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個念頭,已經在謝桐腦海里縈繞了幾天。

  羅太監聽聞,卻擰起眉心,低聲勸道:「聖上,此事非一日之功。何況,您才即位不到一年,先帝……」

  謝桐垂了下睫,沒說話。

  先帝已逝,他如今若要給許自仁翻案,無異於要重新挖出二十年前的那一段過往,給先帝冠上奪臣妻的昏君名頭,是不孝不敬之舉。

  但,那又如何?

  謝桐淡淡想著,即便現在礙於種種不能輕舉妄動,等一月、兩月、一年、三年後,他也定要做成此事。

  「朕不過隨口一說,」

  見羅太監臉上真心實意的擔憂,謝桐轉了話題,道:

  「你下去吧,以後朕沒提前吩咐,你不必親自守在殿外,夜裡有輪值的宮人,有什麼事,尋他們也是一樣的。」

  羅太監點頭應了,又給謝桐整理御書房內室里的軟榻:「那聖上歇會兒?」

  謝桐微微頷首,等他離開了,才解開發帶,躺上榻。

  內室里沒有點燭火,暗沉沉的,謝桐陷在柔軟的被褥中,卻不自覺想起北境的苦寒來。

  不知聞端他們,是否也有這樣軟而厚暖的被子入眠?

  若是沒有,那落雪的漫漫長夜,又該如何煎熬度過?

  謝桐翻來覆去片刻,終究難以入睡。

  想了想,他傳了宮人將雪球兒抱進來。這白貓兒睡得正香,被人抱著走也無知無覺,塞進被窩裡時,才懶洋洋地睜開一隻眼,瞅瞅謝桐的模樣,又閉上了。

  謝桐摸著雪球兒的毛,突然想到,上一次聞端離京,自己夜中睡不著,也是命人抱了雪球兒同榻而眠,才能勉強緩解一二分入睡的困難。

  謝桐失笑,情不自禁地想,自己這身旁沒有人就睡不著覺的毛病,是什麼時候被慣出來?

  ……真是個壞毛病。

  麻煩。

  *

  北境的雪漸漸下得密起來,戰事也膠著難分,軍報一日比一日傳得急,朝廷內因著前段時間聞端一事而產生的混亂也平息下來,至少表面上皆開始對謝桐尊敬有加,不敢再有任何違背。

  這日下朝後,謝桐朝金殿外走了兩步,就看見送軍報的信使匆匆而來,半跪行禮後,雙手將密報呈上。

  謝桐立時接過來,兩三下拆開,掃了幾眼。

  如今聞端到北境的延寧城已有半個多月,不同於原先所有人預料的「匈奴軍會在大雪前撤退」,這一次左賢王帶領的軍隊,牢牢駐守在延寧城外二十里地,並且絲毫沒有離開的跡象。

  不僅不退,還數次突襲猛攻,而將軍林戎傷勢未愈,若非聞端坐鎮,延寧恐怕早已城破。

  今日送來的軍報中,提到延寧城底下的地洞已挖好,出口在城後幾里,若城中有了差池,裡面的百姓能夠立即從地道中逃出,不至於被匈奴屠城。

  這是最初謝桐與聞端寫信探討的策略,為的就是萬一匈奴不退軍,死攻破城,還能有盡力保全百姓性命的辦法。

  軍報中還提到,近幾日,匈奴軍中安靜得有些詭異,派人前去探查,發現白日裡匈奴軍帳中人跡寥寥,有半數的人竟憑空了無蹤跡。

  看到這裡,謝桐捏著軍報的手指緊了緊,眉心擰起。

  ……左賢王很可能發現了一條攻破延寧城的捷徑,現下敵在暗處,危機四伏,情勢十分緊張。

  儘管明白擔憂無用,但謝桐還是不由自主地擔心起聞端來。

  軍報看完了,隨之附上的,是雷打不動的聞端的一封信。

  如今戰況緊急,聞端信上的言語也簡短許多,今日這封信上,僅有一句話:

  「聽聞京中下雪,聖上謹記添衣。」

  謝桐將信紙翻著看了兩遍,都只看見這麼一句話。

  「……」謝桐怔了片刻,才垂下眼。

  「罷了,」他輕輕自言自語:「等回來後,再叫你補寫到朕滿意為止。」

  *

  第二日,新的軍報又被送來,信使風塵僕僕,唯有一雙眼睛明亮,滿臉都是掩飾不住的喜色。

  他翻身下馬,在殿前跪地行禮,大聲道:「聖上,北境捷報!」

  謝桐正在用早膳,聞言立即起身出殿,快步走向信使,伸手接過軍報,微屏呼吸打開那火漆封印的紙張。

  軍報素來語句簡潔,謝桐先看向最後一句話,望見上面「延寧守軍大敗匈奴,逼退敵軍三十里地」,一顆懸掛起的心才落回實處。

  謝桐平復下來,再從頭開始看這封軍報。

  原來幾日前的匈奴軍白天從營地中失蹤,的確是因著久攻不下延寧城,故而出去尋找捷徑了。

  左賢王帶著軍隊,深夜從延寧城的西側繞後,找到了城中百姓挖出的地洞出口,大喜過望,立即從中鑽入,試圖通過地道突襲進入城中,從內部攻破這座城池。

  但當天蒙蒙亮後,左賢王的先頭部隊從地道處攀出,卻被早已等待多時的延寧守軍用箭射殺,同時在四周架起火堆,濃煙令得地洞中的匈奴人雙目流淚,呼吸困難,死傷慘重。

  左賢王發現中計後,試圖原路撤回軍隊,卻被聞端率領的守軍堵住,兩方展開交戰,最後匈奴軍因倉促迎戰,大敗而逃。

  只可惜左賢王武藝了得,沒能被生擒,交戰中,聞端一劍斬斷了他的右手。

  左賢王負傷後不敢戀戰,帶著剩餘的一千人馬倉皇撤退,回到營地後還沒能休整,就被延寧城中湧出來的大批守軍逼得退後三十里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