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頁
又或是蓮藕排骨湯,紫菜蛋花湯,菌菇湯,料放得足,滋味又鮮美,也才一兩文錢。
今日又出了個魚湯,用鮟鱇魚的魚頭熬出來的,裡頭摻了點魚肚、魚肉,熬出來是奶白色的,還往外冒著熱氣。
天寒地凍,等的人心焦,坐那腳又凍得發麻,一碗熱湯下肚,免不得手腳到全身都暖和起來。
小孩子吃得眯起了眼,翹起了腿,吃著燙過的鮟鱇魚的魚肝,吃一口在嘴裡含著,像在吃黏糊糊的糖。
其他人就是點一盤魚肝,大口吃,吃得兩頰全都鼓了起來,即使沒有喝酒,卻也產生了種醉暈暈的感覺,好吃已經沒有辦法用嘴巴去說。
而排到的人,這會兒全美滋滋地吃起了海蠣餅,這個外形酷似蘿蔔絲餅的東西,一層殼而且油花花的,卻吃得人搖頭晃腦。
畢竟這跟蘿蔔絲餅可不一樣,海浦炸的蘿蔔絲餅的外皮是用麵團做的,而海蠣餅的麵皮,則是早稻米加上黃豆,在石磨上磨成細膩的漿。
這樣炸出來是酥脆,而且皮只有薄薄一層,不像紅薯粉漿那樣軟塌塌又帶著韌的皮。
裡頭的餡,有包菜、胡蘿蔔和韭菜拌好的三合菜,還摻了肉絲、大塊的牡蠣、蝦仁,全都堆在米漿上,炸出來外酥里嫩。
小孩最喜歡吃這個,別看油膩膩的,實則裡頭的餡中和了外層的這油味。
有個小孩掰開殼,放在嘴裡咔嚓咔嚓咬著,殼特別薄,又酥又脆,然後張大嘴,把裡頭的餡料全都包進了嘴裡,牡蠣的鮮滑水嫩,蔬菜的鮮甜。
他頂著張油花花的臉,跟他娘說:「再買點,我半點沒吃夠。」
說完便當著大家的面,重重打了個飽嗝,他還嘴硬,「那是肚子打的,我嘴巴說它還想吃。」
在場相熟的和不相熟的全都大笑起來。
而這樣的場
景,每日都會在四時鮮出現,大概吃到好吃的,大家渾身都變得軟綿綿,壓根不想發脾氣。
有次中午進了一夥壯漢,個個體型彪悍,橫眉立眼的,跟海盜一樣,差點沒把吃飯的食客嚇夠嗆。
結果見面就是扯著讓人瘮得慌的笑臉,說話都是捏著嗓子說的,聽著人一陣雞皮疙瘩。
後來混熟了,才知道他們為了吃口好的,壓根不敢高聲,還談什麼一言不合就摔筷子,恨不得掉在桌子上的米粒,都舔舔吃進肚子裡算了。
四時鮮的中午總是很熱鬧,現在有的人,但凡想要慶祝點什麼,就會全家老少到這裡來吃一頓,點些平日裡不捨得點的東西。
即使現在四時鮮生意已經很火爆,拓寬了店面,外麵攤子也時常排著長龍,但價錢卻沒有變動,至少讓大家都能吃得起。
而且也沒有搬到里鎮去,讓漁港周邊有些囊中羞澀的人家,攢夠了錢,也可以來吃上一頓。
在漁港人家中,四時鮮已經逐漸成為他們下館子的地方,能掙面子的地方,有事沒事總要說上一句,走啊,今日上四時鮮吃去。
沒空的話,有的人就要說,改日吧,攢點錢我們多點幾個四季鮮的雞鴨和豬肉菜,再來幾個時鮮菜。
這種話一說,少不得要被誇一句,真闊氣。
而江盈知總是日常被大家誇獎,吹捧,她越來越厚臉皮外,也總是心存感激,能給大家讓利她就不會坐抬高價。
她的感謝表現得比較含蓄,而周巧女卻是外放多了,她在山上打了不少板栗,自己不吃,坐了航船過來,炒成糖炒栗子,分給食客吃。
