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頁
夜裡,一家人睡在一張炕上,徽音打了好幾個哈欠,璟兒小聲道:「母親,這裡一股臭味。」
「應該是雞屎的臭味,她們家其實條件還不錯,還餵了一頭豬。」徽音埋在李澄的身上準備睡。
李澄卻是沒想到真正的弊端,表面上解決了也沒用,他有些灰心。
「徽音,我是不是很沒用啊……」
徽音道:「你能親自微服私訪,比那些坐在金鑾殿上發號施令的人強多了,我信你日後肯定會治理好的。」
所有迫在眉睫的事情,在過後看來都不可操之過急,反而要徐徐圖之。
其實徽音不懂國家政策,她雖然有時候去端明殿,但她不能去聽政,也不能真的就討論上了,那太敏感了。而且她其實算不上身體很好的人,這和李澄完全相反,李澄每日睡一個時辰神采奕奕,大夫把脈說他脈如狀牛,徽音卻是身弱之人,以前在閨閣之中,經期不調,嫁人之後也總是小病不斷,所以每日還常常要歇覺來緩解精神。
但身強之人容易太耗費自己的心神,李澄就是如此,她道:「明日咱們回去,好好地吃一頓,我肚子都餓了。」
「你肚子餓了?」李澄立馬坐起來,恨不得去哪兒弄點吃的來。
徽音把他壓下來:「明早就回去吃,咱們可別再消耗人家的口糧了,他們家也不容易。這王家嫂子其實還比我小一歲呢,看起來我們跟兩輩人似的,她的兒子也是比咱們璟兒還瘦弱,背那麼一捆柴,腰都快壓塌了。」
……
次日,王桂花醒過來,準備到廂房過來看看那家人醒了沒有,沒想到人去樓空,桌上兩吊錢,她怔了一下。
徽音一行人已經在茶樓吃起早點來了,璟兒和瞻兒活脫脫似餓牢出來的,她還未見過兒子們這麼餓呢。
李澄卻是味同嚼蠟,他是陪著妻兒出來玩的,但是實際四處考察的情況來看卻不太理想,想儘快返京,可是又覺得對不起他們。
「你怎麼不吃啊?」徽音幫他夾了一個肉包子在碟子上,又道:「是不是覺得沒宮裡的好吃?等回去,我親自拌餡兒做給你吃。」
李澄為難道:「我沒想到本來是一件好事,卻被下頭的人執行成這般,我就想回去狠狠罵那一班人去。」
徽音看了他一眼:「你的那些事兒我並不是特別懂,但我總覺得你不能親自下場,若是想別人幹的好,必定要找幹吏,你來平衡眾人才行,你一旦下場,豈不是露餡兒了,讓天下人都知道你很急。你看我有時候知道我大嫂和弟妹不和,我卻不去分說,反而是讓她們都要看我的眼色。」
她每次勸他時,並不是真的指導他怎麼做,只是以小見大。
李澄想起妻子對她的嫂子和弟妹似乎很少去評說她們,然而這倆卻都想討她的歡喜。
而他想的是自己打小這片江山,這些人焉敢說不,雖然有平衡之策,但總覺得不該去算計人心,讓人家灰心。
可想徽音行事,並未薄待親戚們,又充分了解她們這些人的小九九,反而讓鄭家和裴家都忠君奉上,也沒什麼不好。
人長大了,覺得赤誠以待別人是最好的,殊不知大家都不痛快。
行軍打仗,無條件相信對方是好事,但若不是行軍打仗,人在行使權力的過程中,會滋生許多私慾。
這些私慾若是忠君倒好,若是被別人收買就不好了。
「徽音,對不住,我想先回去了。」李澄道。
徽音能夠理解,並不分辨,只是對兩個兒子道:「你們快些吃,吃了咱們回去。」
大家來的時候是歡天喜地的,但是回去的時候卻都是心事重重的。
璟兒從來沒想到原來吃鹹菜的人家都算是條件好的了,因為鹽很貴,甚至住的起茅草屋的都是略有家俬的。他以為的農家便是陶淵明詩中讀到的「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雞鴨魚肉都充足,只不過吃穿比不得大戶人家。
甚至從前他們還去過莊子上,他還可憐莊子上的人呢,沒想到莊子上的那些人竟然都已經是很有錢的人家了。
唯獨只有童兒不知道這些,正為徽音一夜未歸還生氣呢。
徽音抱她在懷裡,手臂有些發酸,但又覺得昨兒的確愧對女兒,只好繼續抱著,可童兒這般小,卻很心疼母親,見徽音打哈欠,連忙道:「母后,您睡吧,女兒下來。」
「乖寶,你都會心疼母后了,也不枉母后平日多疼你。」徽音笑道。
童兒握進母親懷裡撒嬌。
從京畿到京中很快,眾人也沒想到皇上這麼快就回來了,簡覃還以為是皇帝知曉萬民書的事情急忙趕回來的。畢竟他們這位皇帝,是個急性子。
不曾想皇上回來之後,先是召見戶部尚書和工部尚書過來詢問修河的事宜,簡覃也是鬆了一口氣。
外頭朝政民生徽音還管不了,但璟兒和瞻兒二人出去一趟,倒是都成熟了許多。
只是這一回來,便見殷麗芳進宮來,說是豫章王定下了親事。
「哦,不知定的是哪家的閨女?怎地之前都沒聽說,現在這般快就定下來了。」徽音放下茶盞,好奇問道。
