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頁
徽音道真真是無巧不成書,殷麗芳和張夫人倆人是真假千金,如今卻做了親家。
還不知將來真相會不會大白?
所以,她倒是很贊成:「你們兩家商定了,就讓長史官上本,皇上沒有不同意的。」
殷麗芳喜道:「臣婦多謝皇上和皇后娘娘。」
「敬兒也不是旁人,他也是我自小看著他長大的,只是如今他大了,又總理一府,不好再進宮。如今既然是這樣的喜事,我少不得賞賜一些,讓他日後多進宮來,與皇上請安。」徽音說罷就吩咐人看賞。
賞賜的新書有二十六部,金銀錁子八十八對、兩盆珊瑚玉樹並彩緞若干。
殷麗芳自是大喜,竟也稱讚起徽音來:「皇后娘娘厚賞,看來我們這樁親事還真的結對了。」
以前她們都覺得自己不比徽音差多少,甚至因為魏王的關係,俯瞰別人,現在倒也能接受現實了,便是殷麗儀都覺得姐姐轉變大。
不過,她又笑道:「姐姐這般喜歡那位張姑娘,趕明兒也請她來相見,也不知什麼人能讓姐姐這般誇獎。」
「那姑娘我是一見了就覺得端莊大氣,很有主母氣象,那霍氏還想說她認得的,只可惜我並不能如她所願。我的兒子我自會挑好的,哪裡用她來假好心。」殷麗芳想起魏王妃在蒹葭出嫁時,恨不得把王府搜刮乾淨,心裡就憋悶。
豫章王府本就是她兒子的府,魏王妃仗著之前的身份,居然在自己府里指手畫腳了,若非是她刻意做給帝後看,哪裡能饒她啊。
殷麗儀也覺得是:「如今她女兒也嫁了,她也沒機會作妖了,等將來敬兒的媳婦過門,哪裡還有她站腳的地兒。」
殷家姐妹經歷了許多事情,從前要強的心反而沒有了,殷麗芳一心打算等兒媳婦進門。
崔家得知張夫人這般,其實不太同意,崔夫人道:「豫章王是先魏王的遺孤,皇上對他們家也不是很青睞,你這又是何必呢?」
張夫人卻有別樣的看法:「太太,您說的對,我是個沒見識的。當時只見了那殷太妃一面,我這女兒常年跟著我們夫婦外任,她父親今年才回京,偏偏也不認得什麼人,嫁給藩王,只求做個富貴閒人,倒不指望什麼。」
再不好,那也是正經的藩王,女兒嫁過去就是郡王妃,皇上把豫章王一直帶在身邊,可見還是疼愛的。
就像她,倒是嫁到大戶人家了,丈夫還得科舉,如今門蔭入仕都減少了許多,丈夫好容易在上次恩科中了,才被提拔到御史的職位,這還是她爹託了關係。
否則三甲的進士,當初就是外放州縣,不知何時才會回來?
