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頁
一見王妃問的是這個,張府丞心裡咯噔一下,卻還是按照原先所計答道,「回王妃,年賞、祿米俱已辦妥待發,名錄稍時便呈王爺、王妃御覽。只是下官依稀記得,帳面上的銀子結餘已經不多……」
還不等張府丞說完,亦安便微微笑道,「張府丞是崇元四十二年十月到職的對吧?」張府丞不知王妃突然問這個作甚,卻還是答道,「下官確是十月到職。」
隨後亦安便笑道,「本位任御前女官時,也曾替聖人核對過宗人府帳目,崇元四十二年八月,宗人府尚有淨銀四十二萬七千四百三十餘兩,怎麼不到兩年光景,府丞便說帳目結餘已然不多?」亦安說的淨銀是除開當年給宗室發放的祿米和例銀,並不牽扯其餘支出。
一聽這話,張府丞面上冷汗頓時就下來了。他是崇元四十二年十月到職,自然不知曉王妃在當年八月已經核算過帳目。尤其這一位還是御前女官,更是個懂行的。
心思電轉間,張府丞就做出了決定。
只見張府丞撲通一聲跪倒在地,亦安面上神色未變,倒把安王唬了一跳,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在接到亦安眼神示意後,安王又緩緩坐了下去,拿起那本名冊又細細地看了起來。
「府丞這是何意?」亦安故作不知。
「回稟王妃,下官一時糊塗,並未細究過帳目余銀,想來與年前必是相差不多。待下官細細核算之後,再向王妃稟告。」張府丞之所以滑跪得這樣快,還是因為他看見亦安是個真正懂行的,不好糊弄。
若是那種糊塗性子,被張府丞的話一頓忽悠,這樣的主官是最好侍奉的。似張府丞這樣,自然不願意頭頂有一個精明強幹的主子。宗人府基本是養老衙門,自然不願意多生事端。
然而亦安明顯不好糊弄,左右權衡之下,張府丞還是決定身段先軟一下,別到最後把自己牙給磕沒了。
亦安聽了這話,站起身來,親自把張府丞扶起來,又笑道,「年關將近,諸事繁忙,府丞一時疏忽也是有的……」既然府丞是個知情識趣的,亦安也不會過度逼迫。
張府丞聽了這話,面上神色一緩,知道這關暫時過去了。
不過亦安轉而又道,「然而宗人府是為聖人做事,合該警醒些才是,還望諸位能恪盡職守,不負天恩。」這話是對所有宗人府官員說的。
張府丞面上神色一肅,帶著宗人府官員齊齊跪倒,山呼萬歲。因為亦安此時將聖人御劍捧起,面色莊嚴。
將聖人御劍供到正堂,亦安開始當堂理事。
張府丞在旁看得心驚,明明王妃只是看過一遍名錄,卻可以把所有宗人府在冊官員一一對應,分派事務時,也很有條理。一點兒不像是安享尊榮的王妃娘娘,反而比安王更像王爺。
這話張府丞也只敢在心裡嘀咕,是萬萬不敢在王妃面前說的。
亦安如此純熟的原因在於,她在御前時,就曾替聖人處理過宗人府事務,所以信手拈來。
待將事務分派完後,亦安又對張府丞道,「還有一宗事,要告知府丞。」
張府丞斂了心神,恭敬道,「下官謹領王妃教誨。」
亦安微微一笑,「談不上教誨,只是給府丞提個醒,以往的事如何辦的,本位一概不究。只是自今日起,凡事都要依著朝廷的規矩來,不能有半分疏漏。若各處有何錯漏,儘早報上來,本位會設法周全,不問罪責。若隱瞞不報,日後被本位查出來,一律從重治罪。」亦安這是把醜話說在前面。可也明說了,以前的事既往不咎,只要現在說出來,還有補救的機會。若是瞞著不說,後面被翻出來,可是要加倍處罰的。
方才張府丞已經被亦安震懾過一回,眼下便有些猶豫不決。他怕這是王妃故意為之,等他們說出來後好一網打盡。
不過張府丞也有底氣,因宗人府是直接聽命於聖人的。便是有疏漏,也十分有限,並沒有什麼要命的大毛病。
在權衡之後,張府丞還是決定做個明白人。
聖人御劍還在堂上供著呢,只是看一眼,後脖頸就冒涼氣……
張府丞小心回道,「確有些陳年積弊,不過都不是很要緊的事……」
亦安聞言便道,「比如少發了例銀?祿米的成色過差,還是拖欠數月才發下去?」這些都是宗人府存在的老毛病。亦安那時不過是御前女官,管不到宗人府頭上。
然而眼下,聽了王妃的話,張府丞險些想再次跪下去。真是邪了門了,他昨天才打聽過,安王妃出身高門,怎麼會知道這些事?難道王妃也被剋扣過月例銀子?白家那樣的門戶,又是陸太傅的女兒做當家主母,實在是不應該啊!