殷麗芳笑道:「是江南道御史張家的女兒,張夫人還是國舅家的女兒,我們在簡老夫人的壽宴中看到,彼此都覺得不錯。敬兒年紀不小了,辦婚事還要一二年,所以就定下來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應該是雞屎的臭味,她們家其實條件還不錯,還餵了一頭豬。」徽音埋在李澄的身上準備睡。
李澄卻是沒想到真正的弊端,表面上解決了也沒用,他有些灰心。
「徽音,我是不是很沒用啊……」
徽音道:「你能親自微服私訪,比那些坐在金鑾殿上發號施令的人強多了,我信你日後肯定會治理好的。」
所有迫在眉睫的事情,在過後看來都不可操之過急,反而要徐徐圖之。
其實徽音不懂國家政策,她雖然有時候去端明殿,但她不能去聽政,也不能真的就討論上了,那太敏感了。而且她其實算不上身體很好的人,這和李澄完全相反,李澄每日睡一個時辰神采奕奕,大夫把脈說他脈如狀牛,徽音卻是身弱之人,以前在閨閣之中,經期不調,嫁人之後也總是小病不斷,所以每日還常常要歇覺來緩解精神。
但身強之人容易太耗費自己的心神,李澄就是如此,她道:「明日咱們回去,好好地吃一頓,我肚子都餓了。」
「你肚子餓了?」李澄立馬坐起來,恨不得去哪兒弄點吃的來。
徽音把他壓下來:「明早就回去吃,咱們可別再消耗人家的口糧了,他們家也不容易。這王家嫂子其實還比我小一歲呢,看起來我們跟兩輩人似的,她的兒子也是比咱們璟兒還瘦弱,背那麼一捆柴,腰都快壓塌了。」
……
次日,王桂花醒過來,準備到廂房過來看看那家人醒了沒有,沒想到人去樓空,桌上兩吊錢,她怔了一下。
徽音一行人已經在茶樓吃起早點來了,璟兒和瞻兒活脫脫似餓牢出來的,她還未見過兒子們這麼餓呢。
李澄卻是味同嚼蠟,他是陪著妻兒出來玩的,但是實際四處考察的情況來看卻不太理想,想儘快返京,可是又覺得對不起他們。
「你怎麼不吃啊?」徽音幫他夾了一個肉包子在碟子上,又道:「是不是覺得沒宮裡的好吃?等回去,我親自拌餡兒做給你吃。」
李澄為難道:「我沒想到本來是一件好事,卻被下頭的人執行成這般,我就想回去狠狠罵那一班人去。」
徽音看了他一眼:「你的那些事兒我並不是特別懂,但我總覺得你不能親自下場,若是想別人幹的好,必定要找幹吏,你來平衡眾人才行,你一旦下場,豈不是露餡兒了,讓天下人都知道你很急。你看我有時候知道我大嫂和弟妹不和,我卻不去分說,反而是讓她們都要看我的眼色。」
她每次勸他時,並不是真的指導他怎麼做,只是以小見大。
李澄想起妻子對她的嫂子和弟妹似乎很少去評說她們,然而這倆卻都想討她的歡喜。
而他想的是自己打小這片江山,這些人焉敢說不,雖然有平衡之策,但總覺得不該去算計人心,讓人家灰心。
可想徽音行事,並未薄待親戚們,又充分了解她們這些人的小九九,反而讓鄭家和裴家都忠君奉上,也沒什麼不好。
人長大了,覺得赤誠以待別人是最好的,殊不知大家都不痛快。
行軍打仗,無條件相信對方是好事,但若不是行軍打仗,人在行使權力的過程中,會滋生許多私慾。
這些私慾若是忠君倒好,若是被別人收買就不好了。
「徽音,對不住,我想先回去了。」李澄道。
徽音能夠理解,並不分辨,只是對兩個兒子道:「你們快些吃,吃了咱們回去。」
大家來的時候是歡天喜地的,但是回去的時候卻都是心事重重的。
璟兒從來沒想到原來吃鹹菜的人家都算是條件好的了,因為鹽很貴,甚至住的起茅草屋的都是略有家俬的。他以為的農家便是陶淵明詩中讀到的「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雞鴨魚肉都充足,只不過吃穿比不得大戶人家。
甚至從前他們還去過莊子上,他還可憐莊子上的人呢,沒想到莊子上的那些人竟然都已經是很有錢的人家了。
唯獨只有童兒不知道這些,正為徽音一夜未歸還生氣呢。
徽音抱她在懷裡,手臂有些發酸,但又覺得昨兒的確愧對女兒,只好繼續抱著,可童兒這般小,卻很心疼母親,見徽音打哈欠,連忙道:「母后,您睡吧,女兒下來。」
「乖寶,你都會心疼母后了,也不枉母后平日多疼你。」徽音笑道。
童兒握進母親懷裡撒嬌。
從京畿到京中很快,眾人也沒想到皇上這麼快就回來了,簡覃還以為是皇帝知曉萬民書的事情急忙趕回來的。畢竟他們這位皇帝,是個急性子。
不曾想皇上回來之後,先是召見戶部尚書和工部尚書過來詢問修河的事宜,簡覃也是鬆了一口氣。
外頭朝政民生徽音還管不了,但璟兒和瞻兒二人出去一趟,倒是都成熟了許多。
只是這一回來,便見殷麗芳進宮來,說是豫章王定下了親事。
「哦,不知定的是哪家的閨女?怎地之前都沒聽說,現在這般快就定下來了。」徽音放下茶盞,好奇問道。
殷麗芳笑道:「是江南道御史張家的女兒,張夫人還是國舅家的女兒,我們在簡老夫人的壽宴中看到,彼此都覺得不錯。敬兒年紀不小了,辦婚事還要一二年,所以就定下來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