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此一來,荊州之地的年輕子弟愈髮式微,荊州之人又該當如何?」

  這就是荊州人最擔憂的事情,投降這種事情,其實他們沒什麼心理負擔。

  畢竟就算反抗,大家也知道沒有贏的機會,還不如投降之後牟取最大的利益。

  但是以前投降了,官還是他們當地的人做,商貿還是他們當地的人控制,不過是有了一個中央朝廷而已。

  到時候派來的大官會是中央朝廷的人,下面的人不還是他們荊州人嗎?

  投降影響不大。

  但是昭國已經建立十多年了,就算大家厭惡,就算大家抱著僥倖。

  其實私底下都偷偷了解過昭國的政治制度,也都知道昭國建立了一套嶄新的制度。

  在這套制度當中,以前的選官制度徹底被粉碎,圈子裡面的互相介紹,家族之間的互相推薦,在昭國這邊通通都不可行。

  這就讓荊州人很憂愁了。

  他們也能接受昭國的賦稅制度,到時候少掙一點錢,因為錢對世家大族來說,那是最次要的事情。

  所有家族看中的就是做官之路是否還通達?

  也就是說以後還是否能掌握權力,只要還能走向權力,錢這種事情完全不用愁。

  「龐公擔憂我已明白。其實此事我早有考慮,長安周邊學風濃郁,可對於益州、幽州、遼東郡等地而言。

  學子們距長安甚遠,不曉朝廷政策,來到長安後,也不太熟悉科舉考試內容,這確為難題。

  未來科舉榜單會涉及名額分配,不過此事當在天下統一之後再行商議,如今尚不合適。

  當然,若要使學子們未來能夠知曉朝廷政策與考試內容,朝廷也在籌劃一事。古文經與今文經爭論多年,結果不過兩敗俱傷。

  然而,誰為真經,誰為假經?在我看來,去偽存真,方為正途。我有意在未來邀請天下名士重編經書。

  那些曾經假託古人、編造謊言、篡改經書、斷章取義之舉,也應當被禁止。不知龐公是否願意參與此事?」

  此言一出,龐德公眼睛亮了。

  這是一項可能影響未來幾百年的大事兒,參與其中不只能留名,甚至還直接決定了未來朝廷國策。

  若是放棄這個機會,不就是放棄了荊州人的未來嗎?

  「大王厚愛,老朽感激涕零。如此盛事,又有何種理由不參與呢?我想荊州之人亦會對大王感恩戴德,未來必定全力襄助大王促成此事。」

  此言一出,兩個人心照不宣的笑了一下,達成了交易。

  第185章

  在荊州之時,龐統和諸葛亮已經認識,二人關係相當不錯。

  當然,除了學識上面欣賞彼此,兩人也算得上是姻親關係了,畢竟諸葛亮的姐姐已經嫁到了龐家。

  這一次來到長安,兩人先前已經見過一面。

  等到龐德公面見昭王之後,兩人又見了一面,這一次是龐統親自來到了諸葛亮家做客。

  「長安與我想像中不太相同,你所住的院子也與我想像得不一樣。

  如今長安興盛,天下富人匯聚於此,學子們蜂擁而來,大多數人都只能棲身旅店之中。

  而你卻住在這樣一座三進大的院子裡,可真是好福氣。考上狀元都能有這般獎勵嗎?我倒真想考個狀元試一試了!」

  龐統這話瞬間逗笑了諸葛亮,他當然明白龐統的心情,就像當初兄長在信件裡面說長安有多繁華,那時候他也沒有多在意。

  再繁華又能到哪裡去呢?不過是城池大一點,人口多一點。

  所以後來諸葛亮雖然在信件當中也勸說龐統來長安一趟,也說過長安會超出他的想像。

  但是龐統跟諸葛亮當時的心情一樣,沒怎麼把這事兒放在心上。

  直到這一次親自陪龐德公來到長安,龐統才體會到了諸葛亮當初在信件當中的含義,果真是想像不到的畫面。

  僅僅是那巍峨的城牆,超出想像的高度和寬度就足夠讓人震撼,大而美到底是什麼感覺,只有親眼見到了才能體會。

  而過去幾天,龐統也像當初的諸葛亮那樣,在長安東市西市走街串巷,幾乎將長安幾個大的地方都去見識了一番。

  完全和荊州不同的建築風格,雖說他不懂修砌房屋的方法,但很顯然,昭國這邊掌握了一種更為先進的方法。

  就憑整個長安城那平展的道路,就能看得出昭國的實力。

  畢竟這天下大多數地方,包括關東之地那幾個繁華的城池,大部分修的都還是土路。

  哪裡能像昭國這樣,整座城池包括周邊的道路,都是用水泥和沙石修建成平展道路,馬車在上面行駛時完全不會感受到顛簸。

  至於長安城規劃的美化綠植,下水道還有防火帶的設置,這些理念全部都超越了當前龐統所能想像的城池規劃。

  更讓他羨慕的是,當他打聽到長安房價,覺得自己未來想買一套院子比較困難的時候。

  諸葛瑾竟然因為考上了狀元受到了上官的賞識,直接獲得了這樣一套精緻的院子住。

  這事兒擱在誰身上都羨慕,包括司馬懿。

  當初知道諸葛亮兄長有了這樣一套院子居住的時候,司馬懿的心情都頗為微妙。

  「這都是托兄長的福,所以暫且在長安有了一處安居之所。

  至於考上狀元是否能擁有這樣一套院子?大約得看運氣。萬一士元與我同時應考,那狀元之位大概會是我的。」

章節目錄