皇上對舅家也並不是很照顧,更別提她們這樣的親戚了。
崔夫人見庶女很有主張,倒也不好說什麼,只道:「你先和姑爺在我們府上住下,如今我也不管事了,都是你大嫂管家。等你安置下來,再去你妹妹家去。」
妹妹崔月環嫁的是皇后的親弟弟,當年她們投奔去徐州,也是找的妹妹,還引薦了當年還不是皇后的淮陰王妃。
女兒若是能嫁的更好,那就嫁的更好,總比嫁個讀書人家,不知道等多久才有出息。至於豫章王有沒有權力,她就不那麼在意了,要她說成日家辦了那麼些事情的官員升遷也難,更何況是她女兒。
找個讀書人家,也不知猴年馬月才讀的出書來,大家子就靠那麼些月例過活,有的甚至分家了就吃女人的嫁妝,女人們苦不堪言。
張夫人既打定了主意,這樁親事在去鄭家之後也告訴了崔月環,崔月環現在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她和鄭無恆兩人關係倒是一直不錯,今日又剛剛從宮裡回來,見到張夫人連忙恭喜。
「你怎麼這麼快就聽說了?」張夫人覺得詫異。
崔月環道:「是娘娘跟我說的,娘娘說你姐姐家裡和豫章王結親了,這樣很好。前幾日娘娘就賞了殷太妃好些東西呢,可見是樂見其成的。」
張夫人一聽皇后娘娘都同意,頓時心喜,以她現在的身份,要見皇后娘娘可謂難於上青天,但是女兒將來嫁過去就是郡王妃,見皇后很容易了。
站在崔月環身後的榮嬤嬤卻是差點喊出來,真是太巧了。
張夫人和殷麗芳卻都不知道這些,連崔月環也並不是很清楚,她送走張夫人之後,才嘆了一口氣。
「好好地,您怎麼嘆氣了?」榮嬤嬤不解。
崔月環道:「連我的外甥女都要成親了,咱們家這位大姑奶奶的親事還沒個眉目,我倒是不介意她養著,有她在還能幫著照看老太太,可老太太偏忍不住了。」
正發愁著,見鄭無恆進來,又討他的主意:「你在外頭認得的人多,也幫忙找找。」
鄭無恆衣裳才脫下,不耐煩道:「我且有我的事兒呢,簡丞相那裡說有人上了萬民書,皇上倒不生氣,只是愈發是狠了。說下面的人沆瀣一氣,說下面分給老百姓,也不過是大地主分給小地主,專門派了幾名酷吏去吳郡,分明就是要拿人開刀。我就怕是又激起民憤來……」
「吳郡可是皇上的老巢啊,本來上了萬民書這樣的事情,放在以前,皇上是要下罪己詔的。」崔月環倒是懂這些。
鄭無恆「噓」了一聲:「現在到處都是皇城司的人,你也小心一點。皇上這次決心更大了,下面有同意的,也有不同意的,不同意的人就被貶黜了。便是連我,今日去見了姐姐,姐姐說家中若有隱匿之田,讓我親自督促給附近的村民,莫要套殼子。」<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還不知將來真相會不會大白?
所以,她倒是很贊成:「你們兩家商定了,就讓長史官上本,皇上沒有不同意的。」
殷麗芳喜道:「臣婦多謝皇上和皇后娘娘。」
「敬兒也不是旁人,他也是我自小看著他長大的,只是如今他大了,又總理一府,不好再進宮。如今既然是這樣的喜事,我少不得賞賜一些,讓他日後多進宮來,與皇上請安。」徽音說罷就吩咐人看賞。
賞賜的新書有二十六部,金銀錁子八十八對、兩盆珊瑚玉樹並彩緞若干。
殷麗芳自是大喜,竟也稱讚起徽音來:「皇后娘娘厚賞,看來我們這樁親事還真的結對了。」
以前她們都覺得自己不比徽音差多少,甚至因為魏王的關係,俯瞰別人,現在倒也能接受現實了,便是殷麗儀都覺得姐姐轉變大。
不過,她又笑道:「姐姐這般喜歡那位張姑娘,趕明兒也請她來相見,也不知什麼人能讓姐姐這般誇獎。」
「那姑娘我是一見了就覺得端莊大氣,很有主母氣象,那霍氏還想說她認得的,只可惜我並不能如她所願。我的兒子我自會挑好的,哪裡用她來假好心。」殷麗芳想起魏王妃在蒹葭出嫁時,恨不得把王府搜刮乾淨,心裡就憋悶。
豫章王府本就是她兒子的府,魏王妃仗著之前的身份,居然在自己府里指手畫腳了,若非是她刻意做給帝後看,哪裡能饒她啊。
殷麗儀也覺得是:「如今她女兒也嫁了,她也沒機會作妖了,等將來敬兒的媳婦過門,哪裡還有她站腳的地兒。」
殷家姐妹經歷了許多事情,從前要強的心反而沒有了,殷麗芳一心打算等兒媳婦進門。
崔家得知張夫人這般,其實不太同意,崔夫人道:「豫章王是先魏王的遺孤,皇上對他們家也不是很青睞,你這又是何必呢?」
張夫人卻有別樣的看法:「太太,您說的對,我是個沒見識的。當時只見了那殷太妃一面,我這女兒常年跟著我們夫婦外任,她父親今年才回京,偏偏也不認得什麼人,嫁給藩王,只求做個富貴閒人,倒不指望什麼。」
再不好,那也是正經的藩王,女兒嫁過去就是郡王妃,皇上把豫章王一直帶在身邊,可見還是疼愛的。
就像她,倒是嫁到大戶人家了,丈夫還得科舉,如今門蔭入仕都減少了許多,丈夫好容易在上次恩科中了,才被提拔到御史的職位,這還是她爹託了關係。
否則三甲的進士,當初就是外放州縣,不知何時才會回來?
