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頁
祁熹追道:「秘境將開,你竟不想前去一探?你送來寶珠,門中上下無人會有他言。」
寧和搖頭:「我非金虛派中人,送珠只是踐諾之舉。祖師秘境何等重地,必然非門人弟子不可前往。」
祁熹追欲言又止,寧和輕輕拍了拍她的手,說道:「熹追,我志不在此。」
祁熹追沉默片刻,問道:「你欲往何方?」
「回岐山縣。」寧和臉上帶著微微的笑意,「一別數年,總該回去看看。」
「然後呢,」祁熹追問,「留在岐山縣?」
「不,」寧和說,「留在凡間。」
「我興許會在岐山縣停留幾年,瞧瞧我的書院。隨後,我將雲遊四方。」寧和同她說起去向,只是隱去了青雲榜之事,「我這把劍從持劍之日,便立志以盪盡天下不平為鋒。如今一身事了,自要踐行此志。」
祁熹追聞言不再做聲,過了會兒說道:「若我幸有再持劍之日,定當前來尋你。」
寧和笑道:「一言為定。」
第二日,拜別金虛派眾人,寧和與寧皎一同折回到相州城中。在城中歇了一日,將在城中等了半月等得焦急無比的王胡兒領回,待到天明,便啟程西南而行,一路朝著越州而去。
.
「再過半日,就能瞧見岐山了。」寧和話語中帶著幾分懷念,抬手指了指天邊。
回越州這一路,寧和不再御劍,而是乘車乘船,有如凡人一般緩緩而行。
此時,他們就正坐在一輛雇來的馬車中。
王胡兒本來蜷縮著靠著車廂打盹,聽見聲音一個激靈坐起來,恍了恍:「喔!要到了?」
寧和有些無奈地瞥他一眼:「你再睡些時候就該到了。」
王胡兒忙擦擦嘴,討好地笑道:「不睡了不睡了,老師,我來給您讀書!」
見寧和沒反對,他飛快地從腳邊箱子裡抽出一本書來,吭吭吃吃地讀了起來。
只是識字沒那麼多,難免結結巴巴的,聽得前頭趕車的車夫都笑了幾聲。
寧和也也有些好笑地搖了搖頭,隨他去了。
馬車一路搖搖晃晃,總算趕在入夜前分進了越州城中。
「哎呀,好險!」車夫很是慶幸,「再晚一刻鐘關了城門,咱們可就得露宿城外啦。」
寧和請他將車駛向了城中一處客棧,連他一起叫了四間房,又給了茶水飯錢,喜得車夫連連叫了幾聲善老爺,笑逐顏開地去了。
吃過晚飯,寧和在房中思忖了片刻,終究走出門來,敲響了隔壁的門扉。
「阿皎。」
寧皎開門後讓至一旁靜立,寧和走進屋中,桌上有筆墨紙頁攤開,不由玩笑道:「阿皎竟也會主動習字了,為師心中甚慰啊!」
寧皎微微低頭:「心中煩悶,故而習字。」
寧和道:「何事煩憂,可願與我說說?」
這也是她入夜前來的目的。
寧皎仿佛從相州城時起,就一路沉默寡言。從他面色上常人恐怕難以分辨,但寧和同他還是岐山中一頭黑蟒時候便已相識,最為熟悉他脾性,能從他仿佛一成不變般的漠然神情中品出幾分鬱郁之色。
思來想去,這才前來關切。
寧皎沉默許久,寧和給自己倒了杯茶,耐心靜待。
等到一杯茶飲盡,寧皎終於開口,吐出了四個字:「物傷其類。」
寧和一怔。
她將這詞琢磨了片刻,隨即意識到寧皎在說什麼。
「你是說,沈媞微?」
寧皎點頭:「我再如何學人似人,終歸非人。沈媞微畜養鴞鳥,周琛書就要殺她。」
「他二人已為夫妻,尚且如此。」寧皎頓了頓,一雙點墨般漆黑的雙眸定定望向寧和,「若他日……你可會殺我?」
寧和眉頭蹙起,也正色回視:「阿皎與我相識多年,應當知我。我劍只為為惡而斬,阿皎此話何意?」
兩人對視片刻,寧皎先移開了目光。
「有一事,你不知。」他說道,「我並非岐山莽靈。而是,岐山山靈。」
寧和雙目微睜:「山靈?」
「是。」寧皎道,「我乃岐山。莽為形,山為魂。」
「山川如何生靈?」寧和疑道,「我所閱前人古籍,從未有片語記載。」
寧皎說:「從未有之,自然從未記載。」
他望著寧和雙眼,緩緩說道:「大德之人。」
寧和一怔。
寧皎道:「岐山地處偏遠,本無名姓。然有一日,有大德之人口稱此山『形如龍尾』。大德之人所言,山川皆可聞之。此處百姓亦將岐山喚為龍尾山,眾口成金,岐山日夜聽聞,漸生靈性。」
「可有尾無首,有山無淵,龍不成龍,只可化蟒。」
「山川化靈,有悖倫常。故而我有靈無智,只能終日蒙昧懵懂於山間,與尋常獸類無異。」
「直至千載之後,這岐山之下,又生一大德之人。」寧皎朝寧和走近了一步,與她驚異雙目相視,「贈山靈以心尖之火,至此,此山靈智俱全。」
「……」
靜謐中,寧皎再一次開口:「我欲成龍,我亦為此而生。由蟒化蛟,由蛟而成龍。那日於海邊見大魚,習其弄水之法,我便已有了悟,蛟可由池生,而龍,非淵不生。岐山無水,則我不可化龍。」<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寧和搖頭:「我非金虛派中人,送珠只是踐諾之舉。祖師秘境何等重地,必然非門人弟子不可前往。」
祁熹追欲言又止,寧和輕輕拍了拍她的手,說道:「熹追,我志不在此。」
祁熹追沉默片刻,問道:「你欲往何方?」
「回岐山縣。」寧和臉上帶著微微的笑意,「一別數年,總該回去看看。」
「然後呢,」祁熹追問,「留在岐山縣?」
「不,」寧和說,「留在凡間。」
「我興許會在岐山縣停留幾年,瞧瞧我的書院。隨後,我將雲遊四方。」寧和同她說起去向,只是隱去了青雲榜之事,「我這把劍從持劍之日,便立志以盪盡天下不平為鋒。如今一身事了,自要踐行此志。」
祁熹追聞言不再做聲,過了會兒說道:「若我幸有再持劍之日,定當前來尋你。」
寧和笑道:「一言為定。」
第二日,拜別金虛派眾人,寧和與寧皎一同折回到相州城中。在城中歇了一日,將在城中等了半月等得焦急無比的王胡兒領回,待到天明,便啟程西南而行,一路朝著越州而去。
.
