號,但只要看了字跡,晏清殊便知道是誰。
晏清玄,字跡還是一如既往的鋒利有餘,而無筋骨。
她回了信給晏清玄,讓他稍安勿躁,此時千里迢迢而來屬實危險,待她傷愈自會回到長安。
晏清殊寫好回信,又再次翻開拜帖,她的目光落在最後一行字上——
[皇姐,如今阿弟已然是進退兩難,若當真退位,定遭人嘲笑詬病,或許會留惡名於史冊,皇姐會一直護著阿弟嗎?]
會的。
晏清殊在心裡回答。
<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更何況還有裴凜這個殺神。
三個月的戰場征伐,讓裴凜身上的血腥味兒更加濃重了。
偶爾一個鋒銳的眼神掃過去,就能讓周圍的人戰戰兢兢。
所有的謀劃都終結在他的銀槍之下。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親友遞了拜帖進來,裴凜將拜帖丟給瀾玉,篩掉那些不熟悉的、別有目的的,餘下十二道帖子裡,晏清殊只留下了四份,一份容止和洪素娘,容止的父親榮大人曾是太子太保,是晏清殊的恩師之一,容止算是她的師兄,他與洪素娘喜結連理,她沒能到現場觀禮祝福已是遺憾,新人近日遞了拜帖,又怎麼能拒絕呢?她也很想看看如今的洪素娘,過得如何。
第二份拜帖來自廖凡傑,鹽井和股權的事一直都是他在運作,本想著等晏清殊回來之後,就回報進度,不成想室偉人竟南下攻打夏綏。
晏清殊對鹽井的事頗為上心,一直想找廖凡傑問問情況,但裴凜不想她病中多思,她便一直將心思藏著。如今廖凡傑遞了拜帖來,她的心思便又活躍了起來。
她看了一眼拜帖,又看了一眼裴凜,後者正用刀削著蜜瓜皮,這是哥舒簡派人送來的,滿滿十綱。
裴凜一看她的表情就知道她的心思,將切好塊的蜜瓜遞過去,道:「想見就見,日後回了長安,事情只會多不會少,能處理一些先處理一些。」
晏清殊笑著接過蜜瓜:「你不反對?」
「這是你的事業,我為何要反對?」裴凜將手中切好的蜜瓜放下,用錦帕擦了擦手,「我去趟小廚房,前日小皇帝送了不少好東西過來,我看看做好了沒。」
目送裴凜離開,晏清殊戳了戳盤子中的蜜瓜,只覺得心中比這盤瓜果甜的多。
廖凡傑是臨近傍晚抵達王府的,瀾玉早早就安排好了十位老帳房候著,待廖凡傑帶著人將十幾隻箱子逐一搬下後,就開始盤帳。
「除了描金的箱子裡裝的是帳本外,其餘都是挖鹽井時,掘出的一部分墓葬品。」
「有墓葬品?」晏清殊面露驚訝,「可派人保護了?」
廖凡傑:「殿下放心,以請臨州刺史著人保護起來了,發掘工作會由陪都的鴻臚寺新任的李寺正負責。」
晏清殊:「李大人是個心細有乘算的人,父皇的陵寢便是他點的風水。」
因著晏清殊心力不濟,廖凡傑只簡單提了一下墓葬的事,便快速說起了鹽井的情況。
鹽井自開鑿到現在,已經過去四個月,所有事物都步上了正軌,鹽農接近於飽和,原本頗為荒涼的賀蘭山一代,建立起了繁榮的城鎮,有不少契丹、大食等地的商人去往那裡,用本國的糧食、絲織品、工藝品、金銀等交易鹽磚。
是的,廖凡傑並沒有選擇將煉製好的食鹽賣給別的國家,因為冶煉精鹽的技術是他改良的,不讓大梁靠著這技術大賺一筆又怎麼能行?
臨州刺史將此事告知謝敏,謝敏也同意了廖凡傑的想法,並言明,只能定額定量買賣,不能無限制供應。
東西只有供不應求,才能吸引人不斷抬高市價。
廖凡傑將貿易來的東西分門別類:所有未見過的糧食種子都通過臨州刺史送往了慶陽;金銀玉器上供給了朝廷;其餘的物件能換成金銀的換成金銀,換不了的都送去西北商會交給江懷玉。
值得一提的是,江懷玉建立了一座聚粹軒,裡面拍賣的都是廖凡傑交易而來的奇珍異寶,說是奇珍異寶,對於番邦人來說或許不算稀罕,但對於大梁人來說,卻是難得一見的稀罕物。
廖凡傑往慶陽送糧種的時候,晏清殊生死未卜,種子的去向基本上都是裴述之做的主。不少種子對土壤條件要求都非常苛刻,西北的土地怕是無法栽植,但他也不敢擅自主張,便寫了密信遞交給謝敏。
而謝敏並沒有讓他上交,畢竟誰也不知道這些種子究竟能適應怎樣的環境。便讓他分成五份,分別在賀蘭山、慶陽、清河、蘇州、洛陽三地種植。
賀蘭山自是歸臨州刺史管轄,慶陽由裴述之負責,清河則是曾經的工部尚書兼太子太保榮大人,也是容止的父親,蘇州則是謝敏的心腹,而洛陽則交給了內務司管轄。
各方勢力雨露均沾,所有得了消息的人,都沒有異議。
最後便是鹽井股權的問題,晏清殊不懂這些,便讓他去找江懷玉。
第三份拜帖和第四份拜帖分別是安和公主和無名之人。
安和公主遠在突厥,晏清殊不想讓她來回跑,便著人準備了好些東西,隨著送蜜瓜的隊伍回去。並附上書信一封,言明等她安好,會請回紇王,也就是哥舒簡作為大梁的駙馬,親自來到長安。
而無名之帖雖然沒有任何記號,但只要看了字跡,晏清殊便知道是誰。
晏清玄,字跡還是一如既往的鋒利有餘,而無筋骨。
她回了信給晏清玄,讓他稍安勿躁,此時千里迢迢而來屬實危險,待她傷愈自會回到長安。
晏清殊寫好回信,又再次翻開拜帖,她的目光落在最後一行字上——
[皇姐,如今阿弟已然是進退兩難,若當真退位,定遭人嘲笑詬病,或許會留惡名於史冊,皇姐會一直護著阿弟嗎?]
會的。
晏清殊在心裡回答。
<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