「得虧你們照顧我們小滿生意,魚蝦蟹肉到處都有,想著你們不是吃膩了,多吃點板栗。」
周巧女過來這邊時,總掛著笑臉,說的話也好聽。
她帶的板栗特別多,全都用刀橫剁了一刀,炒的時候糖多,吃在嘴裡甜蜜蜜的。
在食鋪里分完了,她還要拿去貨店,私底下跟江盈知說,多給人吃點甜甜嘴,和和氣氣做生意,畢竟吃人嘴軟。
這樣的事也不是第一次了,自打小梅在貨店剛開業的時候,被人質問後,周巧女自個兒確實沒法子,總會做些吃食來,在食鋪和貨店給大家分分。
江盈知忙的時候,她就會過來住上一陣,搭把手幫幫忙,要是還忙得過來,哪都見不到她的影,再過來就是背了一麻袋自己種的蔬菜,手裡還挎著一籃子雞鴨蛋。
說是叫周巧女嬸,其實在江盈知心裡,周巧女更像她娘,她吃了個熱乎乎,甜蜜蜜的板栗,看著周巧女幫她炸海蠣餅,臉上也掛著甜笑。
她跟周巧女也幾乎什麼都說,包括和王逢年的事情。
那是在西塘關的午後,自家的院子裡,洗了頭,周巧女給她和小梅梳頭髮。
江盈知說起的時候,小梅哦了聲,她嘿嘿笑,「我知道,這叫眉來眼去,再是暗度陳倉,然後…」
說完頭上立馬挨了一下,周巧女拿梳子打她,沒好氣地說:「學的什麼詞,半點不好聽,你個缺心眼的。」
她自個兒說:「這男未婚,女未嫁的,眉來眼去咋了,時候得趁早。」
江盈知這麼一聽還行,結果周巧女下一句就是,「哎,小王這人哪都好,就是年歲大了點,剛看出你倆苗頭的時候,我夜裡連覺都睡不好。」<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今日又出了個魚湯,用鮟鱇魚的魚頭熬出來的,裡頭摻了點魚肚、魚肉,熬出來是奶白色的,還往外冒著熱氣。
天寒地凍,等的人心焦,坐那腳又凍得發麻,一碗熱湯下肚,免不得手腳到全身都暖和起來。
小孩子吃得眯起了眼,翹起了腿,吃著燙過的鮟鱇魚的魚肝,吃一口在嘴裡含著,像在吃黏糊糊的糖。
其他人就是點一盤魚肝,大口吃,吃得兩頰全都鼓了起來,即使沒有喝酒,卻也產生了種醉暈暈的感覺,好吃已經沒有辦法用嘴巴去說。
而排到的人,這會兒全美滋滋地吃起了海蠣餅,這個外形酷似蘿蔔絲餅的東西,一層殼而且油花花的,卻吃得人搖頭晃腦。
畢竟這跟蘿蔔絲餅可不一樣,海浦炸的蘿蔔絲餅的外皮是用麵團做的,而海蠣餅的麵皮,則是早稻米加上黃豆,在石磨上磨成細膩的漿。
這樣炸出來是酥脆,而且皮只有薄薄一層,不像紅薯粉漿那樣軟塌塌又帶著韌的皮。
裡頭的餡,有包菜、胡蘿蔔和韭菜拌好的三合菜,還摻了肉絲、大塊的牡蠣、蝦仁,全都堆在米漿上,炸出來外酥里嫩。
小孩最喜歡吃這個,別看油膩膩的,實則裡頭的餡中和了外層的這油味。
有個小孩掰開殼,放在嘴裡咔嚓咔嚓咬著,殼特別薄,又酥又脆,然後張大嘴,把裡頭的餡料全都包進了嘴裡,牡蠣的鮮滑水嫩,蔬菜的鮮甜。
他頂著張油花花的臉,跟他娘說:「再買點,我半點沒吃夠。」
說完便當著大家的面,重重打了個飽嗝,他還嘴硬,「那是肚子打的,我嘴巴說它還想吃。」