「再過半日,就能瞧見岐山了。」寧和話語中帶著幾分懷念,抬手指了指天邊。
回越州這一路,寧和不再御劍,而是乘車乘船,有如凡人一般緩緩而行。
此時,他們就正坐在一輛雇來的馬車中。
王胡兒本來蜷縮著靠著車廂打盹,聽見聲音一個激靈坐起來,恍了恍:「喔!要到了?」
寧和有些無奈地瞥他一眼:「你再睡些時候就該到了。」
王胡兒忙擦擦嘴,討好地笑道:「不睡了不睡了,老師,我來給您讀書!」
見寧和沒反對,他飛快地從腳邊箱子裡抽出一本書來,吭吭吃吃地讀了起來。
只是識字沒那麼多,難免結結巴巴的,聽得前頭趕車的車夫都笑了幾聲。
寧和也也有些好笑地搖了搖頭,隨他去了。
馬車一路搖搖晃晃,總算趕在入夜前分進了越州城中。
「哎呀,好險!」車夫很是慶幸,「再晚一刻鐘關了城門,咱們可就得露宿城外啦。」
寧和請他將車駛向了城中一處客棧,連他一起叫了四間房,又給了茶水飯錢,喜得車夫連連叫了幾聲善老爺,笑逐顏開地去了。
吃過晚飯,寧和在房中思忖了片刻,終究走出門來,敲響了隔壁的門扉。
「阿皎。」
寧皎開門後讓至一旁靜立,寧和走進屋中,桌上有筆墨紙頁攤開,不由玩笑道:「阿皎竟也會主動習字了,為師心中甚慰啊!」
寧皎微微低頭:「心中煩悶,故而習字。」
寧和道:「何事煩憂,可願與我說說?」
這也是她入夜前來的目的。
寧皎仿佛從相州城時起,就一路沉默寡言。從他面色上常人恐怕難以分辨,但寧和同他還是岐山中一頭黑蟒時候便已相識,最為熟悉他脾性,能從他仿佛一成不變般的漠然神情中品出幾分鬱郁之色。
思來想去,這才前來關切。
寧皎沉默許久,寧和給自己倒了杯茶,耐心靜待。
等到一杯茶飲盡,寧皎終於開口,吐出了四個字:「物傷其類。」
寧和一怔。
她將這詞琢磨了片刻,隨即意識到寧皎在說什麼。
「你是說,沈媞微?」
寧皎點頭:「我再如何學人似人,終歸非人。沈媞微畜養鴞鳥,周琛書就要殺她。」
「他二人已為夫妻,尚且如此。」寧皎頓了頓,一雙點墨般漆黑的雙眸定定望向寧和,「若他日……你可會殺我?」
寧和眉頭蹙起,也正色回視:「阿皎與我相識多年,應當知我。我劍只為為惡而斬,阿皎此話何意?」
兩人對視片刻,寧皎先移開了目光。
「有一事,你不知。」他說道,「我並非岐山莽靈。而是,岐山山靈。」
寧和雙目微睜:「山靈?」
「是。」寧皎道,「我乃岐山。莽為形,山為魂。」
「山川如何生靈?」寧和疑道,「我所閱前人古籍,從未有片語記載。」
寧皎說:「從未有之,自然從未記載。」
他望著寧和雙眼,緩緩說道:「大德之人。」
寧和一怔。
寧皎道:「岐山地處偏遠,本無名姓。然有一日,有大德之人口稱此山『形如龍尾』。大德之人所言,山川皆可聞之。此處百姓亦將岐山喚為龍尾山,眾口成金,岐山日夜聽聞,漸生靈性。」
「可有尾無首,有山無淵,龍不成龍,只可化蟒。」
「山川化靈,有悖倫常。故而我有靈無智,只能終日蒙昧懵懂於山間,與尋常獸類無異。」
「直至千載之後,這岐山之下,又生一大德之人。」寧皎朝寧和走近了一步,與她驚異雙目相視,「贈山靈以心尖之火,至此,此山靈智俱全。」
「……」
靜謐中,寧皎再一次開口:「我欲成龍,我亦為此而生。由蟒化蛟,由蛟而成龍。那日於海邊見大魚,習其弄水之法,我便已有了悟,蛟可由池生,而龍,非淵不生。岐山無水,則我不可化龍。」<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