「王妃明鑑!我等斷不敢如此怠慢!」這話說了等於沒說。似舞陽長公主這等高位宗室,宗人府自然不敢怠慢。不然,舞陽長公主心情好了還會寫個奏疏遞到宗人府,再由宗人府轉呈聖人。長公主不高興了,直接進宮去見聖人,難道還有人能攔著長公主不成?<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還不等張府丞說完,亦安便微微笑道,「張府丞是崇元四十二年十月到職的對吧?」張府丞不知王妃突然問這個作甚,卻還是答道,「下官確是十月到職。」
隨後亦安便笑道,「本位任御前女官時,也曾替聖人核對過宗人府帳目,崇元四十二年八月,宗人府尚有淨銀四十二萬七千四百三十餘兩,怎麼不到兩年光景,府丞便說帳目結餘已然不多?」亦安說的淨銀是除開當年給宗室發放的祿米和例銀,並不牽扯其餘支出。
一聽這話,張府丞面上冷汗頓時就下來了。他是崇元四十二年十月到職,自然不知曉王妃在當年八月已經核算過帳目。尤其這一位還是御前女官,更是個懂行的。
心思電轉間,張府丞就做出了決定。
只見張府丞撲通一聲跪倒在地,亦安面上神色未變,倒把安王唬了一跳,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在接到亦安眼神示意後,安王又緩緩坐了下去,拿起那本名冊又細細地看了起來。
「府丞這是何意?」亦安故作不知。
「回稟王妃,下官一時糊塗,並未細究過帳目余銀,想來與年前必是相差不多。待下官細細核算之後,再向王妃稟告。」張府丞之所以滑跪得這樣快,還是因為他看見亦安是個真正懂行的,不好糊弄。
若是那種糊塗性子,被張府丞的話一頓忽悠,這樣的主官是最好侍奉的。似張府丞這樣,自然不願意頭頂有一個精明強幹的主子。宗人府基本是養老衙門,自然不願意多生事端。
然而亦安明顯不好糊弄,左右權衡之下,張府丞還是決定身段先軟一下,別到最後把自己牙給磕沒了。
亦安聽了這話,站起身來,親自把張府丞扶起來,又笑道,「年關將近,諸事繁忙,府丞一時疏忽也是有的……」既然府丞是個知情識趣的,亦安也不會過度逼迫。
張府丞聽了這話,面上神色一緩,知道這關暫時過去了。
不過亦安轉而又道,「然而宗人府是為聖人做事,合該警醒些才是,還望諸位能恪盡職守,不負天恩。」這話是對所有宗人府官員說的。
張府丞面上神色一肅,帶著宗人府官員齊齊跪倒,山呼萬歲。因為亦安此時將聖人御劍捧起,面色莊嚴。
將聖人御劍供到正堂,亦安開始當堂理事。
張府丞在旁看得心驚,明明王妃只是看過一遍名錄,卻可以把所有宗人府在冊官員一一對應,分派事務時,也很有條理。一點兒不像是安享尊榮的王妃娘娘,反而比安王更像王爺。
這話張府丞也只敢在心裡嘀咕,是萬萬不敢在王妃面前說的。
亦安如此純熟的原因在於,她在御前時,就曾替聖人處理過宗人府事務,所以信手拈來。
待將事務分派完後,亦安又對張府丞道,「還有一宗事,要告知府丞。」
張府丞斂了心神,恭敬道,「下官謹領王妃教誨。」
亦安微微一笑,「談不上教誨,只是給府丞提個醒,以往的事如何辦的,本位一概不究。只是自今日起,凡事都要依著朝廷的規矩來,不能有半分疏漏。若各處有何錯漏,儘早報上來,本位會設法周全,不問罪責。若隱瞞不報,日後被本位查出來,一律從重治罪。」亦安這是把醜話說在前面。可也明說了,以前的事既往不咎,只要現在說出來,還有補救的機會。若是瞞著不說,後面被翻出來,可是要加倍處罰的。
方才張府丞已經被亦安震懾過一回,眼下便有些猶豫不決。他怕這是王妃故意為之,等他們說出來後好一網打盡。
不過張府丞也有底氣,因宗人府是直接聽命於聖人的。便是有疏漏,也十分有限,並沒有什麼要命的大毛病。
在權衡之後,張府丞還是決定做個明白人。
聖人御劍還在堂上供著呢,只是看一眼,後脖頸就冒涼氣……
張府丞小心回道,「確有些陳年積弊,不過都不是很要緊的事……」
亦安聞言便道,「比如少發了例銀?祿米的成色過差,還是拖欠數月才發下去?」這些都是宗人府存在的老毛病。亦安那時不過是御前女官,管不到宗人府頭上。
然而眼下,聽了王妃的話,張府丞險些想再次跪下去。真是邪了門了,他昨天才打聽過,安王妃出身高門,怎麼會知道這些事?難道王妃也被剋扣過月例銀子?白家那樣的門戶,又是陸太傅的女兒做當家主母,實在是不應該啊!
「王妃明鑑!我等斷不敢如此怠慢!」這話說了等於沒說。似舞陽長公主這等高位宗室,宗人府自然不敢怠慢。不然,舞陽長公主心情好了還會寫個奏疏遞到宗人府,再由宗人府轉呈聖人。長公主不高興了,直接進宮去見聖人,難道還有人能攔著長公主不成?<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