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頁
亦安不得不再次進宮,替太子妃襄理宮務,她此時已經成了東宮常客。
而安王也在下一次大朝時,對聖人提出想要將嘉順郡主姐弟過繼到自己名下。
這下大臣們集體啞火,誰也不知道安王妃竟然是這個想法。
是的,大臣們並沒有把這當做是安王自己的想法,認為安王會這樣說,完全是因為安王妃的緣故。
可一向對安王妃評價不太好的群臣,這一次竟然沒有提出反對。
說到底,聖人確定繼承人之後,宣宗皇帝的孫子,便處在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往上說,這一位有繼承帝位的資格。往下說,又是宣宗唯一的血親,怎麼安置都不為過。
如今安王自家開了這個口,卻是為聖人和百官解決了一個大難題。
如果順水推舟答應下來,聖人的曾孫,便有了個好著落。安王府世代家財,可稱諸藩之最。
聖人沒有第一時間回應,而是把散朝之後召集內閣大臣,再次詳議了一回。
「我兒德薄,僅有此血脈留於人間,朕年歲已高,不知能看護到何時,諸卿以為安王之意,該如何為之?」聖人雖是向幾位閣老詢問意見,但話里的偏向,也實在過於明顯。
秦閣老與白閣老、陳閣老對視一眼,三人決定不在這上面和聖人唱反調。
三位閣老都言應該過繼,於是聖人便定下,將嘉順郡主姐弟過繼到安王妃名下。
過繼並不是嘴上一說這樣簡單的事,而是要在宗人府改玉碟,其中流程一走好幾個月是時常發生的。
而就在嘉順郡主的玉碟改好之後沒幾日……
崇元四十七年六月,太子妃於東宮薨逝。
太子妃的身體本來就已經油盡燈枯,這時候駕鶴西去,實在不讓人意外。畢竟和太子妃相熟的幾位女眷都知道,太子妃的身子骨,著實是藥石罔醫了。
太子很是悲痛,延熹郡王哭得幾欲昏死。
延熹郡王妃為太子妃治喪,累得支撐不住,不得已又將亦安請進宮中。
太子妃的喪儀也由亦安主持。
雖則太子妃的喪儀沒有加等,但聖人還是給這個兒媳先加上了皇后名號。
日後史書所載,太子妃便是敬肅皇后。
太子好似老了好幾歲,不得不將朝政交還給聖人,自家在東宮休養起來。
本來太子妃的離世還沒有人往天災人禍上想,畢竟太子妃久病纏身,這是不爭的事實。
但事情的ῳ*Ɩ 發展出乎所有人預料,太子妃下葬沒過多久,一個意想不到的人登了白府的門。
文妙真人……
白閣老原本不想見這個兒子,但亦安正好在身旁,又聽門房說文妙真人有要緊的事要告訴閣老,便讓人趕快將文妙真人請進來。
一見面,白閣老還來不及抽這個久未謀面的二兒子一腳,便被告知一個石破天驚的消息。
太子妃是讓人魘鎮至死的……
白閣老本來占直了身子準備怒斥這個不孝子,被這句話一驚,差點兒沒當場軟倒過去。
謀害未來的國母,這可是重罪!
反過來,要是文妙真人胡謅,那反坐的可是整個白氏!
白閣老緩過這口氣來忙問真假,文妙真人便道有很多道士都聽了那個遊方道人的話,並且有景王的信物為證。
怎麼又牽扯到景王身上去了……
白閣老與亦安對視一眼,兩人心裡均冒出一個詞來。
奪嫡……
景王對大位有想法是很正常的事,可如今太子已立,國本已定,景王再怎麼折騰也沒用,除非太子現在死了……
死了……
白閣老驚得倒吸一口涼氣,再三向文妙真人確認過後,知道事情緊急,立刻讓預備車馬,自己要進宮面聖。
亦安直接讓等在門外的孟桐召集護衛,帶著文妙真人往京郊的那一處道觀而去。若是去的晚了,只恐被那妖人走脫。
聽文妙真人的意思,那妖人是獨自一人,身邊並無護衛、隨從。這等機密事,景王竟然連個人也不派?是真的信了妖人的那一套還是另有算計,那便是兩說了。
事實上亦安高估了景王,直到孟桐把人逮回來時,那妖人早就嚇破了膽子,把自己是如何招搖撞騙的事兒交代了個明明白白。
可這事兒壞就壞在,這妖人手裡真的有太子夫婦以及延熹郡王夫婦四人的生辰八字,也確實在他身上發現了幾個小人兒。
巫蠱……
這下也只能報給聖人,以及太子了……
畢竟這是衝著東宮去的。
聖人和太子自然震怒,對於亦安的當機立斷,聖人過後自然嘉獎。
至於事情的真相,那妖人剛入獄,便招了個水落石出,把景王賣了個底兒掉。
這妖人自號遊方,卻是個不僧不道的打扮,又說自己會玄奇之術,能成人心之所願。不想景王被他忽悠個正著,當下捨出五百兩銀子,說是要看看他的本事。
然後安惠王就薨了……
景王的神色變化騙不了遊方之人,這一位便知道,這位恐怕是想往大位上使勁的。此人不想放過景王這條大魚,也只能糊弄他,「安王乃嫡系出身,他不倒,後一個如何倒?且沒有生辰八字,不好作法。」景王又信了,真箇兒把太子一家的生辰八字送了過去。<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而安王也在下一次大朝時,對聖人提出想要將嘉順郡主姐弟過繼到自己名下。