在場相熟的和不相熟的全都大笑起來。
而這樣的場
景,每日都會在四時鮮出現,大概吃到好吃的,大家渾身都變得軟綿綿,壓根不想發脾氣。
有次中午進了一夥壯漢,個個體型彪悍,橫眉立眼的,跟海盜一樣,差點沒把吃飯的食客嚇夠嗆。
結果見面就是扯著讓人瘮得慌的笑臉,說話都是捏著嗓子說的,聽著人一陣雞皮疙瘩。
後來混熟了,才知道他們為了吃口好的,壓根不敢高聲,還談什麼一言不合就摔筷子,恨不得掉在桌子上的米粒,都舔舔吃進肚子裡算了。
四時鮮的中午總是很熱鬧,現在有的人,但凡想要慶祝點什麼,就會全家老少到這裡來吃一頓,點些平日裡不捨得點的東西。
即使現在四時鮮生意已經很火爆,拓寬了店面,外麵攤子也時常排著長龍,但價錢卻沒有變動,至少讓大家都能吃得起。
而且也沒有搬到里鎮去,讓漁港周邊有些囊中羞澀的人家,攢夠了錢,也可以來吃上一頓。
在漁港人家中,四時鮮已經逐漸成為他們下館子的地方,能掙面子的地方,有事沒事總要說上一句,走啊,今日上四時鮮吃去。
沒空的話,有的人就要說,改日吧,攢點錢我們多點幾個四季鮮的雞鴨和豬肉菜,再來幾個時鮮菜。
這種話一說,少不得要被誇一句,真闊氣。
而江盈知總是日常被大家誇獎,吹捧,她越來越厚臉皮外,也總是心存感激,能給大家讓利她就不會坐抬高價。
她的感謝表現得比較含蓄,而周巧女卻是外放多了,她在山上打了不少板栗,自己不吃,坐了航船過來,炒成糖炒栗子,分給食客吃。
「得虧你們照顧我們小滿生意,魚蝦蟹肉到處都有,想著你們不是吃膩了,多吃點板栗。」
周巧女過來這邊時,總掛著笑臉,說的話也好聽。
她帶的板栗特別多,全都用刀橫剁了一刀,炒的時候糖多,吃在嘴裡甜蜜蜜的。
在食鋪里分完了,她還要拿去貨店,私底下跟江盈知說,多給人吃點甜甜嘴,和和氣氣做生意,畢竟吃人嘴軟。
這樣的事也不是第一次了,自打小梅在貨店剛開業的時候,被人質問後,周巧女自個兒確實沒法子,總會做些吃食來,在食鋪和貨店給大家分分。
江盈知忙的時候,她就會過來住上一陣,搭把手幫幫忙,要是還忙得過來,哪都見不到她的影,再過來就是背了一麻袋自己種的蔬菜,手裡還挎著一籃子雞鴨蛋。
說是叫周巧女嬸,其實在江盈知心裡,周巧女更像她娘,她吃了個熱乎乎,甜蜜蜜的板栗,看著周巧女幫她炸海蠣餅,臉上也掛著甜笑。
她跟周巧女也幾乎什麼都說,包括和王逢年的事情。
那是在西塘關的午後,自家的院子裡,洗了頭,周巧女給她和小梅梳頭髮。
江盈知說起的時候,小梅哦了聲,她嘿嘿笑,「我知道,這叫眉來眼去,再是暗度陳倉,然後…」
說完頭上立馬挨了一下,周巧女拿梳子打她,沒好氣地說:「學的什麼詞,半點不好聽,你個缺心眼的。」
她自個兒說:「這男未婚,女未嫁的,眉來眼去咋了,時候得趁早。」
江盈知這麼一聽還行,結果周巧女下一句就是,「哎,小王這人哪都好,就是年歲大了點,剛看出你倆苗頭的時候,我夜裡連覺都睡不好。」<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