皇上對舅家也並不是很照顧,更別提她們這樣的親戚了。
崔夫人見庶女很有主張,倒也不好說什麼,只道:「你先和姑爺在我們府上住下,如今我也不管事了,都是你大嫂管家。等你安置下來,再去你妹妹家去。」
妹妹崔月環嫁的是皇后的親弟弟,當年她們投奔去徐州,也是找的妹妹,還引薦了當年還不是皇后的淮陰王妃。
女兒若是能嫁的更好,那就嫁的更好,總比嫁個讀書人家,不知道等多久才有出息。至於豫章王有沒有權力,她就不那麼在意了,要她說成日家辦了那麼些事情的官員升遷也難,更何況是她女兒。
找個讀書人家,也不知猴年馬月才讀的出書來,大家子就靠那麼些月例過活,有的甚至分家了就吃女人的嫁妝,女人們苦不堪言。
張夫人既打定了主意,這樁親事在去鄭家之後也告訴了崔月環,崔月環現在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她和鄭無恆兩人關係倒是一直不錯,今日又剛剛從宮裡回來,見到張夫人連忙恭喜。
「你怎麼這麼快就聽說了?」張夫人覺得詫異。
崔月環道:「是娘娘跟我說的,娘娘說你姐姐家裡和豫章王結親了,這樣很好。前幾日娘娘就賞了殷太妃好些東西呢,可見是樂見其成的。」
張夫人一聽皇后娘娘都同意,頓時心喜,以她現在的身份,要見皇后娘娘可謂難於上青天,但是女兒將來嫁過去就是郡王妃,見皇后很容易了。
站在崔月環身後的榮嬤嬤卻是差點喊出來,真是太巧了。
張夫人和殷麗芳卻都不知道這些,連崔月環也並不是很清楚,她送走張夫人之後,才嘆了一口氣。
「好好地,您怎麼嘆氣了?」榮嬤嬤不解。
崔月環道:「連我的外甥女都要成親了,咱們家這位大姑奶奶的親事還沒個眉目,我倒是不介意她養著,有她在還能幫著照看老太太,可老太太偏忍不住了。」
正發愁著,見鄭無恆進來,又討他的主意:「你在外頭認得的人多,也幫忙找找。」
鄭無恆衣裳才脫下,不耐煩道:「我且有我的事兒呢,簡丞相那裡說有人上了萬民書,皇上倒不生氣,只是愈發是狠了。說下面的人沆瀣一氣,說下面分給老百姓,也不過是大地主分給小地主,專門派了幾名酷吏去吳郡,分明就是要拿人開刀。我就怕是又激起民憤來……」
「吳郡可是皇上的老巢啊,本來上了萬民書這樣的事情,放在以前,皇上是要下罪己詔的。」崔月環倒是懂這些。
鄭無恆「噓」了一聲:「現在到處都是皇城司的人,你也小心一點。皇上這次決心更大了,下面有同意的,也有不同意的,不同意的人就被貶黜了。便是連我,今日去見了姐姐,姐姐說家中若有隱匿之田,讓我親自督促給附近的村民,莫要套殼子。」<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