這下大臣們集體啞火,誰也不知道安王妃竟然是這個想法。
是的,大臣們並沒有把這當做是安王自己的想法,認為安王會這樣說,完全是因為安王妃的緣故。
可一向對安王妃評價不太好的群臣,這一次竟然沒有提出反對。
說到底,聖人確定繼承人之後,宣宗皇帝的孫子,便處在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往上說,這一位有繼承帝位的資格。往下說,又是宣宗唯一的血親,怎麼安置都不為過。
如今安王自家開了這個口,卻是為聖人和百官解決了一個大難題。
如果順水推舟答應下來,聖人的曾孫,便有了個好著落。安王府世代家財,可稱諸藩之最。
聖人沒有第一時間回應,而是把散朝之後召集內閣大臣,再次詳議了一回。
「我兒德薄,僅有此血脈留於人間,朕年歲已高,不知能看護到何時,諸卿以為安王之意,該如何為之?」聖人雖是向幾位閣老詢問意見,但話里的偏向,也實在過於明顯。
秦閣老與白閣老、陳閣老對視一眼,三人決定不在這上面和聖人唱反調。
三位閣老都言應該過繼,於是聖人便定下,將嘉順郡主姐弟過繼到安王妃名下。
過繼並不是嘴上一說這樣簡單的事,而是要在宗人府改玉碟,其中流程一走好幾個月是時常發生的。
而就在嘉順郡主的玉碟改好之後沒幾日……
崇元四十七年六月,太子妃於東宮薨逝。
太子妃的身體本來就已經油盡燈枯,這時候駕鶴西去,實在不讓人意外。畢竟和太子妃相熟的幾位女眷都知道,太子妃的身子骨,著實是藥石罔醫了。
太子很是悲痛,延熹郡王哭得幾欲昏死。
延熹郡王妃為太子妃治喪,累得支撐不住,不得已又將亦安請進宮中。
太子妃的喪儀也由亦安主持。
雖則太子妃的喪儀沒有加等,但聖人還是給這個兒媳先加上了皇后名號。
日後史書所載,太子妃便是敬肅皇后。
太子好似老了好幾歲,不得不將朝政交還給聖人,自家在東宮休養起來。
本來太子妃的離世還沒有人往天災人禍上想,畢竟太子妃久病纏身,這是不爭的事實。
但事情的ῳ*Ɩ 發展出乎所有人預料,太子妃下葬沒過多久,一個意想不到的人登了白府的門。
文妙真人……
白閣老原本不想見這個兒子,但亦安正好在身旁,又聽門房說文妙真人有要緊的事要告訴閣老,便讓人趕快將文妙真人請進來。
一見面,白閣老還來不及抽這個久未謀面的二兒子一腳,便被告知一個石破天驚的消息。
太子妃是讓人魘鎮至死的……
白閣老本來占直了身子準備怒斥這個不孝子,被這句話一驚,差點兒沒當場軟倒過去。
謀害未來的國母,這可是重罪!
反過來,要是文妙真人胡謅,那反坐的可是整個白氏!
白閣老緩過這口氣來忙問真假,文妙真人便道有很多道士都聽了那個遊方道人的話,並且有景王的信物為證。
怎麼又牽扯到景王身上去了……
白閣老與亦安對視一眼,兩人心裡均冒出一個詞來。
奪嫡……
景王對大位有想法是很正常的事,可如今太子已立,國本已定,景王再怎麼折騰也沒用,除非太子現在死了……
死了……
白閣老驚得倒吸一口涼氣,再三向文妙真人確認過後,知道事情緊急,立刻讓預備車馬,自己要進宮面聖。
亦安直接讓等在門外的孟桐召集護衛,帶著文妙真人往京郊的那一處道觀而去。若是去的晚了,只恐被那妖人走脫。
聽文妙真人的意思,那妖人是獨自一人,身邊並無護衛、隨從。這等機密事,景王竟然連個人也不派?是真的信了妖人的那一套還是另有算計,那便是兩說了。
事實上亦安高估了景王,直到孟桐把人逮回來時,那妖人早就嚇破了膽子,把自己是如何招搖撞騙的事兒交代了個明明白白。
可這事兒壞就壞在,這妖人手裡真的有太子夫婦以及延熹郡王夫婦四人的生辰八字,也確實在他身上發現了幾個小人兒。
巫蠱……
這下也只能報給聖人,以及太子了……
畢竟這是衝著東宮去的。
聖人和太子自然震怒,對於亦安的當機立斷,聖人過後自然嘉獎。
至於事情的真相,那妖人剛入獄,便招了個水落石出,把景王賣了個底兒掉。
這妖人自號遊方,卻是個不僧不道的打扮,又說自己會玄奇之術,能成人心之所願。不想景王被他忽悠個正著,當下捨出五百兩銀子,說是要看看他的本事。
然後安惠王就薨了……
景王的神色變化騙不了遊方之人,這一位便知道,這位恐怕是想往大位上使勁的。此人不想放過景王這條大魚,也只能糊弄他,「安王乃嫡系出身,他不倒,後一個如何倒?且沒有生辰八字,不好作法。」景王又信了,真箇兒把太子一家的生辰八字送了過去。<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